莫高窟文殊堂《五台山圖》
莫高窟第六十一窟又名「文殊堂」。建於五代947~951年間,窟主曹元忠。覆斗形頂下方四角龕內,畫四大天王像,為五代洞窟的特徵。東壁以及南北壁東側下方分別繪回鶻公 主、于闐公主、曹氏女供養人像。主室中心佛壇為背屏式馬蹄形佛壇,背屏上僅殘存主尊文殊所騎獅子像尾。
此窟最有代表性的壁畫是西壁的巨幅五台山圖,這是敦煌壁畫中規模最大的山水人物圖,也是最大的全景式歷史地圖。此圖長13米,高3.6米,畫中詳細描繪了東起河北正定,西至山西太原,方圓五百里的山川地形 及社會風情。圖中所繪城郭、寺廟、樓台、亭閣、佛塔、草廬、橋樑等各類建築一百七十多處,是十分珍貴的古代建築史料。
中國佛教素有四大名山之說,即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和浙江普陀山。明代以來,佛門信眾則將「金五台、銀普陀、銅峨嵋、鐵九華」之讚譽推向極致,致使四大名山愈加名聞遐邇,而五台山作為四大名山之冠,更時時吸引著海內外信眾虔誠而崇敬的目光。
佛光寺前山腳行人
(南台之頂)蘭草蘭若
(南台之頂)蘭草蘭若,人物
師子云中現
師子云中現,左側寺前僧人
(南台之頂)師子云中現,雲中獅子像
山中寺名漫漶寺廟一座
(南台之頂)山中漫漶人物幾個
山中寺名漫漶寺廟一座
山中漫漶人物一個
太原…初…(字跡無法辨認),前漫漶
太原…初…(字跡無法辨認),似為太原城
菩提庵
清涼寺
五台山又名清涼山,位於山西五台縣東北部,相傳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應化道場,方圓500里,由五峰環抱而成,峰頂平坦寬闊如台,故稱五台山。其山有五台:東台望海峰,建有觀海寺,供奉「聰明文殊」;西台掛月峰,建有法雷寺,供奉「獅子吼文殊」;南台錦繡峰,建有普濟寺,供奉「智慧文殊」;北台葉斗峰為最高峰,海拔3058米,建有靈應寺,供奉「無垢文殊」;中台翠岩峰,建有演教寺,供奉「孺童文殊」。
文殊師利為梵文音譯,亦譯曼殊室利,略稱文殊,意譯妙吉祥,為大乘菩薩名。菩薩為「菩提薩埵」略稱,其意為「覺悟有情」,即「上求菩提智慧,下化有情眾生」。文殊師利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輔弼,主智慧,於諸菩薩中智慧第一,密教號吉祥金剛、般若金剛。據《楞嚴經》、《瓔珞經》載,文殊師利菩薩於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成佛,號龍種上尊王佛,為過去無量諸佛之師,享有崇高地位。《文殊師利涅槃經》記述,文殊菩薩於釋迦牟尼出世時,降生舍衛國婆羅門種姓之家,為助佛祖教化眾生而師事釋迦,於佛陀寂滅後450年始入涅槃。文殊造像多為菩薩形,天衣天冠,頂有五髻,坐騎為青獅,手持劍與經函或蓮花,以表智慧能斷煩惱。藏密所奉文殊,則有黃文殊、白文殊、黑文殊之別。
山中漫漶佛塔一座人物兩個
南台之頂
南台之頂,師子云中現,靈鳥現,蘭草蘭若,吉祥庵,龍王池,嚴濟 口 院,師子云中現
(南台之頂)雷雹雲中現
(南台之頂)雷雹雲中現
(南台之頂)師子云中現
(南台之頂)菩薩…十三…,字跡漫漶
(南台之頂)雷雹雲中現
金閣寺
通身光現
石佛蘭若,化金橋現處
青琉璃世界
金閣寺菩薩現
菩薩現
菩薩一千二百五十現
菩薩一千二百五十雲現
大毒龍二百五十雲
大毒龍二百五十雲
五台山與佛門有著甚深之殊勝因緣。早在東晉高僧佛馱跋陀羅所譯《華嚴經》中說:「東北方有菩薩住處,名清涼山,過去諸菩薩常於中住。彼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有一萬菩薩眷屬,常為說法。」古印度東北方嚮應為中國北方之地,而清涼山則為五台山。而在《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中,「我滅度後,世尊更確切指出:於此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國中有山,號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大振那亦稱摩訶支那或震旦,系古印度對中國之稱謂。兩經均確指文殊師利菩薩應化中國五台山,為眾生演說佛法。
道義蘭若,人物二
道義蘭若
商路某處
太原新店
忻州定襄縣
忻州定襄縣
河東道山門西南
河東道山門西南,資福和尚庵
魏文帝箭孔山
蓮花池塔
蓮花池塔下人物兩個
蓮花池塔前人物三個
王子寺
鐵勒之寺
彌勒院
彌勒院前人物三個
彌勒院大殿頂鳶尾
(五台山)西台之頂
西台之頂,住塔道人,釋迦塔
不可思議的是,據文獻記載,蓮宗四祖法照大師一日於粥缽內忽見五彩祥雲,雲內現大聖竹林寺,他日又於缽中見五台山諸寺及凈土聖境。
唐大曆五年四月,師至五台,遙見白光,循光往尋,至大聖竹林寺。師入寺,至講堂,見文殊在西,普賢在東,據獅子座,說深妙法。師禮二聖,問言:「末代凡夫,去聖時遙,知識轉劣,垢障尤深,佛性無由顯現。佛法浩瀚,未審修行,於何法門,最為其要?唯願大聖,斷我疑網。」文殊報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所以者何?我於過去,因念佛故,因供養故,今得一切種智。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常念無上法王,令無休息。」
師又問:「當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之後,決定往生,永不退轉。」說是語已,時二大聖,各舒金手,摩師頂,為之授記:「汝以念佛故,不久證無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願疾成佛者,無過念佛,則能速證無上菩提。」師遂於其地建碑記述此事,令見聞者發菩提心,獲大法益。近代禪宗大德虛雲老和尚嘗自述,昔日朝拜五台,途中文殊菩薩曾於其危難時,化身指引,終脫困厄。
清風庵
清風庵後人物一
清風庵後人物一
清風庵後人物一
清風庵後人物一
五台縣西南大橋
五台縣西南大橋前人物一
資福和尚庵
漫漶塔名塔一
金佛頭雲中現
大賢寺
大賢寺中人物四
南塔窪院
聖佛足現
麒麟雲中現
麒麟雲中現,麒麟
廣化之院
廣化院樓閣
大力金剛現
五台縣
在距今1500餘年前,北魏孝文帝崇仰佛法,曾遊歷五台山,發心在中台創建大孚靈鷲寺,是為五台建寺之始。其後,歷代建寺不止,五台山漸成佛門聖地,最盛時,五峰內外佛剎多達300餘所。元代成宗皇太后嘗建大萬聖佑國寺,並重修五台諸寺。
元朝忽必烈帝師八思巴也曾駐錫五台山。明代洪武年間,明太祖繼唐太宗再次重修大孚靈鷲寺,賜額「大顯通寺」。明代萬曆年間,朝廷重修大塔院寺及護國釋迦文佛舍利塔。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諸帝崇信佛法,多次巡幸駐蹕五台山,撥巨帑營修各寺。鑒於明代永樂年間,蒙藏喇嘛始進駐五台山,菩薩頂、金剛窟、羅睺寺等便成為格魯派寺廟,蒙藏地區的一些著名活佛也常到此巡禮駐錫,清代,蒙古王公親貴更是每年都要朝山進香,瞻禮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般若蘭若
趙四師庵
法華庵
建安寺
廣化院
廣化院人物二
萬勝樓
(五台山)中台之頂。龍宮蘭若,游台嶺,應聖院,金龍中現,雪峰寺,林青庵,竹林寺,楞嚴庵,苦禪庵
大聖文殊真身殿
萬菩薩樓
大聖文殊真身殿
大聖文殊真身殿
大聖文殊真身殿
應化度塔
四王塔
崇清院
鷲峰寺
五台山作為佛門聖地,千百年來,諸多高僧大德絡繹前來參訪、弘法。如北魏法聰大師在五台北寺弘傳《四分律》,唐代華嚴宗四祖清涼澄觀大師奉敕在五台山撰寫《華嚴經疏鈔》,唐代天台宗志遠大師在五台山大華嚴寺弘傳《摩訶止觀》,唐代玄奘大師大弟子窺基大師在五台山造玉文殊像及金寫《大般若經》,唐代開元三大士之一的密宗大師不空三藏在五台山建金閣寺,唐代蓮宗四祖法照大師在大聖竹林寺倡導念佛法門。晚唐時,趙州從諗禪師曾九次行腳五台參訪善知識,後得南泉普願禪師傳法印可,80歲時應眾之請,住持趙州觀音院,大揚禪風40年,直到120歲時仍在弘法利生,人稱「趙州古佛」。
福聖寺
福聖寺中人物六
福聖寺院中殿
福聖寺院中人物四
福聖寺院中人物二
福聖寺院中屋面
福聖寺院中人物四
福聖寺院中人物二
福聖寺院中人物二
福聖寺院中人物二
詠白雲法師院
山中名稱漫漶寺廟
山中名稱漫漶寺廟
山中名稱漫漶寺廟
山中名稱漫漶寺廟
山中名稱漫漶寺廟
山中名稱漫漶院內人物
山中名稱漫漶院內人物
山中名稱漫漶院外人物
山中名稱漫漶院外人物
山中名稱漫漶院外人物
山中名稱漫漶院外人物
竹林寺,三世法界之寺
中台圖右
雪峰寺
娑竭羅龍王現,八龍王之一,娑竭羅意為海
在歷史上,五台山曾於全盛時期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至十五日,舉行規模盛大的「大誓願會」,中外高僧耆宿雲集於此,南北各地僧俗大眾亦紛紛前來參禮。唐代麟德年間,師子國釋迦密多羅大師涉險歷波,前來五台朝禮文殊師利菩薩聖跡,在其後的儀鳳元年,北印度罽賓國佛陀波利大師遠度關山來到五台。日本名僧靈先、圓仁等亦曾赴五台參學及朝禮文殊聖跡。
金塔現
應理寺
廣明聖寺
注釋見同圖
通往佛光寺途中一橋
白龍蘭若
通往佛光寺道路上的人物幾個
釋迦真身塔
河北道山門東南路
或為毒龍現及雷雹現
三泉蘭若
或為北台頂
毒龍堂
大佛光之寺
大佛光之寺
佛光寺中人物
漫漶不清山西至河北沿途某處
漫漶不清台中某處
天壽寺
漫漶不清某寺
法華寺
弘化寺
靈口店
靈口店人物二
靈口店前
永昌縣附近某寺
永昌縣附近某寺前人物三
阿育王瑞現塔,玉花寺
某寺
龍泉店,湖南送供使
東台頂
東台頂
來源 | 閑人集
歡迎您關注十方叢林微信平台
※虛雲老和尚:言下解悟為易,事上磨練為難
※來自印度的梵音:笈多王朝佛教藝術
※絲路清音 徹響東方:譯經巨擘鳩摩羅什傳奇
※倓虛法師:見月律師的克苦精神
※虛雲老和尚:神通並不稀奇
TAG:明覺居士 |
※氣象恢弘:莫高窟里的《五台山圖》
※敦煌莫高窟千年前的《五台山圖》
※大英博物館:敦煌莫高窟 五代 雕版印刷佛畫《大聖毗沙門天王》
※敦煌莫高窟北區發現的敘利亞文《聖經·詩篇》
※世界之古文明——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的《唐代藥師七佛圖》
※旅遊一甘肅《崆峒山+嘉峪關+甘南草原+莫高窟+麥積山+月牙泉+鳴沙山+玉門關》
※【四大石窟】莫高窟
※甘肅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
※敦煌莫高窟繪畫藝術(下)
※莫高窟石窟線描稿
※敦煌莫高窟繪畫藝術(上)
※敦煌莫高窟繪畫藝術(中)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石窟群
※圖片報道:中華民族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之——莫高窟(三)
※世界文化遺產,佛教藝術聖地——敦煌莫高窟
※錯過太可惜!帶您賞析敦煌莫高窟千年前的《五台山圖》
※五葉地錦 莫高窟的紅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