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寧可逼死自己,也不敢拒絕別人

別寧可逼死自己,也不敢拒絕別人

1

大家暗地裡叫他「老好人」。

他在公司雖然是個小領導,可遇到難搞的活、難纏的客戶,大家很自然的扔給他。

老好人在工作如此,在生活更不例外。

有一次,一個十來年不聯繫的小學同學,找上他,問他借錢,說家裡如何如何困難,現在急需一筆錢做蓋房子。他想拒絕,但轉念一想從小玩得這麼好,不借他好象不合適。

回來跟媳婦說時,媳婦徹底發飈了:你借錢不看對象,你不見你那同學整天遊手好閒,只知道麻將。這錢借出去指定要不回來了。

老好人如約借錢給這同學後,就徹底地消失般。當初說好半年後還,當老好人輾轉找到時,這同學竟然反臉:同學一場,你也不差這點錢,就這麼怕我不還么?

老好人當場氣絕,想想自己不顧媳婦反對,卻這樣不落好。

我們常常寧願逼死自己也不敢拒絕別人,我們天生對人際關係有種不安全感,生怕拒絕別人就被割席,被拋棄,被討厭。

我們天真的以為,幫了別人,滿足了別人的需求,就完成了我們是否被他人喜歡的指標。為了這個指標,我們忍痛答應,就算委屈得千蒼百孔也在所不惜。

2

在人際關係上,我也曾是個打腫臉充胖子也要答應別人請求的人, 如果不答應人家就非常過意不去,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易內疚體質患者。

記得第一次去香港,當時只是去一天,就想去逛一逛街,可沒曾想有個同事知道後,列了一個長長的清單給我。

本來是因為對那不熟,我不太確定能不能買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可礙於情面,我也不忍心拒絕,於是口是心非地答應這同事的要求。

當後來沒想到的是,因為當時香港奶粉限購,一個人只能帶兩桶,於是我只好委託另外一個同行的朋友一起排隊買夠4桶奶粉,排了足足一個多小時。

有不少藥品、護膚品也是穿行了多個藥店、屈臣氏才買齊。當我們拎著那沉重的奶粉,想在香港嘗嘗街邊小吃,那場景別提有多尷尬。

逛了三小時不到,我們不堪重負,已經沒有太大興緻再繼續逛,只好找個咖啡店等返程車輛。

當我以為會得到對方哪怕一句感謝時,後來他才說,我在那家店買貴了,在哪哪哪更便宜。 我這個價相當於當地城市的價格。

這真是痛心的悔: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要是我坦誠地對他說,我第一次去,地方不熟,只是隨便逛逛,那我會不會玩得更開心。

後來才逐漸明白,拒絕別人是每個成人的人生必備課。

我們不敢拒絕別人的真正原因,在於我們自身內心的恐懼。我們誇大了拒絕別人產生的影響,我們害怕被孤立,害怕別人討厭。於是易內疚體質常病常犯。

3

有一期《奇葩說》討論要不要結婚儀式時,蔡康永語出驚人地說:「我自己可以有婚禮,但我不想參加別人的婚禮,自從離開康熙後我就拒絕參加任何婚禮了。」

厲害了我的康永哥,難道他不怕朋友們跟他絕交?

他解釋說,主持康熙時每年都會接到上百個婚禮邀請,且每次會被請上台發言。

講的多了,他覺得自己每場講話都是複製前一場的內容,連自己都覺得虛偽、走過場,做著無聊的單曲循環,於是果斷拒絕參加任何人的婚禮。

那些內心強大的人總是懂得拒絕做自己不喜歡、不願意做的事。他們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要什麼。真心佩服他們能服從於自己內心,不被他人的意志所綁架。

那些懂得拒絕的人,才能讓別人看到你的原則和底線,也才能讓自己從人情世故中得到真正解脫。

4

所謂的好人緣不是建立在你的無原則的給予上,「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你的軟弱到頭來並不會給你換來多少尊重和利好,相反會被別人廉價利用,到頭來反而「好心沒好報」。

學會拒絕是生活中的大學問,也是一種智慧。

1)拒絕他人前,可自揭其短

如果有人找你幫忙,你可以利用這個技巧。比如有一次有個朋友周末找我做圖,其實我已經不做設計很多年,這突然找我弄,一來手生,二來時間也不允許。於是我說,你知道你向來周末我都特別沒狀態,老闆找我加班,我都通常能推則推。這麼多年沒做過設計,就我這記憶力及手笨樣,怕是做不出你們公司這麼高水準的要求。

2)復讀機法

在你實在不想答應別人不請之請時,把自己暫時當作復讀機,重複對方話語。比如對方說,明天有親戚從老家來,東西多,想讓你幫忙一下接人。你可以說,親戚從這麼遠來,挺辛苦,東西又多,沒個專車接送還真是辛苦,但我明天也剛好外出,要不想想其它辦法?

3)轉移法

如果有人找你幫忙,你可以先明確表示自己其實也想幫你,但苦於自己當前的困難,確實沒辦法 。比如有人想找你借錢,你可以說,你的忙我很想幫,可是你清楚我的錢大都投在股市裡,現在這個行情如果出來的話,真的血本無歸。對方聽了也不好意思再繼續問你借了。

4)推託法

有不少要求,你防不勝防。你答應吧,覺得自己不情願,答應吧,你總是為面子覺得過意不去。這時,你不防把責任推到你老公或家人身上。比如讓你周末幫忙搬家,你可以說,難得你搬家一次,我挺想幫你的。但我得問問周末老公加不加班,家裡寶寶沒人帶,或者說上個月就約好去XX。

當然,拒絕的小技巧不是讓我們推拖幫助別人的機會。一些在能力範圍內,對你是舉手之勞,確是情理之中的,該幫還是得幫。

但我們不是濫做老好人,通過委屈自己,滿足別人需求,只有低自尊的人需要通過討好似的助人來體現自己的價值。

別人對你的尊重從來不是因為你的順從。這個順從只會讓一些人利用,讓你越陷越深。

真正的強者,都是通過適當的拒絕來體現自己的價值。你把原則與底線擺在那,那些人自然不會騷擾你。即使有不識相的,你也能 say sorry了。

不遷就,不討好,不卑不亢,這才是最好的自己。願你成為這樣的自己:從不隨意討好這個世界,但卻懂得時時討好自己。

參考書目:《取悅症》 [美]哈麗雅特·布萊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開曾有時 的精彩文章:

1分鐘能幹什麼:神奇的一分鐘管理法
清醒思考的藝術:保持學習,常為自己洗腦

TAG:花開曾有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