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內 這句話放到明末清初的歷史是何等的正確
『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最早是在宋朝趙普給宋太宗的摺子上提到的:中國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而到了近現代抗戰初期,成了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積極剿共,消極抗日的誤國思想。『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本身還是有其正確的思想價值的,只是在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的形勢下,是否都適用而已。歷史倒退個幾百年,放在明末清初的歷史形勢下,那麼這句話就再正確不過了。
「中國既安,群夷自服,攘外必先安內」魚子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只要中國自身安定,那麼周圍的國家就沒有敢不服的,所以要想周圍的國家老實,自己國內必須團結一致而不能亂。歷史上中國團結一致夠強大的時候,周邊國家自然不敢來犯,即使來犯,也只會被打的倉皇而逃。而國內動亂不穩定的時候,外敵也會虎視眈眈伺機而動。而在明末清初,對於大明朝來說,正是不能做到安內,以至於被大清這個『外敵』奪取了天下。
明朝末年,朝廷貴族官僚集團漸漸腐敗,暴力掠奪殘害百姓,破壞了社會的正常生產和人民的生活秩序,開始埋下動亂的種子。後來面對東北後金勢力的侵擾,以及鎮壓逐漸興起的農民起義,為了籌集軍費,更是無限制的增加賦稅,盤剝百姓,榨乾了人民身上最後一滴血。隨著農民起義越來越多,後金侵擾越來越嚴重,明朝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局面。
不過即使是在大明朝內部出現了『不安』的局面,明朝一開始的政策還是正確的,那就是攘外必先安內。整個崇禎年間,對農民起義的鎮壓一直都十分有效,如洪承疇差點就剿滅了闖王李自成的義軍,與此相對的外患清軍也一直被堵在山海關外。在安內有所成效的情況下,明朝的攘外也算是效果顯著。
可惜大明朝沒把李自成這個『亂源』徹底滅掉,反而被李自成打到了北京。此時,李自成如果反過來能做到『安內』,確保其大順政權和大明殘存勢力不窩裡斗的話,清軍還是無法入關。但是李自成反而自己製造了亂源,點了把火把吳三桂逼反到清軍那頭。結果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李自成潰不成軍,清軍順勢橫掃天下,最終入主中原。
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清軍打了幾十年,雖然佔了些地方,但依舊是像洪水被堵在水壩里一樣,堵在山海關外,很難說能看到一統中原的希望。原因就是明朝內部雖然隱患不斷,但還是能壓制住,整個局勢沒有崩盤,所以還能抵抗外敵。結果到了李自成攻破北京後,天下大亂,清軍也就像是破壩的洪水一樣,席捲了中原大地。大明朝最終沒有死於外敵,而是亡於內亂。
所以說『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本身是沒錯的,只是安內的方法需要慎重的選擇,方法不當,不能安內,一亂則只會加速滅亡而已。
TAG:魚子我 |
※目前的歷史劇多拍滿清,而幾乎沒有明朝的歷史劇,這是為什麼?
※歷史冷知識乾隆在古代做了這麼些事情卻還是一帶明君
※歷史上他說的這一句經典話語,成為現今酒場常用的勸酒詞
※這才是歷史真正的諸葛亮,我們都被蒙蔽了雙眼!
※為什麼說清朝推翻明朝是歷史的一種進步?
※清朝取代明朝,是歷史進步還是倒退?這個原因最為重要
※歷史上真實的李衛當官,原來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雍正皇帝這麼喜歡他
※歷史: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的,那一夜究竟是發生了什麼?
※歷史上真正做到善始善終的皇帝,你知道有哪些人嗎?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歷史上有哪幾個王朝真正做到過
※這些常見的歷史典故,你知道都是怎麼來的嗎?
※明帝國真如歷史說的那般強硬嗎?來看看你所不知道的明朝
※崇禎真的那麼笨,張獻忠真的那麼變態?滿清為什麼篡改歷史?
※歷史上真正的狄仁傑並非「神探」,而是這樣的!意外嗎?
※這可能是最真實的明星黑歷史了
※我們以前看的歷史,可能都是假的,真正的歷史要這樣看才比較靠譜
※我們也來穿越一下歷史,看看新朝王莽執政是的所做所為,找出他倒台的原因
※曹雪芹只是小說中的人物,真正的作者是這面歷史之鏡里唯一的反面
※《武林外傳》里這幾個爆笑橋段真不瞎編,背後都有明朝真歷史
※這些明星沒有黑歷史,他們很純潔,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