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望亭讀書記(2)諸葛亮《出師表》標點辨誤

北望亭讀書記(2)諸葛亮《出師表》標點辨誤

《出師表》是兼用記敘和抒情議論文的古文名篇,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君之心。

現在流傳有諸葛亮《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兩篇,通常所說的《出師表》一般指《前出師表》,一直是中學語文的課文。《後出師表》被認為是《前出師表》的姊妹篇,但《三國志》本傳中不載,而是作注《三國志》的裴松之,在注文中引自張儼《默記》,被認為是偽作。我查閱所藏書籍,《三國志》為西晉陳壽(233-297年)所著,作注的裴松之為南朝宋人(372-451),引文時間間隔較久,偽托或真筆難以確定;《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編選最早的詩文總集,選錄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間、百多位作者的七百餘篇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為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501—531)主持編選,也未收入裴松之注的《後出師表》;前後出師表全選的要數《古文觀止》影響最大,但已是吳楚材、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的事,選定的古代散文作為設館授徒,即為學生編的教材。也有人認為,從體例文風和言辭來看,後表與前表並無二致;而且《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中,諸葛恪說:「近見家叔父表陳與賊爭競之計,未嘗不喟然嘆息也。」指的可能就是後表。是否如此,我覺得後表仍存懷疑。

家藏《評註昭明文選》(梁)蕭銑篡(清)于晴川編次,民國八年掃葉山房印行,卷九「出師表」

家藏民國二十五年言文對照《古文觀止》,一九〇頁「前出師表」

相比較前後表,前表文學價值無疑更高,所以得到歷代的大力推崇。但因古文沒有標點符號,所以在句讀上往往有分歧。1979年,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院士)、語言研究所所長,主編《現代漢語詞典》的呂叔湘先生(1904—1998年),對《前出師表》的標點提出新的見解,我讀後有所異議,寫了下文投稿給《中國語文》雜誌,不為刊用。編輯回信說:你的觀點有道理,但呂先生是漢語學術界的泰斗,不宜發布爭鳴。這也是我事先預料到的,後得到地方刊物的認可發表,今載錄於後。

原載1979年《語文爭鳴》會刊

「臣不勝受恩感謝」句的標點辨誤

——與呂叔湘先生商榷

吳小淮

《中國語文》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刊登的呂叔湘先生的《「通鑒」

標點瑣議》一文(以下簡稱《瑣義》,對於如何正確標斷古文很有啟發意義。但其中舉例的第三十條,關於諸葛亮《出師表》一文「臣不勝受恩感激」句的標點問題,我有不同的看法,就此提出來探討一下。

《瑣議》第三十條引《出師表》原文是: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跟前邊的話連起來不好講,顯然屬於下句。」(即句號應在「深追先帝遺詔」句後)。查中華書局新版《三國志》第九百二十頁,正如《瑣議》所說的「深追先帝遺詔」句後)。查中華書局新版《三國志》第九百二十頁,正如《瑣議》所說的「新版已改正」。我認為,把句號從這句話的後邊移到前邊,乃是一大謬誤,不合諸葛亮的願意。

我們知道,公元二二七年,諸葛亮率蜀軍北駐漢中,以圖曹魏之中原。原後主劉禪卻是個弱無能的君主,讓其獨當內政,不得沒有內顧之憂的。因此,諸葛亮臨行上表,誠摯地把自己一番心事從肺腑中流露出來。他要求劉禪牢記先帝的遺囑,親賢遠佞,勵精圖治,鞏固和發展蜀漢事業。按當時諸葛亮的名望和地位,如若取昏庸的劉禪而代之,並非難事,但是他決不會這樣乾的。《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曾載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的託付:「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流淚回答:「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斷之以死。」寥寥數語,表明他受遺託孤,忠心耿耿為蜀漢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君愛國的高尚氣節。於是劉備要求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所以,諸葛亮把「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部」,視為自己「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個人的榮辱恩怨,看來他是全然不顧的。一般所謂「受恩」,無非是陞官加爵之類,但他曾上表後主:「若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自表後主》中華書局版《三國志》九二七頁)。由此可見,諸葛亮一不謀篡權自立,二不貪圖錢財,其所說的「受恩」,很明顯指劉禪能理解他的一片苦衷之心,做個聖明的君主,不使蜀漢事業付諸東流!

所以,「臣不勝受恩感激」是對「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這些規勸而言,這是作者表白思想感情的精采句子。用現代漢語來說,就是:「你應該做到約制自己,徵求好的意見,明察並採納正確的言論,遵循先帝的遺訓,我非常為你能給我這樣的恩賜而感激」。而「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則是作為文章的結尾,說明出發之前作此文時的心情。若照《瑣議》那樣斷句,那末,「臣不勝受恩感激」作為句子的開頭,未免有突兀之感,前面似乎缺少一段諸如「陛下對臣如何,如何」之類的言語,使人難以理解受什麼恩?為什麼要感激呢?於文於理實在說不過去。另外還有一種標斷,如中華書局一九六年版《諸葛亮集》把「察納雅言」後邊的逗號改為句號,這也不大妥當。因為「深追先帝遺詔」其主語仍應是「陛下」,改為下句開頭,主語被省略了,而此句中又有個「臣」字,使人不明白這裡指諸葛亮,還是指劉禪要「深追先帝遺詔」,而且也把一個意思完整的句子分割開來了。此文結構嚴謹,感情真率,文筆流暢,決不會出以上兩種意思表達不全面,層次模糊的毛病。

綜上所述,我認為,只有在「臣不勝受恩感激」句後面用句號標斷,才是唯一正確的。因為它能完整地構成一個意思,正確地體現作者的原意,使人們看到了諸葛亮把自己的安危榮辱全部託付給蜀漢事業的耿耿忠心。難怪古人嘆曰:「忠義自肺腑中流出,古樸真率,字字滴淚,與日月爭光。」(《文選》郭明龍評註)《出師表》一文,古今評註研究者甚多,評價也很高,但對「臣不勝受恩感激」七字在這裡的功用都不甚注意,今受標斷問題的啟發,覺得申明大義全在其中,與上面四句連貫一氣,成全文中心思想的概括,用意良苦,反覆吟誦,感人至深。

有關古書標斷問題,我另有一點看法,就是說古人並無現代那種嚴格的逗、句號使用概念,寫作時只是把意思表達全面而已,要按照能正確地、完整地表達思想內容和敘述層次的原則,尊重古人本來的意願,才能作出合理的標斷。同樣,對一些有爭議的句子,不應簡單地下結論,認為標斷在某處好講,標斷在某處不好講,而應該說明為什麼好講,為什麼不好講,只要弄通文意,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是一個值得引起注意的問題。

以上論述正確與否,求教於呂先生和同志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張晨瑾:倫敦金下行風險加劇,脫歐協議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珠寶玉石常見假貨一覽表
三國時那個國家實力更強一點呢?為什麼說魏國「三分天下有其二」?
各種船舶事故,望您以安全之心敬畏生命之重!
100%貴族原創,送給爸爸最好的禮物就在這裡!

TAG:公眾號 |

您可能感興趣

王輝斌:《孟浩然集校注》辨誤
顧宏義:朱熹「遺錢三十萬屬郡守錢聞詩建禮聖殿」說辨誤
黃光榮:桐梓民國41兵工廠辨誤
伏羲女媧是葫蘆精嗎?-聞一多《伏羲考》辨誤
翻譯辨誤 前衛與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