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本是三國英雄,他卻被後人誤解了千餘年

本是三國英雄,他卻被後人誤解了千餘年

不論史實,單就《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的人物塑造上,王允這個人物,被很多後人誤讀為剛愎自用,驕傲武斷,愚鈍呆板,懦弱無能,英雄這個稱號,絕對和他無關。

《三國演義》中,王允最大的業績,就是巧施「美人計」,在貂蟬天才似的表演的配合下,成功地離間了董卓和呂布之間的父子情,假呂布之手誅殺了凶暴的董卓。

後人不認可王允,主要理由有三:一是不顧眾議斬殺蔡邕,是其武斷;二是不懂變通,不會安撫,一味求全,所以逼得董卓舊部李傕、郭汜等反叛,是其自取滅亡;三是叛軍佔領京城,逼迫天子,王允從城樓上跳下自殺,逃避責任,是其懦弱無能。

其實,這些所謂的理由是不懂王允的大公無私的真正用意,如果懂了,就會認為王允是一個真正的三國英雄。

先說王允殺蔡邕,並非濫殺無辜,而是顧全皇權,維護朝綱。王允起初並沒有殺死蔡邕的意圖,當王允聽說有人在哭董卓,便命人抓來,一看竟然是朝野都為之尊崇的蔡邕,於是就痛斥了蔡邕一番。膽小怕死的蔡邕生怕王允一怒之下殺了他,趕忙請求免死,希望能夠「黠首刖足」,「續成漢史」,以將功贖罪。蔡邕想學司馬遷,這讓王允不能接受,於是不顧眾人的請求,縊死了蔡邕。

由此可見,王允殺蔡邕的目的是為了不讓他「執筆於幼主左右」。他認為,「方經國運衰弱,朝政錯亂」,蔡邕如果像司馬遷那樣忠實地記錄下了這段歷史,必然會令幼小的天子遭受到誹謗和誣衊,還會使他們這些大臣蒙受批評和指責。王允縊殺蔡邕,實際上是在維護朝廷的統治,保護皇帝的尊嚴。這一點,不在王允位置上的,一般理解不了。

至於不寬赦董卓舊部李傕、郭汜等,逼迫他們反叛,是王允是個嚴格執法者,絕不寬赦罪不可赦者。李傕、郭汜等,「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靈」,獨霸朝綱,飛揚跋扈,心存常懷王霸之心,郭、李等人難逃其咎。王允削奪他們的兵權,給其以懲罰是必須的。事實上,李傕、郭汜等作亂的目的和董卓是一樣的,「殺天子謀大事」,想學董卓獨霸朝綱。對這一點,王允是清醒的,所以 「今雖大赦天下,獨不赦此四人」。遺憾的是,東漢這棵大樹已遍體腐朽,在亂臣賊子捲起的狂風巨浪面前,勢如破竹,不堪一擊。

再看王允之死。當時,外城已破,賊兵已入城,守將多戰死,李傕、郭汜等陳兵內庭之外,情況十分危急,侍臣們只好請天子登上宣平門與李傕、郭汜二人對話,盼望著能夠用天子之威來止住叛亂。面對天子,李傕、郭汜二人說:「只要殺了王允,我們就退兵。」王允見形勢危急,便慷慨辭君,從容地自城樓上跳下,被李傕、郭汜二人手起刀落,砍倒在地。

此前,王允是完全可以逃生的。李傕、郭汜等兵進長安,呂布抵擋不住,就要王允和他一起逃跑,王允卻沒有答應。呂布逃走之前,曾再三要求王允和他一起走,王允說:「若蒙社稷之靈,得安國家,吾之願也;若不獲已,則允奉身以死。臨難苟免,吾不為也。」他之所以不逃走,就是抱定必死的信念,用生命捍衛皇權,實現 「奉身以死」的諾言。於是,王允從高高的宣平門樓上,大義凜然地身一躍,用生命成就了大義。

王允主動赴死,除了換取皇上暫時周全的目的外,還含有為諸侯勤王爭取時間的深意。郭、李二人用他的人頭泄了憤,又在皇帝那兒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權勢,便停頓不前。在此期間,各地勤王之兵陸續開進,最終打敗了叛軍。

歷史上真正的王允,出生上層士族世家,天資聰穎,獨具慧質,少年時期,就已經成為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才子,還堅持習武強身,出落為一名文韜武略無不精通的全才。遠近聞名。

19歲那年,王允被推舉為郡吏。任職不久,便遇上一件極其複雜棘手的事情,:山西晉陽地區有個叫趙津的小黃門,依仗自己的主子是朝廷當權宦官,便在當地橫行霸道,為所欲為,百姓敢怒不敢言。王允得知這一情況後,"隨即下令逮捕趙津,並立即將他解押東市,斬首示眾,贏得眾人的稱讚和擁護。

王允為官初露鋒芒,不僅贏得了州郡官吏和當地百姓的讚賞和欽佩,而且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不久被朝廷「三公」同時徵召,為他實現忠心為國的政治抱負提供了廣泛的政治舞台。

黃巾軍農民起義爆發後,朝廷選拜王允為豫州刺史,率領重兵討伐黃巾軍。王允廣泛徵求從事和普通官兵的意見,設計了周密的作戰方案,戰鬥過程中親自披掛上陣,大顯身手,徹底擊潰豫州一帶的黃巾軍。

後來,王允擔任司徒,受命於危難之秋。獻帝登極後,外戚、宦官鬥爭仍在繼續,黃巾軍起義風起雲湧,如火如荼,各地割據豪強也趁機發難,借討宦官為名,紛紛問鼎中央政權,整個東漢政權危機四伏,動蕩不安。面對如此國將不國的尷尬局勢,王允毅然承擔起恢復和革新東漢政權和社會的重任,沒有絲毫退縮和畏懼,重新樹立皇帝的絕對權威。

董卓在進駐洛陽後,廢舊立新,毒殺太后,廣植黨羽,培養親信,統收兵權,控制朝廷,倒行逆施。王允敏銳地意識到董卓將成為威脅東漢政權的最大隱患,必須遏制和除掉。他隱忍不發,與董卓表面敷衍,暗中積極組織和籌備反董卓的鬥爭。公元192年4月,朝廷百官在未央宮集合日,王允密謀殺董卓。事前,呂布派同郡騎都尉李肅等人帶領十多名心腹親兵,穿上宮廷侍衛的服裝,潛伏在宮殿側門兩邊。當董卓大搖大擺地出現在側門外時,立即遭到潛伏在門後的李肅等人的突然襲擊。董卓急呼呂布,呂布手捧聖旨,大呼:"奉旨殺賊!"董卓在絕望中被呂布所殺,並且株連三族。

董卓被殺,朝廷上下一片歡騰。董卓禍國殃民的行徑,激起了天下人們的極度痛恨,剷除董卓,不僅順應時代潮流,而且合乎天下民心。它的意義不僅僅只在於謀殺董卓一名國奸臣,而且還深刻影響著東漢末年的歷史進程。司徒王允,用自己對朝廷的赤誠和一身正氣贏得了剷除董卓鬥爭的勝利和世人的稱讚。

董卓死後,王允想削奪涼州兵將領的兵權,取締全部涼州兵,得到激烈反抗。以李傕、郭汜為主的涼州兵攻陷長安,李傕、郭汜追到宣平門下,叩頭便拜。漢獻帝壯起膽子詢問道:"你們目無王法,作亂京城,到底打算作什麼?"李傕回答說:"董太師對陛下忠心耿耿,卻無緣無故遭人殺害,我們只想替太師討回公道,不敢造反。等到捉拿處決兇手後,我們願意接受審判。"王允二話沒說,向漢獻帝行了最後的君臣大禮,便隨士兵走下了城樓,李傕、郭汜命令手下當場將王允處決,時年56歲。

真正的英雄,是捨得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整體利益最大化的人。王允用自己的生命,為延續東漢王朝的生命爭取了時間,他就是那個時代的英雄。千餘年來,我們或因閱讀膚淺,或因階級立場,或因價值取向,誤讀王允,誤讀了那些特定時代的英雄精神。這不但是王允的不幸,也是我們的悲哀。

好在《三國演義》引用史官的一首詩,充分肯定和讚美了王允:「王允運機籌,奸臣董卓休。心懷家國恨,眉鎖廟堂憂。英氣連霄漢,忠誠貫鬥牛。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

作者:王子皿;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史馬話西遊:一句「王莽篡漢」,竟被悟空過度解讀?
全唐詩收錄了一個「妓女」的五首詩,看完絕對欲罷不能
揭秘真實的上官婉兒:才華橫溢,並不淫亂,做人又有原則
這個女丞相被我們誤會了千年,其實才華橫溢,不淫亂,做人有原則

TAG:歷史百家爭鳴 |

您可能感興趣

此人是三國第二英雄,僅次於曹操,卻被誤解幾千年
他是唐朝大英雄,滅掉了三個國家,卻被當作奸人罵了幾百年
他是唐朝大英雄,滅掉三個國家,卻被當作奸人罵了幾百年
此人是三國第一英雄,卻被中國人黑了兩千年,比曹操還要冤
他是最偉大的漢人英雄:卻因這件事,被後人唾罵千年
這四個人背叛了日本人,被日本人罵「賣國賊」卻被我們稱為英雄
中國名人千千萬,但日本人心目中中華第一英雄卻是這兩位,何解?
此人在清朝起義,殺過兩千多萬國人,現在有些人稱他英雄
中國古代4大巾幗英雄,最後一個被世人稱讚千年,你肯定知道
一個被罵了千年的民族英雄,少為世人所知
這個人被誤傳多年,金庸誤以為他是奸臣,是為民族英雄
此人當年擊斃本拉登,本應是美國人的英雄,退役後卻落得如此下場
此人比滿清還可惡,卻被當做英雄,因他中國經歷了百年的屈辱
這位中國民族英雄去世後,竟有不少日本人下跪痛哭,還說他是日本的民族英雄?
他是來自越南的中國英雄,臨終之前曾經說了四個字,讓人感動
他是最凄慘的抗日英雄,曾經被帶去了,最終在五年前回歸了本土
這位日本女英雄來到中國後,為了被更多人接受而換了身新衣
曾經的抗日英雄卻投降了日本人,之後他的作為卻飽受國人稱讚
最臭名昭著的3大叛將,一人被日本人視為英雄,一人讓崇禎帝失望
十萬中國軍人埋骨此國,墓碑倒塌70年卻無人過問,如今英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