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和果子 花間一壺茶

和果子 花間一壺茶

只用最簡單的豆與米類,一隻木棒,一塊潔凈的棉布,就能做出各種僅憑想像無法到達的美色之食——就是今天這些被我們稱為「和果子」的點心。

日本人書寫的和果子歷史中, 「果子」原本指的古時候適合供奉與祭祀的可以擺放的水果——這也是一切食物的初相,先供奉給神靈,然後再與人世間分享,現在日本依然還有干柿子、栗子等果子為原料或者主體的和果子,在秋天上市,非常美味。所以傳說中被派去尋找合適的果子的田道間守在日本被稱為「果祖」,接受世代果子匠人的祭拜。

對海外泊來,珍貴而又稀有物品,帶著感激之情一一容納又反覆翻新,不僅比泊來地更好的保持了泊來品的本相,又發展出炫爛無比的幻相。

新疆阿斯塔那唐墓中出土的一批唐代果子,讓我們看到今天日本京都春日大社所制名為「餢飳」的油炸果子,與之一脈相承的模樣。

春日大社唐果子「餢飳」

豆沙作為果子最主要的原料之一,有三種主要呈現方式。曾在蘇東坡「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詩句中出現的用羊肉熬製冷卻凝固的食物,傳到日本,由於僧人不食肉,替換為紅豆沙作原料加瓊脂製成的果凍狀食品。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和果子品種之一。日本銷售排名第一和果子司「虎屋」的主打產品就是羊羹。

在敦煌陽關所制白豆沙敦煌紅葡萄乾羊羹,陽關的日本發音與羊羹都是ようかん,也是能給寂寞的心帶來不可思議迴響的巧合

二是饅頭,晉代束晰的《餅賦》中寫道「三春之初,陰陽交至,於時宴享,則饅頭宜設。」初春時要用包著各類肉餡的饅頭祭祀,《武林外史·卷六》則記載著「大學饅頭、羊肉饅頭」,並有「細餡、糖餡、豆沙餡、蜜辣餡、生餡、飯餡、酸餡、筍肉餡、麩蕈餡、棗栗餡」之分。饅頭傳到日本有比較清晰的記載是,在1350年,元代至正十年時,一位杭州人林正因跟著日本僧人龍山德見到了日本,並且為寺院製作豆沙餡兒的饅頭。這家叫鹽瀨的饅頭店至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

森一也老師教授學生製作的豆沙餡織部饅頭,皮是薯蕷粉與米粉、糖混和製成

第三種就前面提到過的和果子顏值擔當的「生果子」,白芸豆沙與米粉混和的皮子包著紅豆沙,可以變幻出四季所有的花草的色相。

生果子主要的材料是紅豆製成的餡與白芸豆與米粉配製的皮。都講究現制現吃,沒有任何添加劑,好的練切,不僅配合時令花卉在外形上體現季節的流轉,口感甜中帶有豆香、米香混合的豐富口感。

只以砂糖調味的豆沙,帶有豆子特有的清香,手工熬制一份需要耗費四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生果子的製作過程:

——把熬好的豆沙搓成球狀待用

——在準備好的白芸豆沙中揉入白玉粉糰子

——按製作構想,用食物染料染色

——把豆沙包入染好色的芸豆米粉皮中

——用菊芯棒造型——完美如畫。

櫻花與紫陽花「練切」生果子

五代後唐馮贄筆記《雲仙雜記》卷一「吳興米」一則記:吳興米,炊之甑香;白馬豆,食之齒醉。虢國夫人廚吏鄧連,以此米搗為透花糍,以豆洗皮作靈沙臛"。以此一則,就可能把鄧連奉為果聖,他發明的洗豆沙的方法啟動了果子的靈性,延展出的各種形制的米粉原料,呈現出同一種材料不同的質感與口感,其中變幻,如雲在晴空,或舒或卷——但在中國的後來,也並沒有延續出如彼邦一般富含想像力的果子體系,吃的第一推動還是口腹之慾,大略與岡倉天心在《茶之書》中所提及的近世以來,茶在中國的境遇相類:「對晚近的中國人來說,喝茶不過是喝個味道,與任何特定的人生理念並無關連。國家長久以來的苦難,已經奪走了他們探索生命意義的熱情。」重新點燃這種熱情的,正是突然之間默默的就回來了的和果子。

森一也先生手工製作的工藝和果子

從點心製作的初心者到成為一名果子匠人,這其間要走的路並非一年二年。森先生對於他學藝的過程,用了一個詞「忍耐」來形容,他18歲時在電視上看到工藝和果子非常嚮往,便進入鼓月學習和果子的製作,卻沒想到進去三年的時間,一直在後廚洗鍋。過了三年,開始接觸豆子、糖這些製作原料,但也只是進行測量的助手工作,七年之後,才開始接觸和果子的製作,在這個過程中,同期進入的人慢慢受不了退出了,他覺得自己能夠堅持下去,得益於從小學到高中的棒球訓練,無論運動還是手藝,對人性的磨練的本質都是相同的。學習手藝的過程,除了製作之外,還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完成準備、整理、清潔的工作,這些看似與果子製作無法的雜事,卻是在果子修行之路中理所當然之事,成就一枚果子最需要的匠心是「平常」,美味固然重要,每天都能做出和平常一般的味道,才是這門手藝的魂魄彙集之處。為此而重複所作的任何事,都不是徒勞。

森先生18歲時的夢想,到20年後,47歲時才得以完成。同期三十多個人,至今還在「鼓月」工作的只有他一個了。

日本排名第三位的果子鋪「鼓月」生果子課擔當森一也先生

工藝和果子象中國蘇式船點中的面花,只是材料不同工藝也有不同,製作出來主要為了展覽用,日本四年一度的和果子大賽上,各家果子鋪的工藝和果子爭奇鬥豔,極盡芳華的場面非常有震撼效果。但是因為純粹是為了美,只有很高級別的果子師才有資格進入工藝和果子的學習。現在,他的手中,已經有一個花園。我們在自然界中能見到的花草,他都能用和果子材料製作出來。往往一組花的製作,需要幾周甚至更長的時間。

因為看到了森先生的工藝和果子作品,所以也特別拜陽子小姐代為溝通,希望能有機會讓中國學員接觸到難得一見的工藝和果子,也得到了應充。所以,這一期課程的學員,就非常有幸成為了中國第一批工藝和果子體驗者。

森先生為大家準備的主題是「梅花黃鸝」,看起來簡單的梅枝與小鳥,製作過程歷經兩天,先要把用米粉、麵粉、糖配製的高糖份果子料染出恰當的顏色。

把彩色麵糰擀成薄如花瓣的皮子,用模具拓出花瓣、花苞、花萼,再搓出樹枝,小心放入乾燥箱中,第二天取出,粘合劑進行合成。作成非常逼真的紅梅花。黃鸝鳥則採用了比較寫意的作法。人手一隻梅花,美則美矣,在老師指導下,大家把自己的梅枝匯合成林,黃鸝鳥翻飛其中,美得驚心動魂。

工藝和果子組全而成《詩經·七月》里「春日載陽,有鳴倉庚」的圖景

和果子對於中國人來說都偏甜,這與它長期作為茶席之物的屬性有一定關聯,也因為在過去的年代,糖是珍貴而罕有的物產,茶會是一場凝聚你對客人所有誠意的招待,拿出的,一定是你能拿出的最好的東西。因此,茶果子的價值並不僅僅為了吃。所以,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果子老師堅持在全部手藝課程結束時,一定要安排一場茶會,讓學生們有機會帶著自己手作的果子,喝一碗茶。茶道中,客人在飲茶之前先品嘗果子,等待享受美味的抹茶,一種以彼此的誠意為底的尊貴關係因此而建立起來,憑著通過精心製作、挑選的果子間流轉季節的詩意,我們抓住了曾經的讓現在變得有趣了一點的過去。

陽子小姐為品嘗自己親手製作的和果子的客人呈上小川流煎茶,花間一壺茶,傳說中的七滴入魂,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那瞬間的味覺上的一種茶道體驗。

攝影 / 胡新亮、黃薈

本文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及《三聯·節氣》所有

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專註傳統文化

倡導生活美學

下載閱讀IPAD電子雜誌

請移步App Store或安卓商城

搜索「三聯生活節氣」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能夠護肝的三道茶飲推薦
給父親的一首茶情詩
哥喝的不是茶水,卻也不是寂寞!而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喝茶倒七分,蘊含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鎮館之寶》第十九集:《古墓里的茶香》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花間一壺酒,杏花吹滿頭
花間一壺茶,香韻尤絕!
與子繞花間:跟孩子一起品古詩
花間一壺茶,這些郫都文青打卡地,文藝到骨子裡
花間一壺酒,輕彈七弦琴
花間一杯茶,香韻尤絕!
夜讀:花間一杯茶
春分,花間一壺酒,杏花吹滿頭
榴開百子花間戲
清風懿懷,記得花間一壺茶
掌柜的!來幾盤詩詞小饌,燙一壺花間美酒!
花間一壺小酒,人生快哉!
喜歡養花的你知道園林三寶、天下第一香、花間四友都是什麼嗎
花間一壺酒,滿篇真性情
花間一壺茶,舉杯邀明月
李白:花間一壺酒,沒人陪我喝!
花間一壺酒,杏花吹滿頭,四月份桃花運達到頂峰的星座!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蒙頂山花間堂——一座以茶馬古驛為主題的花間新居
覺來眄庭前,一鳥花間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