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爸爸?壞爸爸?爸爸帶娃那些事兒

好爸爸?壞爸爸?爸爸帶娃那些事兒

點擊東方親子在線關注有愛的教育!

日前,一項調查顯示,僅三成家庭能做到父母共同負責子女教育,「爸爸太忙,幾乎只有媽媽管自己」「爸爸在家也只刷手機」……去年發布的《中國家庭教育現狀》,也公布了一項從2014年5月開始進行的調查結果:中國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父親主導教育的家庭不足兩成。

父親為何會常常缺位?父親缺位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如何讓父親加入到家庭教育中去?在父親節來臨之時,時報記者進行了多方採訪。

是孩子?還是爸爸?

絕大部分女人都會在「當媽」的過程中快速脫胎換骨,可許多男人,即使被孩子叫了「爸」,也還一時適應不了父親的角色,繼續埋首工作與手機,逃避自己身為男子漢在家庭中的角色與責任。在浦東某政府部門工作的核桃媽媽說,小時候她父親雖然陪伴她的時間很少,但還是給了她很不一樣的童年體驗。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她小時候有一次想去河邊劃泡沫船,媽媽不讓她去玩,但爸爸就鼓勵她大膽去玩,「你去玩吧,我在河邊上,沒事。」還有一次,爸爸在房頂的牆壁上畫畫,還搬來梯子讓她爬上去「幫忙」,那時候她覺得父親動手能力強,特別神奇特別厲害。

現在,她的女兒小核桃兩歲半了,她幾乎把上班之外的所有空餘時間都貢獻給了女兒。但是她老公俞先生到現在還沒有完全進入「父親」的角色。一方面由於他的工作時間不太固定,經常在外面忙;一方面他自己還像個沒成熟的孩子,有時候把孩子讓給他帶,他哄一會兒就推給他的爸媽,自己玩手機去了。在她的眼裡,丈夫在帶孩子方面是懶惰的,對帶孩子的責任有所逃避,加上還和他的父母住在一起,總是把自己當作「小孩」,習慣依賴他的父母。核桃媽媽表示,女兒其實是喜歡和爸爸玩的,但機會不多。可能是被媽媽帶大的緣故,核桃媽媽也發現核桃太感性,缺少小孩子該有的活潑放肆,她希望丈夫能夠多陪伴女兒,讓她更外向更調皮一些,更加勇敢些。不僅是減輕她照顧女兒的負擔,更重要的是讓女兒能夠在母愛與父愛的雙重照耀下健康成長。

陪伴孩子是一種「奢侈」

還有一類父親,特別愛孩子,也很願意和妻子一起陪伴呵護孩子,但是無奈工作實在太忙,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在合肥一家窗帘公司上班的袁先生就屬於這種類型。袁先生在家裡的第一個孩子浩然出生之前就規劃好怎麼培養孩子,立志給他最好的教育。在浩然兩三歲的時候,袁先生每天晚上都會在他床邊給他講故事,在他上幼兒園的時候買來很多啟蒙讀物陪他閱讀,但是隨著生活開銷的增大和第二個寶寶的出生,袁先生的經濟壓力增加,工作也越來越繁忙,他越來越沒時間和耐心去帶孩子讀書了,連每天給他講一個睡前故事也堅持不了。

袁先生經常回家比較晚,孩子的媽媽黃女士看到他回來了會向他告狀說孩子一天中不聽話的表現,希望他管管。他就會嚴厲批評孩子,叫他在家乖乖聽話,要不然就打他。不知不覺中他不僅陪伴孩子的時間變少了,還由一個「睡前講故事」的爸爸變成了「不聽話就打你」的爸爸,導致孩子現在看見他就有點怕,希望他不在家才好。袁先生表示:「如今的社會壓力和家庭生活壓力已經讓我們很疲倦了,有時候靜下心來會覺得自己特別不稱職,很對不起孩子。」

袁先生的妻子黃女士告訴記者,她特別能理解袁先生的苦衷,她也經常會和孩子說爸爸工作的辛苦,希望他懂事點,好好學習。在他們看來,現在說多陪伴孩子、發掘孩子的興趣特長、帶孩子出去看世界有點過於「奢侈」,他們現在最想的就是掙多些錢,給孩子上好點的學校,以後上名牌大學。

改變,從一個周末開始

在上海一家日企工作的房媽是三個男孩的媽媽,曾經他們家的父親也處於缺位狀態。由於房爸5年前開始自己創業,工作陡然忙了好多,不但平時下班孩子都睡了,周六周日也加班,家裡沒爸爸成為生活的常態。

轉機發生在一個周五,小房回家羨慕地說別人家父母周末都帶孩子去野炊,他也想去。房爸聽說後想到這幾年都沒怎麼陪過孩子,便決定以後周末在家專心陪孩子。「開始孩子們還不習慣周末有爸爸在家的狀態,起床會偷偷跑去看他們的爸爸是不是真的在家睡覺。」房媽笑著說。

現在的每個周末幾乎都變成他們家最開心的日子,孩子們發現,爸爸和媽媽的確是不一樣的。以前走在路上媽媽會叫他們三個手牽手慢慢走,爸爸則會叫他們放開手昂首挺胸往前走;吃自助餐時爸爸會叫他們自己去選菜端盤子;在遊樂場爸爸會鼓勵他們玩「勇敢者道路」這種高難度的遊戲......不出門的時候,房爸就帶著三個孩子在家做家務,洗衣服、擦地,或者一起給媽媽一個驚喜。

小房很以自己的爸爸為榮。他在學校作文里這樣寫道:「爸爸工作踏實肯干,整日不辭辛苦地工作,由一位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變成了一家服裝公司的老總,我以他為榮,學習他身上勤勞踏實的精神品質,並暗下決心:現在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等我長大了,一定要為爸爸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專家觀點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父母的問題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的地位肯定是很重要的。由於離異、夫妻關係不和、父親懶惰、父親工作忙、工作地點遠等各種原因導致「父親缺位」的發生,這種家庭養育的孩子的確會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形成一些心理障礙和性格問題,但它的發生機制不是單一的,而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係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親子關係,很多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夫妻關係不和投射在孩子身上產生的結果。我接觸的心理諮詢方面,孩子問題產生的最多的原因是「男主外女主內」模式下導致的夫妻不和,由於爸爸長期在外掙錢養家,媽媽在家全權負責照顧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時間久了兩人便心生嫌隙、互相不理解對方的付出,孩子如果沒培養好,兩人更會互相指責。更嚴重的是,由於孩子一直是媽媽帶,媽媽言行中表現出的對爸爸的抱怨、擔憂甚至憎恨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陰影,扭曲孩子的性格。所以如果父親要做好丈夫的角色,母親也要維護好父親的形象,和睦的夫妻關係就是給孩子最健康的家庭教育。

父母在教育孩子中要做好角色分工又要做好合作,可以劃分好誰照顧生活誰管理學習,也可以互相協調共同參與。有些父母要改變觀念,媽媽不要大包大攬所有的家務事,要把爸爸也拉進來。現在很多女性不僅要照顧家庭還要和男性一樣工作,男性理應和女性一起更主動積極地陪伴、教育孩子。孩子們會在父親對家庭的付出中擁有更強的安全感,也會看到一個男人對家庭的責任感和義務,這樣會更有利於健全鼓舞孩子的心靈,在言傳身教中走好自己成長的路。

——國家心理諮詢師詹惠文

本文來自東方教育時報家庭教育周刊

全民投稿

親愛的粉絲朋友們

快來秀出你們的好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親子在線 的精彩文章:

TAG:東方親子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你家娃爸到底是好爸爸還是壞爸爸?
「壞」爸爸,「好」爸爸
「壞爸爸」的幾種表現,你是好爸爸還是壞爸爸?
你爸爸就是你爸爸:吃雞嗎?
好爸爸和壞爸爸差在哪裡?
爸爸去哪兒?
孩子感冒,爸爸媽媽做什麼?
那爸爸為什麼老是抱媽媽呢?
爸爸媽媽,我們有錢嗎?
爸爸沒有爸爸媽媽了
大麟子的爸爸,嗯哼爸爸,咘咘爸爸,誰帶孩子最熟練?你最喜歡誰
為啥女兒老愛黏爸爸?這些原因,媽媽看了都很羨慕呢
幼小銜接,爸爸媽媽們你準備好了嗎?
爸爸寵起女兒來,根本沒有媽媽什麼事!
爸爸媽媽,別窮養我好嗎
爸爸媽媽,為什麼你只喜歡弟弟?
爸爸媽媽,是我做錯了什麼嗎?
星爸爸?癌爸爸?
什麼是爸爸?什麼是媽媽?寫得真好!祝天下父母健康!
你的媽媽爸爸在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