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近器官捐獻協調員——死與生之間,他們是「擺渡人」

走近器官捐獻協調員——死與生之間,他們是「擺渡人」

有人說器官捐獻協調員能「起死回生」。對這樣的形容,廖苑笑了笑:「怎麼說呢,每次都是為生命搭橋。」

廖苑從事著這樣一份職業——潛在器官捐獻案例發生時,他們會走近潛在捐獻者的家人,傾聽他們的想法,協調捐獻事宜。

平均一個潛在捐獻者可挽救3.5個患者的生命。在死亡與新生之間,器官捐獻協調員是「擺渡人」。

6月11日是中國器官捐獻日。日前,這位協調員對南方日報記者獨家分享了她的心靈旅程。

●南方日報記者 曹斯 攝影 張梓望

實習生 焦凝

在死與生間「擺渡」

「器官捐獻分秒必爭,出錯會辜負了捐獻者的愛心」

醫生準備手術過程中,廖苑不斷走出手術室接電話。她說,每一個潛在捐獻案例都必須重視。

廖苑準備相關材料,和家屬、醫生做最後捐獻確認。

6月7日,廣州時雨時晴。

廖苑知道當天下午很可能有一例捐獻——家屬意願強烈,也經過了充分溝通。她反覆翻閱著資料,再次確認流程。

準備就緒,廖苑開始聯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所在OPO(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的器官捐獻倫理委員會,進行捐獻前倫理申報手續。

「每個細節都不敢怠慢,得確保萬無一失。器官捐獻分秒必爭,出錯會辜負了捐獻者的愛心。」她告訴南方日報記者。

從重症監護室(ICU)詳細了解潛在捐獻者的情況後,廖苑帶潛在捐獻者家屬來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捐獻辦公室小會議室。她一邊說著潛在捐獻者目前的情況,一邊輕聲安撫著眼眶泛紅的年輕女子。

潛在捐獻者是一名環衛工人,因車禍重傷昏迷。年輕女子是她的女兒佳佳(化名)。同行人的一位中年男子是潛在捐獻者的前夫。

「我想再確認一下,是真的沒希望了嗎?我怕不夠儘力,媽媽會怪我……」佳佳情難自控,手中的紙巾已被她攥成一團,眼淚再次奪眶而出。其實此前,醫生已數次與她確認過母親的病情,並告知這是她與母親最後的告別。

再次得到病情確認後,佳佳簽署了相關文件。廖苑帶著他們與親人見了最後一面。此時,中年男子走上前,想靠近,又卻步了。

佳佳告訴廖苑,父親曾表達與母親複合的意願,誰都沒想到,一切都晚了。佳佳依舊在哭泣,身材瘦弱的廖苑始終陪伴左右,半舉著右手,生怕她再次情緒失控。

隨後,廖苑將家屬領到休息區。佳佳早已泣不成聲;中年男子弓著背,眼神儘是疲憊。他自始至終沒說過一句話,神情複雜。

約半小時後,手術室內,醫護人員已準備就緒。

「請所有醫護人員向捐獻者默哀一分鐘。」

「這位病人同意捐獻雙腎、肝、角膜。」

……

廖苑全程跟進,認真記錄著手術過程。一個多小時後,器官獲取手術結束,她疾步走向休息區看望家屬。佳佳見了廖苑立即迎上去問:「我們可以知道我媽媽的器官救了多少人嗎?」

「放心,這些我會及時跟你們說的。」廖苑溫柔地說。

佳佳拭去淚水:「那就好。我希望她的生命通過這種方式得到延續。她一輩子這麼苦,這樣也能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這樣的話語,總是直抵廖苑的內心。

自2015年下半年從移植科護士長轉變成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廖苑開始在死與生之間「擺渡」。她聽到過各種捐獻理由。「每次都是靈魂的洗禮。」她說。

去年夏天,一位媽媽主動提出為腦死亡的孩子捐獻器官。她告訴廖苑,自己「很自私」,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孩子帶著自己逝去的孩子去感知這個世界。

還有一次,來自茂名的16歲男孩因交通意外重傷。在東莞打工的母親狂奔到孩子身邊,連續5天貼身守候在ICU。得知孩子不治,她嚎啕大哭,又強忍悲傷捐獻孩子的器官。

連續兩個月,她幾乎每天晚上都和協調員廖苑發微信傾訴。「她對我說,覺得孩子沒有走。他的生命得到了延續,也還在她身邊。」廖苑說。

慈悲又漫長的路

「觀念改變需要時間,我們不會強求,只能儘力去做」

廖苑陪伴捐獻者家屬見捐獻者最後一面,捐獻者女兒早已泣不成聲。

廖苑陪伴ICU醫生和捐獻者家屬簽署相關同意書。

器官捐獻協調員專業化的探索始於近幾年。在成為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之前,廖苑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科工作了將近20年。

2015年下半年,移植科學科帶頭人何曉順教授看中了廖苑與人溝通時特有的親和力、感染力,鼓勵她進行新的嘗試。當時廖苑有些猶豫——工作內容是新的,且總要到捐獻案例發生的一線,要四處奔波。有件事最終觸動了她。

「2015年上半年,捐獻案例特別少。我們管理的終末期肝病患者中每周都有人在等待中去世,這讓我感到很痛心。」廖苑說,生命如此脆弱又這麼寶貴,希望做點事為患者爭取生的希望。

「反正都是幫人,為何不試試新的事業,幫助更多病人?」自此,廖苑開始馬不停蹄,迄今已協調了近200個捐獻案例,其中超過五成實現了成功捐獻。以平均每位捐獻者讓3.5人重獲新生計算,已有300多人因為愛心,延續了生命。

對協調員而言,最大的挑戰之一莫過於遇到棘手的捐獻案例,最主要的是家屬意願反覆。「觀念改變需要時間,我們不會強求,只能儘力去做。」廖苑認同一句話:當器官捐獻協調員相當於踏上一條「慈悲又漫長的路」。

今年「六一」兒童節,廖苑在這條路上又邁進了一小步。

7歲的楠楠(化名)已在深圳婦幼保健院搶救了一段時間,病情始終沒有好轉。他是一名腦癱患者,因進食不慎嗆到,被送到醫院時已沒有了心跳呼吸。

楠楠的母親劉娜(化名)是一名護士,楠楠是她的第二個孩子。因照料上的疏忽,劉娜滿心愧疚,在醫院死死守著心肝寶貝,始終不敢相信他即將離去的事實。

「ICU的醫生和孩子的父母進行了溝通,也試著談過捐獻事宜。孩子的父親沒意見,母親是醫護人員,本來就對捐獻工作有所了解,但感到很猶豫。我們在一個聯合OPO內,根據流程,醫生把情況告訴了我。」廖苑解釋說,自2010年3月我國正式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聯合OPO服務區域內的醫院ICU醫生開始兼具發現潛在捐獻案例的職能。

與劉娜見面,已是6月2日傍晚六時。這一天,家人為孩子簽下了文書,同意撤下生命支持。他們讓孩子過了「六一」兒童節,再與世界告別。

「我是器官捐獻協調員。和你一樣,也是一名護士,還是一個媽媽。」這是廖苑對劉娜說的第一句話。劉娜的淚水早已決堤。廖苑一邊安撫著她,一邊嘗試溝通:「孩子的生命可以通過捐獻的方式延續。有研究發現,器官是有記憶的。一部分病人在移植後,一些習慣會改變。他們獲得的新習慣,又恰恰是捐獻者愛做的事情……」

劉娜抬起頭,眼裡閃現出一抹亮色。但她仍表示,擔心器官獲取手術以及相關流程的繁瑣,會讓孩子再次受罪。廖苑一一為她解開疑惑。「我說,這是非常莊嚴肅穆的事。他們的愛心非常偉大。」

半小時的推心置腹,劉娜點頭,同意捐獻。

哪句話最打動劉娜?「我對她說,腦癱孩子是遺落人間的天使,我們又是白衣天使,大家都是天使。天使寶寶如果有感知,一定願意遺愛人間……」這是廖苑的答案。

■對話

「我也會想哭,

但必須控制住」

手術結束後,廖苑將死亡診斷證明交給捐獻者家屬。

南方日報:您遇到過最棘手的事是什麼?

廖苑:因為流程、環節、不可抗力,導致捐獻的器官用不了。比如,有時候器官會被運到別的省份救人。但前幾天就因為天氣和航班原因,導致一位終末期肝病患者喪失了機會,這是最讓人遺憾的事。

南方日報:器官捐獻仍需要人們在觀念上進一步接受。您作為協調員,溝通起來困難嗎?

廖苑:有難的時候,也有被拒絕的時候。前段時間有一個談了21小時,終於談成了。但也有不少不成功的例子,我們也會充分尊重。

南方日報:期間您都得在場嗎?

廖苑:這是協調員的職責。包括器官獲取手術全程也得跟進,後續的事宜也不能不管。比如,我們要安撫患者家屬情緒。在這個過程中,我曾看到一位媽媽在孩子被送進手術室後就突然暈倒了。我不知道哪裡來的力氣,和一個同事把她扛到會議室。我們一直陪伴著等她醒來。一個媽媽失去了兒子,我安撫了她兩個月,幾乎每天都通過手機聯繫。他們的愛心很珍貴,我們更要儘力去做。

南方日報:遇到家屬情緒激動時,您也會控制不住嗎?

廖苑:坦白說,我也會想哭,但必須控制住。我會盡量調整,因為還要安撫他們。

南方日報:我們留意到您處理了不少兒童捐獻的案例,是什麼感受?

廖苑:無論成人還是兒童捐獻,這份工作總讓我感受到人間大愛。每一例捐獻都能讓久候的病人重獲新生,這是生命的力量。我在廣州市婦兒中心遇到過一例捐獻。孩子去世後,我留意到醫護人員在他身上放了一朵紙折的玫瑰花,映著孩子安靜的小臉。他的生命雖然短暫,卻很偉大,也很有力量。

彭福祥、李紹斌對本報道亦有貢獻。

■新聞背景

器官協調員的專業化之路

6月11日是首個全國器官捐獻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器官移植中心學科帶頭人何曉順教授說,器官捐獻移植被認為是治療終末期器官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器官供體短缺也是目前器官移植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器官捐獻協調員是器官從獲取到移植得以實現的關鍵一環,是要完成供體器官發掘、術前供體評估、對受者進行出院教育、術後回饋以及文件材料的整理和數據資料的統計與分析等工作的崗位。

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器官捐獻協調員最早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上世紀80年代中期,西班牙從國家、區域、醫院三者出發建立移植協調網路,使協調員成為捐獻者與受者橋樑的「西班牙模式」受到了許多國家的認同。20世紀90年代,西班牙、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建立的由受過特殊培訓的移植協調員以及內科醫師組成的移植協調團隊使器官移植事業走上了規範化的發展道路。

我國在2007年頒布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這個階段的器官捐獻協調員主要是紅十字會等機構的志願者。2010年3月,中國正式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第一批器官捐獻協調員接受培訓並深入到全國範圍內的醫療衛生機構尋找潛在器官捐獻者。專業培訓和考核使協調員走上專業化、職業化道路,越來越多具備醫學背景的人成為器官捐獻協調員。2015年1月起,中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成為唯一合法來源,我國器官移植事業與器官捐獻協調員的工作正式進入規範化管理的有序發展階段。

廣東省紅十字會器官捐獻辦主任李勁東在日前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透露,2016年,我國器官捐獻數量達到4080例,躍居亞洲第一,PMP(每百萬人口的實際器官捐獻率)由6年前的0.03上升到2.98。其中廣東捐獻量約佔全國12.6%,PMP達4.93。2017年廣東捐獻量可能突破600例,PMP將達到6,廣東省有望首次追平香港。

何曉順說,目前,中國器官移植事業處在發展的關鍵階段,強化器官捐獻協調員的倫理規範意識、專業化培訓和職業化考核是發展趨勢,同時加強行業的制度監管和法律約束也勢在必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網 的精彩文章:

粵贛人口信息全面對接 辦生育登記不用帶「紅本」
伴娘從4樓墜亡 官方通報:3人涉過失致人死亡被刑拘
省政協調研組調研:地鐵要不要設女性專用車廂?
2017年廣東省文化志願者西藏行活動拉開帷幕
長征九號計劃2028年首飛 助力中國建立月球基地

TAG:南方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聽聽故事,走近他們
小奶貓呼呼大睡,客人走近後用手一戳,它的反應讓人飆淚
生命對每個人來說並不是永恆,當死亡漸漸走近他們的臨終遺是什麼
教會有無走近貧窮者,還是在會堂等人來?
抗戰時,為何我國士兵都要等日軍走近才開槍?真相令人感到無奈
走近戍邊戰士,感受他們以苦為樂的生活
此生,只想走近你
不能給我久伴,何必走近我身旁
朋友說要幫小刺蝟洗澡,主人不放心偷偷盯著,走近一看被嚇壞了
收容所裡面狗媽媽怕孩子被傷害 每當有人走近便會擋在小狗前面
讀懂酒與月,才能走近李白,走近他的孤獨與憂愁
兒子哭著向媽媽告狀,說汪星人欺負他,主人走近客廳一看笑噴了
流浪狗在公園,四處跪地求人,無人幫助,男子走近一看瞬間哭了!
流浪狗一看到生人就狂吠,走近一看,被它的勇敢所折服
走近你,讀懂你的痛
與孩子溝通和他們成為朋友,那麼應該怎麼走近他們的內心世界呢
貓咪動作奇怪坐著不動,主人走近一看卻笑壞了,死要面子活受罪
小白狗躺地上一動不動,以為是只死狗,走近細看令人欣慰不已!
中年人動不動就手發麻,要警惕哪些疾病在悄悄走近
貓咪拖著身子往前挪動,女子走近後才發現不對勁,看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