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對他託付舉國之兵,卻又逼他倉促應戰,明史曰:明亡矣
大明末期真正能力挽狂瀾之人是誰?袁崇煥?洪承疇?還是孫承宗或是吳三桂?都不是,袁崇煥殺了毛文龍自毀長城,洪承疇和吳三桂投降滿清,孫承宗備受排擠無法施展拳腳。
大明末期能夠力挽狂瀾之人非孫傳庭莫屬,為何?
此人能力出眾,孫傳庭率自建的秦軍在子午谷的黑水峪,與當時的頭號造反頭目高迎祥血戰四天,高迎祥潰敗,後被俘,送往北京處死。
1637年,孫傳庭率部與各路明軍以優勢兵力接連打擊了起義軍聖世王、瓜背王、一翅飛、鎮天王等部,才使關中以南地區趨於平定。
1638年,過天星、混天星的起義軍從徽,秦等地經鳳翔將通向澄城時,孫傳庭指揮其部分五路合擊該起義軍於楊家嶺、黃龍山一帶,捕殺二千餘人;又在鄜州以西、合水以東的方圓三、四百里的深溝峽谷內採用分兵堵截,機動設伏的戰術再敗起義軍,並打退了馳援陝西起義軍的馬進忠、馬光玉所率領的宛、洛之部。
然後與洪承疇在潼關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闖王李自成部幾乎全軍覆沒,李自成僅以18騎兵突圍而走。可以說,1638年,是大明帝國最後能夠反敗為勝的機會,因為內部混亂已經被解除,這一年也是明朝最安分的一年。
但因清軍在此時攻入長城,崇禎帝急調洪承疇與孫傳庭回京防禦,李自成便得到喘息。
1638年,多爾袞、岳托率清兵分路從牆子嶺、青山口入長城,明京師戒嚴;督各路入京勤王之兵的總督盧象升在巨鹿陣亡。明廷遂召孫傳庭、洪承疇主持京師防守,升孫傳庭為兵部右待郎兼右僉都御史,指揮各路援軍。
孫傳庭抵達京郊後,由於他和主和派的楊嗣昌及中官高起潛矛盾頗深,崇禎帝降旨不准他入京朝見,而洪承疇則在京郊受到慰勞,並奉旨進殿拜見崇禎帝。
孫傳庭對此不平待遇自然大為不滿。楊嗣昌任洪承疇為薊遼總督,並主張將陝西軍全部留下,用於守衛薊遼。孫傳庭對此極力反對,認為「秦軍不可留也。留則賊勢張,無益於邊,是代賊撤兵也。」楊嗣昌對孫傳庭的意見置之不理,孫傳庭對此不勝憂鬱重重,以致耳聾。
1639年,朝廷調孫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南軍務,孫傳庭立即上疏請見皇帝,但因楊嗣昌的百般阻撓而未成。孫傳庭心中慍怒,引病告休。但楊嗣昌仍不放過,言孫傳庭稱病乃推託之舉。崇禎帝大怒,將孫傳庭貶為平民後,又將其禁囚,以待判決。
1640年,李自成移軍河南,時河南大飢,史載:饑民「惟恐自成不至」,「從自成者數萬」。在孫傳庭下獄的三年期間,熊文燦、楊嗣昌在鎮壓起義軍的戰爭中連遭敗績,闖王李自成在河南打開了局面,擁兵數十萬。
在無將可用,國家危亡之際,崇禎才又想起了這員虎將,從監獄中提取孫傳庭,令他率勁旅往援開封。不久形勢發生了變化,李自成解圍開封,擒殺汪喬年,於是孫傳庭改赴陝西,接替汪喬年出任三邊總督,回到了他闊別三年的崗位上。農民軍擊敗汪喬年後,又恢復了對開封的包圍,孫傳庭在陝督的位置上屁股還沒坐熱,崇禎帝就命令他出關救援開封。
孫傳庭在陝西經過幾個月的休整,小有積蓄,崇禎帝不斷催促孫傳庭進軍,孫傳庭於十月份帶著新募的士兵出征。官軍一路上偃旗息鼓,潛行於山中,偷偷接近民軍,打算來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在河南郟縣,官軍潛至民軍附近,孫傳庭令部將左勷率左軍,鄭嘉棟率右軍,高傑率中軍設下埋伏,牛成虎率前軍挑戰民軍,誘敵深入。
雙方接戰不久,牛成虎佯裝失敗,將民軍引入包圍圈,四面伏兵突起,民軍卒不及防,向東逃竄,官軍追殺三十里。孫傳庭在力不如人的時候,以智取勝,官軍取得了久違有勝利,然而由於此時天降大雨,官軍又餓又冷,沒能繼續擴大戰果。
農民軍雖初戰失利,但畢竟人多勢眾,在官軍打掃戰利品之際,民軍主力殺了個回馬槍,官軍抵擋不住,兵敗如山倒,孫傳庭率殘兵敗將狂奔回陝西。官軍此戰原為長途奔襲,試圖以戰養戰,糧草供應不上,士兵們不得不採集沒有成熟的青柿充饑,因此河南人將此戰稱為柿園之役。
在後來的郟縣之戰中,孫傳庭率領的陝西官軍再次遭受大敗,農民起義軍一日一夜追殺四百餘里,官軍死亡四萬餘人,損失兵器輜重數十萬。此役,大明僅有的「一副家當」損失殆盡,成了待宰的羔羊,民軍的戰略問題也迎刃而解,擴大戰果,乘勢奪取關中。
1643年五月,朝廷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隨後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加督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兵部侍郎張鳳翔「進言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只有此一付家當,不可輕動」。崇禎帝不從。孫傳庭不欲倉促出戰,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傳庭不得已在八月親率白廣恩、高傑等部10萬人出師潼關,同時檄左良玉西上,總兵陳永福、秦翼明分別將河南與四川兵互為犄角。
九月,孫傳庭在汝州兵敗,李自成一日內追殺四百里地,直攆孟津,明軍四萬餘人戰死,損失大量兵器輜重。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關,總兵白廣恩、陳永福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萬軍圍攻孫傳庭,孫傳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孫傳庭戰死,時年51歲。崇禎卻認為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
孫傳庭自1619年中進士至1643年兵敗身亡的25年間,他由永城知縣,逐步升至兵部尚書,統領七省軍務,先後參與並主持了數十次對明末民軍的鎮壓活動,深得明廷賞識。不論是在「四正六隅」的聯合圍剿中,還是在「汛守要隘」的單獨行動中,他都以其獨有的狡黠、多謀、果斷,使農民起義軍多次處境艱險,成為明廷手中一張不可多得的王牌。
《明史》:傳庭死,關以內無堅城矣。
※西門慶真可憐,不僅成了武松的替身,還為了潘金蓮把命丟了
※只因為施耐庵做錯了一件事,直到如今他的後人還在為此贖罪
※慈禧太后權傾天下,無數男人陪伴過她,為何慈禧太后卻偏偏寵太監
※此人為秦國立下蓋世功績,沒有他就沒有白起,卻因太貪而獲罪
※這個民族因太殘暴嗜殺,幾乎將漢族滅種,現世界僅存千人
TAG:黑白歷史 |
※明史專家:大明亡國不是因為崇禎皇帝,而是因為張居正
※大廈將傾前死撐明朝的大將,連《明史》都稱讚卻被崇禎嫌棄,疑「詐死」
※《明史》一般是貶低明朝皇帝的,但為何對明孝宗評價很高?
※崇禎是明朝滅亡的責任人,《明史》卻將此狀元作為罪人列入奸臣傳
※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當皇帝僅一月,卻被明史稱為明君
※徐達愛將孫興祖死因之謎,被一明朝封詔書解開,明史記載又被推翻
※誰該為明朝滅亡負責?不是崇禎,毛主席評價:我看《明史》最生氣
※明史中他沒有立傳,曾大敗倭寇揚我國威,難得的文武奇才
※孫傳庭何許人也?為何《明史》說「傳庭死,而明亡矣」?
※被列入為《明史》六大奸臣之一的嚴嵩,究竟是如何把持朝政的?
※被列為《明史》六大奸臣之一的嚴嵩,究竟是如何把持朝政的?
※都說明朝皇帝很奇葩,主席如何評價明史?除兩位皇帝其他都是庸才
※此文官提刀上馬,殺得李自成只剩18人,明史:他死,大明亡矣
※他的發明影響了世界文明史進程,他卻不甘受辱自盡身亡
※明史中的一個謊言,猶如演義小說,如今人們還深信不疑!
※明史擷拾:貪官未必不忠烈
※袁崇煥為何受到了清人歌頌,卻受到明史痛罵,袁崇煥是否算國賊
※為什麼《明史》對明憲宗評價很高,但現在人們都認為憲宗是昏君?
※張無忌和趙敏結局如何?金庸不曾明說,答案就在《明史》里
※清明又見雨紛紛,這些防雨神器的發明史你知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