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給不了你國際精英教育,但想給你另一樣東西
越來越多的孩子很小就有了走出國門看世界的機會,但並不會因此自動獲得恰切的看世界的眼光。在科幻作家、「童行計劃」發起人郝景芳看來,國際精英教育並非唯一選擇,她更希望通過多樣化的教育,讓女兒獲得一種開闊的「地球觀」。
作者:郝景芳
公眾號:晴媽說(ID: qingmashuo)
全文2553字,讀完大約4分鐘
正在瑞士的旅途中寫這篇文,前天去了瑞吉峰,這兩天住在馬特洪峰腳下。在雪山與草地之間,開始想一些有關兒童成長與教育的問題。
平時在北京,時常有人問我們:你們為什麼不移民,國內的霧霾環境這麼差,你們不想逃離嗎?為了小孩教育,不想移民嗎?
我知道有很多人都在思考移民的事,也很理解他們的理由。為了更清潔的空氣、水、綠地和更好的學校,這些都是合理的考慮。
只是這些並不是我們最重要考慮的事。八年前有機會得到歐洲的工作機會留下來的時候,我們選擇了放棄;三年前有美國的工作機會,也可以全家移民,我們還是選擇了放棄。
這並不是因為我們不喜歡歐美的生活環境。
我和先生都很喜歡歐洲。小的時候,我曾經跟隨父母在英國旅居一年,也曾到歐洲大陸;讀研究生期間,我曾到巴黎交換,先生曾到慕尼黑交換;前前後後去歐洲旅行和開會也有五六次。歐洲的風景、建築、飲食、文化都很喜歡。
這兩年都帶著女兒來歐洲玩,每次來都覺得自然環境真好。我和先生沒什麼積蓄,也沒什麼投資,但捨得為旅行花錢,每年的收入差不多都用來旅行。
但即便如此,我們卻並不想真的來此永居。
為什麼選擇留在國內呢?我們考慮的是什麼呢?
首先肯定是個人發展方面的私心,兩相比較,國內的個人職業發展空間還是會比在國外寬廣一點,變化的可能性也更大,
我們不覺得父母應當為子女發展而自我犧牲
。其次是想要帶來一些改變的願望。國內的很多領域仍然原始粗糲,國內很多人生活環境仍然充滿艱辛,
如果有一些社會革新方面的志願,就仍然需要在國內腳踏實地
。最後是我們希望自己和孩子都能擁有的一些東西,那是一種認清自己、也理解世界的思維,一種紮根與遠望並存的態度,一種
超脫於偏安一隅的私人生活、關注整個地球與人類的眼界
。我們並不覺得獲得富足平穩的精緻生活就是意義的全部,有某種東西比這種安逸更重要。該如何形容這種東西呢?
我還記得,上中學的時候,讀到過的最打動我的一段文字是卡爾·薩根《暗淡藍點》第一章,它影響了我後續的整個生涯選擇:
再看看那個光點,它就在這裡。這是家園,這是我們。你所愛的每一個人,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經有過的每一個人,都在它上面度過他們的一生。
我們的歡樂與痛苦聚集在一起,數以千計的自以為是的宗教、意識形態和經濟學說,每一個獵人與糧秣徵收員,每一個英雄與懦夫,每一個文明的締造者與毀滅者,每一個國王與農夫,每一對年輕情侶,每一個母親和父親,滿懷希望的孩子、發明家和探險家,每一個德高望重的教師,每一個腐敗的政客,每一個「超級明星」,每一個「最高領袖」,人類歷史上的每一個聖人與罪犯,都在這裡——一個懸浮於陽光中的塵埃小點上生活。
那段時間我經常想起這個意象:從黑暗的夜空中俯瞰地球,看到這顆水藍色星球上面每個國家的晝夜晨昏、人群穿梭、生離死別、繁榮衰敗。
在那種想像的俯瞰中,所有國家是同一座島嶼,人類也是同一艘小舟上的乘客,同生共死。
中學最後的時光里,我們充滿對未來的想像。我期望未來找到某種方法,讓海水運至沙漠,讓沙漠變成綠洲。那時候的同桌說,他想研究可控核聚變,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很多年後,他成了我的先生。
後來的我們,一起走過地球上不少地方。我們常常遇到讓整個心靈停滯的景象。印象最深的一次
是在義大利撒丁島的懸崖邊上,俯瞰垂直峭壁下的深藍色海水拍擊岩石,那種深邃和壯觀讓我覺得震撼極了。那是地球和自然的力量。
我們喜歡去那些讓人感受到自然之博大的地方,那讓人想起人類存在之前地球的樣子。我們喜歡討論各國歷史、風土人情、國際政治,有一種四海為家的內心感受。
這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思維特徵,與階層和國籍無關。
我遇到過一些極有個性的人,終其一生實踐某種超越其經濟身份和國界的積極項目。我也遇到過一些生活條件遠比我們優越的人,卻並沒有這種對於全世界的觀照,而是僅僅關注於私人圈子和個人生活的細微改善。
是的,
我更希望孩子獲得的,是地球觀
。我並不希望她成為旅居全球卻只關心自己的人,而更希望她能成為立足本土卻心懷地球的人。
我們不那麼看重國內國外文憑,藤校非藤校學歷,而更看重她是否有足夠開闊的視野和胸懷。
地球觀是一種看待事物的視角。
只有以地球的視角,才能理解為什麼所有國家都隸屬於同一個生態系統,並不存在從一地之霧霾躲到另一地之清爽,所有的只是地球之霧霾與地球之清爽。只有以地球的視角,才懂得為什麼地球上不同語言文化的人,都要學習共同的知識體系,那些考試分數絕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而只是推動人類進步的人生起點。
我們都是地球的居民。我希望的不是女兒獲得更好的英語能力,而是理解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不同語言,講著同樣的事情。我希望的不是選一個最美的花園給她,而是和她一起尋找讓家園成為花園的辦法。我希望的不是讓她得到週遊世界的簡歷,而是認識各個國家,從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未來。
說回到教育,由於我們不會選擇外國國籍,因此肯定無法給女兒國際化的精英教育。但我還是很希望盡自己的努力,給她一些我喜歡的教育環境。
前一段時間和友人吃飯。他是清華-耶魯環境專業畢業,給我們講起耶魯環境學院入學的時候,老師帶著他們進入森林兩個星期,觀察樹木生長和生態循環。他又說起他自己學習和實踐的理念體系:
朴門永續(Permaculture)自然觀
。當時我的眼前一亮,是的,這是我希望女兒學習和感受的知識體系。我很努力地說服他來給孩子設計一門動手課,讓孩子從小感受到地球生態系統。我希望讓孩子得到物種相互依存的概念,也理解自然的偉大和自然的脆弱。後來經我不懈努力,他跟我們一起設計了一個「小勇士拯救地球生態」的探索課,包括生態環境搭建設計,也包括去自然環境的植物觀察。今年先從自然開始,未來幾年我還希望能設計天文、歷史、政治領域探索課。我想送給女兒這些多樣性的教育機會,等她有能力參與的時候,有機會真正從宏觀視角、人類視角看待問題。
只有用這樣的視角串聯,學校中學習的才不是碎片化的知識點,而是連成人類智慧的知識網路。
雪山上我給她看了冰川,講了地球上的水循環。她已經知道蒸發是將海水運到雪山上的方式,也知道雪水的融化匯成了大江大河。
人世間的生生不息,也就像這水的永續流動一樣,熱鬧冰冷都是過眼雲煙,循環往複的才是人類歷史。生命逝去之後,塵歸塵,土歸土,什麼都不會帶走,只會留下自己的痕迹。
期望自己,和女兒,都能在這地球上留下美的足跡。
【版權歸作者所有
,華妹編輯】
近期相關文章
【點擊藍字可以直接跳轉到文章】
它比智商、情商更重要,但卻被90%的父母忽略了!
好的教育改變階層,更好的教育超越階層
《世界華人周刊》長期面向海內外徵稿、徵集寫作線索
回復關鍵詞「
投稿
」查看說明
▼
長按二維碼 關注看更多
?
回復關鍵詞【
920
】,送你一篇特別推送※國寶失竊奇案:守護李世民1000年的戰馬,被盜賣美國,成為民族的悲劇
※爸爸,自你離開後,我再也沒有長大
※這個瘋子,用了43年,在沙漠中建起了一座城!
※猶太人為什麼能拿這麼多諾貝爾獎?這十大教育理念值得借鑒
TAG:世界華人周刊 |
※你說你給不了我房子和錢,卻不知道我只想你的溫柔
※如果男人給不了你這幾樣東西,不是不夠愛你,而是他根本就不愛你
※婚姻里男人最渴望這四樣東西,給不了他,活該他不愛你!
※女人給不了你這四樣東西,表明她心裡一點也沒有你
※婚姻里,男人給不了你這四樣東西,表明他對你還不信任
※她爸爸對女兒做出那樣的事情,我想這輩子都原諒不了他!
※我只能給你感情,給不了你家,這是中國的現狀?
※你都不了解我,你憑什麼給我做媒
※這6樣東西旁人給不了,只有父母才能給,孩子長大更優秀!
※《嫁給我》阿姨 你一點都不了解你女兒
※孩子或許我給不了你幸福的家庭,但能給你一個堅強努力奮鬥的媽媽
※做不了你老婆,我就做你媽
※孩子,我給不了你太多財富,但請你一定記住這點!
※「我大姨媽來了」 「跟我說也沒用啊,我又幫不了你」
※絕地求生:為什麼你總是吃不了雞,我想你一定不知道是為啥
※慈禧吃西瓜玩新花樣,一般人一輩子都不敢這樣做,廚子直呼受不了
※女人把這三個地方交給你,她一定很愛你,「裝」不了只愛你
※俄國三樣東西必不可少 其中這一樣式士兵最愛的 沒有它打不了仗
※就是戒不了這些道菜,這輩子我屬「貓」!
※就算你曾是女神,三觀不合我們還是做不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