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鐵血大宋」的孱弱真的可以怪沒騎兵嗎?

「鐵血大宋」的孱弱真的可以怪沒騎兵嗎?

作者:冷兵器吧棘背龍

惜哉大宋,向北終世難至長城!悲哉大宋,於南越南已入南寧!痛哉大宋,西域漢唐雄風何時見?

「鐵血大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乎沒見過長城,沒到過西域,沒進過漠北,沒佔領越北的中原王朝。終宋一世都在面對北方進行防禦戰,少有的幾次進攻也大多以大敗告終,並時不時屈辱上貢歲幣,以至於岳飛難雪靖康恥,陸遊未見王師定中原。

當然了,為什麼大宋只能被動防禦,而不能學漢唐一樣主動進攻呢?有人肯定會說,因為大宋沒有騎兵,沒法對抗大遼和西夏這些游牧民族,他們騎兵為主,擅長騎射,來去如風,大宋只能以步制騎,自然只能防禦了。

【宋朝往往在狹小的疆域里進行被動防禦,然而這真的是因為缺乏騎兵?】

宋朝真的一開始就缺乏騎兵?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宋朝並非一開始就沒有騎兵,甚至宋朝開國騎兵狀況比歷朝歷代都要好。宋朝僅僅建立十九年,就有馬匹二十一萬,即便宋神宗年間也有十五萬馬匹。而相比之下,在明洪武末年,明朝都多次北伐漠北之時,全國馬也不過十萬匹,甚至為此一度花大力氣,用鐵鍋去琉球群島換取馬匹,明初缺馬之嚴重可見一斑。

而漢唐開國更悲。漢朝立國,找不到四匹顏色一樣的馬來拉車。唐朝則是又找又買好不容易湊了五千馬匹,僅僅依靠只有宋朝的四十二分之一的馬匹數量來起家。而五代十國也沒多少馬,後唐李存勖以騎對騎,大破契丹,靠的戰馬也不足萬匹。

實際上,宋朝騎兵無論是數量還是所佔比例都不差,甚至出現過宰相向敏中說宋朝軍馬實在多的受不了,「倍於先朝」(《宋史》),所以懇求賣掉13歲以上的戰馬的情況!這根本不存在所謂沒有戰馬和騎兵嘛!漢唐明前期憑藉遠遠低於宋朝的騎兵數量都能北征大漠,安定西域,就算是五代十國的省長軍閥也能教訓一下契丹,而宋朝卻一直難有建樹,甚至一邊哀嚎沒騎兵,一邊賣軍馬,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宋朝對遼前線的騎兵比例並不算低】

宋朝沒騎兵是缺養馬地的鍋嗎?

當然,大宋的馬匹數量後期一度下滑到數萬匹,比諸漢唐盛時的數十萬戰馬顯然不足。這時候有人又要抱怨了——宋朝沒有馬,是沒有北方養馬地導致的!南方又不能養馬,所以宋朝沒馬!

那麼,在宋朝疆土裡真不能養馬嗎?首先,馬並非大家想的那麼精貴,無論是在北歐還是蒙古,北非或者印度,在炎炎烈日或冰天雪地的環境中都有不錯的馬匹。地處赤道的馬里帝國都能出動上萬重騎兵,可見中國南方不能養馬實乃無稽之談。

【馬瓦里馬,生活在酷熱難耐的印度地區,但卻是非常優秀的戰馬】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在宋朝那促狹的疆域內,一樣不失優良的養馬場,四川可產的河曲馬,湖北可得的利川馬皆是不錯的馬種,處於宋朝控制下的關中、河南、山東、淮河都是自古以來的優良馬場。五代十國時,後梁依靠河南戰馬建立的騎兵,令天下聞名的沙陀騎兵亦不敢小覷。合肥一帶,更是被元朝當作官方戰馬牧場使用。甚至和南宋一樣偏安長江以南的南朝各代,也可以動不動「鐵馬二千」、「鐵馬五千」,即出動數千人馬俱鎧的重裝騎兵往來衝殺,可見宋朝並非缺乏養馬地。

【偏安江南的南朝並不缺乏高頭大馬】

當然,這時候有人肯定會說,宋朝人多,農牧矛盾大,沒有地方養馬。殊不知,中國人口最多那是清末,而清末光華北地區就有馬一百五十萬匹,捻軍一群農民都能有弄得騎兵縱橫黃淮,那時中國人又不會氣功辟穀之法,自然需要更多的耕地來養活,難不成這些馬是從天而降的?四億人口的中國內地都能大量養馬,人數遠遠不到四億的宋朝卻沒有地方養馬,這是哪門子道理?

況且,為了滿足趙宋皇室一年四十三萬兩羊肉的飯量,宋朝不惜把老百姓的耕地搶走放羊,以至於「侵民田,數郡被其害」,結果養馬的時候,卻是一片叫囂土地不夠的聲音,真是咄咄怪事。

實際上,就算宋朝在專門的牧場養馬,效率也是奇低無比,以至於出現過562匹種馬經過養殖,死亡315匹,新得的馬駒居然只有27匹的奇聞。在技術問題上,則按照程朱理學的學說,以「亂倫」為由去禁止培育優良馬種的技術,面對這種堪比中世紀燒死科學家的奇聞,我也只能學項羽感嘆一句,宋朝養馬不行真是「天(自)亡(己)我(作)也(死),非(關)戰(老)之(天)罪(屁)也(事)。」

【赤道非洲的酷暑一樣不能阻礙騎兵的出產】

沒有騎兵就不能打勝仗了?

在闡釋了宋朝並非一開始就缺乏騎兵,缺乏騎兵也更多是人禍而非養馬地的天災的史實後,我們來做一個假定——倘若宋朝真的沒有什麼騎兵,也缺乏足夠的養馬地,是不是就不能主動出擊,只能被動守城了?

實際上,缺乏足夠的騎兵並不是在野戰中不能取勝的理由,總是有人說游牧騎兵來去如風,騎射縱橫無敵,先不討論這個概念是否正確,我們就來思考一個事實——遼國牧民能游牧,難道遼國的燕雲十六州也能游牧?大同、北京這種歷史重鎮也能夠扛上城牆,跨上戰馬,來去如風的騎射大宋軍隊了?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對於宋軍來說,他們是有明確而穩定的進攻方向和固定目標的,而不需要在草原上到處尋覓決戰機會,然而就算這樣,宋軍主動進攻的戰果也是慘不忍睹,那麼真的是步兵打不過騎兵嗎?

然而這純屬無稽之談,騎兵對步兵的優勢主要在於更高的戰場機動性和衝擊時的震懾力,並不能隨意蹂躪訓練有素,意志堅定的步兵陣列,甚至反會被步兵狠咬一口,在《六韜》中就有「凡以騎陷敵,而不能破陳,此騎之敗地也」的說法。

【燕雲十六州地圖,有大量的城市可以作為宋軍的目標】

古今中外的史書里更是不乏以步破騎的戰例。例如在漢朝,李陵的五千步兵,就敢於放棄車營,與匈奴騎兵「搏戰攻之」,殺敵數千。在唐朝,王君廓帶領二百長矛手,與竇建德的三百精騎斗個旗鼓相當。額爾齊斯河之戰中,西突厥騎兵以眾擊寡,卻奈何不了唐軍步兵長矛陣,反自亂陣腳,給唐軍以可乘之機。以至於唐太宗豪言道:「以我徒兵一千,可擊胡騎數萬」。

被某些人津津樂道的天下第一強國蒙古帝國,其在中原的統治也是被漢人農民的長矛結束的。在多次戰役里,在反軍幾乎沒有騎兵的情況下,都做到了以步兵夾擊甚至伏擊蒙古騎兵的輝煌戰果,「我馬雖少,步兵則多。」這一明初中國軍事的寫照,並未影響明朝北伐成功,淮北長矛農民組成的勁旅,即便是燕趙精騎亦不能及,反觀宋朝慘不忍睹的北伐,真是判若雲泥。

歐洲的瑞士人,也曾經以步制騎,面對勃艮第裝備精良的軍隊,瑞士人以長矛步兵為主力的軍隊在人數劣勢的情況下三戰三捷,勃艮第大公戰死沙場,勃艮第軍一千多騎士,四千多弓騎兵,面對數千長矛手發動的衝鋒也都束手無策。

即便是宋朝自己,也有岳飛以步制騎的輝煌戰績,不過岳武穆可不是靠砍馬腿,而是古樸而實用的長槍,襄陽之戰中,岳飛「令長槍步卒擊爾騎兵」,結果偽齊的數萬騎兵應槍而斃,甚至紛紛被步兵衝進大江之中。

【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長矛都是步兵克制騎兵的利器】

奈何,宋朝在戰術上痴迷的並不是什麼以步制騎,而是以弓弩制騎,以車制騎。終宋一世,除了少量的將領,對長矛步兵等肉搏步兵都不重視,以至於出現一百人裡面只有二十幾名長矛手,剩餘俱是「不學槍刀」的弓弩手的「盛況」,因此只能躲在戰車後面苟延殘喘,不敢學李陵出營搏戰。然而弓弩不是機關槍,《英雄》里毀天滅地般的箭雨終究只是藝術想像。諾真水戰役中數萬弓箭手能射垮突厥騎兵,面對唐軍數千步兵的持矛衝鋒束手無策。而威名赫赫的英國長弓手,一旦失去了地形保護,在帕提戰役中面對法軍騎兵衝鋒時就僅僅只殺傷了五個人,自己則付出了超過2500人的傷亡代價,這可能也是宋朝弓弩手,面對遼金西夏的具裝騎兵衝鋒時的下場。

【宋朝的訓練陣形,幾乎全是弓弩手】

不僅僅是戰術的問題,以宋朝橫徵暴斂的財政,包稅製為主的經濟,重文輕武的風氣,對「賊配軍」的歧視,能守住燕雲以南的一畝三分地已是不易,又有何德何能去學漢唐出漠北,平西域,揚威天下呢?忽略宋朝存在的種種問題,一味把鍋扔到沒有騎兵上面,豈不要讓漢唐明笑岔了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吧研究會 的精彩文章:

韓國為何盛產邪教?韓國基督教的傳播與變異簡史
「圈地運動」:除了「羊吃人」還有什麼?
20世紀,一個民族的四分之三被大屠殺計劃性消滅
《史記》原本只是野史——中國的信史迷信
中國最早發明紙幣為何卻沒能由此富國強軍?

TAG:冷兵器吧研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