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浮躁的生活里,就該聽聽王陽明怎麼說~

浮躁的生活里,就該聽聽王陽明怎麼說~

浮躁的生活里,就該聽聽王陽明怎麼說~

神奇聖人王陽明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字伯安,浙江餘姚人。是中國十六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書法家,世人敬仰的心學大師。

《明史》評:「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

梁啟超、蔣介石、陶行知、郭沫若、毛澤東等,他們對王守仁均十分敬佩。梁啟超便著有《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蔣介石崇拜王守仁,敗退台灣時把台灣的草山改為「陽明山」。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因受王守仁 「知行合一 」學說的影響,毅然改名陶行知,郭沫若也是王守仁的崇拜者,著有《偉大的精神生活者王陽明》和《王陽明禮讚》等文。

毛澤東受老師楊昌濟的影響,也很佩服王守仁,「求是」的思想,原本典出王守仁。

為何稱王守仁為「陽明先生」?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守仁考取進士,授兵部主事。做了三年兵部主事,突患肺病,以病告歸,築室四明山,號曰陽明洞。故人們稱他為陽明先生。

陽明「心學」:

「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而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至明朝,由王守仁首度提出「心學」兩字,至此心學開始有了清晰而獨立的學術脈絡。

「心學」 的精髓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良知」是心之本體,無善無惡就是沒有私心物慾遮蔽的心,這是「天理」,在「未發」之中,是「無善無惡」的,也是我們追求的境界。而當人們產生意念活動的時候,把這種意念加在事物上,這種意念就有了善惡的差別。

當惡念抬頭時,人的判斷往往會出現錯誤,也就是「意之動」出現了錯誤,即不能正確地分辨善和惡,把惡當作善,把善當作惡,那麼他的「良知」也會出現錯誤,從而「格物」也會誤入歧途。這時就要反求諸己。

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無善無惡的狀態。回到無善無惡的狀態了,才能有正確的良知,才能正確的格物。只要格物致知來達到一顆沒有私心物慾的心,心中的理其實也就是世間萬物的理。

王陽明的本意是說,作為人心本體的至善是超經驗界的,它不是具體的善的行為。有所為而為的善是手段,無所為而為的善才是至善。人心的至善超越世間具體的善惡。

具體的善行只是無善而至善之心的自然發用流行。王陽明說人心之無善惡是要人們不要去執著具體的善行而認識本心。

浮躁的生活里,就該聽聽王陽明怎麼說~

王陽明主要思想體系還包括:"致良知"。

"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

「致良知」是王守仁的重要倫理觀點之一。是他根據孟子的「良知」觀點加以綜合、發展而創立的學說。(語出《孟子.盡心上》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 ,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 ,其良知也。」)其要點包括:

第一,良知即是天理。

第二,良知是心之本體。

第三,對朱熹格物致知說的改造。

心即理

「心即理」很明顯地體現於王守仁的一個論斷:「心外無物」。也正由此語,他被認為是中國主觀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

「心外無物」一說,與佛家的充滿禪意的一段對話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風動邪?幡動邪?」 「非風動,非幡動,心動也。」「心學」與佛家淵源之深可見一斑。

知行合一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

所謂「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兩層意思。

第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第二,以知為行,知決定行。

「知行合一」看似簡單,但要真正做到卻並不容易。在人們的實踐中,普遍存在著兩種錯誤傾向——「知而不行」與「行而不知」。有些人有了方向,卻沒有執著的品質;而有些人可能有執著的品質,卻找不到正確的方向,兩者都難以獲得成功。

浮躁的生活里,就該聽聽王陽明怎麼說~

所有的智慧都將在終點相逢,所有的智慧,描述的都是同一個東西。

這個東西,孔子稱之為仁。

子曰:仁者愛人。而《大學》開篇,則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這個東西,孟子稱之為取義。

義者,宜也,也就是你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事。該或是不該,其衡量標準,就是仁,就是善。

這個東西,佛家稱之為慈悲。

禪宗則直截了當稱之為善知識。知識的取向就是善,善的本身就是知識。

這個東西,道家稱之為道。

老子著《道德經》,而對這個東西的性質表述,最終成為了品評人類品德的道德,這就是最典型不過的致良知,最典型不過的美

德即知識。

王陽明所做的,就是把孔子的話,把孟子的話,把老子的話,把蘇格拉底的話,把柏拉圖的話,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表述一遍: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境 的精彩文章:

為男當學杜月笙,為女當如呂碧城
你的勤奮正在毀掉你自己
有事直接說,別問我「在嗎」
看了梁思成的手繪圖,就明白林徽因為啥沒選徐志摩
知行合一,王陽明最精彩的20句

TAG:禪境 |

您可能感興趣

聽王陽明說說,為什麼我們總覺得活得不順心,看完豁然開朗
蘇軾,你為什麼沒有王陽明活得舒坦?
道理都知道,就是做不到?聽王陽明怎麼說!
王陽明:煩惱的生活 是因為你想得太多
你們怎麼看王陽明的心學?
怎麼評價明朝王陽明?看看別人怎樣說,跟你想的不一樣!
王陽明,范蠡,曹操,諸葛亮都精通陰陽理論,聽聽他們的名句
王陽明的悟道?想的太多,還不如一頓棒喝
王陽明:聽再多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
王陽明有多牛,看看他的對手,你就懂了
王陽明:別想太多,做了再說
王陽明:活得不順心,源於這5種不明智
王陽明:人若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驕傲自滿
王陽明:真正成熟的人,看誰都順眼
《王陽明大傳》都講了些什麼?看完這篇絕對不讓你後悔
王陽明:真正成熟的人,看誰都順眼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如何才能不忘初心
王陽明:為什麼道理明白的太多,人就傻掉了?
王陽明:別想太多 做了再說
震驚:王陽明還有我們不知道的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