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醫著作《修崑崙證驗》:簡單易行的揉法養生

道醫著作《修崑崙證驗》:簡單易行的揉法養生

現代人多忽略運動習慣,而每日拍打泡腳,好似有在保健上下功夫,殊不知此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效率不高。

文/呂方舟

《修崑崙證驗》一書,成書於清道光丙午年(1846年),作者為天休子。天休子生平杳不能考,但以其自稱天休子,號乾一先生,及其著作行文引述之風格、功法之特點,其當屬道家。《修崑崙證驗》書名來自《孫真人衛生歌》「汝欲不死修崑崙,雙手揩摩常在面」,天休子書中理倡「揉」「曬」二法,尤以揉面部穴位為主,故曰「修崑崙」。據書中記載,曬法為他所人所傳「有人傳以曬法者」,並經自身實踐總結而成。而揉法則「實無所師承,苦自病而試得之」,書中記載天休子年高多病,行揉法後各個病患處皆有反應,堅持行法年余後,諸病大消,可算是實踐之說。

揉法簡便易行,於養生頗有助益,故值得提倡。同時當代拍打、按揉療法盛行,書中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算是其濫觴,故介紹揉法,於正確看待當今拍打、按揉療法,也有助益。至於曬法,則今後另起一文再談。

按摩臉部(資料圖)

揉法介紹

揉法或者稱為揉法養生功,操作很簡便,即按摩面部即可。尤以按摩下頜骨為主,其次為顴骨。下頜骨書中稱之為「夾車」,此非單指針灸學所謂的頰車穴(下頜骨下頜角前上方,耳下約一橫指處),而是整個下頜骨。《修崑崙證驗》一書中有明確指出,「夾車,耳門下之鉤骨也」。至於為何要常按摩此處,則需要討論其病理與經絡循行問題。

《修崑崙證驗·揉積論》開篇闡述了相關病理。

天休子指出「人身皮里膜內,必有津液滋潤其間,乃氣血之所生也。及氣血因感傷而停止,則津液變涎沫以凝結,氣血可以復通,凝結不能再解,淺孳暗長,無減有增,此積之鎖由成也」。即,人體氣血運行不暢,則形成積滯。

積滯何也?「以其堅如石,流如沙,體其質似皆小水泡也」「泡輕而浮,先氣而行,周流四肢、百竅,氣可轉回,而小泡淤停粘著,日積日多成條成塊,凡有孔隙窒塞而百病生毅」「非但氣血結尾所奪,即部位以為所侵,空竅塞滿,百病叢生,人反無以自完矣,養癰成患」。積滯所稱,則掠奪氣血,侵佔部位,使得人體出現氣血不足及局部增生、變形等本虛標實之病症,皮緊、面鼓、項粗、腮縮等皆是,「再當要害之地,手足則麻木癱瘓;頸項則瘰癧、噎嗝;口舌則瘖啞、歪斜;耳目則聾聵、糊塗,此急不待時者也」。

此外,此病隨年歲漸長而加重,「人生幼稚無積,積生則絕。少年氣血旺,積不能生,壯年氣血更旺,嗜欲開,難免積,隨長隨消。中年並生並育,氣血旺則伏,否則為患。中年以後積漸大,佔地闊,同是氣血也,積有餘而人反不足,賓奪主食矣」。

總之,天休子認為,積滯乃是體內津液氣血所化生,隨著年歲漸高,情志、飲食等干擾,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停滯而成,周身皆可停滯,停滯之後反耗傷氣血,百病乃生。對此處理辦法,「不論大小內外病症,果能揉之,是經絡氣血通暢,則病無不愈」。

至於為何要揉夾車,原因兩個,一是「面者統言之也,非靠顴與夾車,不能著力揉也」,另一方面原因是「一身血脈條直,唯夾車十二經血脈上下匯走,屈曲交互,易致壅積」。考書中記載的顴與夾車,這一塊區域遍布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人體十二經絡中的六條陽經皆在此處有所經穴,按摩這一片區可以刺激人體所有陽經,進而通過經絡聯繫,刺激人體周身陽氣,通達氣血,消除積滯。

按書中記載,平日全面皆可按摩,百會、眉心、眼睛內外眥等按之皆有助益,但以夾車、顴骨一塊最為重要。按揉無明顯力道、技法要求,總以「徹底、反覆按揉這一區域」為原則。《修崑崙證驗》中附有按揉「路線」,頗可參考:

自腦後,由頂鬢至夾車下去;

由夾車上出,至夾車下去;

自夾車上出,由下胲左右交,至夾車下去;

由夾車下出,至夾車上去;

由夾車下出,至顴骨後去;

由下夾車串上唇,左右交,至夾車下去;

由耳門上及夾車中,吊動陽明經,由下胲左右交,上耳門至額頂,由眉棱至顴後夾前去;

揉顴及夾車下尖,不知長短一大根,碎去,此太陽經也;

揉夾車吊動足少陽,約自銳眥由耳門至夾車,下大迎去;

由耳門上,靠後吊動,由兩鬢太陽穴至眉心交下。

以上路線設計範圍基本以夾車-顴骨為主,連帶口唇、面頰、兩鬢、眉目、後腦。且許多其中幾條路線頗有重複,大抵以增加療效之故。讀者不必拘泥原文路線,大致將相關片區按摩透徹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作者頗為細緻,將自身按揉後的反應一一詳細記錄。據書中所載,在按摩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局部肌肉組織出現「結節」「條索狀」之物,如按揉腦後、頸項等處,可能」項之左右並出二根(條索),上夾車灣入結喉,(按揉)二刻方完。完後忽從脊中湧出一大片,中硬邊軟,闊五六寸,右旋而入結喉,亦數刻方完」,此多是因為經絡受到刺激後,氣血運行,原沉寂於經絡之中的積滯痰濕瘀血受鼓動而起,一時涌聚一處,假以時日滿滿按揉後可徹底消散,不用擔心。當然,按揉過程中也不應可以追求這種反應,並非人人皆有如是癥狀,考書中內容,按摩後更多反應是覺得神清氣爽,局部或響應經絡循行部位鬆快舒適。

周身自覺「豁然開朗」,這就是經氣充盈而自通的表現(資料圖)

揉法評述

揉法之所以能有作用,其根本原因在於經絡原理。經絡具有共同上下表裡內外,聯通臟腑的作用。可以認為,人體五臟六腑為湖泊,而經絡就是聯通湖泊之間的河流。經絡遍及全身各處,一如河流遍布九州大地。而穴位則是經絡一個個敏感點,猶如河流上的小水壩。對這些水壩進行刺激調控,可以影響到整個河流運行,也可以進一步影響到湖泊湖水的滿溢。揉法對面部相關穴位、經絡進行刺激,激發經氣使身體內之臟腑與外之肢體得意修復,此即其作用機理。此外,揉按部位如上所述,涉及到了十二正經里的六條陽經,比起單一刺激一兩個穴位、影響一兩條經絡,同時刺激六條陽經,對人體陽氣的激發作用是比較明顯的,故頗有良效。這也是中醫經絡穴位療法「由點及面」的作用特點。

經絡療法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在於它成功利用了人體的自我調控能力。人體之病,從大而論之無非「虛」「實」兩端。虛者臟腑經絡氣血虧虛,實者積滯阻塞。兩者又會相互影響,氣血虧虛,則氣血運行無力,運行無力則更容易停滯阻塞經絡;積滯阻塞,則氣血不通,猶如河道淤積,則湖泊日久自然乾涸。這是一個矛盾而互相干擾的情況,這種矛盾情況在臨床治療上有一定的操作難度,即補氣血過多,容易導致積滯更加厲害,而疏通積滯過度,又容易導致氣血耗散,其中分寸的把握,從醫生角度而言確實有操作難度。但經絡療法往往並沒有這個問題,時時按摩穴位經絡,經絡之氣自然會慢慢累積充盈,到經氣滿溢之時,自然會慢慢消除積滯。此即為經絡自我調控能力。《修崑崙證驗》一書中也有提及,患者年老體衰,有些老病宿疾,請醫生診治,醫生表示虛實交錯,難以處方,患者也恐懼服藥,遂日日行揉法,忽一日患處疼痛,幾日之後忽然疼痛消失,周身自覺「豁然開朗」,這就是經氣充盈而自通的表現。

不如養成運動的習慣(資料圖)

此外,有另外兩個點特別值得一提。一是經絡在治療以及保健上,講究「寧失其穴,莫失其經」,對穴位按摩,進而刺激整條經絡固然有效,但在保健方面而言,不如按摩整條經絡;比起按摩刺激,不如養成運動的習慣,效果更好。導引運動,對於通條經絡的作用力度,是輕柔按摩所達不到的。現代人多忽略運動習慣,而每日拍打泡腳,好似有在保健上下功夫,殊不知此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效率不高。反之,如果年老體衰,或者患病不宜運動者,日日做些按摩,敲打經絡,按揉穴位,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所有的療法有其獨到之處,也有其不足之處,縱然有很好的療效,但也不可認為包治百病。揉法等經絡按摩療法於養生保健、虛損之人恢復祛病,頗有助益,究其原因,如上所述調動經絡自我調控能力以外,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其每次的作用刺激小,比較不會有不適之處,故可以普及大眾、時常行之,慢慢見效。古人稱之為「王道近無功,多用自有益」。但同樣的每次作用刺激小,也意味著見效較慢,故碰到急病重症之時,應當採用綜合合理的治療方式,如今大眾無不「圖簡單,亂投醫」,危急重病時更喜歡寄希望於「民間療法」「奇異療法」,沉迷艾灸、拍打、針刺等方法而不進行正規治療,最後耽誤病情,頗不可取。此外,也有的朋友保健之時「用力過猛」,以致損傷軀體,需知人體一些骨節要緊之處血管神經很多,為了追求效果而按摩過於用力,反容易造成損傷。大抵保健按摩,在於長期堅持,使結節鬆開,而不在於每次力量多大。《修崑崙證驗》揉法以按揉面部肌肉、骨骼處為主,並不涉及臟腑器官,操作安全,尤為值得推薦。

總之,天休子《修崑崙證驗》一書所提倡的揉法,以按揉面部顴骨-下頜骨區域為主,兼及兩鬢、口唇、眉眼等其他面部部位,以刺激六陽經為主進而通達周身氣血,且操作無危險之處,久久行之,頗具保健功效。但也須注意,患病之時,首先還當正規、規律治療,此法可做保健,起輔助作用也。(編輯:若木)

聲明

1.本文為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文/呂方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2.文章作者觀點與立場,不代表騰訊媒體的觀點與立場。

3.喜歡該類內容歡迎上微信關注「騰訊道學」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道醫學堂丨論體元的陰陽
道醫學堂丨靈光內蘊的性體
道醫學氣的分布與分類!
道醫學經脈系統概述!
道醫學風水化解用藥法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簡單易行的養生功法
平安好醫生:幾個簡單易行的頸椎養生方法
五臟養生 《粟香》真行
養生就是修行修鍊
春季養生法,簡單易行,且行之有效!
從「腳」養生,簡單可行
道教養生的主要方法
精華:腎虛的辯證以及養生方法
《養生膚語》:得和順即真養生
道教養生功法-導引行氣法
最簡單的健康養生法,送給你們了
真氣運行法與道家養生(二)
為古法養生作「減法」
下蹲是最簡單的養生方法
一種極簡便易行的佛門養生長壽方法!
與藥物保健和食譜養生「劃清界限」,《健生堂》別具一格打破行業常態
《老子三寶》修道養生精髓。
雜糧窩窩頭的做法 教你製作養生健康食品
簡單的步行,卻尤為養生 為何?
「五行」養生法:不同體質的飲食調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