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設計神器Affinity Designer要秒殺PS?與PS、AI深度對比測評竟然是這結果!

設計神器Affinity Designer要秒殺PS?與PS、AI深度對比測評竟然是這結果!

去年一款名叫Affinity Designer的後期製作軟體在出了WIN版後,突然在網上就火了,號稱能與PS叫板的專業製圖軟體,捕獲了一大批設計師的芳心,簡直牛逼的不要不要的。

和 Affinity Designer(AD)一起出現的詞往往是「蘋果設計大獎」,「Adobe 的挑戰者」,得獎不意味著好用,挑戰不代表優秀,號稱能與PS叫板的專業製圖軟體,它究竟實力如何?

下面小狐通過以UI設計的角度,本文通過與Photoshop、Illustrator和 Sketch的比較,幫助大家了解 Affinity Designer 的優缺點。它能否成為你的主力做圖工具,讀完本文後,相信你會有自己的判斷。文末有軟體下載方式,各位小夥伴可以下載親自使用哦,都是漢化版的win和mac。

基礎功能測評

主流設計軟體都具備基礎功能,它為 UI 設計的繪製、修改、導出幾個環節提供支持,是高頻使用的功能,即使細微的差別可在整體體驗上造成巨大差距 。

曲線、直線工具

AI > AD ≈ PS > SK

繪製方面,AD的鋼筆工具、直線工具和 AI、PS 的幾乎一致,操作也大同小異,在編輯方面,AD 中曲線、錨點的操作方式和 AI 有所不同。

GIF/70K

AD 中通過斷開錨點來刪除連線

AD 不能像在 AI 中那樣直接選擇、刪除兩個錨點中間一段曲線,需要先選擇錨點,執行「斷開」,然後刪除錨點。在連接兩條獨立的曲線的時候,AD 需要先選中兩條曲線,執行「連接」命令。而同樣的操作在 AI 中則選擇兩個要連接的錨點,執行「連接」即可,AI更直觀,準確。這個部分 AD 輸給 AI,但尚可接受。

參數幾何形狀

AD > AI > SK > PS

所謂參數幾何形狀是指包括矩形、橢圓、星形等在內的基礎形狀;通過調整參數可以改變細節,獲得自己需要的形態。

GIF/99K

AD 中的參數幾何形狀示例

AD 擁有豐富的參數幾何形狀,這點勝過 AI、SK。PS 雖然提供了大量的矢量形狀,但並非參數化可調整的,品質和可用性略差。

幾何形狀面板,從左至右依次是 AD、PS、SK、AI

布爾運算

AD > SK > AI > PS

在 AD 中布爾運算不僅可逆,而且具有可編輯性。例如給一個形狀選擇的布爾運算是「相加」,可以隨時改為「減去」。此外,得益於 AD 強大的圖層面板,可以非常便捷的往複合形狀中添加、移走形狀以及改變它們的疊加順序。而 AI 的布爾運算可逆,可通過圖層面板來管理,但用戶體驗遜色一籌。SK 的演算法跟 AD 一樣,可逆,有可編輯性,但轉曲有些麻煩。而 PS 的布爾運算是通過順序疊加來實現的,雖然可逆,但缺乏圖層面板的管理、易用性弱於另外三款軟體。

AD 的布爾運算示例

倒角工具

AD > AI > SK > PS

PS 沒有倒角工具,首先出局。AD、AI、SK都可以對任何尖角錨點進行倒角,AD支持4種樣式,AI 3種,SK 僅支持圓角。AD的錨點倒角後,原始路徑可以繼續編輯任意節點,並保持圓角的可編輯性。AI中的錨點倒角後,如果編輯原路徑其他節點,圓角的屬性就會消失。

AD 和 AI 的倒角面板

填充和描邊

描邊

AD > AI = PS = SK

描邊功能大同小異,實線、虛線。 AD、SK、PS 和 AI 都具備。

AD 的描邊面板

但 AD 描邊的寬度變化強於 PS 和 AI,如上圖所示,AD 通過曲線對描邊進行靈活的控制。

GIF/75K

AD 的描邊寬度控制曲線

純色/漸變填充

AD > SK > AI > PS

純色填充較簡單,各選手都具備。PS 的漸變填充工具是基於像素的。而矢量圖形的漸變則通過圖層樣式的漸變疊加來實現,操作步驟最多。

AI 要給一個形狀填充漸變色,需要先點一下,才能在形狀上通過拖動滑鼠來設置漸變色。而 AD 選擇漸變工具之後,直接在形狀上拖動即應用。

編輯顏色時,AI 打開的是一個小小的面板,手柄非常小,點起來很費神,容易點偏。而取色面板是 RGB 模式,換到 HSB 之後下次打開又會回到 RGB。

AI 的漸變選色面板

AD 漸變條上的顏色手柄比 AI 大很多,點起來很輕鬆。AD 不可以通過雙擊顏色手柄來打開調色板,需要雙擊顏色面板或者工具欄上的填充色來打開。

AD 調色板色彩選擇模式會記憶上次的選擇。在調色時,選擇好一個端點的顏色之後,不用關閉選色面板,直接點擊漸變顏色條的另一個端點,即可選色。

GIF/241K

AD 的漸變調色示例

SK 的漸變工具簡單直接,可以方便的添加、編輯,體驗不錯。但它的漸變條上沒有控制兩個顏色錨點之間顏色範圍的滑塊,這個問題固然可以通過添加多個顏色錨點來解決,但還是有範圍滑塊更好。

SK 缺失的顏色範圍控制滑塊

透明漸變

AD 獨有

AD的透明漸變工具,這是 AI 和 PS 都沒有的功能。它能直接賦予一個形狀透明漸變。如圖所示,首先對矩形填充了線性顏色漸變,之後對其應用了橢圓透明漸變。實現同樣的目的,PS 和 AI 的操作要複雜不少。

GIF/252K

AD 的透明漸變示例

描邊漸變

AD = AI > PS = SK

對於矢量線條和形狀的描邊,AD 和 AI 可以在不擴展描邊的情況下進行漸變填充。

AD 的描邊漸變

文字、字體工具

SK ≈ AI ≈ PS > AD

目前AD有基礎的文字排版功能,路徑文字、區域文字也都支持,但有兩個問題:第一,目前不支持文字豎排。第二,對於中英混排(有空格)的文本,有錯誤的斷行的 bug。

AD 的字體選擇列表目前也略簡陋,甚至不能直接輸入字體名,只能從下拉列表中選擇。令人欣慰的是 AD 會把最近用過的字體展示在列表的最上方,而在 UI 設計中常用的字體不會太多,選擇一次之後,之後選擇就方便了。

SK 的文字和字體工具表現中規中矩,但有一個亮點:可以給文字列表加序號和小圓點,非常實用!

選擇工具

AD ≈ SK > PS > AI

能否快速選擇到自己要編輯的對象,對一款繪圖軟體的用戶體驗來說是決定性的。因為設計是一個不斷修改、調整的過程,而要修改,必先選到。

首先看 AI,對於多個層級的對象,AI 可以通過雙擊逐層進入子層,從而選擇到需要編輯的子元素,這是由外至內的選擇。另一方面,AI 也支持通過按住 Ctrl+左擊 的方式直接選擇滑鼠下組層級最低的對象,這是 直接選擇 。AI 的直接選擇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選中後圖層面板中不會定位到這個圖層,而其餘三款軟體的直接都可以。

再來看 PS,PS 沒有由外至內的選擇方式,只能Ctrl+左擊 直接選擇。但 PS 有強大的圖層面板,要選擇某個圖層,可以通過在圖層面板中瀏覽、展開、收起,選擇需要的圖層。

在這個方面,AD和SK作為後來者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它擁AI的由外至內選擇和直接選擇兩種選擇方式。它們也提供了PS一樣強大的圖層面板。因此它們的選擇方式是 AI和PS之和 。

AD 在一些細節之處提供了方便,如下圖所示。

GIF/50K

默認設置,AD 中選框和對象交叉不能選擇對象

GIF/27K

AD也可以設置為交叉框選

此外,在 AD 中當前選中了某個層級的對象,接下來左擊會選擇同級別的對象,無需一直按著 ctrl 去左擊,這也是一個很讓人喜愛的特性,不多介紹,用過會體會到它的方便。

舉個例子,請看下圖,假設這個文件有幾百個圖層而且層級豐富,僅通過圖層面板找目標圖層較繁瑣。這種情況下,要選擇「三級組」,來看看各軟體怎麼操作:

舉例示意圖(截自 AD)

PS:先在畫板上Ctrl+左擊 定位到最底層的 Rectangle,然後再到圖層面板中選擇「二級組」 AI:在畫板上雙擊「一級組」然後雙擊「二級組」,最後選擇到「三級組」,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結合圖層面板,可惜幫助有限。

AD 和 SK:既可以通過雙擊逐層進入,也可以先用直接選擇定位到圖層,再到圖層面板上去選擇。

對齊、排列工具

AD > SK ≈ AI ≈ PS

基本的上下左右居中對齊,幾款軟體都具備。而自定間距排列則是 AD 比 SK、PS 和 AI 多向前邁出的一步了。

如圖所示,為界面上的元素指定間距,在做 UI 設計時使用這個功能可以省去很多繁瑣的操作。

GIF/21K

AD 控制元素間距示例

蒙板

AD > PS > SK > AI

蒙板就是用一個形狀去規定其他元素的顯示範圍的功能。主要有兩類:剪切蒙版和圖層蒙版。

AI 和 SK 只有剪切蒙版。PS 則有剪切蒙版和圖層蒙版,兩種都是PS中常用的功能。AD 和 PS 一樣,支持兩種蒙板,且有更高的自由度和易用性。

AD 可以把任意形狀拖到另一個形狀裡面,這時,外面的形狀就變成了剪切蒙版,限制裡面的形狀的顯示範圍。AD 的剪切蒙版和 PS 比,PS 的只能有1級,而 AD 的可以像組那樣無限自由嵌套;和 AI 比,有更靈活的可編輯性,在圖層面板中,調整剪切蒙版的順序和層級,就像拖動圖層那樣去操作,直觀而且符合邏輯。

AD 的蒙板

AD 可以對一個圖層使用多個圖層蒙版,並且蒙板可以是像素、矢量形狀和複合性狀;複合形狀是指使用布爾運算且保留了可編輯性的形狀。這是其他軟體不具備的。

GIF/205K

AD 使用複合形狀作為蒙板示例

切圖

SK > AD > PS ≈ AI

PS 在有了」生成圖像資源」功能之後,切圖能力瞬間爆發。但要按照統一尺寸切出一套圖標,還得藉助插件(Cutterman)。AI 在 CC 2017 加入了「資源導出」功能,它的切圖能力不弱於 PS。

切圖要求示例

PS是通過圖層命名來指定切圖,AD 則是 UI 交互,實時生成二者都有。在批量操作上,AD 勝 PS 一籌,因為它支持一次性為一個要導出的對象設定多種尺寸、多種格式,並且可以快速把一個對象的配置複製到其他對象,同樣的操作換到 PS 把圖層名都改一遍。

SK 的切圖能力和 AD 不分上下,但操作相對簡單一點,略勝 AD。

AD 切圖面板

通過對AD的功能進行了介紹,將其和主流軟體進行了對比,可以看出4個軟體有哪些優缺點。除了這些基礎功能, 下面單獨看看AD有哪些特點:

極其強大的畫板

在 Affinity Designer 中,用戶可以創建不限數量的不同設計變體、尺寸和畫面 將它們放置在一個文檔中以便同時查看所有方案。進行到導出時,能夠完全控制輸出哪些畫板以及按照哪些設置輸出,極大簡化了響應式設計的和應用程序設計工作流程。

像素的完美控制

只需點擊一下就能以可用的標準或視網膜解析度進行實時像素預覽,始終能夠看到自己將會獲得什麼效果。只需編輯像素,就能以純矢量達到完美的效果, 當然也有完整的一套柵格工具。反觀PS 與 Sketch,總是會差上那麼半像素。

驚人的速度和準確性

以 60 英尺/秒的速度平移,縮放到驚人的 10,000,000% 倍,並能實時看到所有調整、效果、轉換和畫筆。憑藉巨大的調整圖層、效果及混合模式庫,並結合對蒙版和裁剪圖層的完全支持。

輕鬆繪製形狀

Affinity Designer 提供一套全面的形狀圖元,以及用於調整幾何形狀的邊角設置和智能對齊指標等方便易用的控制項。它還提供了全套布爾幾何運算、無損複合形狀,和節點完全編輯功能,這意味著用戶可以立即創造出美麗複雜的幾何形狀。

自然筆法

採用壓力觸控、手寫筆壓力、傾斜和其他控制項實現效果自然的藝術作品。編輯了矢量畫筆筆劃使其乾淨利落且流暢如同規則的曲線,並且還添加了柵格筆法—憑藉其自身或與矢量圖一同—增加了深度和高品質有機紋理。旋轉畫布、混合顏色、編輯畫筆參數、創建您自己的畫筆和噴嘴,並導入 .abr 畫筆以便完全掌控您的工作。

"格式轉換器"

這是它目前最大的用處。這可不是 jpg 轉 png 這種低級轉換,而是將 PS 與 Sketch 互轉!!!設想一下:如果在 PS 里做完的設計稿,能在 Sketch 里做切圖標註那該多麼美好。還有另一種情景:辛辛苦苦在 Sketch 里做完了,最後文件交接時需要 PSD。不需要重做,這些都能在 Affinity Designer 里完成!

PS 轉 Sketch:用 Afffinity Designer 打開psd文件,文件導出選擇PDF文件格式,用sketch打開導出的PDF文件即可

Sketch 轉 PS:在 Afffinity Designer 中點文件 新建,按照稿件尺寸新建文檔,在Sketch中複製所有圖層,粘貼到剛才新建的文檔中,文件導出選擇PSD文件格式即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有了這麼多插件的當然要實戰一下

小狐給小夥伴來個高級教程

【PS全行業案例實戰】

像大神那樣P出高大上的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翼狐網 的精彩文章:

這40張錯覺藝術照片,與他們過招,你的眼睛被欺騙了嗎?

TAG:翼狐網 |

您可能感興趣

Virgil Abloh設計風格再出現!這雙Nike Air VaporMax制勝細節怎麼能錯過!
Virgil Abloh設計風格再出現!這雙Nike Air VaporMax制勝細節怎麼能錯過?!
iPhone X Plus/廉價版iPhone X曝光:蘋果採用雙SIM卡設計!
The Shoe Surgeon 打造 Virgil Abloh x Air Jordan 1 白色版定製設計
設計師Hedi Slimane接棒Phoebe Philo擔任Celine創意總監,並將推出Celine男裝!
NIKE「打包」了LOGO設計,但別看錯不是Virgil Abloh聯名Air Max 1!
全球包裝與設計:Jack Daly-Design/Illustration/Art Direction
現代燈具設計大師中的Classic Icons—Poul henningsen!
藤原浩設計過「The Ten」,卻輸給了Virgil Abloh
adidas EQT Running Support 93 Primeknit 全新配色設計「Triple White」
搶先預覽 Pharrell x adidas Originals Tennis Hu 全新配色設計
Nike Flyknit Trainer 全新配色設計「Persian Violet」
設計手繪JoshuaVidesxAirForce1lowIhandpainted
Jordan Outdoor Enterprises 狀告侃爺及 YEEZY 迷彩設計侵權
iPhone SE二代早知道:會用iPhone X式設計?
Air Max 97拼接Air Max Plus,Nike這次的設計你覺得如何?
Résonances de CartierⅡ:延續Cartier的多個傳統設計主題
adidas Originals Prophere 全新配色設計
Supremexvans「綠頭骨」設計曝光,Adidas推Yeezy替代品
可能把Supreme都沒當回事!Wood Wood x Champion聯名才是品牌真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