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24年 他用鏡頭記錄晚年幸福生活
沉浸在回憶中的曾綿森。
莫斯科紅場。曾綿森/攝
比薩斜塔(義大利)。曾綿森/攝
艾菲爾鐵塔(巴黎)。曾綿森/攝
「看,這張照片是在荷蘭拍的,當時差點把相機腳架都弄丟了。」6月18日下午,在成都芳草街道紫竹社區84歲的攝影家曾綿森的家中,他翻閱著手中的畫冊《我的眼中世界》,裡面是他從1993年退休以來前往34個國家拍攝的照片,他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旅程,也記錄下他休閑、幸福的晚年生活,每張照片他都能講出當地有什麼美景和當時的心情,「我沒有什麼可以留給孩子的,只能把這本相冊作為傳家寶留給他們,讓他們看到父母幸福的晚年生活。」
喜歡攝影
膠片相機玩到數碼相機
看著手中的相冊,曾綿森的思緒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那時,他已經開始喜歡上了攝影。1993年退休以後他一下子就清閑了下來,「退休後我就想有件事情可做,很多成都人退休後就是經常約三五好友打麻將,但是我不喜歡打麻將,當時也去學了一段時間的書法,想以書法作為晚年休閑方式,但我不喜歡長時間坐在家裡,老人久坐不動容易生病。」
於是,曾綿森把一直想學的攝影當做退休以後最大的愛好,「以前就比較喜歡攝影,但沒有時間去系統學習,退休後最大的好處就是有時間來學習了,當時就在攝影函授學院系統地學習了兩年攝影。」
曾綿森喜歡紀實攝影和新聞攝影。一到每年元旦的晨跑,他都會一早起床,帶上相機去拍攝,他也拍過府南河、成都旅遊大會等。「從開始拍攝以來,手裡的相機已換了幾代,一開始使用的還是膠片相機,當時每次去拍攝完後就趕緊去沖洗,再把照片送到報社、雜誌社去。」曾綿森回憶道。
隨著時代的發展,曾綿森的照相機也在不斷升級換代。從2005年開始,他開始使用數碼相機。「相機對我很重要,裡面都有我拍攝的寶貝,千萬丟不得。」曾綿森說,「有一次在新疆拍攝五彩湖,自己一不小心把相機掉進了風化孔里,又撈不上來,最後在當地人的幫助下,才找回了相機。」
愛好舞台
攝影用鏡頭捕捉精彩瞬間
「我喜歡用鏡頭捕捉瞬間的精彩。」談及攝影,曾綿森說他十分喜歡舞台攝影。1997年秋,第五屆中國藝術節在成都舉行。當時,組委會確定10名攝影師和記者參加《世紀輝煌》大型畫冊攝影采編工作。「我有幸也是其中之一,獲得了想像之外的收穫,最後我有30多幅作品被選入畫冊,對我是一個莫大的鼓勵。」從那以後,曾綿森就更加喜歡舞台攝影了,從1997到2014年,他就拍攝了超過150場的舞台劇,「包括《千手觀音》在成都演出,我也去拍了。」
十多年來與舞台相伴,每當背著沉甸甸的攝影器材走進劇場,曾綿森心裡就十分興奮。對於曾綿森來說,舞台上一幕幕動人的場景,都令他激動不已,他要在第一時間拿起相機用鏡頭捕捉瞬間的精彩。
「舞台攝影要求心隨舞動,眼隨心動,儘力表現舞台藝術的造型美、神態美、動感美和影調美,這也正是舞台攝影藝術的魅力所在。攝影是一項捕捉美和欣賞美的活動。」曾綿森說道,「舞台攝影,一定要對舞台場景有所了解,選好座位很重要,我喜歡選擇在第一、二排,但不是正中間,稍微在舞台的靠左或者靠右一點,一定要選好位子;還要注意光線,一般來說,舞台光線不會太好,而且舞台上的人時常在移動,他習慣用2.8的大光圈,以保證拍攝出來的片子不是很暗;必要時還要有腳架,用三角架幫助固定,保證畫面更「穩」一些。」
行走34國
用相機記錄難忘旅程
「世界那麼大,我也想去拍拍照,這是我很早就有的夢想。」曾綿森說道,用鏡頭記錄沿途的風景,也讓鏡頭記錄下自己的心情。「當時在報紙和攝友分享的照片中看到很多國外的美景,那些氣勢磅礴的自然風光和飽含歷史滄桑的精緻建築、雕塑,我都十分喜歡,很想去現場看一看。」就這樣,他開始學習去國外攝影的知識。1997年以來,他開始和影友、家人一起出去旅遊,前後去了34個國家,「每年差不多要出去七八次,除了非洲,其它有特色的國家我都去過。」
最開始的時候因為沒經驗,不通外語的曾綿森遇到過很多難題。「有一次到義大利去拍水城,相機突然壞了快門按不下去,拍不了,當時特別急,最後在一個留學生的幫助下才找到一個維修點。」曾綿森回憶說,「還有一次在丹麥,參觀完之後有半小時的自由時間,我看到有一處風景特別漂亮,去拍的時候忘記了時間,最後導遊來找到我,耽誤了大家40分鐘時間,特別不好意思。」經驗豐富後,曾綿森開始提前做功課,「每次看完旅程安排後,我就先把想拍的景點整理出來,在導遊講解的時候,我就去拍照。」
就這樣,曾綿森用攝影作為平台,用圖片領略異國風情,傳遞情感,也記錄下自己的晚年旅程和生活。在眾多的異國土地上,他都用鏡頭留下了許多神奇而別具魅力的自然風光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色。曾綿森說,用鏡頭記錄下這些難忘的旅程,是給自己和朋友們留下一份最美好的回憶。
整理出書
把幸福晚年留給後人看
曾綿森退休後拍了許多自己喜愛的片子,而從事攝影的這二十多年來成績斐然。從1992年開始給各大報社、雜誌社投稿,他有1400餘幅作品在全國及省、市的影展中獲獎,在上百家報刊雜誌上發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1997年5月的時候,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來拍攝後,在7月香港回歸祖國時有131幅照片登了報。」
曾綿森曾連續5年被中國攝影報評為「優秀報友」、「優秀讀者」和「四川省攝影人物」,還榮獲了文化部百名攝影英才「盛世群星」稱號。如今,曾綿森是四川省老年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成都市老年攝影學會副主席,在全國也是響噹噹的攝影藝術家了。
今年,曾綿森從他拍攝的十多萬張照片中精選了部分圖片,專門出版了一本畫冊,書名就叫《我的眼中世界》。在《我的眼中世界》一書中,他以每個洲為分篇,記錄下了自己的旅程,「翻開這本書,我就能看到我的晚年生活旅程。」曾綿森高興地說,「我還要把這本相冊作為傳家寶留給後人,讓他們看到父母幸福的晚年生活。」
華西社區報記者 邱超 攝影報道
TAG:華西社區報 |
※老鏡頭:真實記錄1978年第一批少年班學員
※遺臭萬年,80年前日寇記者鏡頭下的漢奸群像
※布列松鏡頭下的日本 1965年
※鏡頭下:「最美支教生」黃婷車禍去世,年僅24歲,葬禮學生痛哭!
※2018年最佳鏡頭
※鏡頭下:他用生命捨身救鄉親,年僅22歲犧牲,萬人上街哭送英雄
※124年前的今天,第一個特寫鏡頭誕生了
※鏡頭下:英國女子從14歲開始懷孕,28年間共生下20個孩子
※鏡頭下:93歲老人去世,生前捐款50多萬身後捐獻遺體,萬人悼念!
※列車員用鏡頭記錄500多名旅客面孔 看十年春運變遷
※鏡頭下:80年代,幸福指數高的市井生活
※1946年北平,美記者鏡頭裡的洋車夫
※鏡頭下:80年代,充滿幸福感的百姓生活
※鏡頭下:50年代過新年的歷史老照片
※鏡頭下:殘缺在坑洞里已經25年的人生
※鏡頭下: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後的日本國民
※16年職業生涯,8個總冠軍,他現在還被人記著的鏡頭只剩下5秒鐘
※鏡頭下:90年代以前,中國「萬元戶」的生活
※我鏡頭中——120周年的北大校園
※25年前鞏俐戛納的經典鏡頭,致敬25年前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