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的紅軍父母|老兵故事

我的紅軍父母|老兵故事

白敏英的父親白鴻德、母親王秀清

我父親叫白鴻德,是陝西清間縣人。在白色恐怖的歲月里,父親懷著對黨和革命事業的嚮往,於1932年毅然參加陝北紅軍。在殘酷的戰鬥中,父親英勇頑強,不怕犧牲,他的突出表現,職務不斷提升,後來擔任了劉志丹陝北紅軍紅二團參謀長。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父親被任命為解放日報社及中央組織部總務處長。

我母親叫王秀清,是陝西延川縣人。因家境貧窮,從小就被別人家收養。母親早期受革命影響,於1934年參加了陝北紅軍。在部隊里,母親表現優異,事事沖在前,不久就被組織吸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介紹人是時任陝甘寧邊區黨委書記郭洪濤同志。解放後,郭洪濤擔任過交通部、鐵道部副部長。

父母在環境最惡劣、形勢最險峻的困難時期投身革命,是因為他們始終懷揣著對黨的忠誠,對革命事業的堅定。父母常對我說:「因為我們是紅軍,所以我們的心是紅色的。」在延安期間,母親曾擔任陝甘寧邊區婦女部副部長,是鄧穎超、康克清、蔡暢等同志的部下。母親與劉少奇同志曾在一排窯洞里辦公,並經常一起公出。為了工作需要,我母親學習了騎馬,為了安全,同志們都非常熱心地幫助她。母親經常對我們說起在延安時的情景。那時,她與朱德、劉少奇、鄧穎超、康克清、蔡暢等工作生活在一起,雖然他們都是功勛卓著、德高望重的領袖,然而他們都非常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對母親就像對自家的小妹一樣愛護、關心,工作上也給予支持和幫助。領袖們雖然同常人一樣,但是他們非凡卓越的智慧與才能,友善助人的品德與人格,給母親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些深刻的印象,也直接影響著母親革命終身的動力。父母經常對我和弟妹說:「我們這一家給黨和人民帶來不少負擔,爹親娘親比不上毛主席、共產黨親,部隊的養育之恩永遠不能忘記。」

父親在延安工作了14年,母親工作了12年。

1946年,敵人要攻佔延安,毛主席、黨中央決定撤離延安。當時,組織上決定我父親和母親跟隨陳雲、李富春同志去東北。部隊撤離延安時,父親負責後勤部編隊、帶隊。聽母親說,我和妹妹倆坐在編製好的竹筐里,兩個竹筐放在馬背兩側固定好,年老體弱的人和小孩都騎馬,部隊則徒步行軍。上千人跋山涉水,行軍途中遇到很多險情。有一次,母親從馬背上摔了下來,掉到深山溝里,肩關節脫臼,行動受限。行軍途中求醫很困難,於是父親就抓住母親脫臼的胳膊使勁推拉,竟奇蹟般複位了。

白敏英(後排右二)與全家合影

在去東北的路上我當時三歲,妹妹兩歲。抵達東北後,組織上讓我父母到地方去做接受工作。雖然接受工作也很重要,但為了徹底打倒國民黨反動統治,我父母則要求繼續回軍隊加入解放全中國的行列,後經林彪同意安排到黑龍江省軍區報到,父親擔任黑龍江省軍區後勤部首任部長。抗美援朝期間,首批入朝部隊因天氣寒冷,參戰部隊受到影響,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和軍隊的高度重視,緊急把我父親調任為軍區被服局局長。父親上任後立即展開工作,指示東三省、哈爾濱軍服廠、民營有關棉被廠等,加班趕製棉衣、棉褲、棉帽、手套、棉鞋、內衣。當時母親懷我大弟,她不顧有身孕仍堅守崗位,負責打包,每10件一包裝箱,然後由車隊將被服運往朝鮮戰場。

1964年,省軍區為了照顧曾經對革命作出貢獻的老紅軍、老領導,用黨費建成紅軍樓,每戶兩層,前後院獨門獨戶,院子較大,可以種茶和養雞,我父母也被安排住進了紅軍樓。住進紅軍樓以後,父親就多次對我們講:我們家住的房屋是用軍隊幹部戰士交的黨費建起來的,這是軍區首長對我們這批老同志的關心愛護,組織上幫助了我們,我們也應該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因為我們共產黨人有一顆紅心,所以就要像太陽一樣照亮和溫暖他人。

父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常常教育我們錢要用在需要的地方,誰有困難就要幫助。父親在世時,只要得知下級或士兵哪家有困難,他總要給予經濟上的資助。父母還常常要求我們先大家、後小家;要樹立為人民服務思想,多為人民辦事、辦好事;要聽黨指揮,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父母不但這樣教導我們,還身體力行的帶頭去做。父親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還擔任駐地鐵路附小、正大中學、海軍通訊學校、錦州步兵學校的校外輔導員,經常被邀請給青少年和部隊幹部戰士講戰鬥事迹,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受到了大家的歡迎與尊敬。

父母常常告誡全家:因為我們走的是一條紅色大道,所以希望下一代也能走下去。為了追隨父母的腳步,1963年我和妹妹參軍到了部隊。在軍營里,我們始終以父母為榜樣,努力工作,積極向上,分別入了黨、提了干。大弟也應徵入了伍,父母還積極支持二弟、三弟服從國家關於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號召,插隊入戶接受鍛煉和教育。二弟由於表現突出,在生產隊當上隊長,併入了黨。在農村時二弟得知部隊在招收飛行員,他積極報名,經體檢、政審符合條件後進入空軍航校,當上一名飛行員。由於他對自己要求嚴格,認真鑽研業務,技術過硬,被上級培養成為教官、飛行團長。三弟在農村插隊時入伍,因有體育專長,考入廣州解放軍體院學習,畢業後在八一籃球隊工作。我們一家姐弟五人在父母的教誨與影響下,全部參了軍,分別在陸軍、海軍、空軍、鐵道兵、駐港部隊服役和工作過,為軍隊建設和國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並逐步成長起來。1965年,我們姐弟五個同父母一起,照了一張也是最後一次全家合影照,每當看到這張照片時,父母在我們五個姐弟心目中感覺是那麼高大和偉岸,我們都為有平凡而偉大的父母感到驕傲與自豪。舊社會父母受盡苦難,無衣無食,是黨、毛主席和紅軍救了他們。而我們是在父母懷抱中成長起來的,是在父母的教誨中不斷前進的。

白敏英

「憶往昔,先輩丹心足下留紅跡;看今朝,後代承志再辟新天地。」我們兄弟姐妺五人始終牢記父母參加革命的初心,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始終沿著他們的紅色腳步永遠向前。(本文由白敏英口述,李業峰撰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我的士兵兄弟》送給老兵戰友們!
軍人追憶老兵繼父:那個披著補丁軍大衣的老人,兒子想你了!
越軍士兵冒充我軍士兵,怎麼辦?老兵:扒掉褲子一看就明白
村子裡的老兵
【勳章的故事·「敬禮老兵」張玉華】我有三個媽媽:生母 人民和黨
老兵:父親教我的讀書法影響了我整個軍旅人生
國防部長魏鳳和會見美飛虎隊老兵:永不忘「老戰友老朋友」
老兵,軍裝就是你的「生命」
軍人女朋友為何不被允許去探親呢?老兵含淚說出背後真相
抗戰老兵講故事
二戰真實老照片:圖2士兵向失去雙腿老兵致敬,老兵露出笑容!
志願軍老兵回憶:我們在朝鮮戰場就盼女學生來信
軍人的妻子都叫軍嫂,那女兵呢?老兵:真的不好意思叫出口!
非洲老兵退役後共同撫養已故戰友的女兒
「老兵」談母乳餵養
老兵打架嗎?軍人咋相親?老連長講述真實部隊基層
中國老兵為何對手榴彈情有獨鍾?老兵告訴你真正原因
讓老兵帶著「榮譽感」離開軍營
老兵不老 精神猶在 一首《啊,老兵》致敬革命先烈
紅軍長征時,朱老總被誤會是普通老兵,安排他給戰士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