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當中對受訪者的情緒干預
受訪者情緒會影響採訪效果,對於情緒過於激動的受訪者所說的話,給受眾的印象要麼是出於真性情,很值得相信,要麼是出於非理性,一時衝動不值得相信。一般來說,受訪者的情緒應當處於相對穩定狀態,這樣才能保證採訪到的內容真實可信。遇到受訪者情緒不穩的時候,作為記者應當想辦法穩定受訪者的情緒,對其情緒做出必要的干預。
一、緊張情緒
很多受訪者尤其是初次接受採訪的受訪者難免會情緒緊張。尤其是在電視新聞採訪當中,由於攝像設備和話筒的原因,受訪者的緊張情緒會更加嚴重。如果受訪者的緊張情緒很嚴重,那麼就會影響與記者的溝通效果,思維和語言表達都會出現障礙。為了保證較好的採訪效果,應當對受訪者的緊張情緒做出必要的干預,具體來說就是要安撫受訪者的緊張情緒。
受訪者的緊張情緒主要源自三個方面,一是對採訪這種行為不了解,尤其是在面對攝像機的時候,會產生陌生化的畏懼。二是對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缺乏信心,擔心說不好而丟醜。三是受訪者心中有不能告人的秘密,心中因秘密而發慌緊張。要想消除受訪者的緊張情緒,需要從以上三個方面著手消除。如果受訪者因為對採訪不熟悉而產生緊張心理,那麼在採訪開始的時候,不要把問題問得太過鄭重其事,而是要問得自由隨意,真的像普通的人際溝通和交流。為消除受訪者的緊張情緒,在問題的設置上,尤其是在採訪之初的問題設置應該是非常容易回答的具體問題,比如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受訪者當時在做什麼等等,這些非常具體的問題會讓受訪者很快進入到受訪和回憶的狀態。對於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缺乏信心的受訪者,以及擔心說話出醜的受訪者,也應當從問具體的容易回答的問題開始,不要提出涵蓋性過強的問題,尤其不要先提出評論性的話題,而應當提出具體的客觀化的問題。對於因為需要隱藏秘密而緊張的受訪者,應當先問不太敏感的問題,帶著非常溫和的簡單詢問的態度提出問題,避免咄咄逼人的以及一副調查追查的模樣。
二、抵觸情緒
有些受訪者對於記者採訪抱著抵觸的情緒,如果對於這種情緒不做好安撫會導致採訪效果不佳,甚至採訪無法繼續。受訪者對採訪抱有抵觸情緒原因有很多,簡單羅列有以下幾種。一是不想拋頭露面,不想講述和評價新聞。二是擔心講述和評價新聞之後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三是不想面對新聞事件,背後原因可能是新聞事件已經給受訪者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和不快。
很多新聞相關人都沒有義務一定要接受記者的採訪,記者應當尊重受訪者的意願,不能強迫其接受記者採訪。為了完成採訪任務,以及保證新聞報道的完整性,需要說服一些新聞相關人接受記者的採訪。要想消除新聞相關人的抵觸情緒,首先要排除新聞相關人的顧慮。對於擔心講述和評價新聞事件後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的相關人,記者要承諾隱藏其身份信息,通過技術處理或者其他報道技巧避免受訪者捲入到糾紛當中。對於已經因為新聞事件而帶來麻煩的新聞相關人,需要讓他明白通過記者採訪和報道之後,對自己的處境以及與新聞事件的關係作出一個很好的解釋,形成對自己相對有利的局面。對於採訪抱有抵觸情緒的新聞相關人,記者應當帶著寬容的和設身處地的態度做情緒干預,消除其抵觸情緒,其中重要一點是了解和理解其抵觸情緒的來源。針對抵觸情緒的來源,化解其不必要的顧慮,如此才能很好地化解受訪者的抵觸情緒。
三、消極情緒
有些受訪者雖然接受了記者採訪,但在情緒上是消極的,無法表現出良好的狀態。消極情緒的原因有很多,簡單羅列如下。一是對記者採訪的新聞事件或提出的問題不感興趣。二是受訪者是被有關部門安排的採訪,認為自己接受採訪是份臨時工作,並且是多餘的工作,認為那是一種不太公平的多餘的負擔。三是通過消極情緒達到變相抵觸採訪的目的。對於有消極情緒的受訪者需要用問題來刺激,由此達到受訪者不得不積極應對的效果。消極受訪者在被記者的問題刺激之後,出於解釋、說明、辯護的心理會在情緒上變得積極。在用問題刺激帶有消極情緒的受訪者的時候,避免因為所提問題敏感或過激而導致受訪者從消極情緒變成抵觸情緒,以致拒絕記者的採訪。
四、抱怨情緒
受訪者對新聞事件本身有抱怨情緒會使採訪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出於抱怨說出很有價值的批評性語言,二是因為抱怨將其所說的話變成了牢騷,失去了批評價值。在採訪當中遇到受訪者帶有抱怨情緒應當予以引導和利用,將抱怨情緒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讓受訪者在一定抱怨情緒的刺激下對新聞事件做出很好的評述。有些帶有抱怨情緒的受訪者會不顧記者的問話,自顧自地發泄牢騷和不滿,將大量的瑣碎之事傾倒出來,無法對事件做出簡練的概括說明,也無法對新聞事件做出本質性的評價。
對於帶有抱怨情緒的受訪者,應當做出適當的提醒,甚至批評,需要帶著逆向思維對抱怨者所抱怨的事提出疑問。記者應當避免沿著受訪者的抱怨情緒和思路走下去,應當按照逆向思維的模式,對受訪者提出質疑,使抱怨者變得理性一些,使其走出執著於自身立場所發出的抱怨。受訪者有抱怨情緒未見得是錯,很可能是內心有著太多的積怨和不平,如何通過傾聽其積怨和不平,從中發現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這是記者在採訪中需要注意的。想從帶有抱怨情緒的受訪者那裡獲得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和新聞評論,要學會對抱怨情緒的利用和紓解,不要讓抱怨情緒導致新聞事件失實,也不要讓受訪者因為抱怨而將有價值的批評變為簡單的牢騷。
五、激動情緒
由於新聞事件的刺激,有些受訪者會表現為情緒激動。激動的情緒會導致受訪者所說的話不夠理智,甚至思維混亂,語言混亂,無法形成具體準確的語言信息。激動情緒也不儘是壞事,人在激動和興奮的狀態下,思維會很活躍,會說出更多的事實真相,會有更多的真情流露。受訪者在激動情緒的激發下會忘掉正在接受採訪這個事實,不會因為接受採訪而造成心理緊張,更多地轉化為急於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觀點和評價。
激動的情緒可以成就好的採訪,也可以影響採訪的進行。對於受眾太過激動的情緒,記者應當適時干預,放任受訪者激動情緒的發展,可能會導致採訪無法進行,即使採訪能夠進行,並且受訪者說出了驚人之語,但對於新聞倫理來說,是否適合將受訪者激動情緒下的表現傳播出去,也是值得商榷的。
受訪者在激動情緒下會形象不佳,受訪者自己並不見得能意識到自己不佳的形象,如果能意識到未見得希望自己在激動情緒下的語言以及形象傳播出去,所以從新聞傳播倫理角度來講,應當對受訪者的激動情緒進行干預。受訪者在情緒激動的狀態下會說出一些過激語言,過激語言是具有一定的新聞效應的,甚至可以成為新聞炒作的由頭。有些新聞人甚至故意激怒受訪者,藉以獲得驚人之語,但這樣的新聞採訪方式是違反新聞傳播倫理的,在採訪中應當避免。
六、暴力傾向
由於採訪觸及了受訪者的利益,甚至對受訪者產生了現實威脅,受訪者有可能產生暴力傾向。受訪者一旦產生暴力傾向,記者就有可能遭到語言威脅,甚至被打,採訪設備可能被劫掠和破壞,這在新聞採訪當中並不鮮見。受訪者產生暴力傾向一般源自兩個方面,一是發現記者知曉了自身的秘密,威脅到了自身的利益和安全,二是在採訪過程中因為記者的不當言辭而被激怒,產生了暴力傾向。記者採訪是語言上的溝通交流行為,不是肢體上的衝突表演,所以記者要儘力避免和受訪者發生肢體衝突。發現受訪者出現暴力傾向,應當鎮靜、理性、義正詞嚴,向受訪者陳明利害,同時表明自己的立場。對於有暴力傾向的受訪者既要做好情緒安撫,又要表明自己客觀的立場,不要帶著情緒化的語言進一步激怒對方。對於有暴力傾向的受訪者,以暴抗暴不是明智選擇,以柔克剛也未見得適用,有可能進一步助長暴力者的囂張氣焰,嚴肅鎮定的狀態、義正詞嚴的態度、理性客觀的說明才是最好的應對方式。
摘自《新聞採制通論》(作者:信險峰)
TAG:信聞聊齋 |
※馮紹峰和趙麗穎曾一起受訪,互動細節顯示兩人對戀情態度大不同
※寶兒坦承接受訪問後,對於記者問題感到很受傷!
※楊冪離婚後受訪,意外泄露感情現狀:內心已有喜歡的人
※趙薇蘇有朋受訪CP感十足,錯過了愛情的他們信任對方如家人
※一直是我心中的女神孫藝珍受訪談及自身婚姻,稱目前沒有結婚的壓力
※44歲董卿受訪談及感情經歷,直言:愛情終將走向平淡
※楊冪受訪談緣分,錯的時間遇上對的人很無奈,疑似暗指劉愷威
※舊愛陳玉蓮受訪承認周潤發曾為她自殺,一句話吐露當年隱情
※黎明現身避談當爸傳聞,不受訪不回應
※郎朗婚後受訪講述與嬌妻初見時甜蜜事迹,曾四目相對而後一見鍾情
※印度在中國人心中印象如何?受訪群眾的回答亮了,印:讓我們羞愧
※看周立波受訪《貴圈》說說媒體記者如何做專訪
※女教授受訪期間斷氣,觀眾直播中看到死亡瞬間,其好友:如她所願
※戀上經紀人?蕭敬騰受訪首談戀情,坦言:很喜歡她
※劉德華受訪罕見談感情,墜馬康復期間這個細節讓他很尷尬
※鄭俊英現身警察局接受調查,在受訪時表示:我真的感到很抱歉!
※曝范冰冰有新歡被拍與神秘男摟抱激吻?李晨受訪回應感情現狀
※劉德華受訪罕見談感情,自曝對太太朱麗倩忠貞並公開當初隱婚原因
※謝霆鋒新專輯即將發行,受訪疑暗指靈感來自王菲,感情依舊甜蜜
※AI對你影響有多大?3成受訪者感受到對自己工作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