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袁紹界橋之戰很少被提及,卻是步兵以少大勝騎兵最經典案例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
史無前例的,這一次袁紹親自帶兵迎戰公孫瓚。從袁紹的這個舉動,可以判斷壓過一直挑釁的公孫瓚,對此時的袁紹是多麼重要的事情。袁紹和公孫瓚雙方對峙在界橋(今河北清河)南二十里。
圖1、連環畫中的界橋之戰(《跨江擊劉表》)
公孫瓚這一邊有步兵三萬人,列成方陣;騎兵一萬騎分兩隊,在步兵方陣的兩翼,每翼各五千餘。而騎兵中以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為中堅,也分作兩隊,分列騎兵之中。稍微說一下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據說是因為公孫瓚之前與烏桓、鮮卑作戰的時候,騎白馬的時候「追不虛發,數獲戎捷」,以至於鮮卑、烏桓一見到騎白馬的人就迴避。公孫瓚看到胡人這樣忌憚白馬,於是就選了幾千匹白馬,並選精於騎射的人,組成「白馬義從」。如果對照今天的說法講,這白馬義從可以算作公孫瓚部隊里的特種兵部隊。
圖2、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再看袁紹這邊,凸在陣前的只有麹義的八百精兵。不過藏在麹義之後的有一千多強弩手。在這幾千人之後,還有袁紹帶領的大部隊則躲在更後面。需要特別說一下這個麹義,之前從韓馥那叛逃,是迫使韓馥讓位給袁紹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個麹義在戰亂不斷的涼州長大,非常熟悉羌人的戰法,他的部下也都個個是精兵。可是800對幾萬,無論如何都不對等,麹義敢這麼干,也足可見他確實是藝高人膽大。
圖3、界橋大戰中的麹義(《跨江擊劉表》)
公孫瓚在自己列了這麼大陣仗,「旌旗鎧甲,光照天地」,可看對面就那麼一點人,不用費事,放騎兵出去,這點人不用打,馬蹄就能把你們踏死,真是自不量力。看著公孫瓚的騎兵過來,麹義埋伏的一千多強弩手埋伏在盾牌之下安兵不動,一直到這些騎兵靠近,近到射程之內,忽然一起射箭,同時「歡呼動地」,公孫瓚的馬隊受驚,頓時一片大亂。而麹義則趁勢追擊,公孫瓚的軍隊陣型大亂,亂成一片,特別是騎兵受驚,都回不了營。麹義帶領的這不到兩千人,短短時間內不但斬首了公孫瓚軍隊上千人,而且斬殺了公孫瓚任命的冀州刺史嚴綱。麹義一直追擊公孫瓚到界橋,在界橋又擊敗了整頓好的公孫瓚軍隊。進而麹義帶兵攻擊到公孫瓚的營地,攻佔了公孫瓚營地的牙門,幾萬公孫瓚軍隊都回不了營,只能各處逃散。
如果看這麼近距離交鋒,以少勝多的戰例,麹義和公孫瓚這一戰可算是經典。古代戰爭中,這樣詳細記載軍隊交鋒、短兵相接的記載並不多。麹義採取的策略,和梅爾·吉布森導演並主演的《勇敢的心》中,蘇格蘭叛軍和英國皇家軍隊的戰鬥如出一轍。先示弱,讓對方輕敵,引誘對方騎兵攻擊,進而通過射手近距離攻擊騎兵,有馬匹的騎馬因馬受驚大亂之後,趁勢攻擊。在三國演義中不幾回合就被趙雲挑落馬下的麹義,才是真正會打仗的高手。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各大媒體平台搜索【歷史深處】關注即可!
※荀彧為啥要離開正如日中天的袁紹,而投奔立足未穩的曹操?
※搶地盤都拚命伐董卓卻是裝樣子,袁紹為首的諸侯有真心為大漢的?
※辛亥革命中出力最多的、聲望最被認可的那個人是黎元洪,你知道嗎
※十八路諸侯73:董卓專政朝政掌控在王允手上,60天不下雨成二人決裂誘因
※十八路諸侯71:麹義界橋以少勝多大勝公孫瓚,袁紹輕敵幾乎被白馬義從絞殺
TAG:歷史深處 |
※飛將軍李廣之孫,以五千步兵斬殺一萬多匈奴騎兵,最終卻被夷三族
※世界六大騎兵之最:亞述騎兵最早,龍騎兵最業餘,它的門檻最高
※此二房夫人是女騎兵,教孫子好武功,救了蔣介石,還成解放軍大將
※抗清的騎兵之王,被李鴻章稱為楚霸王再世,戰無不勝卻被內奸害死
※世界十大騎兵之最!
※步兵對陣騎兵, 為何很少去砍馬蹄?
※靠一種兵器,唐朝步兵能打敗騎兵,瑞士人也靠它成為歐洲「兵王」
※李陵憑五千步卒和數萬匈奴騎兵對抗許久,為何宋朝的步兵卻不行?
※諸葛亮的蜀漢步兵為什麼可以在正面戰場上打敗曹魏的騎兵?
※為何說「百年來步兵難敵騎兵」?騎兵面對步兵,當真無敵么?
※瘋狂騎兵席捲世界,堅持最久的還是中國
※騎兵對步兵真的是壓倒性優勢嗎?此人曾用兩千步兵打敗三萬騎兵
※騎兵對步兵有很大優勢,然而古代滿洲人卻是經常下馬徒步進攻?
※魏晉南北朝之前,騎兵、步兵孰強孰弱,其實很難說
※順昌之戰:南宋步兵克制騎兵的經典之戰
※《 百戰奇略》:當步兵遇到強悍的騎兵,是逃是降是戰?這有答案
※古代戰爭中,步兵、弩兵和騎兵是怎麼作戰的?李靖說得很清楚
※逍遙津之戰,張遼突襲孫權中軍大營的八百勇士是步卒還是騎兵?
※為何馬刀可以取代長矛,成為騎兵武器之王?
※抗戰時期,騎兵對我軍多重要,從旅長得知李雲龍有騎兵營反應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