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魯清初四僧 朱耷作品賞析 二
受天百祿圖立軸
《受天百祿圖》構圖疏簡,但八大山人花鳥畫的諸種特點卻從中可以窺豹一斑。八大山人的花鳥畫承襲白陽陳淳、青藤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其特點是通過象徵手法,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怪異的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動物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畫中鹿唇撇向一側,與一對刻意突出的白眼形成映照,似乎正沖著讀者切切冷笑。
松樹雙鹿圖紙本水墨 庚辰(1700年)作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松樹雙鹿圖》描繪了一角山崖,崖邊上一株古松遒然挺立,傾斜探出,崖下一公一母兩隻梅花鹿親密相偎對嘴親吻,場面溫馨。前面的公鹿體型健美,眼神溫柔,回首輕碰母鹿抬頭迎合的嘴唇,雙鹿神采奕奕,徐徐如生。遠處背景中的山崖和蒼松畫面疏淡,筆墨勁簡;山崖上草石與古松以濃墨點畫而出,樹冠以粗筆勾繪,近景處的雙鹿則以淡墨著筆。外側犄角雄健的公鹿於站立中作回首狀,而內側的母鹿墨色更淡,接近畫幅底色,以纏繞公鹿的形態與公鹿親密,情深狀貌躍然紙上。
松樹與梅花鹿均表現出了超然的氣質;而以一公一母兩鹿如此親密的形象入畫,確是於超然中又見溫情,似乎寓意作者既欲超脫又回顧留戀的情愫。墨色變幻層次分明,畫面極簡,神形具備。從這件作品中,可以看見遺世獨立的八大山人的另一面。倔強孤傲的朱耷面對自然萬物時表現出的和藹與柔軟,在這幅畫中一覽無餘。
松鹿圖設色紙本 1700年作
八大山人到了晚年,迫於生計,以賣畫為生,因此不得不多以世俗題材如「鹿」入畫,並搭配以松、柏等常綠植物,取長壽多祿之意。《松鹿圖》構圖疏簡,八大山人花鳥畫的諸種特點從中可以窺豹一斑,通過象徵手法,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怪異的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動物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八大山人以松(或柏、椿等)、鹿為題材的作品中每每多見。畫幅中松樹的處理亦可看出大山人慣用的手法。
柏鹿圖手卷 紙本水墨
鈐印:八大山人(朱文)、可得神仙(白文)
收藏印:令之清玩(朱文)、江上外史(朱文)、道號奉真(白文)、仙客(朱文)、卞令之鑒定(朱文)
八大山人的藝術就現代畫史意義來說,是一種「表現主義」,他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所有花木魚鳥無不染有個人際遇色彩,這就把傳統的文人畫意境推向極致。《柏鹿圖》,畫群鹿於松柏之中,筆墨洒脫,山石簡約疏宕,柏樹蒼勁古樸,畫面清明華滋。由於著力強調對象的精神而不惜改變對象的形態,其將鹿的眼睛畫的誇張且特別大,烏墨瞪圓的眼珠緊貼著眼圈上。所畫柏枝也簡約細緻,用干筆、枯墨、荒寒表現殘山剩水。
八大作品多為小尺幅,手卷很少。此畫作是一幅未署本款而鈐朱耷最著名的兩方印即「八大山人(朱文)、可得神仙(白文)」的作品,這兩方印也是八大晚年經常用的,在傳世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該作有兩位大家收藏過,即笪重光和卞永譽。
墨菡萏圖水墨紙本 1705年作
款識:乙酉,八大山人寫。鈐印:拾得、八大山人、何園 鑒藏印:鏡塘藏荷、齊東野人、牧六十而耳更不順
題跋:五月蓮花塞浦頭,長竿尺柄插中流。縱令遮得西施面,遮得歌聲度葉不。餘藏天池道人墨荷,立軸上題此詩,用意深遠,得風人之旨。時新得八大山人此幀,筆法足與天池抗席,特録前詩補白。癸亥嘉平上澣,平齋吳雲。鈐印:味陶、吳雲私印
吳雲題籤:八大山人水墨荷花逸品。
題籤:八大山人墨菡萏圖真跡。吳平齋題青藤詩。己丑夏日,吳湖帆題籤。
畫套:八大山人墨菡萏圖真跡神品。吳平齋題青藤詩。石園居士題。鈐印:張克和印
本幅畫心高91厘米,寬43厘米,約3.6平尺。「乙酉」,時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八大山人八十歲。據《古代書畫匯考》所記,八大山人年八十歲,春日作《竹石鴛鴦畫軸》,秋日作《墨荷畫軸》。這幅「墨荷」畫完不久,先生就辭世了。
這幅水墨荷花,用筆飄逸,墨韻淋漓。荷花如臨清風而溢香氣,純熟的筆墨功力,已達到了爐火純青之境界,乃八大山人平生代表之作。因荷花處於半開之態,後經吳湖帆先生酌定為《墨菡萏圖》,其意義更為深遠。「花未全開月未圓」,花開則敗,月盈則虧,這是八大山人此畫絕妙之處,寓意深邃。
這幅水墨荷花問世158年後,清同治二年癸亥(1863年),被清嘉慶年間舉人,蘇州知府吳雲收藏。吳雲(1811—1883)字少甫,號平齋,安徽歙縣人,好古精鑒,性喜金石鼎彝,法書名畫,漢印晉瓦,宋元書籍,一一羅政,藏齊候累二尊,王羲之蘭亭序二百種,最為珍秘。有二百蘭亭序齋之稱,為清朝中期江南最富盛名的收藏家之一。時年52歲的吳齋平先生,把此畫定位上上品之外,稱其為逸品。吳平齋把自己舊藏徐青藤的《五月蓮花圖》上的題詩,題寫在八大山人水墨荷花畫的補白處,又言此詩用意深遠,繼而又說:新得八大山人此幀,筆墨足與天池抗席。由此看出吳平齋更喜八大的這幅墨荷並給予極高的評價。
梧桐秋禽水墨紙本 1701年作
款識:辛巳(1701)小春日,八大山人畫。鈐印:八大山人(白文)、各園(朱文)
題籤:八大山人《梧桐秋禽圖》。雙宋樓真賞。癸丑(1973年)九月,馮康侯檢。鈐印:馮(朱文)
《梧桐秋禽圖》,是八大山人晚年的一幅大寫意水墨花鳥畫作品,作於「辛巳年」,即1701年,此時八大山人已76歲高齡,畫風已然成熟,筆墨老道、功力深厚。該作梧桐枝幹以干筆勾畫,樹葉以淡墨濕墨直接暈染,再以濃墨干墨勾葉脈,小鳥的造型奇特誇張。整幅畫面筆情恣縱,蒼勁圓秀,逸氣橫生,大氣磅礴,獨具新意,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創造了高曠縱橫的藝術風格。
饕餮圖(379.5萬元,2013年上海道明春拍)
款識:所食:籃里魚、肉邊菜,不甚饕餮也。驢。鈐印:驢屋人屋、浪得名耳、畫渚、八大山人
邊跋:庚申二月,訪蒼虯於金陵下閱江樓,廖志適自京師至,出示心谷居士所藏雪個妙跡,驚嘆叫絕。陳三立。
戊子冬日,季寬先生出示八大真跡,拜讀一過,覺印章尤奇妙可寶也。吳湖帆識。鈐印:倩盦
庚申初夏,謝鳳孫觀。
庚申春日,鄭孝胥觀。鈐印:太夷
癸未五月,永嘉戴家祥、方岩翁盈泉,同觀於玉篆樓。鈐印:方岩私印
庚申四月浴佛日,胡嗣瑗觀。鈐印:鈍宦
庚申初夏,陳恩浦觀。鈐印:陳恩浦印
庚申五月,固始秦樹聲觀。
心榖兄以此畫屬攜至滬,請鄭、李二君題識於金陵。遇陳散原於申浦,遇謝石欽於虎陵,遇胡晴初,皆題觀款,特志之。庚申四月,陳曾則識。鈐印:陳曾則印
幼時見廳事懸大屏八幅,或畫瓜果,或畫魚蔬,著墨不多而氣勢飛動,若充幅然,此不以形跡拘也。今觀此幅,正同是此格。因念明末氣節之士,或工詩文,或工書畫,要皆其人腹中有萬卷書,在不似近時鄙棄詩書並書畫,未藝何恠氣節之士不振哉。山木蓭題。鈐印:山木蓭
古來高人奇士以書畫自適,不必觀觀橅擬而迥絕恆蹊,凡以寫其胸中所蓄而已。八大山人作畫,筆勢沉鷙而機趣橫生,其雄奇出於天然,非學力所能至也。當時得其寸縑尺素,皆珍如球碧,況今幾三百年而臣制如新,一見猶矜眼福,有之者可不寶諸!己未冬日,肅寧劉春霖題於京師萬生園。鈐印:春霖印信、潤琴手翰
八大山人以好吃名天下,八大山人知與不知,莫不知八大山人好吃者。吾聞寐叟不吃魚,太夷不吃雞,小石不吃蒜,皆八大山人於此畫之。伯衡世兄持心谷居士此畫索題,急持去,毋久留不耳,便吃去,然已涎留一尺矣。書此以發心榖居士一笑。清道人。鈐印:李
恪齋海棠詩意圖水墨紙本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款識:花朝日,讀恪齋先生海棠詩,作此求正。八大山人。
《恪齋海棠詩意圖》,是一件近乎完美的八大山人作品,無論是用筆、用墨還是構圖、題款,都堪稱八大經典。畫面很簡單,下面是一枝信手揮寫的海棠,上面是題款,一首詩。從八大的題款看,這幅畫是專門為一位叫「恪齋」的朋友而作,畫的內容是就是這位「恪齋」的一首詩。花朝日是農曆二月初二,又稱花朝節。
海棠花圖水墨紙本
款識:涉事。破衲云何住,掛來秋滿枝。春風牽不動,肯似絮沾泥。題畫一絕,個山。鈐印:浪得名耳(白文)、驢屋人屋(白文)、鰕觛篇軒(白文)、真賞(朱文)
八大山人在起首寫題跋時常常以縱勢草書「涉事」二字打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二字勢如破竹,筆法以篆入草,純用中鋒,空靈圓潤,筆斷意連,結構外拓內斂,氣韻勁健流暢,神采奕奕。其狀左牽右帶,給人風標獨立的感覺。「涉事」就是「涉及世事」之意。八大山人作為皇室後裔,面對國破山河在,從內心上規避世事,入僧入道,再還俗後娶妻生女,除了吃飯喝茶,其餘的生活與神仙道人一樣。寫字畫畫,是他唯一與世事接觸的地方,故曰「涉事」。如八大給鹿村主人的手扎中可得一窺其意,如「涉事一日」意思是「作劃一天」。再如作於1692年的《涉事落花冊》,作品洋溢著看破紅塵的清氣,顯得超凡脫俗。八大山人以「涉事」開頭所寫的字,無人能仿,其悲其憤、其清其潔、其孤介其傲世、其耿直其自賞,無人能做到。
《海棠花圖》,書法與繪畫對題,空間上各佔一半。四方鈐印位置巧妙得宜,在空間構成上融入畫意,實為詩書畫印珠聯璧合。八大以潑墨寫意之法繪海棠一株,對虛實、黑白和陰陽交錯的微妙運用隨處可見:枝幹或粗或細的線條,一氣呵成,內含筋骨,極見功力。以墨筆勾勒墨色暈染,用濃淡墨色來區分陰陽向背,點葉勾花紛披隨意。以柔和的水墨渲染而成的海棠,與用筆活潑的枝葉形成強烈的對比。整個畫面構圖簡、形簡、筆簡,但不失神態,有逸氣橫生、洒脫自然、淋漓痛快之感。畫面在構圖和布白上都顯示出自家的趣尚,巧妙的留白處理,更給人以無限的想像空間。
上大下小、偏斜欹側是八大書畫取勢與造型的習慣,畫上題字布局險側取勢,布置大小參差,結體寬博,線條至純至凈,用筆流暢圓潤,處處表現出八大傲岸不馴的筆致情態。由「涉事」二字的用筆可以看出,他已然突破了唐法的限制,簡化了起筆與收筆的動作,著眼於中鋒用筆之中求變化,並融入篆隸筆法,以篆書的圓潤線條施於行草,自然起截,了無藏頭護尾之態,以一種超逸的筆法將書法中的種種妙處藏蘊其中而不著痕迹。藏巧於拙,筆澀生朴,此中真意定要臨習日久方能有所領悟。八大書畫合一的理念,也都是在進行誇張變形的同時,追求簡古、朗潤、含蓄、空明的境界,營造出這種凝重洗鍊、簡樸自然的藝術格調。
據考證,八大山人自署「個山」,是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間,到1685年後,開始自署「八大山人」。現存世的作品來,多是晚期「八大山人」款的作品,署「個山」款的作品不多見,類似此作的書畫合軸更有如鳳毛麟角。
葡萄鳥石圖水墨紙本
款識:維之如此細,方之何處期,無端內河裡,一字添致茲。八大山人。鈐印:十得(朱文方印)、八大山人(白文方印)、何園(朱文方印)、浪得名耳(白文方印)
題籤:八大山人鳥石葡萄精品。王震題籤。鈐印:白龍山人
八大山人一生有諸多印款,印繁而畫簡。據考,「何園」、「十得」雙印為八大晚期所鈐用,故此畫應作於他晚年時期。
此圖用潑墨寫意之法繪藤、花葉與果、石與鳥。布局亦險側取勢,左側幾隻花藤蜿蜒向上伸展,藤或粗或細的長線條一氣呵成,極見書法筋骨內含的功力。細線在畫面的洋洋洒洒,連接著畫面的各個部分。圖中四簇團葉,各具姿態,各就其位,布局平穩,疏密有致,呼應對照,渾然一體。以墨色暈染墨筆勾勒,用濃淡墨色來區分陰陽向背,頗見其寫生功力。右下一塊圓渾的岩石,有不穩定的動勢。岩石的勾廓極其簡括,寥寥幾筆圓轉的皴法,在表現體面質感的同時,並見筆墨的混融靈和。石面上佇立一小鳥呈附身狀,瞠目圓嘴,其低頭弓背的形態,流溢著一種神氣,頗耐人尋味。
雙鶉菊石圖設色紙本
此幅山澗兩石相對,成犄角之勢。石上散落秋菊數叢,有一對鵪鶉在傾側的危石花叢間怡然覓食。石下溪流淙淙,僅有一二拳石露出水面。右上方寥寥幾筆,即顯出遠山數抹。畫幅上的淺絳點染,古穆中透露幾分倔強生機,尤其難能可貴。
墨葡萄草書合璧(900萬元,2012年6月北京匡時春拍)
款識:卧龍躍馬浮雲夏,綠蟻黃蒼晚飯時。風處只今書一卷,高歌陽上武矦祠。八大山人題。鈐印:何園、可得神仙
黃雀圖草書合璧(1050萬元,2012年6月北京匡時春拍)
書款:是雀幾多年,展書三四卷。無人道黃雀,去我不得遠。此予水明樓上,工欲輟未輟時畫,歲月既忘。一日,節老年翁出笥中索題數首,亦是興既闌未闌時筆。語云:百巧不如一拙。此其是耶?庚辰上元日,八大山人記。鈐印:何園、遙屬
款識:八大山人寫。鈐印:可得神仙
《黃雀圖》、《墨葡萄》兩件作品原為八大《花果書法》冊中的兩開。
《墨葡萄》,用筆簡潔明了,用墨酣暢淋漓,逸筆草草。畫面左下方所鈐蓋的白文方印「可得神仙」所體現的境界與此畫意境甚合。此作雖無設色,但強烈的體現出八大過人的筆墨、和造型功夫。八大可以說是一位具有獨特造型能力的藝術家,他對抽象的空間往往把握的恰到好處,是人嘆為觀止。無論從書法、繪畫還是篆刻上都無處不在的體現著他對空間的敏感度。
在八大存世的作品中,用色的作品極為少見,《黃雀圖》就是這麼一件晚期作品。在這幅作品中八大將筆墨的神彩,簡約之道發揮的是淋漓盡致。「雲光此圖畫,何處筆與紙。來日方山人,著書鹿邨里。」這是八大一首題畫詩,詩中所寫的方山人,鹿邨,就是八大晚年的摯友方士管。山人生命的最後時刻,鹿邨仍是他的摯友,為他治病,助其生活。「水明樓」是鹿邨的齋號。八大藝術與這座樓有深深的關係,他的很多書畫是作於這座樓上。此件八大山人《黃雀圖》的主人,「蒼老年翁」就是與八大有著至深情義的摯友方士,方鹿邨的弟弟方蒼模。
梅花圖紙本墨筆
畫上籤署的落款為「八大山人」,看起來卻像「笑之」。表明了畫家作為明代皇室後裔對清政府的一種不從和嘲諷心態。僅繪一枝梅,僅有四朵梅花在梅枝上很孤立地綻放,揭示了畫家的孤獨心理和落寞的心態。
梅花水墨紙本 庚午(1690年)作
款識:寄上博山方丈老人。庚(午)十一月,畫於在芙山房。八大山人。鈐印:畫渚、八大山人、八大山人
此幅自右至左畫梅一枝轉折直上,至枝梢才略向右倚側,頂端僅著三個待放的花苞,可謂奇極、簡極、險極。樹身全無苔點,僅添了幾筆如刺的小枝,於是立去枝幹的光板而變得生動,有了變化,添了生意。因為其簡,枝端的花苞就凸現畫面,讓人入眼就領略到滿目孤寂凄冷的茫茫大千中蘊含的生意;領略到畫家心中的落寞與凄苦,以及對生命的期許;領略到畫家筆端的奇致及生於心而應於手的功力。
八大的款書,總與畫筆相映襯,相生髮,難於割裂、移動,極見匠心。「八」字的三角形寫法,都在六十至七十歲之間,故所書「庚十一月」者,當是他六十五歲時之庚午,是為康熙二十九年,正是他藝事大成之時。
文禽蘭竹圖(1008萬元,2010年北京榮寶春拍)
款識:八大山人寫。鈐印:八大山人、何園
題籤:八大山人《文禽蘭竹》神品。湖帆珍賞。
裱邊:八大山人墨妙。余于山人畫所見甚多,所獲祇此,蓋太工者、太奇者,咸非山人真跡。荒率過甚者不耐細味,淋漓縱橫者未免兒戲。銘心者,為識我先者所寶,愛而藏之秘藉也,名貴者,被豪多金者所輦,致而籠從碧紗也,於是我欲獲山人畫難矣。辛未歲暮,滬北炮聲中忽有人持此求估,遂易之。聊舒積惆,畫中花葉菭草如籀如篆,文禽則生動有神,山石則斑剝有致,且生絹本無一麻楮,墨色滲濕,深淺俱不為掩,可與識者共品之。壬申三月望日,梅影書屋燈下。鈐印:丑簃、梅影書屋
折枝花卉手卷 水墨紙本 1701年作
此花卉卷作於八大山人七十六歲時。社會逐漸安定,他的焦燥狂悖、憤世嫉俗的悲涼心情漸次平靜,他已甘心做一個畫家淡泊地了此一生。淋漓蒼厚、凝重淵穆成了他畫的基調,不能再用「白眼向青天」或「墨點無多淚點多」來形容他的畫了,他已成了可以容忍世界、世界也能容忍他的一個從容畫自己畫的可愛老人。於是,應用平靜的心境來欣賞愛撫這幅遺墨,來感觸他的心靈。
游魚水墨紙本 1694年作(1610萬元,2011年北京翰海)
款識:到此偏憐憔悴人,緣何花下兩三旬?定昆明在魚兒放,木芍藥開金馬春。甲戌之八月廿六日畫並題。八大山人。鈐印:八大山人、何園
山人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水墨寫意花鳥。以簡省的筆墨,寫一二葉芭蕉、一枝枯荷、一截古松,意境荒涼凄寂;畫鳥則多棲身獨木、怪石八哥類孤禽,造型誇張,表情冷峻,或獨足而立,或白眼向人。凡此均為畫家精神狀態的寫照。透過怪誕、陰冷的畫面,表現的是深沉的亡國之痛,是對新統治者、新秩序的仇恨和蔑視。這些同樣體現在本圖及題詩中,只是表達方式極其隱晦。
《游魚》圖,沒有任何陪襯、任何背景,只有孤零零的一條魚。沒有水紋,但從它突出的背鰭、高聳的尾鰭、擺動的魚身,可以看出它正在前行。姿態決不優遊自在,決不會引發「魚樂」的聯想。畫中之魚,目光烱烱,且神情複雜。那眼神中透露的,既有對前方的關注,又有對周遭的警惕、蔑視,還似乎含有一點熱切、一點希冀。那麼,畫家究竟想表述什麼呢?奧秘全在題詩中。
弄清題識中相關典故和畫家的用心,詩就不難理解了。它實際上是從畫中魚的角度、以魚的口吻抒發了一種不可明言的難以實現的夢想,譯成白話就是:當我游到這裡,偏偏憐惜這形容憔悴的人,你為何要在花樹下苦苦守候兩三旬之久?如果明朝還在,我輩就都有了生路;那時牡丹花開,學士們的春天就降臨了啊!
書畫合璧 紙本水墨
款識:飽德魚兼尾,征之一筆諦;莫教頻切玉,都負水晶盤。八大山人畫並題。八大山人。鈐印:可還德僊(白文)、八大山人(朱文)
八大山人是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大師,其筆下的魚兒同樣是其前朝遺民心態和落寞士人情趣的外化。作為主體的魚兒處於畫面中部,頭向左下,前窄後寬的安排,感覺略顯局促。魚腹以較直的墨線勾勒,再以濕墨暈染魚脊。寥寥數筆,可謂筆簡行具。八大畫魚,最為妙絕之處在於對眼睛的刻畫,無論大魚小魚,似乎都帶有眼神。此幅也不例外,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即將觸紙的魚兒眼中那落魄、頹唐的意味。全圖只著一魚,這種無所依傍的構圖,不僅最完美地體現了中國畫中以空靈、含蓄、減省為最高審美的藝術法則,更將所有情事心語透過魚兒的眼神表出,八大山人的一己心態亦於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鯿魚立軸 壬申(1688年)作 (235萬元,2010年北京翰海春拍)
款識:西上江流自在游,去年今日一尊流。同人只說興亡事,何處重遊是道州。辛未夏五月題畫。南思可作鯿魚丈,尺五輪流一尺死。乘傅所傳王相國,早朝供展晚登堂。壬申夏四月,題畫附正,八大山人。鈐印:八大山人、可得神仙、遙屬
題跋:鄭公珍重一行書,透網何如此只魚。箸下只今邗水上,垂涎得共老僧吾。鈐印:何園
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江西寧獻王朱權的後裔。1645年清兵佔領江西,他即逃入奉新山中。23歲時遁入空門。28歲在進賢燈社正式皈依穎學弘敏禪師為弟子,僧名法堀,名傳綮,字刃庵,號個雪,又號個山。四十五歲前作品署「傳綮」,四十五至五十五署「個山」。五十四歲時一次吟詩作畫突發狂疾,摸摸自己的頭頂自語道:「我已和尚,怎可不叫驢呢?」於是就以「個山驢」、「驢屋」、「驢屋驢」作畫署名,時年五十五歲至五十八歲。五十九歲至八十歲逝世,一直沿用「八大山人」署名。八大期分為兩段:六十歲至六十八歲,「八」字寫成「>
此幅「壬申」(1688年)所作,時為62歲。此幅游魚圖去「火氣」和「霸氣」,顯得純凈、自然,形神兼備。魚形微微斜傾,魚尾上翹,動感躍然,魚眼依舊翻白眼,極富耄耋天趣。寥寥筆墨,飽滿淋漓,墨潤五彩,在「藝術語言」造化之外,骨線鐵鉤,彰顯著空門以外的傲骨錚錚,遊戲於人間世俗之外。大片空白更是精彩,給人以無窮的時空遐想。充分體現了他在繪畫上所達到的「化」境。是幾百年畫壇的追逐,也是中國畫的思想主流。畫面上方題詩兩首,朱耷五十七年禪學頓悟,其書法更加沉著,禪心無限,如同虯龍盤空、驚蛇入草,也充分體現了中晚年八大山人的心態表現的淋漓盡致,他追求「成就中道」的最高境界。
魚鳧圖鏡框 水墨絹本
此幅魚鳥圖,用筆放任恣從,既有八大清逸明亮之感,又有擬人拙趣之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畫面左上方,一水鳥單足立於石上,鳥喙堅硬有力,一爪收起腹側,呈傾斜欲撲之勢;水中魚兒白眼向天,嘴角似笑非笑,彷彿冷眼嘲笑世間,又似對眼前窘迫之自嘲。若將那水鳥比作清庭,這隻魚兒便是八大山人本人的暗喻。對清朝統治的不滿,對往日大明山河的留戀,彷彿夢魔般,一直伴隨著八大山人的創作生涯,也造就了他突出的個性,其畫大多緣物抒情,用象徵手法表達寓意,將物象人格化,寄託自己的情感,將中國人文畫之發展,向前推動了極大的一步。
雙魚圖紙本水墨
款識:八大山人。鈐印:刃庵
八大山人特殊的家世和經歷造就了其特異的藝術風格,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在這件《雙魚圖》中,畫家對右下面雙魚的眼睛做了刻意的誇張,魚的眼眶畫的很大,眼珠點在上沿,顯出一副「白眼看人」的神態。雙魚的右上,是突出的岩石,粗線條的勾勒顯出石頭的嶙峋和突兀,搖搖欲墜。石上是叢生的竹蘭,努力掙扎著往下長。下部是一些碎石的雜草,亦疏疏落落,整幅畫中看不到以往花鳥畫的恬淡,而是籠罩一層孤寂、冷清的氛圍,充滿怪異,奇特和危懼。作為明王室後裔,八大經歷了換羽移宮的時代變遷,從皇室貴胄淪落到草野遺民,其間的苦難可想而知。對現實的隱忍,使畫家把自己的感情更多地藉助與自己的畫表現出來,在朱耷的畫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孤傲不羈的個性特徵和內心的糾結痛苦以及對故明的留戀之情。
游魚圖水墨紙本 1702年作
款識:金明有汜水,金馬發南州。千葉重陽翔,章台萬里流。人皆咱兄弟,供佛我春秋。慰遠神通杼,予今海上鷗。壬午,八大山人。鈐印:一樣(隱寓還我河山)
八大以花鳥名世,其筆下的魚兒同樣是其前朝遺民心態和落寞士人情趣的外化。有人說臨淵羨魚,游魚自得其樂,是八大羨魚、畫魚之最初動機。也有人說,八大筆下的魚,除了是其情緒體驗的外化形態,同時也是他對老莊哲學尤其是《莊子》的獨特體悟。總之,在繪畫觀念上的突破,使八大的作品具有強烈的現代意味,並穿越歲月的時空,形成三百年來中國繪畫的主流。
竹石鴛鴦水墨紙本 1705年作 (1.187億元,2010年12月西泠秋拍)
作品構圖取對角倚斜之勢,上留天頭,下著斜坡,兩隻鴛鴦依偎於巨石之上。右上危壁兀立,上平下斜,有芙蓉紮根壁上,旁見側出,偃仰敷榮。實景相對之間留空,恍若有萬頃碧波,極目難測。分章布白,巧妙取勢,咫尺之間,意象蕭遠。
蓮石圖水墨紙本
此幅《蓮石圖》,無紀年。圖中,一大筆作一巨石,兩小筆成兩小石。筆爽而健,正側並用,率意而肯定。蓮葉蓮花,置石之前後,似墨雲之託月。石愈顯其白,空靈若符號,這是以實為虛之法。以八大山人風格演變進程來對照《蓮石圖》,可以確定為其最後一大階段前期的作品,約為山人六十六歲前後所作。
荷 花設色紙本
八大晚年荷花圖畫得相當多,形態往往是荷梗細長圓勁,挺拔高聳,荷葉碩大殘敗,沉重低垂,猶如鋼筋鐵骨承受「炎涼高冠」的沉重壓力,寓意著畫家在風燭殘年忍辱負重的景況。《荷鴨圖》、《荷花翠鳥圖》、《貓石花卉圖》卷中的荷花均具此象徵性。同時,相陪襯的禽鳥情態彷彿,如《貓石花卉圖》卷中的睡貓,蜷縮在山坡壘石之頂,閉目而眠,拱起的背與山石渾然一體,故山石雖不穩,睡貓卻有居危而安、穩如盤石感。《荷鴨圖》軸中的鳧鴨,蹲坐在溪邊危石上,縮頸瞪目,也與岩石融為一體,透出在不穩定中尋求暫時安定的心態。情狀與荷花遙相呼應,形象反映出八大山人晚年企求生活安寧,卻又心緒難平的矛盾思想。
八大山人所繪荷花,皆淺水露泥,荷柄修長,扶搖直上,亭亭玉立,具君子之風。荷柄下端周圍,常繪有敗荷短莖,高低散落的陳跡,暗示著新舊對比的過程,也起著構圖的集中作用。此幅《荷花圖》全靠墨色濃淡變化區分荷花與荷葉的層次重疊,略施點染勾勒,就呈現出了荷花密密叢叢的視覺效果,可見八大山人在筆墨運用方面的獨特心得。八大的大寫意花鳥畫從青藤、白陽一路而來,而更富空靈、野逸之美。八大山人極其嫻熟地運用意象語言,最大限度地把空間布白、書法和印章的視覺作用利用起來,物象雖少而能納乾坤,落筆寥寥而意態畢現。在此幅中,荷花枝幹下部皆留白,營造了一種完滿與靜逸的境界。
水木清華紙本水墨
「水木清華」指的是林園池塘清麗的景色,取自晉代謝叔源《游西池》中的「水木湛清華」。《水木清華圖》的構圖相當險怪,畫幅右側上方突出了一塊厚重的石頭,上面還盛開著幾朵花;左側則是兩根荷莖沿著畫幅直上,在中央彎向石頭,形成平衡,再用荷葉掩映著,襯托出綻放的蓮花,顯現出豐富的視覺效果。畫面險中求穩,別具情趣,是朱耷創作巔峰時的作品。
八大山人酷愛畫荷花,他畫荷的構圖特點是繪以一花片葉然後留一大片令人尋味的「余白」。這件作品,可以很好的感受到這種畫風。畫面的左側伸出幾片荷葉,或大筆重捺,或潑墨大寫,荷莖圓轉蒼勁,曲折舒張,荷花輕柔婉轉。與它相對的畫一倒懸危石,只略加勾皴,石頂一叢芙蓉,墨韻盎然。荷石在上相接,下方留白,中似無物卻有空瀠幽遠之意。整幅作品墨氣縱橫。
荷石圖設色紙本
款識:八大山人寫。鈐印:八大山人(朱文)、真賞(朱文)、驢屋人屋(白文)
八大繼徐渭之後,把水墨大寫意繪畫又推到一個新的高峰。與徐渭一樣,他筆下的物象蒼蒼茫茫,煙雲滿紙,莫能名狀。此幅繪蒼石白荷,荷梗錯落有致,線條圓勁,純以篆籀筆法寫出。葉片墨色沉鬱,或俯或仰,各具姿態。荷葉之下輔以蒼石,飛白入畫,隨性所至,不拘一格。在水墨的基礎上施以淡赭,色墨相融,更具有出塵絕俗之態。
※清初四僧 朱耷作品賞析 一
※張大千的藝術思想:繪畫,就是為了表現美
※唐玄宗李隆基唯一的書法名貼:楷書《鶺鴒頌》豐厚腴美,人間瑰寶
※石魯《幽蘭》欣賞:雅緻幽香,孤冷堅韌
※淺論當代中國畫文化標準及語言標準的定位問題
TAG:藝術luo |
※每天古書畫:清 江左四王 作品賞析
※清代黃鼎山水畫作品賞析
※南宋繪畫精品十四幀賞析
※徐鼎一作品賞析
※精品賞析—王振鵬二十四孝圖冊頁
※周桂珍《小北瓜提梁》作品賞析
※清朝四大家之劉墉書法作品賞析
※國畫清風雅集:清 弘仁 王翚作品賞析
※清査昇行書作品賞析《詠竹詩四首》
※南宋:繪畫精品十四幀賞析
※王瀟笠紫砂作品賞析
※精品賞析:三龍石雕歙石
※宋代六大窯系之龍泉窯作品賞析
※清風劍—沈廣隆 作品賞析
※唐初 虞世南書法作品賞析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詩書畫印」四絕吳老作品賞析
※精品賞析:漢代青銅四乳瑞獸銅鏡
※墨筆丹青——陳子庄作品賞析
※傲龍漢劍—沈廣隆 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