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行記
河西走廊這條路、敦煌這座城、莫高窟的幾百個洞窟,給人最大的感觸並不是自然風光有多壯觀,或者人類文明有多輝煌,反而是讓人覺得這些不過是白雲蒼狗、滄海桑田。我們這些三維世界裡的生物,在時間這個不可逾越的維度面前,真是渺小可憐。
無論是千佛洞里美輪美奐的佛像壁畫、還是敦煌這個邊陲重鎮,或是整個河西走廊,甚至整條古絲綢之路,放到歷史的長河裡,都不過是轉瞬即逝的一剎那。回頭去看他們的起起伏伏,走過的高峰低谷,比看風景看藝術更讓人唏噓。
河西走廊全貌
(河西走廊地圖,點擊看大圖)
河西走廊是印度洋板塊的地殼運動形成的,青藏高原拱起,祁連山大幅度隆升,於是夾在青藏高原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的狹長堆積平原就成了天然的走廊;祁連山融化的積雪,滋潤了河西走廊的綠洲;於是在海上交通矇昧的年代,這個狹長地帶就成為連接東西方世界的要道。因為這條走廊在黃河以西,東起烏鞘嶺,西出敦煌,綿延近一千公里,所以叫河西走廊。
自從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驅逐匈奴,打通河西走廊以來,漢人開始了對這條交通要道的控制,列四郡據兩關。四郡是指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重鎮。如果坐火車走河西走廊,基本上就是這條行駛路線,可以從蘭州坐夕發朝至的車,一路沿這四郡行駛,最終抵達敦煌。兩關就是在唐詩中大名鼎鼎的玉門關和陽關,在敦煌西線旅遊基本都會去到這兩個地方,出關後就要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了。
隨著唐安史之亂後古絲綢之路的衰落,河西走廊也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光輝;到明朝嘉靖皇帝封閉嘉峪關,開始閉關鎖國的政策,這條西去的陸路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當然,在今天的政策支持下,絲綢之路又要崛起了,河西走廊自然又變得重要了,去年的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博覽會就是在敦煌召開的,關於開會的成本,當地司機自豪的跟我們說了一個天文數字!
蘭州
我的河西走廊之行以蘭州為起點,蘭州是大部分遊客在甘肅落腳的中轉城市,蘭州最值得看的應該就是黃河了吧,黃河在蘭州穿城而過,有五十多公里的黃河風情線,旅遊宣傳語是「蘭州的外灘」... 不過我感覺這樣說整個氣勢都弱掉了。
黃河水在這裡並不是特別湍急,在中山橋附近,白塔山公園對岸,還有羊皮筏子,不過現在已經完全成為一個旅遊項目了,並不是真的渡河用的,渡河可以走橋或者乘坐索道纜車。
黃河沿岸的白塔山公園裡的遊人
當然,在蘭州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去甘肅省博物館,畢竟那裡有鎮館之寶——馬踏飛燕。這匹出土於武威東漢墓的銅奔馬大概是公元220年前後的作品,那個時候的工匠竟然已經觀察到,馬在高速奔跑時,有一蹄是落地的,直到19世紀西方人還在用照相術求證馬蹄著地的規律呢。
張掖
四郡里除了敦煌我只在張掖短暫停留了,因為想看一下建在懸崖峭壁上的馬蹄寺。馬蹄寺其實不只是一個寺廟,而是一個石窟寺廟群,從元代後,藏傳佛教開始在這裡興盛。
其中最高的寺廟是在三十三天洞窟,共五層,建在百米高的崖壁上,真的要手腳並用地爬上去,這也是信徒對禮佛的一種虔誠吧。
敦煌
在敦煌玩兒一般分為東西兩線,西線就是一路向西,去體驗一下「春風不度玉門關」和「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悲涼;東線的必去之地當然就是莫高窟了。(當地導遊肯定還會推薦東線的鳴沙山沙漠和月牙泉,但是我覺得除非是特別想感受一下沙漠,否則去不去兩可。)
敦煌在古絲綢之路興盛的年代是出入關的要塞,是前往西域的商旅或軍人在內地的最後一站,接著就西出陽關無故人了,此行是福是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敦煌在那個時期,融合了熱鬧和蒼涼兩種氣質。
在這出關前的最後一站,人們既需要補充物質裝備,也需要增強精神信仰,於是人們在距離敦煌很近的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開窟造像,繪製佛經故事,供養佛祖,保佑自己的西行之路平安順遂。
莫高窟的第一個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一名叫樂僔的和尚開鑿的,後來綿延近千年,到隋唐時達到頂峰。
直到13世紀西夏滅亡前,為防止經卷寶物等被劫掠和破壞,統治者決定把莫高窟封洞,於是這個佛教藝術的寶庫從此銷聲匿跡;16世紀明朝嘉靖皇帝封閉嘉峪關,徹底遺棄了整個敦煌,莫高窟更是在幾百年間無人知曉;直到清末莫高窟的藏經洞才被一個姓王的道士無意中發現,寶藏重見天日。
但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兵荒馬亂的19世紀,清政府自身難保,莫高窟的發現立刻引來了來自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日本等地的很多「探險家」前來尋寶,不僅藏經洞被洗劫一空,連其他洞窟的佛像和壁畫也被用各種辦法搬走。在這些探險家回程的路上也沿途散落了一些經書經卷,所以,現在世界的很多角落都有敦煌遺迹收藏。
如果莫高窟是一個人,那她的一生絕對是命運多舛:經歷了極致的輝煌,也體會了最不為人道的辛酸;帶著人類純凈的信仰,也刻著人類陰暗的行徑。
現在去莫高窟參觀,會有專門的研究人員作為講解員,帶領遊客參觀八個窟,其中三個是必看的窟,包括:
96窟:就是最有名的九層樓,所有關於敦煌的旅遊照片都會拍這一張。窟內是莫高窟最高的彌勒坐像,九層樓是清末時為洞窟修建的門臉。
158窟:涅槃卧佛。莫高窟只有兩座涅槃卧佛像,另一處在148窟。
16、17窟:就是藏經洞。在外面還建有藏經洞陳列館。
除這三個窟之外,講解員會根據自己的知識,隨機推薦5個窟帶領遊人看。莫高窟仍保留有佛像或壁畫的石窟有四百多個,開鑿、修建、繪製年代不同,最美的是隋唐時期開鑿的洞窟。45窟就是莫高窟名片一般的存在,但是45窟是特窟,也就是重點保護或研究的,所以除非特別申請,否則是不能進去看的。
出於對窟內壁畫和佛像的保護,現在的莫高窟已經在每個窟洞口安裝了類似防盜門一樣的鐵門,所以遠遠看去,已經沒有千年前的那種莊嚴氣勢。但可以想像一下,在莫高窟鼎盛時期,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有上千個洞窟,大小不一、建制不同、裡面是色彩斑斕的佛國世界,人類的信仰有多強大,這座崖壁就有多雄偉。
莫高窟45窟特窟內佛像
在千萬年的歷史中,大自然尚且敵不過時間,地殼運動、氣候變化,綠洲變成沙漠,邊陲重鎮變成無人問津的孤城;更何況人類這種渺小的生物,縱使有再強大的信仰,時間也總是和我們開玩笑,人類的腳步就像沙漠中的腳印,時而出現、時而消失不見。
手繪圖片及文字作者:志大無胸
如果你也是一個一生不羈、四海為家的靈魂,你或許會想看看我在世界其他角落的手繪:
東京二次元掠影
如果喜歡看我的手繪插畫,或者喜歡志大無胸的生活方式,請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我的公眾號。我會用手繪插畫的形式分享我走的路,看的片兒,想的事兒。
TAG:志大無胸 |
※西北行記系列
※花東海岸行記
※柬埔寨&越南行記
※家園 西行記之四
※遠行記-東京拾遺
※西環,西環│香港行記
※上太行山,在「八路之都」的紅色海洋里遨遊——鹽城市冬泳協會黃河橫渡隊員武鄉行記
※西行記:美食篇
※旅遊|一凡行記之天風海潮西子灣
※【遼東行記】《滿洲旅行記》節選——
※清風遊記散文 駝山行記
※東帝汶再次旅行記
※西藏行記——林芝、波密
※【旅行記】魅力西北
※腦袋旅行記
※趙政:湘西行記——?水西岸的荊坪古村
※陝川渝黔桂騎行記錄
※旅遊行記 平遙古城
※空山太極——騰衝火山區行記
※伊川縣鳴皋古鎮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