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圓券始末 蔣先生的善後智慧?
貨幣始終是戰爭狀態下一件很重要的武器。
貨幣能變為促成「改朝換代」的催化劑。
共內戰時期國民政府的"金圓券"事件就是一個有代表性的黃金外流事件。
作為國民黨當年敗走大陸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取消銀本位後,一味把貨幣發行作為解決財政困難的手段,而不重視紙幣本身的信用,最終在國民黨統治的區域製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致使普通百姓手中本不多的財富一再縮水,從而失掉了統治的合法性。
當然,金圓券事件的發生也可以理解為蔣先生的一種「善後政治智慧」。
1937年,法幣100元能買兩頭牛,一年後就只能買一頭牛了,到1941年只能買一頭豬,到1943年只能買一隻雞,1946年只能買一個雞蛋,到1947年,連一盒火柴也買不到了,到1948年,更變成了「只有天知道還能買什麼」。
那麼,金圓券呢?
1948年7月底蔣介石在浙江莫干山召開以「挽救國統區當前經濟頹勢商議日後對策」為主題的秘密會議。
機密會議與會者只有六人:翁文灝(行政院長)、王雲五(財政部長)、俞鴻鈞(央行總裁)、王世傑(外交部長)、徐柏園(央行副總裁)和嚴家淦(美援運用委員會委員),蔣介石決定了幣制改革方案即金圓券代替法幣。於是在1948年8月19日國民黨在南京召開的會議上,宣布即將要頒布的幣制改革緊急財政令和發行及兌換辦法,同時為了控制物價,國民政府要求物價穩定在當天的價格,史稱「八·一九防線」。
最初,國民黨政府頒發的《金圓券發行辦法》規定:
金圓券每元含黃金0.22217克,發行面額以20億為限。
按1金圓券摺合法幣300萬元的比率收兌法幣。
同時規定黃金1兩等於金圓券200元。
白銀1兩等於金圓券3元。
美元1元等於金圓券4元。
當時國民黨政府使用高壓等手段強推這個法令,命令國統區必須在1948年9月30日前將所持黃金和白銀全部兌換成金圓券,過期不交者,一律沒收。
此後,不到兩個月,就從社會榨取金銀外幣總值達2億美元。
電視劇《北平無戰事》就涉及發行「金圓券」導致物價飛漲那段歷史。
1948年10月初,由上海開始搶籌波及國民黨統治區各大城市,物價更進一步飛漲。
11月10日,國民黨政被迫宣布取消限價政策。
12日又公布《修正金圓券發行辦法》法令,規定1金圓券的含金量減為0.044434克。公開宣布金圓券貶價4/5,撤銷金圓券發行20億元的限額。
之後金圓券無限量發行,至1949年5月,金圓券發行顏為六十七萬多億元,金圓券也像法幣一樣成為廢紙。
這些用"金圓券"兌換來的黃金、白銀,以及國民黨政府中央銀行歷年的黃金、白銀儲備等,在1949年由軍艦押送至中國台灣。
在「幣制改革」以前,國統區流通的主要是法幣,由於多年的惡性通貨膨脹,法幣幾乎已經貶值得形同廢紙。
在國民政府正式實行「幣制改革」的前一天,即1948年8月19日,上海一斤老車牌麵粉的價格是220萬元。
1948年8月20日,蔣介石向全國發布「幣制改革」的總統令:
一、自即日起發行金圓券以代替法幣和東北流通券,頒布《金圓券發行辦法》,規定金圓券含金量0.2217公分,分兌法幣300萬元,東北流通券30萬元,限於1948年11月20日以前無限制兌換金圓券。兌換期間,法幣及東北流通券均暫准上列摺合率流通使用。金圓券發行額為20億元。
二、限期收兌人民手中所有黃金、白銀、銀元和外匯。頒布《人民所有金銀外幣處理辦法》,規定黃金、白銀、外幣禁止在國內流通、買賣或持有,黃金每市兩兌換金圓券200元,白銀每市兩兌換金圓券三元,銀幣每元兌兩元,美元每元兌四元。除中央銀行外,所有其他銀行不得收兌或保管黃金、白銀或外幣。
三、限期登記管理本國人民存放國外之外匯財產。頒布《中華民國人民存放國外外匯資產登記管理辦法》。規定所有中國人(華僑除外)均應於1948年12月31日前向中央銀行申報登記外匯資產數量,並移存中央銀行保管。
四、整理財政並加強管制經濟。頒布《整理財政並加強管制經濟辦法》。規定全國各地各種物品及勞務價格,應照1948年8月19日各該地價格,依兌換率摺合金圓券出售,由當地主管官署嚴格監督執行;在上海等都市實行倉庫檢查並登記其進出貨品;自金圓券發行之日起,所有按生活指數發給薪資辦法一律廢止;禁止封鎖工廠、罷工、怠工;上海、天津證券交易所暫停營業。
……
8月21日,蔣介石發往各省、市政府長官手諭:
各省政府主席、各市政府市長公鑒:
中央此次根據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之規定,於本月19日公布財政經濟處分及各項辦法,也已通令全國。……應及時曉義於民:凡能遵守並共同努力於新幣之推行與新幣之安定者,政府自必充分保障其權利;倘有投機囤積,怙惡不悛,反法令以圖自己私自得利者,則是自絕於國家民族,尤以為奸鬼作倀,其本性屬於賣國賊、漢奸,無論其憑藉何種勢力地位,各級地方政府即應當機立斷,執法於繩,嚴加懲辦,不得稍有寬赦;所望各地政府切實執行。……
蔣中正 手啟
根據上述蔣介石親自頒布的法令,凡是國統區百姓中持有黃金、白銀、銀元、外幣者,都必須限期到中央銀行兌換成金圓券,凡是在國外存在外幣資產者,均須限期申報登記,並移存國民黨控制的中央銀行,否則,便是「自絕於國家民族」,「其本性屬於賣國賊、漢奸」,將遭到國民黨政府嚴厲制裁。
上述法令一出,國統區內的無權無勢的普通百姓,包括普通公務員、小職員、教師、小商人、小工廠主,等等,迫於嚴令,紛紛將自己僅存的黃金、白銀、銀元、外幣拿了出來,去兌換金圓券,而那些平日里交通官府、權貴的大投機商們卻仗著後台硬,無視法令,私藏金銀美鈔、照舊囤積居奇牟取暴利,這才有了蔣經國親赴上海「打老虎」,結果是「打老虎」打到了四大家族自己的頭上,蔣經國的「打老虎」最後不得不以失敗收埸,揮淚離開上海。
普通百姓的金銀外幣卻被國民黨政府搜括殆盡。僅1948年10月行政院院長翁文灝向立法院報告:全國共收兌金銀摺合美金2億元,其中,64%得自上海。
但是,國民黨政府的「幣制改革」並不能抑制國統區的通貨膨脹和物價飛漲:
1948年8月20日實行「幣制改革」時,以法令形式明令金圓券的發行限額為20億元。但不久以後,由於財政瀕於崩潰,不得不違反承諾,大肆增發、濫發金圓券。
同年11月1日,俞鴻鈞秘密申請增發金圓券10億元;
同年11月27日、12月6日、12月19日,又三次增發30億元;
同年12月下旬,再次增發60億元;
1949年1月,劉攻芸繼俞鴻鈞出任中央銀行總裁,此月他增發金圓券100億元;
同年2月份,再增發金圓券350億元;
同年3月份,增發1600億元;
同年4月份,增發13000億元;
至同年5月18日,也就是人民解放軍進入上海的前9天,全國金圓券的發行量已達到了294722億元。
僅僅9個月,金圓券在民間形同廢紙。
金圓券問世的第15天,漢口物價漲高21%,重慶漲高40%,廣州漲高83%;
同年10月,全國物價批髮指數比8月漲高35.6%;
同年11月,漲高到17倍半;
同年12月,漲高到32倍半;
1949年1月,漲高到85.7倍;
1949年2月,漲高到834倍;
1949年3月19日,漲高到2900倍。
上海地區,至1949年4月15日,也就是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的前半個月,物價指數漲高至62719倍。
在上海解放前半個月,普通飲食店的一碗陽春麵的價格突破了80000元金圓券的大關。而這80000元金圓券,在1948年8月20日開始實行幣制改革時,相當於400兩黃金。
國民黨政府此次「幣制改革」,是一次對國統區民眾的大掠奪,而此次掠奪所得的黃金、白銀、外匯,則在國民黨政府撤退時,連同國庫里的其他金銀外匯,全數轉移到了台灣。只留下一個民不聊生的爛攤子,讓共產黨的人民政府來收拾。
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蘇慶彬在著作《七十雜憶》中回憶道,他的一位寡婦宗親響應政府幣制改革號召,將全部工作積蓄換成金圓券,並用褲帶小心地綁在身上,從內地帶到香港。
到達香港後她卻發現金圓券在市場上一日幾跌,昔日可買八九百斤的大米,今時只可購得一斤喂貓的小魚,這位宗親絕望的欲哭無淚。
部分參考史料
THE END
完稿編輯:趙見見
責任編輯:辟老選題編輯:潘瑩斌
見山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更新時間:周一至周五 20:00--24:00 時
凱美專欄:周四 二條
見山博物第一年總集請直接點擊此處
見山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2014
TAG:見山博物 |
※「金圓券改革」,讓老百姓的法幣、白銀、黃金、美金一夜之間消失
※金圓券如何失民心:為保幣值,蔣經國抓了杜月笙兒子,卻沒抓表弟
※「金圓券改革」:國民黨逃離大陸對老百姓最後一次財政大掠奪
※金圓券改革,壓死國民黨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
※國運金融戰:由國民黨的金圓券改制看比特幣的未來
※國運之戰:由金圓券改革看比特幣未來
※博物館展示的這兩件文物,證明了當初金圓券是多不值錢
※魔幻貨幣改革:法幣用來造紙 金圓券用來貼斗笠
※十九世紀40年代上海百姓的安穩生活,金圓券還沒成廢紙
※王雲五小傳:發明四角號碼,推行金圓券,不是國民黨的第15號戰犯
※1948年金圓券改革,民國金融史上最大的騙局
※瘋狂的民國金圓券:60億隻能買幾十粒大米,老百姓拿鈔票上廁所
※十五個億很多嗎?從一張五百萬金圓券說起
※1948—1949年:國民黨引發的金圓券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