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灣戰爭中的巴格達大營救

海灣戰爭中的巴格達大營救

史韋編著《揭秘:二十世紀世界著名間諜》

九洲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丘吉爾曾有一句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與蘇聯及其衛星國對抗多年,不知他們會不會想到,有朝一日,曾經的對頭波蘭人卻幫了美國人一個大忙——在海灣戰爭中,波蘭特工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6名滯留在巴格達的美國中情局特工人員。

中情局失算

1990年8月1日晚9時,時任美國中情局局長的韋伯斯特正在辦公室伏案批閱成堆文件,忽然,辦公桌上的電話急促地響了起來,中情局中東部的情報官向他報告了一個驚人消息:伊拉克軍隊十多萬人越過邊境,向科威特首都急速推進。

幾個月以來,伊拉克大肆擴充軍備,並發動了一場對以色列的大規模宣傳戰。薩達姆指責以色列侵吞阿拉伯領土,指責猶太復國主義旨在消滅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並威脅說如果以色列膽敢對伊拉克發動進攻,伊拉克就使用「二元化學武器」燒焦以色列。

自從薩達姆發出這個威脅後,以色列舉國上下一片惶恐。伊拉克一直雄心勃勃地覬覦阿拉伯盟主的寶座,其前提條件就是首先成為反以色列、反猶太復國主義的急先鋒。此外,1981年以色列曾一舉摧毀了伊拉克人正在加緊研製的伊拉克核反應堆,破滅了伊拉克人原子彈的美夢。

在這種緊張局勢下,韋伯斯特和他的中央情報局非常肯定以色列和伊拉克之間要開兵見仗。然而,這個捉摸不透的薩達姆確實騙過了韋伯斯特。他並沒有進攻以色列,而揮兵指向鄰國科威特。

儘管在赤道上空,專為中情局服務的兩顆地球同步衛星24小時全天候運轉,另有5顆間諜衛星在需要時每3秒鐘就可以發回一張地面目標圖片。但是,韋伯斯特直到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前幾個小時,才得知薩達姆的行動目標。

1990年8月2日凌晨,薩達姆一聲令下,早已聚集在伊科邊境的伊拉克空軍強大的武裝直升機蝗蟲般地直撲科威特。經過9小時左右的激戰,只有兩萬人的科威特軍隊潰不成軍,伊拉克迅猛的閃電式攻擊大功告成。

阿拉伯世界既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油桶,又是一個危險的火藥桶。科威特在美國的授意下打壓油價,造成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科威特有美元支持,沒有受到什麼損失。可伊拉克因此被迫賤賣石油,終於承受不住了。薩達姆孤注一擲,準備以軍事手段解決石油危機。他原以為美國人不會幹預,但他想錯了。

科威特擁有豐富的石油,美國決不會容忍輸油管的龍頭掌握在薩達姆手中,於是,牽頭組織多國部隊,聯合英、法等國實施「沙漠盾牌」計劃。

然而,就在這時,又傳來一個壞消息:6名美國中情局和國防情報局的特工由於來不及撤退,滯留在巴格達。隨著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的「封鎖」和美國「沙漠盾牌」計劃的加緊實施,薩達姆兩虎相鬥悔之不及和「人肉盾牌」來作為護身符。8月18日,伊拉克宣布將士把敵對國家的公民「留在」伊拉克和科威特領土上的重要設施中,用「人質」來建立肉體屏障,以阻止西方盟軍的進攻。薩達姆最仇恨美國,而在伊拉克活動的美國間諜更是他們不共戴天的仇人,非但必欲除之,還可以用來要挾美國。這六名特工的處境不言而喻。

昔日對頭,今日盟友

韋伯斯特為此焦慮不安,他立即向布希政府報告,想方設法營救這6名特工。布希總統決定求助於第三國的力量來解決問題。韋伯斯特向英國和法國這兩個最大的盟友的情報機構伸出了求援之手,但均遭到拒絕。在走投無路之際,素有「智多星」之稱的韋伯斯特想到了波蘭。這不僅是因為美國白種人與斯拉夫人種十分相似,更重要的是波蘭在七八十年代曾給伊拉克一定的軍事、經濟援助,與伊拉克的關係比較友好,波蘭在伊拉克有數千名建築工人,波蘭人在伊境內活動比較自由,不大會引起巴格達當局的疑心。

韋伯斯特的這個主意,使美國的幾位高級情報官員疑慮重重。要知道,在海灣戰爭爆發前不久,波蘭還是蘇聯的衛星國,與美國有著幾十年相互仇視的歷史。美國曾經聯合西方國家對這個弱小的國家在外交上壓制,在經濟上制裁,在內政上干涉,傷了波蘭人的感情。不僅如此,兩國的情報機構長期進行著激烈的間諜與反間諜、滲透與反滲透的鬥爭,積怨甚深。現在要波蘭人幫助美國人,談何容易!

不過,布希總統十分支持韋伯斯特的建議,他授權韋伯斯特向波蘭方面提出「強烈暗示」:如果波蘭配合美國營救特工,波蘭將輕而易舉地從美國那裡得到它夢寐以求的經濟好處。

韋伯斯特秘密派遣特使來到了波蘭。波蘭主管情報機構的首腦、內政部長科茲洛夫斯基對此又驚又喜。在他看來,隨著波蘭社會制度的劇變,波美之間不愉快的歷史也將隨之埋葬了,一切都在發生著戲劇性的變化。他只稍稍遲疑了一下,就欣然同意參與這場生死攸關的行動。科茲洛夫斯基立即從波蘭情報局特色了一位出類拔萃的情報官員擔此重任。

就在美國與波蘭情報部門聯手制訂營救計劃的同時,波蘭派駐巴格達的諜報人員設法找到了那6名美國特工,安排他們躲進巴格達近郊的一個波蘭勞工營地。

波蘭特工很快就為這些美國人搞來了假護照。接著波蘭特工著手實地窺探巴格達附近的各個檢查站,尋找逃往邊界的最安全路線。波蘭情報局認為,為了保證出逃萬無一失,必須從波蘭援建公司挑選一個膽大心細的工作人員幫忙。可是選誰呢?一個波蘭工程師的傳奇故事引起了他們的興趣。這位工程師40歲出頭,是波蘭某建築公司駐伊拉克的負責人。8月18日凌晨,這位工程師帶著13輛大轎車,護送430多名越南人、菲律賓人、美國人、德國人和波蘭人前往約旦。幾百輛汽車擠在一起,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通過檢查站。這位波蘭工程師突然看見邊界線的鐵絲網上有個豁口。他急中生智,冒著被哨兵擊斃的危險跑過去把口子拉大,然後帶著他的車隊,從那個口子沖入約旦境內。他的超人膽識迅速在駐伊拉克的波蘭人和其他外國人中間傳為佳話。

這位工程師被召到波蘭駐巴格達大使館。為了防止竊聽,他被請到屋頂上談話。波蘭情報局的那位情報官開門見山地說:「有幾位美國重要人物困在伊拉克,處境十分危險,你願不願意掩護他們逃出去?」工程師猶豫了一會兒,最終點頭表示願意幫忙。

勝利大逃亡

波蘭情報官把定下的出逃時間報告華沙,由華沙轉告華盛頓。但是,就在他們準備出逃的前幾個小時,華沙來電命令暫緩行動。原來,韋伯斯特和中央情報局的官員們發現了一個致命的漏洞:6名美國人的假護照沒有伊拉克政府簽發的出境簽證。

波蘭特工為此挖空心思,花了近三周時間,總算給這幾個美國人搞到了出境簽證。他們再次用密電報告華盛頓,說准次日凌晨5時半實施逃亡行動。8月18日凌晨5時,華盛頓又回電,「建議」暫緩行動。波蘭人決定不理睬美國的電報。天剛破曉,波蘭援伊建築公司的幾輛汽車,6名美國特工化裝成建築工人模樣,混在車內波蘭人中間,朝土耳其方向向北駛去。

途中,這位工程師試圖教美國特工念護照上的斯拉夫語名字,可美國人一開口就明顯露出英語口音,根本念不準給他們起的斯拉夫語名字,工程師不禁暗暗叫苦,路上若碰上一個會講波蘭語的伊拉克人,豈不露餡?要知道,伊拉克在80年代曾派了好幾千人到波蘭留學,不少伊拉克人會講波蘭語。

當車隊行駛到摩蘇爾市北面的時候,可怕的事情果然發生了。在一個軍人檢查站時,一名伊拉克軍官走到車前檢查護照。突然,他用標準的波蘭語說:「能在這裡見到最好的朋友,真是太榮幸了!」波蘭工程師嚇出了一身冷汗,他趕緊從車裡鑽出來,機敏地按照斯拉夫風俗摟住那個軍官,同他熱烈擁抱,他把那位軍官從車邊拉開,用波蘭語寒暄起來。然後,他主動把護照遞了過去。那位軍官揮了揮手,很客氣地說:「不用看啦,你們是我最好的朋友,請上車吧。」

波蘭情報官拿出幾瓶威士忌,要美國人灑些在身上,並裝成喝醉酒的樣子。天色漸漸晚了,波蘭援伊建築公司的幾輛汽車沿著蜿蜒的公路,徐徐駛抵伊拉克土耳其邊境檢查站。檢查官仔細檢查了證件,又看了看汽車裡酒氣衝天、昏昏欲睡的勞工後,覺得一切正常,揮手讓這幾輛汽車開出國境線。這些伊拉克邊防人員做夢也沒想到,他們放行的這批人中,有6個人正是伊拉克情報部門追捕的美國特工人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舒雲探訪九一三事件 的精彩文章:

追蹤中蘇軍事合作解密檔案

TAG:舒雲探訪九一三事件 |

您可能感興趣

中東歷史:海灣戰爭空中決勝戰之沙漠風暴行動
海灣戰爭中,為何美國與伊拉克傷亡人數懸殊巨大?
薩達姆的突厥驃騎,海灣戰爭時號稱波斯灣之虎
兵力佔優卻輸掉了戰爭 盤點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老古董」
圖說海灣戰爭中的經典場景
伊拉克戰爭爆發後,薩達姆在海灣戰爭中的百萬共和國隊都去哪裡了
戰利品——美軍在海灣戰爭中獲得的米格-29
新聞部長薩哈夫在海灣戰爭中的嘴炮生涯
伊拉克戰爭爆發後,薩達姆在海灣戰爭中的百萬共和國隊都去哪裡了!
濱海灣大壩-虐狗大法
軍事小百科:海灣戰爭的梟雄 英國「挑戰者」主戰坦克 橫跨伊南沙漠
海灣戰爭之——沙漠盾牌
在海灣戰爭中,薩達姆的戰略戰術落後是失敗所必然的
燃燒的海灣;海灣戰爭,二戰之後最大的戰爭之一
《紅海行動》之坦克大戰:重現海灣戰爭 為T72正名
海灣戰爭中,蘇聯為何沒有救伊拉克?
海灣戰爭前薩達姆抱有佼幸心理
【回顧】薩達姆的海灣稱霸戰:8年「兩伊戰爭
海灣戰爭期間 薩達姆為何敢向多國聯軍開戰?勇氣暴漲
世界上最大的海灣孟加拉灣美景「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