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在中藥界,他被尊為「國葯泰斗」,在他看來,人生如葯,做人做葯都是一個道理

在中藥界,他被尊為「國葯泰斗」,在他看來,人生如葯,做人做葯都是一個道理

在中藥界,他被尊為「國葯泰斗」。作為貨真質優、藥效獨特的代名詞,「地道藥材」被他大力推崇、積極倡導。在他看來,人生如葯,做人、做葯都是一個道理。從業70年,時間的這枚「印章」在他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兩個字——「地道」。



? 在學校實驗室一絲不苟地稱量藥物



 

?2007年到河南焦作地區考察四大懷葯






在中藥界,他被尊為「國葯泰斗」。作為貨真質優、藥效獨特的代名詞,「地道藥材」被他大力推崇、積極倡導。在他看來,人生如葯,做人、做葯都是一個道理。從業70年,時間的這枚「印章」在他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兩個字——「地道」。

初入藥行 「師傅一開始就教育我,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

後來名震中藥界的大師金世元,出生時跟中藥不沾一點邊兒。

1926年12月13日,他在北京市朝陽區落田窪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呱呱墜地。終年以農耕為生的父親對金世元沒有太多奢望,只要他將來學點本事,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宿命就行了。於是,14歲那年,金世元被父親送到北京復有葯庄當學徒。


解放前的北京,靴帽茶葯,四大苦行。復有葯庄是一家知名中藥飲片批發兼零售企業,業務量大,學徒的日子也分外清苦。




「每天至少要干12個小時,要到前櫃學認斗子、包藥包、使銅缸子砸葯、使葯戥子稱葯,還要照顧好師傅的生活起居。」



少年時期,金世元就是個有心人。白天,他除了干好分配給自己的工作外,還在師傅抓藥時仔細觀察,把步驟默記於心;無論炮製飲片,還是蒸、炒、炙、煅各種操作,他從不漏過任何細節,臟活累活總沖在前面。



70年後,金世元對學徒時炒姜炭的過程依然記憶猶新:一口大鐵鍋放到灶上,底下柴火燒著。將事先切成小方塊的乾薑往裡一放,然後拿著大葯鏟不停地翻攪。翻炒的乾薑從冒出黃煙到冒黑煙,強烈、刺激的姜辣味兒讓人咳嗆難忍、涕淚俱下,但年幼的金世元從不刻意避開藥煙,反而在腳下墊上磚頭,甚至踮起腳尖,仔細地觀察火候、不厭其煩地攪拌均勻。他一邊炒一邊回答師傅就炒葯知識的提問,手上被葯鏟燙起泡也渾然不覺。

到了晚上,師傅們睡覺了,金世元的另一種學習悄然開始:借著櫃堂內昏黃的燈光,溫習白天學習的內容,看葯書,背誦湯頭歌、四百味……直到深夜,他才拿出鋪蓋卷,兩個凳子上搭兩塊木板,和衣而眠。

與金世元同批的學徒共有3人,不到半年,其他兩人都因為吃不了這樣的苦辭工回家,只有最小的金世元堅持了下來,他用勤奮和才智贏得了師傅的讚賞。在後來的日子裡,師傅將中藥製藥的全過程傾囊相授,為金世元的中藥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首3年學徒生涯,金世元說最大的收穫是在從業的最初階段即明確了中藥這一行的價值和道德底線。「這行的服務對象不一樣,是病人。所以,師傅從一開始就教育我,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你要是做了壞事,別人不知道,老天爺都知道。」




在金世元看來,技術固然重要,但所有的技術、知識,都要圍繞這一目的展開,為這一目標服務。「用藥選地道藥材,炮製、製藥過程慎之又慎、精益求精,學這些本事就是為了更好地治病救人。」



精研技術 「能通過眼看、手摸、鼻聞、口嘗、水試、火試等進行鑒別,精準把握每種藥材的真偽優劣」


如果說在葯庄當學徒期間,金世元初步掌握了中藥炮製、製劑、鑒定、調劑等工種操作程序和技術要點,意識到了中藥「地道」的重要性,那麼後來的十多年,則是他對「地道」藥材認識深化、升華的關鍵期。




「地道藥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的地域內所產的藥材,其生產較為集中,栽培技術、採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講究,較同種藥材在其他地區所產者品質佳、療效好。」金世元解釋。



1954年,技藝日臻成熟的金世元經人介紹來到北京四大藥行之一益成藥行從事外櫃工作,專為市內各大中型藥店和外埠批發商代賣藥材。由於藥材看得准,堅持誠信為本,他在行業內很快有了好口碑,人送綽號「信得過的金大外櫃」。

經過多年的業務積累,金世元在道地藥材和非道地藥材的產地、性狀鑒別、規格質量方面也掌握了一套嫻熟的鑒別本領。1956年,北京市中藥行業實行公私合營後,特長突出的他被分配到北京市藥材公司(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前身),主管原料藥材和炮製飲片的質量等。要組織優質藥材貨源,必須深入藥材產區進行實地考察。為了掌握第一手葯源資料,他先後深入川、粵、桂、雲、陝、甘、寧、內蒙古等地調研。

上世紀50年代,交通十分不便,而中藥材產地往往在不通公路的深山僻壤。金世元自己背乾糧、爬山路,幾十里長途跋涉的經曆數不勝數。




「每到一地,我都要實地觀察藥材生長全貌,虛心向葯農學習。」對地道藥材的了解和認識,就在這大江南北的行走中越來越多、越來越深。「當時北京在冊的原料藥材有1000多種,常用的也有600多種,我均能通過眼看、手摸、鼻聞、口嘗、水試、火試等進行鑒別,精準把握每種藥材的內在質量和真偽優劣。」金世元自豪地說。



教學帶徒 「中藥不僅能治病,製藥的過程也能教人育人」

1961年,為解決中藥人才短缺的情況,北京市決定在北京衛生學校創建中藥專業,系統培養中藥人才。業務突出、年富力強的金世元又一次被委以重任——創建新專業。

身為教研組組長的金世元,論中藥相關理論、實踐知識、技能,肯定沒話說,但要談到教學,心裡就不那麼有底了。怎麼把多年積累掏出來、講生動?金世元決定先做學生。「我經常去聽其他老師的課,偷師取經。我還利用業餘時間自學一些不熟悉的課程,直到掌握為止。」通過努力,金世元的教學技巧提高很快,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

學生徐寶成回憶,金世元的課總是很生動,講中藥就像聽故事,天文地理、引經據典,每一品種的來源種類、生態環境、產季產地、採收加工,甚至產量多少都可準確具體到讓人吃驚的程度。「即使置身教室,也彷彿被帶到了生長藥材的大自然。」想到那段學習經歷,已是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徐寶成至今回味無窮。


而跟隨金世元上山採藥,更是令學生興奮的珍貴實踐。「記得1986年我們隨金老師到北京昌平下口村附近採藥。金老師像翻找自家物件似的,只要他說這個坡上有哪種植物,那個溝里長什麼葯,我們肯定能找到。」




現在,學生王地自己也成了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教師,那次採藥的細節還能如數家珍,「記得走到大山石下,金老師停住腳步說,這裡有幾棵烏頭,你們看看。隨即又叮囑道,只許挖一棵,留神別傷到其他的啊!當有人發現百合,興奮地想上前採摘時,金老師急忙制止住。他說看看就得,咱得留種。」在王地看來,這堂實踐課附加的珍惜藥材資源和愛護藥材生長環境的葯德內容,讓課程的意義更大。




金世元說,自己的技藝很大程度上是實踐贈予的,畢竟,「聽過不如見過,見過不如干過」。為此,他尤其注重學生的實地觀摩、實習實踐。他甚至帶學生進入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的細料庫,見識地道的貴重藥材。



「同仁堂的細料庫是其經濟命脈所在,絕對禁止非本庫人員進入。但為了教學,為了中藥人才的培養,金老師多次找公司領導商議,最終成行。」金世元首批學術繼承人、北京積水潭醫院中藥房前主任翟勝利說,當進口天然牛黃、落水沉香等珍稀藥材擺在眼前,金世元在旁一一講解形狀特徵,自己通過眼看、鼻聞、手摸等強化記憶,藥材的真諦就此深埋心中。



金世元對學生說我們不僅要學習貴重藥材的特徵,對同仁堂的店訓要深刻理解。「炮製雖繁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不敢減物力」,學生說,這兩句店訓,隨著老師對做好地道葯、良心藥的追求,一起影響著他們的從業方向。

揭辨假藥 「凡是不符合中醫藥理論的,對人們身體有害的,只要我發現,就會及時抨擊」

求真,必然伴隨著惡假。金世元對假冒偽劣葯的痛恨、抨擊,故事頗多,很為業界津津樂道。


1982年,金世元發現北京市面上有兩種「牛黃清心丸」:一種是北京同仁堂出品的「局方牛黃清心丸」,另一種是瀋陽中藥一廠出品的「牛黃清心丸」。雖然名字相同,但前者藥物成分涉及20多種藥材,其中不乏名貴葯,是清虛熱的葯,主要用於氣血不足、虛風內動引起的頭暈目眩、虛煩失眠、胸中鬱熱,甚至語言不清、口眼歪斜、神志昏亂等中風之症;後者只有4味常見中藥,是瀉實火的葯,主治介紹則大致相同。




與此同時,市面上還銷售著兩種「蘇合丸」:一種是「古方蘇合香丸」,簡稱「蘇合丸」,是一種轉危救急的醒腦開竅葯;另一種「蘇合丸」由河南洛陽製藥廠出品,組方與前者截然有別,卻標著近似的功效。「兩種『牛黃清心丸』,實際效果截然相反;兩種『蘇合丸』,如果是寒邪內閉之昏迷的嚴重疾病,誤服後者必將延誤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金世元著了急,他立即將上述情況上報衛生部當時的葯政管理局,並撰文嚴肅批評兩家冒用藥名的生產廠家。經查實,衛生部以紅頭文件的形式將金世元的意見轉發給全國各省(區、市)衛生廳參照執行,並命令冒用藥名的兩家藥廠立刻停止該葯的生產、銷售。



1984年,金世元又發現,全國有8家中藥廠生產的「天麻丸」隨意擴大功能主治,增加了治療高血壓、小兒驚厥等不符合《藥典》的宣傳。他考證了歷代文獻,發現天麻丸如用於高血壓,勢必引起肝陽上亢,加重病情;而用於小兒驚厥,則猶如抱薪救火,會促使病情惡化。




據此,金世元秉筆直書,及時撰寫《評市售天麻丸的功效》,發表於《中藥通報》,引起全國中醫同道的注意,避免了謬誤流傳。



類似有現實針對性、糾正藥物誤用的學術論文,金世元共發表過60多篇。「凡是不符合中醫藥理論的,對人們身體有害的,只要我發現,就會及時抨擊。」對此,他很堅持。

整頓葯市 「假藥不但得一眼看出來,還得說出門道,讓賣假藥的心服口服」

當從業生涯進入第50個年頭後,金世元辨識地道藥材的專長在打假、規範中藥材市場方面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上世紀80年代,伴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變,各地各級中藥材公司逐步改為自主經營。從那時起,舊有的藥材市場開始出現私人自發買賣藥材。由於收益可觀,很多地區蜂擁而上,紛紛建立藥材市場。短短几年,全國中藥材專業市場就由原來的5家發展到117家。中藥材市場繁榮的同時,賄賂推銷、葯盲辦廠、偽劣藥材層出不窮、市場管理不善等問題日趨嚴重。


為此,1995年,國務院要求下大力氣整頓全國中藥材市場,對不規範的藥材市場一律取締。當年,由衛生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組成的檢查組赴全國各地藥材市場展開「地毯式」檢查。年近古稀的金世元被特聘為檢查組中藥鑒別專家。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歷時最長、範圍最廣、力度最大的一次藥材市場檢查。從1995年到1998年,身患糖尿病的金世元和年輕人一起長途奔波,不辭辛勞,深入絕大部分藥材市場明察暗訪,最終在117個市場中選擇保留了17個。



要取締一個市場,必須拿出足夠的、有說服力的證據。對此,金世元深知自己的責任,要以自己熟練的鑒別技能和豐富的炮製經驗對制售偽劣藥材和違反炮製規程的行為予以當面揭穿。

1996年在檢查河北某中藥材專業市場時,金世元在一個車前子葯攤前停下了腳步。面前的一份車前子有大粒、有小粒,個頭相差很大。他隨手抓起一把湊到鼻子前一聞,抬頭對攤主說:「這貨有問題。」攤主不肯承認,隨行的人也認為車前子價格不高,應該不至於造假。聽罷,金世元說出了自己的理由:「車前子沒有香味,但這份卻有香味。香氣聞著很熟,很可能是荊芥子摻進去了。」事後一查,果然發現當地大量生產荊芥。荊芥全草入葯,種子不入葯。不法商販就將之摻入車前子賣。

「假藥不但得一眼看出來,還得說出門道,讓賣假藥的心服口服。」金世元的眼力和認真,令檢查組成員深感敬佩。

葯道至誠 「中藥這行太有意思,到現在還是一做夢就離不開藥」

自那次長達4年的檢查後,金世元每年仍會抽出時間到各地藥材市場、種植基地走走看看。有時是為了帶徒,有時是為了給予技術指導,更多的時候,只是因為熱愛,離不開老本行。

金世元對中藥事業感情有多深?他年輕時的一個選擇很能說明問題。1957年,金世元還在北京市藥材公司工作時,參加了北京市衛生局舉辦的「中醫師資格考試」。這是北京市對中醫隊伍的一次大摸底、大整頓,1900多名從業人員參加考試,僅160多人通過了考試。




由於此前曾多次參加中醫藥學習班系統學習專業知識,加之多年實踐功底紮實,金世元也從中脫穎而出。很快,金世元收到了中醫師資格證。北京市衛生局通知,如果有意行醫,將出面介紹他進入政府辦醫療機構執業。




金世元有點動心,但北京市藥材公司總經理焦景成的一席話打消了他的去意:「中醫缺人,中藥也缺人啊!像你這樣既懂醫又懂葯的人就更缺了。」事業的需要,多年的情感,金世元離不開了。他毅然放棄行醫,選擇了繼續干老本行。



金世元說,這份割捨,或許留下了些許遺憾,但也成就了現在的自己。現在,醫藥兼通、皆精的他,已成為中醫藥界一道獨特的風景,受到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被授予「首都國醫名師」稱號,被業內尊為「國葯泰斗」。

即使登上中藥業之巔,金世元還是那個平易近人、樂呵呵的開朗老頭兒。常年為「地道藥材」奔波呼號的他,本人的行事作風也盡顯「地道」本色。他的學生徐寶成回憶,199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舉辦全國中醫藥知識競賽。當時在組委會的徐寶成自認很熟悉老師,就代金世元填寫了命題專家履歷表,在其學歷一欄不假思索地填上了大學。金世元看到後,嚴肅地告訴徐寶成:「老師只念了幾年私塾,沒有學歷。這樣填不對。」老師的實在,讓徐寶成既驚訝又感動。


2007年,81歲的金世元正式從北京衛生學校退休,離開了伴隨自己半個多世紀的講台。但即使退休,金世元笑稱自己人退心不退、身離心不離,仍然在家堅持「上班」。




上班的內容包括為北京市的相關科研課題整理自己的學術經驗,為經營、生產、科研、醫療、教學等單位提供技術指導和專業諮詢。「人家有什麼不懂來問我,我一解釋,人家豁然開朗,我自己心裡就特痛快。」只要有人求教地道藥材辨識等知識,這個親切的老頭總是樂意指點一二。



過去的一年,金世元陪同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訪問台灣,順便圓了自己「考察遍祖國所有省份中藥情況」的夢;為響應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的號召,他又帶了一批徒弟,傳承中藥辨識、炮製精髓。

「業餘」時間,金世元安排得井井有條。每天一大早,他就起來到公園做做自編的養生操;晚上,則準時守在電視機前觀看某檔很火的養生節目。只是,別人看是為了學養生,他則是要「監督」看看上面說的是不是「靠譜」。「我得看看他們都說啥。這麼一個大眾場合,說出來得負責、得對老百姓有好處。」入睡後,金世元的「職業病」還能凸顯,「中藥這行太有意思,到現在還是一做夢就離不開藥。」

中藥這行,金世元幹了70年,愛了70年,牽掛了70年。70年間,經手的地道葯、珍稀葯不計其數。打了一輩子交道後,中藥之於金世元,不僅是職業、事業,更是人生。從根兒上,老人珍惜、心疼好葯。隨著年歲增長,總有學生、朋友等送金世元地道、貴重的上好中藥補身體,但他幾乎從來不吃。「我現在身體挺好,能吃能睡,用不著,吃了可惜了。」在他看來,好葯要用到需要的人身上才值。



 █ 金世元小傳




1926年12月13日出生於北京。我國著名的中醫藥專家,首屆首都國醫名師,北京衛生學校中藥專業的創建人、主任藥師,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藥炮製技術」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被中醫界尊為「國葯泰斗」。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61年參加北京衛生學校中藥專業的創建工作。1990年被確定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經驗師承製導師。2007年,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藥炮製技術」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獲北京市「首都國醫名師」稱號,同年獲得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藥大師」稱號。

撰寫發表了多篇專業論文和著作。其中主編的著作有《中成藥的合理使用》、《中藥飲片炮製研究與臨床應用》、《中藥炮製學》(全國中藥專業統編教材);合編的著作有《中藥大全》、《中藥材大辭典》、《中成藥大辭典》、《中藥炮製大全》、《中藥鑒別大全》等10餘部。










摘編於

2012年《健康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由中國中藥雜誌微信(CJCMMYC)平台編校發布,請尊重他人的勞動果實,公眾號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及微信號。





…………以下是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的是《

金世元中藥材傳統鑒別經驗

》,點擊

閱讀原文

可直接購買









《金世元中藥材傳統鑒別經驗》所列中藥材是按植物類藥材、菌藻類藥材、樹脂類及其他加工類藥材、動物類藥材和礦物類藥材進行分類,共收載常用中藥材344種(包括附葯)。每類藥材均按漢語拼音順序排列,每個品種按別名、來源、歷史、產地、生產概況、採收加工、性狀鑒別、品質、規格等級、貯藏、性味與歸經、功能與主治、注意事項、附註進行描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錯把它當成番薯引進,沒想到卻是一味好葯 | 中藥故事
【活動】如何才能在野外毒不死、病不死、餓不死?
戰爭來了,他只要醫書,置家產於不顧 | 大醫精誠
吃黃芪你還記得那濃濃的豆香味么?
中醫天下之天醫堂——危機重重,發展計劃,百草園,神秘資金,名家聚會

TAG:中國中藥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最美心靈:在人生路上,你從來都不是一個人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我一眼,從此你讓我的人生走上不同的軌道
直擊全世界最能吃的人,看得讓你懷疑人生,有一個還是吃播的始祖
為什麼有人說唐伯虎太瘋癲,他的人生在你看來或許就是一場悲劇
他們之中,誰能做你人生中的「第一次」?
讓你累的從來不是愛情,而是將就的人生
雖然他們都還是在校生,但是他們已經是人生贏家了!
我們在一刻看到的不是凋零而是人生的收穫
人生很難,理解的人很少。還好,有你在我身邊
徐嬌發文「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我一眼,從此你讓我的人生走上了不同軌道」
看來戚薇的腿,男人都要懷疑人生,網友:就是兩根擎天柱
人生,是一種擁有,也是,一種失去
感恩逆境,它是一次人生的淬火,讓我們得到錘鍊
終於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人生在世,且行且珍惜
水滸中這四個人,告訴我們四個非常人生道理,搞懂一個你絕對值了
人生是一場戲,你來我往皆天意
「一個人,知道自己終將死去或認為自己永生,他對應的人生哲學和世界觀肯定是不一樣的,一個文明也一樣。」
她貧窮也不美麗他富有但驕傲,從相看兩厭到情根深種,是什麼讓她成了最後的人生贏家?
他恐怕是歷史上的第一個全才,不信來看看他的人生成就
寬容,是一種美德,但它也是人生的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