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中蘊含的「處世哲學」
「玉,石之美者」。雖然新石器時代大洋洲的毛利人與中美洲的瑪雅人曾有過短暫的佩玉歷史,但只有在中國,玉的發展貫穿了中華文明史的整個進程,可謂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文化基因。
讓我們從玉器的「靈」、「德」、「華」、「耀」四方面來解讀玉器背後所蘊含的不同意義,及近萬年來發展形成的中華民族獨有「玉不琢不成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化干戈為玉帛」等玉文化內涵,較為全面地展現了我國古代玉器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玉器中所蘊含的中國人的處世哲學。
| 玉蘊之靈 |
商周兩漢時,人們將精美的玉石琢製成玉璧、玉琮、玉眼蓋等器物,在祭祀活動中供奉玉器,在喪葬儀式中使用玉器,冀望以此祭天禮地或祈求死而不朽。這種「禮玉文化」的確立,對中華文明史的影響一直延續至明清時期,明清兩朝天壇、地壇大祀中,皇帝皆親奉蒼璧祭天、黃琮祭地。
戰國 渦紋玉璧
重慶涪陵小田溪出土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此玉璧兩面均陰刻渦紋。據《華陽國志·巴志》載:「巴國先王陵墓多在枳」,「枳」即今之重慶涪陵。戰國時期,重慶地區是巴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小田溪墓群出土的以玉璧為代表的玉禮器,為研究巴人的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商代,玉璧作為祭天禮器曾在殷墟的大型祭壇中被發現。而到了漢代,皇室貴族棺槨表面也常覆蓋眾多圓形玉璧,古人把棺槨表面的青綠色玉璧稱為玄璧,他們認為玉璧不僅能保證死者的屍身不朽,同時還能使死者的靈魂升天。廣州西漢南越王墓中,主棺之內出土了多件玉璧,其中南越王玉衣上方放置有10件玉璧,玉衣下方放置有5件玉璧,玉衣內貼身有14件玉璧,可謂葬玉之典型。
西漢 白玉蟬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玉蟬呈薄片狀,以簡練的陰刻線勾勒出蟬的頭、軀幹及羽翼,腹部還刻有五道橫線皮紋,具有典型的「漢八刀」風格。兩漢時期,崇尚玉器的漢代先人,在道家「長生不死」思想的影響下,上層貴族流行厚葬之風。王公貴族在入殮時,不僅使用大量的玉璧,希望死後靈魂可以穿過玉璧上象徵「太一」的中孔進入永恆的天界,同時還口含玉蟬,祈求死而復生,玉蟬的大小正好可以覆蓋在死者的舌面上。在古人的世界裡,蟬蟲以雨露為生,天性高潔,可脫殼再生,這正暗合了古人祈求死後復生的願望。
| 玉蘊之德 |
春秋戰國以後,在儒家德治學說的影響下,人們更是將玉器高度人格化、道德化,玉器被賦予了高尚的君子的品德,成為人格化的君子代表,古代君子佩玉之風由此大行。這些玉佩飾不僅是身份等級的象徵,也是君子品行高潔的代表。
戰國 龍首玉觹
重慶涪陵小田溪出土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玉觹上端為龍首,圓眼,嘴部透雕成孔,龍身飾魚鱗紋,其後連接一鳥形頭部,勾喙,圓眼出梢,觽身及下端為素麵。玉觿,其創形可能源於獸牙。史前先民有佩戴獸牙的習俗,後以玉仿之,遂有玉觿之形。
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玉觹是王公貴族佩戴的組玉佩中重要的懸飾之一,除用於佩戴裝飾功能外,古人還以它作解繫繩結的工具。因此儘管各代玉觿造型變化繁複,卻總不離上端粗大、下端尖銳的基本特徵。同時,佩帶玉觿被認為具有解決困難的能力,是一個人聰慧的表現。
明 黃玉御制雕螭龍角杯
玉角杯最早可見於西漢,廣州南越王墓出土之夔龍紋玉角杯與台北故宮所藏玉角杯均代表了漢代玉雕的最高水平。漢朝文化是華夏文化的核心,對之後歷代王朝有著深遠的影響。有明一朝,理學熏熏,上層統治者與文人士大夫均號召師承兩漢,仿效秦漢風骨。於宮廷制器之上,朝廷更是力求復古。作為漢代玉器代表作的玉角杯,在明代宮廷自然被大力仿製。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青白玉螭龍角杯,與本品極為相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玉器編》中亦收錄兩件,青玉、青白玉者各一。與上述諸品相較,此件色如蒸栗的黃玉螭龍角杯更為其中瑰寶。
清乾隆/嘉慶 青白玉雕鳳凰擺件
鳳凰立於枯石之上,核眼尖喙,頭戴翎冠,身形飄逸,翎尾颯颯,收於體後,足下山石嶙峋,更襯出玉鳳之綽約風姿。《說文》記載: 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麐後,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後人常將「鳳鳴岐山,麒麟現世」視為祥瑞的象徵,預示聖主降臨,或天下大安。故清宮舊藏之中多有與本品相似之鳳凰立於山石的造型,以為鳳鳴岐山之象。
| 玉蘊之華 |
隋唐以降,中西文化的交流為玉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玉器逐漸褪去了神秘和神聖的光環。而後宋、遼、金、元百餘年間的多民族文化碰撞,更出現了以「春水」、「秋山」玉及仿古玉為代表的以花鳥、人物、古青銅器等為主題,表現世俗趣味的玉器作品。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大盛及帝王品味的影響,玉器融入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明 羊脂白玉「子岡」款螭紋簪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器呈圓柱狀,上大下小,頂端為半球形帽,其上雕一小螭,器身淺浮雕螭紋纏繞,落「子岡」款。明代蘇州著名玉雕大師陸子岡善雕水仙簪,以及螭虎、乳丁等仿古紋飾的文房用器和陳設用器,其玉雕技藝享稱「吳中絕技」,為當時達官貴人所追崇。
唐代 浮雕人物紋玉帶板廣州博物館藏
玉帶板呈正方形,上浮雕一著胡服人物,席地而坐,高目深鼻,長髮捲曲,緊衣窄袖,身飾細陰線,手中持蕭作樂,具有明顯波斯人風格,因此又稱為「胡人玉帶板」。
在腰帶上鑲嵌裝飾性玉塊本是中西亞地區習俗,南北朝晚期傳入中土後,成為唐朝官服的要件,上層貴族、士大夫流行在腰帶上裝飾玉帶板,官服中玉帶等級最高,其次為金帶。玉帶是有身份等級象徵的用玉。
清 玉雕「人物山水圖」山子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此山子呈卵石形,頂部與檯面雕琢成山崖,左側雕出遠山近景的層次,構圖聚焦于山路上手持靈芝的壽老及侍者,二人被具有長壽之意的松樹環繞。宋代以來,山水圖案頻頻入畫,至18世紀,此類題材被運用於玉器雕刻之上,這種玉器作品也可稱作畫意玉器。
18世紀 碧玉嬰戲圖筆筒
清代玉制筆筒頗多,這與當時書畫藝術的成熟以及文人以崇尚和追求美玉來抒發閒情逸緻的風氣有關。筆筒外表適宜雕琢圖案,特別是按照文人繪畫底稿雕琢的玉圖畫題材的流行,使筆筒成為表現玉雕工藝的重要載體。清代皇家玉制筆筒則代表了當時玉筆筒製作的最高水平,其裝飾題材多為文人雅事、仙侶人物等。兩岸故宮藏品中即有雕琢「西園雅集」、「竹溪六逸」、「竹林七賢」、「石室藏書」、「楓林停車」等圖案的碧玉筆筒,與此件嬰戲筆筒相比較,雖紋飾內容不同,但於用料、做工、風格等方面皆無二致。
18至19世紀 青白玉一帆風順船
此玉船以浮雕、圓雕、透雕技法雕琢,仿生造型,船上各式人物,或搖櫓划槳,或談笑風生,下部滾滾江濤,翻卷奔騰,正喻合「動若不休,止水皆化波濤,靜而不擾,波濤悉為止水」之意。整器人物栩栩如生,舟揖如畫,船上魚簍、篾紋、纜繩等於方寸之間清晰可見,可謂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此類玉制船形陳設於清代較為盛行,不僅有順水行舟,一帆風順之意,且能表現百姓充盈富足之生活面貌。將其陳設案頭,恍若暢遊江上,融入閑適安逸的漁家生活之中,令人神往。
| 玉蘊之耀 |
明清時期,除了傳統的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等品種外,以輝玉翡翠及瑪瑙、水晶、琥珀、琉璃等似玉材質為代表的玉石製品在皇室的主導下也廣為流行。時至今日,這些華麗、工巧的玉石製品仍為大眾所愛。
南北朝 琉璃耳璫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耳璫通體藍色透明狀,兩端大,中間小,呈腰鼓形,兩端中心有細孔貫通。兩漢至南北朝時期,玻璃製品進入了一個重要時期,五光十色的琉璃製品備受當時人們喜愛,琉璃耳璫更是以其五彩斑斕的顏色風行於世。
清 翡翠珊瑚蒼龍教子紋帶鉤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帶鉤為紅珊瑚雕琢而成,鉤身透雕一隻螭龍,鉤首為龍首,套橢圓形嵌翡翠銅飾。自宋代開始,元、明、清各代浮雕螭紋玉帶鉤開始多見,甚至佔據了明清帶鉤紋飾的主流地位,這種玉帶鉤鉤首為龍首,鉤腹上或浮雕或圓雕或透雕琢出螭龍形象,鉤首的龍頭與鉤腹的螭相對而望,龍首大,螭體小,有「蒼龍教子」、「望子成龍」之意。
清乾隆 碧玉葫蘆瓶
此件碧玉葫蘆瓶形體飽滿周身滿飾夔龍紋,所施工藝具有乾隆時期宮廷制玉之典型特徵。葫蘆形象盛行於五代同堂的乾隆時期宮廷藝術品中。因其造型與「吉」字相似,故又名「大吉」。葫蘆里籽實眾多,象徵著福祿綿長、大吉大利。這對於祈求子孫萬代的清代宮廷是再好不過的祝福,故而葫蘆造型成為清宮常用的圖案或形制。《清宮造辦處活計檔案》即有「乾隆十年,首領薩木哈為年節做大吉葫蘆六十二件」的記載。乾隆皇帝也曾做詩詠嘆過多件葫蘆造型的器皿,其中《詠壺盧器》一詩曰:「回也資瓢飲,陶人豈借憑。玉成原有自,瓠落又何曾。納約傳貴制,隨圓泯銳棱。愛茲淳樸器,更切木從繩。 」
清乾隆 青白玉靈芝福壽如意
如意以靈芝為主題,並輔以螭龍蝙蝠於其上,寓意長生不老,洪福齊天。柄身共雕琢大小靈芝八株,與如意頭合而為九,取其「九如」 之意。「九如」語出《詩經·小雅·鹿鳴之什·天保》,其曰:「天保定爾,亦孔之固。俾爾單厚,何福不除?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為福壽連綿不絕之意。靈芝歷來被視為仙草,是古人心目中的長生之葯。清宮之中以靈芝之形作玉如意者頗多,現今兩岸故宮之內皆有與此如意類似之藏品。
欲知曉更多請前往App Store或應用寶搜索「中國收藏」並下載《中國收藏》雜誌App。
點擊展開全文
※清代坐椅造型工藝簡析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宋拓九成宮醴泉銘冊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宋拓九成宮醴泉銘冊
※乾隆皇帝的「戰神」——大威德金剛
※古代器物上的荷蓮紋飾賞析
TAG:文藏 |
※八卦中的處世哲學
※水的處世哲學
※《菜根譚》——中國古代的「處世哲學」
※中華武士道的精神與處世哲學
※古人的處世智慧
※南懷瑾老師:中華武士道的精神與處世哲學
※莊子的為人處世哲學
※婆婆的處世哲學
※曠世奇書《淮南子》六句金言,古人處世智慧,蘊藏處世天機!
※值得珍藏的處世哲學,精闢
※《菜根譚》的處世哲學
※一篇連曾國藩、李嘉誠都稱讚的奇文,蘊藏著怎樣的處世哲學?
※熱點:李嘉誠的處世哲學
※《菜根譚》精華十句,學古人的處世智慧!
※《菜根譚》最精華的5句:學古人的處世智慧
※《論語·里仁篇》中的處世智慧
※從《論語》學習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智慧——巧言令色鮮矣仁
※儒家的中道:處世的大智慧
※《管子》里的十句經典名言,學古人的處世智慧!
※鬼谷子:成大事者必學的十條金律,蘊含為人處世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