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協和醫院曾小峰:打通思維「任督二脈」 用大數據為風濕科煉金經

北京協和醫院曾小峰:打通思維「任督二脈」 用大數據為風濕科煉金經

摘要

如何將中國風濕科推向世界舞台?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把大數據放入「兵器庫」,為風濕科煉出金經。

來源:健康界 作者:索思

中醫曰: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身體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縱觀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曾小峰的半生,處處都體現了「貫通」二字。

從基礎醫學邁進臨床,從風濕科走入多學科合作,從北京跨向全國,對於很多醫生而言,這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甚至只做到一件事便已滿足,但曾小峰不僅都做到了,而且還在繼續向前邁進。

對此,他總結「這是一種戰略思維」,從具有前瞻性的部署至堅持到底的決心,每一步看似無意,卻勾勒出一步通四達八的高招:不著痕迹地撒網,順理成章地見效,讓風濕科站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度。

基礎醫學為羽 豐臨床思維之翅

「敏銳」,曾小峰用這個詞評價自己靈感的抓手。

何出此言?這還要從其彌補多個國內風濕研究空白——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乾燥綜合征等說起。彼時的曾小峰表現出一種沙灘拾貝的感覺,「學科起步階段的『彌補空白』,像拾寶貝」,思路的打開他話鋒一轉,繼續說,「不過,我早年的這些想法,在若干年後,都得到了證實」。

正是基於捕捉業界各種空白的敏銳目光,曾小峰一直將其當做自身的靈感源泉。

20世紀九十年代,國際上剛開始對類風濕早期診斷進行研究,尤其是抗CCP抗體對RA診斷的研究,曾小峰與國際同步開展,並完成了相關研究。「當時,我說這個必須要做,一定有前途,我們就自己拿錢去合成多肽。」回憶當初的魄力,55歲的曾小峰聲音里充滿了年輕人的豪氣。20世紀九十年代末,他還敏銳的提出超聲在風濕性疾病中將大有作為,並開展了相關研究、發表了論文,現已成為共識。

不僅是科研道路,從他在協和的晉陞之路也可看出曾小峰的獨特,「在1979屆的學生中,我是第一個升主治、第一個升副高、第一個升正高的人」。

不管是科研,還是職稱的變化,曾小峰給人的感覺一直都是「坐過山車」般,要速度有速度,要高度有高度。究其原因,更多離不開他的學科建設思路。

出身自基礎醫學,但卻不止於基礎醫學。「在臨床工作中,我會時刻想著做研究,在找到興趣點後,往往就能發現有價值的資料。」與此同時,了解基礎性研究和臨床性研究的他又強調,臨床醫生到實驗室里去「做老鼠、做基因」等是「誤入歧途」,應該發揮自己的臨床優勢,認做基礎性研究的人為師,並與其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爭取事半功倍。

「我動員科里每個人都做臨床研究,並且申請相關基金支持。」做這個決策的時候,曾小峰斬釘截鐵。「如果有哪個醫生沒有申請基金,在績效上還要予以扣分。」

當然,他清楚地知道,並不是所有醫生都具備像他一樣的經歷和科研思維,所以,在成為北京協和醫院風濕科主任後,曾小峰就有意識地培養科里的年輕人,無論在學習還是進修方面,一路「開綠燈」。

把握貢獻優先原則 促進多學科合作

風濕類疾病因本身有多患者器官病變的問題,致使風濕科與其他臨床科室的多方合作,如心內科、呼吸科、腎內科、神經內科等。

「密切合作要帶來研究的開展。」從治病到研究,無形中曾小峰又把貫通的思維融匯進來。他用肺動脈高壓為多學科合作舉例。「肺動脈高壓是死亡的危險因素,會導致愈後不良,所以對肺動脈高壓的治療,要早期干預。」

但是肺動脈高壓診斷的金標準是測右心壓力,要通過U型導管進行,要用超聲來評估。「所以我們要跟心內科、呼吸科、超聲科等醫生密切合作,形成一個團隊來進行研究。」

顯然,一群人一起工作,並不代表就是一個團隊。

「團隊需要真誠合作,互相謙讓。」曾小峰這樣為小組的合作立標。他期望中的團隊,要始終如一,這個「一」,不僅是一心一意,還要持之以恆。即使眼前的項目告一段落,長期合作培養出的團隊默契也不能丟失,而要充分利用,使之語音繞樑。

為了團隊不會「樹倒猢猻散」,曾小峰提出把資源優勢利用到最大化。他大膽提出將資源共享,並且在團隊中,創立「貢獻優先」的原則,「誰貢獻最大,誰占的權力就最大」。

用付出,換利益,掙地位。

通過這種模式,他們順利地避免了「小算盤」的出現,維持良好的合作氛圍,使多學科醫生之間的合作穩定且持久。

全國串聯 「一市一科」

眾所周知,北京協和醫院的學科發展作為全國醫院的「領頭羊」,各地疑難雜症患者幾乎都希望得到該院專家的診斷和治療,曾小峰所負責的風濕性疾病患者也不例外。

永遠有診不完的病,治不完的患者。為什麼老百姓都跑到北京來看病?這個問題困擾曾小峰多年。

好較真的他嘗試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既然下基層看不完病人,何不從根本上提高基層的醫療水平?」。作為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和中國醫師學會風濕免疫科醫師分會這兩個學術團體的主任委員和會長,曾小峰展開了調研。

通過數據統計,他根據我國風濕科的發展情況,在紙上畫出一個倒三角形——最上面一層代表風濕科主要存在於大城市;第二層代表在二三線城市的風濕科主要以腎臟風濕科、血液風濕科等存在,有了地位的下降;最下面一層代表在地市級地區,少有風濕科。

一個簡單的問題躍然紙上——怎麼辦?

讓患者都來協和?這顯然不可能。把協和的大夫放到全國各地去?也不容易實現。把全國的大夫都叫到協和來培養,再送回去?看似可行,但是實施起來困難重重。

「把醫療重點下移!」曾小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根據現狀,他制定了學科發展的目標,要強基層,壯大基數,改變倒三角形的結構,「至少要讓中間鼓起來。」

於是,「一市一科」的口號被提出:一個縣級市,至少要有一個風濕免疫專科。這樣能讓患者有地方去看病,「哪怕是在大城市確診後,回去有地方去開藥。這是我們最低目標。」曾小峰補充說。

據了解,計劃推行一年來,已有將近100家醫院成立了風濕免疫專科。不止於此,不遠的將來,曾小峰還計劃要以市帶縣,實現「一縣一人」——一個縣裡至少有一名醫生經過風濕免疫科培訓,能夠從事風濕免疫科的工作。

大數據更要可持續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句名言被曾小峰引申為:沒有數據就沒有發言權。

這句話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基於我國臨床指導現狀得出的。

業內人士知道,我國人口基數龐大,病種多,患病人數多,在國際舞台上卻少有發言的機會。「沒有數據,如何開口?」曾小峰的的無奈,在中國的醫療大咖中,早已泛濫。

「以歐洲人或美國人制定的指南來對我國進行臨床指導,有時可能會是災難。」曾小峰強調人種的差異,會導致療效上的差別。在臨床用藥方面更是如此。

如果說20世紀是一個石油為王的時代,21世紀就是數據為王的時代。

「精準醫療永遠在路上,所以我們必須知己知彼。」一張戰略圖,在曾小峰的腦中逐漸浮現。為了找到答案,為中國風濕人在國際上爭得一席之地,他再次開始運籌。

曾小峰在9年前就敏銳的認識到大數據的重要,並建立了國內首個風濕病大數據平台。他還利用物聯網、互聯網技術,順勢將「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建立的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協作組(CSTAR),自然銜接到風濕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中,組建國家風濕病數據中心(CRDC),對患多種風濕性疾病的患者進行註冊研究,並就其臨床特徵、診治特點、疾病治療療效的觀察等進行統計和分析,在國際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中國風濕病信息共享平台(CRIP)。

目前,CRIP在全國已擁有生物樣本庫59個,註冊中心850家,其中,註冊醫生2390人,註冊患者50569人,樣本收集達34741個。近曾小峰又獲國家精準醫學重大專項課題,成為負責過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863和973」課題大滿貫的學者。

「想問題不能『單飛』,要『比翼雙飛』。」曾小峰預計,在不遠的未來,利用這些數據制定出中國人自己的指南,用中國人的聲音引領國際風濕界。

長按下方二維碼下載健康界APP,觀看2017健康界峰會視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界 的精彩文章:

管理者們看過來 國內外頂級醫院質量管控「放大招」
「精」得各不相同 聽大咖破解精益醫療密碼
社會辦醫最強政策東風颳起 民營醫院能否站上風口
美國醫生來華進修:一天手術量抵美國一年

TAG:健康界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大醫院孫岩軍主任、教授蒞臨我院檢查指導!南京邦德骨科
呼吸科:北京協和醫院
華大智造攜手羅湖醫院(集團)發布遠程超聲診斷科研及應用合作
北京金童中醫醫院抽動症科?徐建華專家指出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肝硬化科 主任醫師-徐列明
陝西省中醫醫院脾胃病二科主任醫師聞新麗
川大華西醫院牽手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 探索醫療大數據平台建設
匠心獨具 仁術仁心——記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李傑
天壇醫院任添華:大數據、AI 如何助力「天壇標準」的神經疾病專科建設?
東莞康華醫院通過「三甲」複審
用心創造奇蹟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記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副主任醫師朱路文
平安醫保科技與上海徐匯中心醫院簽署「醫院一賬通」 戰略合作協議
北京國丹白癜風醫院召開全院總結大會
南醫大順德醫院附屬陳村醫院基層版胸痛中心創建工作正式啟動
陝西省中醫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師齊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3D列印技術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外科治療和醫患溝通應用的初步研究
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四個動作教你預防膝蓋問題
吳士文教授:藉助互聯網,打造醫院科室品牌的實踐和思考
耳鼻喉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疼痛科 副主任醫師-鄭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