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如何詮釋「中國味道」的「食短情長」?
「
中國版《深夜食堂》從開播到現在,口碑一路下滑,電視本想以美食為媒,講述暖心故事,但眾網友卻表示實在是喝不下這碗「尬戲味兒十足,離生活又太遠」的雞湯。其實之前中國版《孤獨的美食家》開播時,也遭遇了網友對廣告和低質內容的吐槽。在《舌尖上的中國》收割了一眾粉絲也增強了國民對中國美食自信心之後,中國美食類影視作品好像又陷入了會吃不會拍的尷尬境地。相比較之下,日本的美食雖然不如中國的品種多樣、菜系繁雜,但卻始終能將其中獨有的日本文化氣息表現的淋漓盡致。
」
文火煨雞湯:
日版《深夜食堂》何以獨得青睞?
日劇《深夜食堂》系列劇集播出至今已歷時八年,八年的時光中有行色匆匆的食客,有徘徊駐足、欲言又止的情感,亦有悲喜交錯、纏綿悱惻的故事,唯獨它在夜色闌珊之中守住一方靜謐月色,在四方岸台邊搭起灶爐煨一鍋濃湯,不急不躁、不慌不忙。
1、當「孤獨感」成為消費品
日劇《深夜食堂》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2,這個故事結構略帶任性、情節內容稍顯信馬由韁的系列劇是如何實現口碑市場雙贏的呢?拋開影片典型的日式灰度色調和刻意做舊的仿古布景等視聽語言,單從故事的精神內核來說,它實際上把握住了最新穎的、也是時下正悄然流行的消費熱點:孤獨。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背後是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壓力隨行,越來越多的人為學業、事業不斷奔波而疲於關照內心情感,乏於應對新朋友的磨合期又無暇關心舊友的近況,於是孤獨感便在加速的生活圈中如影隨形、從未消退。許多商家也覺察到這樣的商業機會,推出各種以「一人」為賣點的產品,譬如「一人游」的旅行,某房地產推出的15平米的「超小型蝸居」戶型,網易雲音樂的文藝「末班地鐵」等。
社會發展至今,規模經濟成了重要模式,集約化、大批量生產是生產的主流和主要運營方式,這種標準化的生產使得社會的審美情趣與之漸趨統一,大部分人跟風追求同樣的審美和生活方式,機械式的重複造成了個人審美趣味的缺席。這種表面上看起來帶有消極底色的「孤獨感」實際上是自我審美意識覺醒的象徵,象徵著不再甘於平庸的隨波逐流,而是活出自我的品味,讓「孤獨」成為一種美學載體。它激發了受眾對於「一個人」生活方式的重新審視,這本質上是一種個人審美情趣的回歸。
2、普通人的「共情」
日劇《深夜食堂》里另一成功點在於:講故事。該劇中所選的大多是普通人的日常事,或悲或喜,風格稱不上濃烈熾熱、恢弘詭麗,而是著重選取了幾個適合在寂靜深夜裡娓娓道來的故事,講得動情而不煽情,將觀眾深夜時分散漫飄忽的思緒借一道道料理集中起來,先有口腹欲的滿足,再去窺探人間百態的炎涼,最後在不知不覺間就成了劇中人,切實體悟到美食入胃後的黏連記憶。普通的人物故事沒有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情節,卻因點滴細微之處的「相似」而極易引發共鳴,於是日劇《深夜食堂》就從這個角度入手,將每個故事的布局、細節都處理完善,像是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再精心搭配旋律動人的音樂及用豐富細緻的拍攝技術呈現於屏幕,讓屏幕外的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感,迅速的投身劇情之中與角色共歡喜,這種「共情」感像是閑適春夏里的一壺青梅煮酒,又或者是凜冽寒冬中剛煮沸的火鍋,所有慰藉的言辭和體貼的溫度都來的剛剛好。
從廣義上來說,該劇所蘊藏在影像背後的本地市井民俗文化內涵和富有生活情趣的「煙火氣」,才是一個好故事應該具備的核心要素,它將店面縮小放置在凌晨的小巷中,用一個罕見的時間煎炒烹炸,最後裝盤盛出來的,其實是散著熱乎氣兒的人生百味。
老壇酸菜面:
「中國味道」為何陷入熒屏尷尬?
1、有「商業」沒「故事」
無論是日版的《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還是中國的《飲食男女》《舌尖上的中國》,都是在美食中串著世情冷暖,在「煙火氣」中夾雜人生百味,看完能給觀眾一種共鳴或是直擊心靈的感動。但很多中國的美食影視作品在表現故事情節時往往力道不足,卻花了大把的心思在如何將廣告植入場景中,且把本應觸動人心的溫情故事硬生生演繹成了爛俗的煽情片段。例如中國版《深夜食堂》對日版劇情、人物、道具和台詞的完全照搬,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老壇酸菜面」「安居客」的軟廣硬廣,使這部原本應該展現小人物故事的劇集,成了一部不倫不類的廣告劇。日版的茶泡飯三姐妹展現出的不顧旁人眼光在艱難人生里相互依靠的真心,在中國版泡麵三姐妹中變成了膚淺且一擊即垮的交情。中國的專屬味道、中國的市井人生,完完全全變了味。
2、「精美」中失了「生活」
美食本應該是最貼合生活的一部分,食物的呈現不是為了精緻而精緻,精緻的背後必然有精湛的技藝和內心對品質的追求。在眾多中國人眼中,美食還是最為普通和質樸的。但一些美食類影視劇卻將重點放在了場景的精緻布置和演員的優雅塑造上,忽略了真正的生活並非這般。例如中國版《孤獨的美食家》中主演高貴秀氣的吃相和《深夜食堂》精心布置的小酒館完全讓人看不出美食中的生活性。很多網友在看了《深夜食堂》之後,紛紛表示所謂的深夜食堂,在中國其實就是「夜市文化」,是夜晚華燈初上時支起的塑料棚,小夫妻經營的路邊攤,用保鮮紙包好的各色砂鍋炒菜,煤氣罐旁兩口發亮的炒鍋,熱油大火,顛勺爆炒。來客都是來自市井中的男男女女,有說不完的家長里短,道不盡的是是非非。
3、採用「原裝」缺少「自創」
近年來《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在版權引進上的成功實踐,掀起了影視行業大量引入國外版權和創作團隊的風潮。從綜藝節目到影視劇的改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都由國外原版團隊親自操刀。但在此過程中,很多中國的團隊失去了創作的自主性和動力,也忽略了中國的本土特色。《深夜食堂》中國版在拍攝時就邀請了日本版的編劇、燈光、導演等參與進來,因為日本方對「原味」的要求很高,所以中國版在內容上發揮的餘地並不大,導致最後的成品水土不服。
舌尖之旅:
「中國味道」如何破解尷尬?
1、深耕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
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就在於「和」,「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飲食之「和」,既追求身體與食物的合宜狀態,也追求人與社會的文化境界。和,是食物與色香味的調和,從古至今中國人都講究膳食平衡、烹飪調味以及色相形器俱佳,力求做到不偏不倚,至上至和;和,也是人際關係的調和,家庭倫理尊敬長輩的規矩延續到飯桌上,親友間送往迎來都習慣在餐桌上表達心情,人與人的矛盾借飲酒聚餐化解,與陌生人的交往也以飲食為媒介建立良好關係。在宴請時,更需有表演相伴,絲竹相奏,以達到敦睦和諧的境地。
雖然日本的飲食文化並沒有這麼豐富,我們也能從他們的劇集中看到那種職人的敬業和恪守,看到他們對食物的崇敬和真誠,但反觀中國的影視作品,在挖掘中華飲食內涵上仍十分欠缺。所以,要想展示好「中國味道」,必然要將這些精髓納入其中,從中彰顯中華文化的價值和內涵。
GIF/1K
2、講述貼近生活的故事
美食中呈現的不僅是食材的肌理,更有製作美食和品味美食的人經歷的酸甜苦辣咸。《飲食男女》中開頭那段父親的廚藝讓很多人印象深刻,這其實只是眾多為回家吃飯的兒女做一桌飯菜的父母的一個縮影,但就是這樣一個質樸而平凡的鏡頭,讓觀眾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家庭,感受到了同一份幸福和心酸。《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被看作我國最為成功的美食類紀錄片,是因為它每個尋找美食的過程,都伴隨著食物給人們帶來的儀式感以及每個最普通人的命運。因此,「中國味道」的呈現不需要太多曲折離奇的情節和動人心魄的場面,「中國味道」是泡在平淡生活里的一絲味蕾的躁動,是陳釀於各色人群中的複雜的情緒。所謂「我有酒,你有故事嗎?」中國人最容易在美食麵前打開話匣子,所以劇集的核心不僅僅在於展示美食,還在於像個老友般把生活中的百態娓娓道來,其中蘊含著對食物和生活的態度。
GIF/2K
3、運用多樣形式表達
中國人用味蕾來品嘗、來思考,當這種味覺的體驗呈現於熒屏時,鏡頭就是味蕾的替代者。食材的新鮮度、烹調時的油煙味、食客面前升騰的熱氣、推杯換盞時菜肴的香氣,都可以用鏡頭的語彙來表達。《舌尖上的中國2》導演陳碩用一部短片《尋味之旅2》讓人們知道了火鍋食材也可以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畫:穿過「韭菜花」麥田,看到雲海圍繞著的「羊肉」遠山映襯著「香蔥」山坡。一支「筍尖」小木筏載著「香料」和「金針菇卷」悠悠蕩過「西芹」竹林,在「西蘭花」和「小土豆」的見證下沖向「清湯」瀑布。所以,「中國味道」不僅僅只能以傳統的形式呈現,對核心內涵的把握和對新技術的運用同樣能將其更為精彩地展現出來。
GIF/2K
參考來源:
鳳凰網,《拜託,這才是深夜食堂》
搜狐網,《孤獨消費主義為什麼這麼火》
後台編輯:陳悅
校對:張天意
TAG:言之有范 |
※「三代同堂」的《中國好聲音》如何用音樂詮釋舞台的初心?
※我國最大夜行性猛禽,當食物短缺時,詮釋自然最深刻的道理
※《資治通鑒》中,聶政的俠義很好的詮釋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
※古代最有骨氣的傀儡皇帝:無愧作為曹操的後代,詮釋何為真正國魂
※李光潔《信中國》讀情書 詮釋倔強浪漫瞿秋白
※秋瓷炫於曉光:中韓跨國夫婦向你詮釋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動漫「妹汁」是什麼味道?這4部動漫完美詮釋,網友:酸酸鹹鹹!
※雷佳音佟麗婭重新詮釋土味情話,網友:太油膩了,但是很甜
※金星:頭以下都是腿!中國最長的腿,詮釋了什麼是「顏好身長」
※情人節看電影《南極之戀》,詮釋不一樣的冬日溫情
※「逆生長」的楊穎,穿上金色禮服裙後,完美詮釋什麼叫國色天香!
※情訴驛站:五個簡短愛情故事,詮釋什麼才是愛情的真諦
※命運石之門:時空跳躍詮釋最浪漫的愛情,無論何時何地唯有你懂我
※深夜看:禪悟五十句,詮釋情感,量子糾纏,悟道就在眼前!
※時髦精的世界裡,如何詮釋「白襯衫」
※《冰雪奇緣2》詮釋何為畫質極限,網友:頭髮細節甩國漫一條街!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看大明王朝的硬骨頭如何詮釋中華民族的血性
※親情是最珍貴的,孝男是這樣詮釋「孝道」的!
※炸裂!蕭敬騰、方文山空降上海,為你詮釋不一樣的中國風!
※情人節的九句話,詮釋最好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