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習一味中藥知識:黃柏——清熱燥濕、解讀通竅,治下焦濕熱的良藥!
黃柏——只下焦濕熱的良藥
別名:
檗皮、檗木、黃檗
性味:
性寒、味苦。
來源:
為芸香科植物黃柏或黃皮樹的樹枝。
主要產地:
主產於四川、貴州、湖北、雲南。
功效主治: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治熱痢、泄瀉、消渴、黃疸、夢遺、淋濁、痔瘡、便血、赤白帶下、骨蒸勞熱、目赤腫痛、口舌腫痛、口舌生瘡、瘡瘍腫毒。
主要成分:
黃柏樹皮含小檗鹼、葯根鹼、木蘭花鹼、黃柏鹼、掌葉防己鹼、蝙蝠葛鹼等生物鹼;另含黃柏酮、黃柏內酯、白鮮交脂、黃白酮酸、青熒光酸、7-脫氫豆甾醇、β -谷甾醇、菜油甾醇。
形狀特徵:
東黃白:
又名關柏、關黃柏。為植物黃柏的乾燥樹皮。呈稍微彎曲的板片狀,邊緣不整齊,長寬不一,厚2-4毫米。栓皮留存或已剝離,栓皮較厚,表面灰白色;栓皮剝離者,表面棕黃色,平坦或有抽皺及皮孔;內表面灰黃色。質較松,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淡黃色稍帶綠。氣微,味苦。粉末遇水即帶黏性,並使水染成黃色。主產於遼寧、吉林、河北。以遼寧產量最大。
川黃柏:
為植物黃皮樹及其變性變種的乾燥樹皮。呈稍彎曲的板片狀,邊緣不整齊,長寬不一,厚3-5毫米,栓皮多已剝離。外表面深黃色,較平坦,有縱稜線及棕色皮孔;內表面灰黃色或黃色。質堅硬而輕,易折斷,折斷面纖維性,呈片狀分裂,鮮黃色。氣微、味苦,嚼之有黏滑性,能把水染成黃色。
選購秘訣:
以色鮮黃、粗皮去凈、皮厚、皮塊均勻、紋細、斷面色黃者為佳。
藥用價值:
中藥療效:
入腎、膀胱經。
①《湯液本草》:足大陽經引經葯,足少陰經之劑。
②《醫學入門》:足少陰、手厥陰本葯,足大陽引經葯。
③《本草經解》:入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
現代醫學研究:
抗菌作用:
黃柏抗菌的有效成分為小檗鹼。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草綠色鏈球菌、痢疾桿菌等均有效。在試管中,黃柏煎劑或浸劑對若干常見的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水煎劑還能殺死鉤螺旋體。在體外對陰道滴蟲,也有較弱的作用。
降壓作用:
黃柏對麻醉動物靜脈或腹腔注射,可產生顯著而持久的降壓作用,頸動脈注射較靜脈注射的作用更強,因此降壓可能是中樞性的。苯苄胺、妥拉蘇林、利血平等皆可減弱其降壓作用。
其他作用:
黃柏鹼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黃白還有收斂消炎作用,動物實驗證實黃柏可減輕局部充血。此外,還有利尿、健胃,外用促進皮下溢血吸收等作用。
貯存要點:
置通風乾燥處,鹽黃柏,酒黃柏應置於容器內密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4.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煎水浸漬;處方中寫黃柏、柏皮、川柏指生黃柏。為原藥材颳去粗皮,晒乾、壓平、切絲,生用入葯者。
使用禁忌:
脾虛泄瀉、胃弱食少者忌服。
兩款葯膳
赤豆牛膝黃柏茶
原材料:赤小豆15克,牛膝、川黃柏各10克。
做法:將赤小豆、牛膝、川黃柏、搗成粗末,置水杯中,沖入沸水適量,加蓋悶20分鐘後熱服。
用法:頻頻飲用,每日1劑。
功效:赤小豆具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的功效;牛膝具有散瘀血、消癰腫的功效;川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三味藥材同用,可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治濕熱下注而致的下肢丹毒、紅腫疼痛。
鼻淵黃柏茶
原材料:龍井茶15克,川黃柏9克。
做法:上藥研為細末,置於水杯中,用適量沸水沖泡,加蓋悶15分鐘。
用法:代茶飲用,每日一劑,或細末直接吹入兩側鼻腔內,每日2-3次。
功效:清熱燥濕、解讀通竅。主治「鼻窒」「鼻淵」而引起的鼻塞日久、膿涕不斷、鼻黏膜紅腫,或伴有寒熱頭痛、眉額痛。相當現代醫學之慢性鼻炎、副鼻竇炎。亦可用於化膿性中耳炎。
每天學習一點中藥知識,學一兩款有用的要葯膳粥,爭取每周吃上三到四次,改善家人的健康用自己的知識,而不醫院的效果!從現在開始積攢一點常識,學到手的才是自己的!希望你們都可以學習會哦!『喜歡就關注我吧,每天學習一點和自己有關的養生保健知識!藉助您的友愛之手,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常識!
※孕婦禁忌:這幾種草藥,寶媽一定遠離!
※中醫之瑰寶——藥劑學 可惜,現在的中藥是不是已經名存實亡,我實在不敢想像
※桐君堂中藥博物館一游
※葯食兩用之中藥:百合
TAG:中藥 |
※曲泉穴:除濕降濁、清利濕熱,通調下焦
※【每日一穴】太沖穴:平肝泄熱,舒肝養血,清利下焦
※太沖穴:平肝泄熱,舒肝養血,清利下焦
※【每日一穴】曲泉穴:除濕降濁、清利濕熱,通調下焦
※息風化氣、清泄肝膽,通利下焦
※中封穴:息風化氣、清泄肝膽,通利下焦
※關於前列腺炎之下焦濕熱的恢復思路和方劑
※【每日一穴】中封穴:息風化氣、清泄肝膽,通利下焦
※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疾病生!教你打通三焦經
※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
※上焦火、下焦寒,根本原因在於中焦不通!
※中焦有火下焦寒,怎麼調?
※上焦火、下焦寒,根本原因在於中焦不通!(附疏通方法)
※下焦寒涼,遺尿,不妨補補肺氣
※【每日一穴】陰包穴:利尿通淋、調經水、理下焦
※生風化濕,疏理肝膽,通調下焦
※陰包穴:利尿通淋、調經水、理下焦
※下焦濕熱?腳汗出的特別厲害?哪裡出了問題,有效除腳汗
※它被稱為「華佗穴」,從上焦管到下焦,懂「艾」的女人一定要灸透它!
※中膂俞穴:強壯腰腎,調理下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