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夏至:除了吃麵條,在古代還放假、祭地、祭祖!

今日夏至:除了吃麵條,在古代還放假、祭地、祭祖!

夏 至

「新節還復至,故交盡相捐。何時羾閶闔,上訴高高天。」這是唐朝文學家令狐楚借夏至節抒發個人在政治上不得意的幽怨。

在我國古代,夏至,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而且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其隆重程度甚至超過端午節。如三國曹丕就有「從朝至日夕,安知夏節長」的詩句。這天,官員要放假,皇帝要祭祀地神,民間也有祭祖的習俗。

祭地

祭地神祈求國泰民安

「萬乘親郊幸北宮,千官齋祓兩都同。靈光正想泥封上,清夢遙依輦路通。煙散玉爐知晝永,星分銀燭坐宵中。聞君已就汾陰賦,猶向周南嘆不逢。」明代詩人、散文家王慎中的這首詩描繪了夏至日皇帝率百官祭祀地祇的情景。

據文字記載,祭地制度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最初是在樹林間空地的土丘上舉行,後來發展成用土築壇,並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從周代時起,在夏至日已經有了祭神儀式,《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司馬遷所著《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祇,皆用樂舞。」「地祇」即地神。周代時,每年夏至之日在國都北郊水澤之中的方丘上舉行祭典。水澤,即以水環繞;方丘,指方形祭壇,古人認為地屬陰而靜,本為方形。水澤、方丘,象徵四海環繞大地。祭地用的犧牲取黝黑之色,用玉為黃琮,黃色象土,琮為方形象地。祭地禮儀還有四望山川、祭土神、穀神、社稷等。

漢代建立後,沿襲了前朝的祭祀制度,但是,西漢時期有了固定的祭祀場所。漢武帝開始立廟祭祀,在汾河與黃河交匯處,古稱汾陰的地方建立后土祠單獨祭地神,這也是方壇的前身。西漢末年按陰陽方位在長安城北郊建祭地之壇,即方壇。隋唐時期對方壇不斷發展完善,此後雖歷代禮制不同,有時天地分祀,有時天地合祀,但均在都城建有祭地之壇。金代建中都城時在通玄門外(今復興門外會成門東北)建北郊方丘,是北京史上第一座祭地之壇。

到了明清時代,祭地仍然被視作「國之大典」,明嘉靖九年(1530年),按照「南乾北坤」的說法,在京城北郊安定門外建立地壇,成為明清兩朝祭祀「皇地祇神」之場所,明清兩代帝王每逢夏至這一天,到此進行皇家祭祀活動。《清史稿·高宗本紀》就有乾隆二年五月皇帝在地壇祭地神的記載,「辛亥,祭地於方澤,奉世宗配饗」。乾隆皇帝還賦詩一首:「星火紀蒼龍,陽鳥盡午中。應時陳盛祀,先事惕微宮。林管調宮微,方壇配昊穹。夔夔群辟集,惴惴一誠通。永念陰陽嬗,端惟造化功。祇期長養遂,萬物有熏風。」

地壇

皇帝祭地程序繁瑣複雜,夏至前兩個月,內務府就開始維修齋宮。夏至前二十五天,太常寺開始集中辦公,籌備祭祀有關事宜。夏至前三日,皇帝到太廟告請太祖配神,除急事外,不辦公事。夏至當日五鼓,太常寺卿率領人員打掃壇台上下內外,並在皇帝活動處鋪設棕褥墊,設置各神座及皇帝拜位之黃幄,陳設祭祀用品。日出前七刻,太常寺卿赴乾清門報時,跪請聖駕詣地壇行祭禮。祭祀共分九個儀程,即迎神、奠玉帛、進組、初獻、亞獻、終獻、撤撰、送神、望瘞等。每進行一項儀程,皇帝都要分別向正位、各配位、各從位行三跪九叩禮,從迎神至送神要下跪70多次、叩頭200多下,歷時兩小時之久。如此大的活動量對帝王來說是個很大的負擔,所以皇帝到年邁體衰時,一般不親詣致祭,而派遣親王或皇子代為行禮。

歷代帝王對祭祀地神的重視,既是向世人昭告「天父地母」、「皇權天授」的思想,又企盼在帝王的統治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京城、直隸地區久旱無雨,赤地千里,夏至之日,皇帝親臨地壇,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第二天京城一帶連續兩日大雨磅礴,普降甘露。嘉慶皇帝倍感欣喜,為表感激,派二阿哥綿寧(即後來的道光皇帝)恭詣皇祇室,向列神位依次拈香,行祀謝禮。這些偶然事件的出現,更為夏至祭地神增添了神秘感。

祭祖

民間祭祖盼望消災年豐

「石鼎聲中朝暮,紙窗影下寒溫。踰年不與廟祭,敢雲孝子慈孫。」宋朝詩人范成大的這首《夏至》詩就體現了夏至祭祀先祖的習俗。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夏至也是農作物生長最快的時節,病蟲害、水旱災害發生最為頻繁,這對於農作物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農作物受害的程度將直接決定糧食的豐歉。在古代,為了禳災避難,保佑五穀豐登,人們往往寄託於夏至節祭祖祀神,祈求禳災避邪、作物豐收。祭祀的對象有祖先、土地神(或稱地母)、水神等。祖先庇佑子孫,土地神主宰農作物的收穫,水神主管降雨。祭祀對象、祭祀儀式及供品也因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而多有差異。漢族民間土地祭多在土地廟、田間等地進行。祭祀供品以麵食為主,因為夏至正是小麥剛剛收穫,用新小麥做成麵條供奉,亦有讓土地神嘗新之意,一來表達對今年豐收的感謝,二來祈求來年消災解難、再獲豐收。因夏天炎熱,涼麵最適宜食用,所以夏至節人們常以涼麵祭祀土地神。有的地區也採用餛飩、涼粉、涼皮、荔枝或狗肉等作供品。

夏至期間,如果幹旱無雨,對農作物生長極為不利,我國自古就有夏至祈雨的習俗,宋代詩人葉適有「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權如反掌。浙河以東盡淮壖,哀哉震澤幾為原。願王頓首玉帝前,請賜此雨周無偏」的詩句。

放假

官員放假消夏避伏

據一些史料記載,夏至日,官員放假一天。宋代《文昌雜錄》里記載,宋代官員從夏至這天開始要放假3天,讓百官回家休息,洗澡乘涼,盡情娛樂。

在民間,婦女們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遼史?禮志》記載:「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彩扇用來納涼,香囊可除汗臭,粉脂塗抹身體,防生痱子。在朝廷,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進而成為制度。

吃食

冬至餃子夏至面

在我國民間有「冬至餃子夏至面」之說,夏至這天,北方人多吃面,打滷麵、炸醬麵、紅燒肉面、牛肉麵、雞蛋面等,有些地方還吃涼麵條,俗稱過水麵。江南也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干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

夏至人們還大秀冷盤、生菜,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江南有「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的諺語,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吃過餛飩,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在嶺南一帶,還有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俗,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人們在夏至日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

唐代夏至有吃粽子和烤鵝的習俗,如白居易就有詩說:「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而在宮廷中,夏至這天御廚們就製作出一種夏至餛飩,供皇帝、妃嬪食用。

歌謠

「夏九九歌謠」概括天氣變化

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氣溫持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詩句:「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就是描寫夏至後的景象。

其實「夏九九歌謠」更是形象地道出了夏至後的天氣變化,生動地反映了日期與物候的關係。我國農曆中「九」是習慣用的雜節,「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同樣,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熱的季節。它與「冬九九」形成鮮明的對照。「夏九九歌謠」最早是南宋人陸泳在《吳下田家志》中記載的,後來有人發現,此歌謠用松煙墨書寫在湖北省老河口的一座禹王廟正殿的榆木大樑上。

歌謠云: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

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近年來,一些網友在網上發布了自己撰寫的當代「夏九九歌謠」,將一些新生事物寫入其中,也頗為有趣。如:

一九二九溫升高,搖扇風扇開空調;

三九溫高濕度大,沖涼洗澡來消夏;

四九炎熱冠全年,打開風扇汗不斷;

五九烈日當頭照,無處躲來無處跑;

六九時節過立秋,清晨夜晚涼颼颼;

七九炎熱將結束,夜間睡覺防涼肚;

八九到來天更涼,男女老幼加衣裳;

九九時節過白露,過冬衣被早打譜。

作者 鄭學富

編輯 陳曉燕 吳姝靜

文史e家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喜歡今天的內容嗎

請給我一個大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e家 的精彩文章:

《歡樂頌》終於大結局了!你知道嗎?貝多芬和席勒可為它操碎不少心
他是中共抗日戰場上陣亡的最高將領,還教育孩子時刻準備「吃草」,今天是他逝世75周年紀念日……

TAG:文史e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今日夏至:除了晝最長,夏至的這些你知道嗎?
俗語說:「夏至臨端午,田裡不打鼓」,夏至將至,三伏天啥時候?
今日夏至,夏至有哪些講究?夏至日吃什麼?
夏至!八種夏日裡的「花堅強」在烈日下熱烈綻放,真美!
今日夏至:一年中白晝最長,夏至養生,你準備好了嗎?
你的夏至:盛夏到來的那一天
古代夏至會放假,而且放三天
《少年派》的鄧小琪,竟是《夏至未至》 的她!網友:怪我臉盲!
今日夏至:未來幾天雨水常伴蓉城,但炎熱的夏天已經發貨了……
俗語:「夏至五月中,多雨又多風」,夏至馬上到,今年天氣怎樣?
吃吃吃的夏天,從今天夏至開始
夏至:日久天長,清淡飲食、喝夏至扶陽湯,治未病
今日夏至,如何喝茶養生?
夏至:一年中最放肆的季節到了
《夏至未至》的段橋,《為了你》的韓東,網友:有鄭爽的劇都有帥氣的龐瀚辰
夏至已至:深挖冬病,夏治去根!
今天夏至,夏天如期而至!
老祖宗留下的法寶真靈!夏至到了,我國的盛夏酷暑也要到了!
夏至月的周末,森林裡烤個肉呀
夏至:軍人偉岸的身軀,為我們撐起夏日的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