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 我們都有必須完成的使命
?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
聽
安靜
主播的領讀
各位共讀小夥伴,不知不覺,用10天時間,我們共讀完了華語諜戰大片開山之作的原著《風聲》。
猛然發現,電影中那些經不起推敲的細節(譬如鬼子在行動之前運送老鬼屍體出裘庄,又譬如旗袍上的花樣竟然無人檢查),在原著中都得到了完美的解釋。
這是一部經得起反覆推敲的小說,也是最能展現「諜戰小說之父」麥家出神入化的敘事魔術之作。
從《密碼》到《風聲》,
這個過程很曲折
看過電視劇《暗算》的小夥伴應該知道,電視劇的第三部,根據中長篇小說《密碼》改編的《捕風者》,其基本故事框架與《風聲》頗為類似,只是細節上有著關鍵性的不同。
對此,作者有如下解釋:
《捕風者》的故事,真的,純屬是虛構的
,如果一定要問出處,勉強有兩個:一個是記憶中的老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另一個是曾經在北京盛行一時的殺人遊戲。兩個東西其實是一回事,都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里尋找兇手……
2001年,我們單位成都電視台要為建黨八十周年拍部獻禮片,讓我寫本子,
我拉上好友何大草一起編了一個叫《地下的天空》的兩集短劇
,要說創作靈感就是電影《尼》,頂多是把故事革命歷史化而已。兩年後,我在魯迅文學院讀書,同學中風靡玩殺人遊戲,我覺得很有趣,便激發了重寫《地下的天空》的熱情。
《捕風者》的故事其實就是這樣,是我借一個經典的套子,
憑我擅長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對諜報工作的感情,反反覆復磨蹭出來的
。
華東來的潘教授卻帶來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聽完之後,
我有理由相信潘教授對我不是隨意而來的,他蓄意而來,並以他的方式達到了他的目的:
讓我來重塑捕風者的故事和形象
。我不得不承認,與我虛構的故事相比,這個故事顯然更複雜,更離奇而又更真實
。潘教授的父親潘老等五個人在半個世紀後,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依然言之鑿鑿地向我提供了相同的內容,相同的程度猶同己出。
事實上,熟悉麥家老師創作的讀者不難從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這位有名有姓,行蹤詳細,煞有介事,活靈活現的潘教授,不過是手段高超的作家,
為了將故事推向經得起在放大鏡甚至顯微鏡下反覆推敲的極致
,所虛構出來的角色。
從技術層面上講
,潘教授直接、簡單、至關重要的意義在於給了重新講述這個故事的絕佳理由。
但是作家的目的和野心顯然並不僅於此,他賦予了這個角色更深層次的內涵,他的微妙身份(李寧玉兄長和顧小夢的兒子),擔當了這段歷史羅生門的最佳引線,一種發人深省的歷史觀和矛盾繁複的邏輯傾向,由他而畫龍點睛,意在言外,含而不露。
風聲的第二部分《西風》,是麥家老師出神入化敘事魔術的巔峰之作
。沒有《西風》的《密碼》,如前所述,不過是一場結構精巧的殺人遊戲。
《西風》拯救了整個故事
,讓這本普通平鋪直敘的小說變得神秘莫測、跌宕起伏,甚至在結束的時候都未將疑團徹底揭開,真相依然在歷史的迷霧中看不清楚,留給了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
很多作者在創作完一部作品之後,往往「大鬆了一口氣」,作品也拋在一邊,任其生滅
。從《地下的天空》到《密碼》到《風聲》,整整6、7年時間,麥家圍繞著一個故事反覆雕琢,反覆打磨,終令其以無破綻的面目呈現出來,綻放光彩,為「小說是手工藝品」的理念做出了生動詮釋,這是在技術之外,令人動容的執著與堅持。
超越生死的勇:雖萬千人吾往矣
拋開創作技巧中繁複的文本結構問題不談,關於《風聲》的奧秘,在林林種種數以百計的解讀中,逐漸接近了一些問題的核心,如華語傳媒大獎的授獎詞所言:
本書以從容的寫作耐心,強大的敘事說服力,為這個強悍有力、同時具有理想光芒的人格加冕。
這個人格中,震顫我靈魂的是「雖萬千人吾往矣」的勇氣。
在我們這個尊儒尚文的國度,勇是一個令人為難的褒義詞
,「勇冠三軍」往往會讓人聯想到脾氣火爆、頭腦簡單的尷尬形象,如《三國演義》里的張飛,又如《水滸傳》中的霹靂火秦明,而勇氣則伴隨著「有勇無謀」的思維定式,更有可能被理解為衝動或不智。
文化的早熟令普通民眾的好武情趣和社會規則對勇武的認識是有區別的,
只有熟讀經史能文達理的武將,才能受到廣泛的認可和尊重
。
因此,在浩如煙海的故紙堆中尋找到的「勇」,很有可能是一個特別糟糕的個案。
譬如名氣極大的關羽,他有著氣貫長虹的忠義和視死如歸的勇氣
,這符合大多數國人關乎人格的高等標準,他也得到了出乎實情的廣泛崇拜。
然而,
他的勇氣卻有著致命的破壞力
。劉備流離顛沛艱難半生開創的大好局面,隆中奏對名垂千古的戰略布局,都因他在外交中恃勇的顢頇幾乎被瓦解殆盡,我相信他面對斷頭刀斧時展現出一以貫之的氣度必然令人心折,但他的死不僅於事無補,更令耽於義念的桃園兄弟奔赴末路。
由此可見,不問青紅皂白單單慨不畏死、輕身赴死者不過匹夫之勇,
背負起比犧牲自我更加艱難的重大使命,才是不可置啄的勇之大者
。
《風聲》中的老鬼李寧玉便擁有這樣偉大的素質
。即便是在日常公務中,李寧玉早已做好了隨時隨地犧牲的覺悟。當形勢突變,危局如洪水猛獸驟然淹至,死,已淪為不負責任的逃避。
來不及做任何準備的她,在電光火石間拿出了忘情生死的勇氣,承受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災難,掙扎於極端狹窄、繁複、惡劣的迷宮,突破險象環生的阻礙,用算無遺策的死亡,尋找到了一息尚存的出口,將情報傳送出去。
這本身已構成了一個尋常人難以想像的極致
,在杭城歷史上最為黑暗的1941,人們為棘手的生存難題尋求解答時,李寧玉用她的智慧、堅韌和勇氣,打破了時空的屋頂,燃亮彌足珍貴的點點星火,燎原了一段不朽傳奇。
我們應該怎樣讀歷史?
潘教授的父親潘老,「老鬼」李寧玉的哥哥,在小說里出現的次數並不多,但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歷史究竟由誰在書寫?
李寧玉死後,潘老為了情報假裝退共入國,和顧曉夢結了婚,生下了潘教授。然後,大陸快要解放,他揭露了自己的身份,希望策反顧曉夢。得知真相,
顧曉夢勃然大怒,打掉腹中的第二胎,輾轉數千里去了台灣,終其一生,視為仇讎,不再相見
。
解放之後,潘老為了生存,為了政治正確,隱瞞自己和「死不悔改」的台灣特務顧曉夢的婚姻,於情於理皆可理解。在此背景下,裘庄事件必須重寫,歷史必須篡改,顧小夢必須成為汪偽漢奸,功勞必須是李寧玉的。為了自圓其說,他甚至偽造了李寧玉的遺物。
謊言重複一萬遍之後,便成了所謂的「真相」
。
他在謊言鑄成的保護殼裡躲了半個世紀,他安全而享受,卻不想兒子會打開這個潘多拉的匣子,一個作家又引出了海峽彼岸的當事人。
謊言輸給了邏輯,篡改的歷史被人揭穿
。他畢竟還是一個有良知的人,在這個時候,他不可能不羞愧、心潮澎湃、情緒激動。他年邁羸弱的心臟終於無法承受這些歷史的重擔,轟然倒下。
美國人愛默生說
,我們沒有歷史,我們擁有的不過是傳記罷了。其實,潘老的案例告訴我們,歷史也好,傳記也罷,大抵不過是為利益而書寫的材料。
在很多時候,與其去故紙堆里追逐人為書寫的真相,不如保留自己的懷疑精神,站在當事人的立場,重新解構,慢慢還原,找出人性的關鍵和邏輯的要害——
我們讀史,不就是為了更加通人情而明事理么?
正如本書封面所昭:
你能相信的,只是你想相信的
。
【
結語
】親愛的小夥伴們,
《風聲》共讀到今天便全部結束了
。在這部諜戰巨作中,你是否找到了一段你所熟悉的命運的存在?明天我們將開啟新的共讀書目《一個人的朝聖》
,讓我們期待明天的共讀。【
今日話題
】你有沒有反覆打磨一件事情的經歷?如果沒有,是否願意試著嘗試一下?或許能夠打開一扇窗,窗外有意想不到的風景。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可以在文章底部給我們留言、點贊。閱讀好書,自我成長,相遇十點,讀你每天!我們明天見,晚安!
作者:麥家
,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現任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是首位被英國"企鵝經典文庫"收錄作品的中國當代作家。作品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等。
主播:
安靜,
十點讀書會簽約主播, 公眾號:我是安靜 每天晚上九點,一段聲音,一首音樂陪你說晚安!新浪微博@用心兔子
領讀人:端木松,
本名王希,2005年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四川省作協會員,曾供職於《成都商報》等媒體,現為成都電視台記者。著有長篇懸疑推理小說《蜂蜜上的糖》《謀殺烏托邦》《天皇密碼》等。
配樂:
Wong Chia Chi"s Theme
配圖:
《風聲》劇照
關注公眾號
"十點讀書會"
和
160萬
小夥伴,10天共讀1本好書後台回復關鍵字
「領讀包」
查看
46本
十點共讀書目合輯長按識別二維碼,加入共讀
▼
↓↓↓點擊文末
【閱讀原文】
,每日「共讀簽到」
哦~
※你要學會取悅自己
※十點招募丨我想,早點遇見你
※真正的好朋友,就該這樣相處
※《風聲》| 計中計,顧小夢成全老鬼
TAG:十點讀書會 |
※我曾見的生命,都只是行過,無所謂完成
※武則天,臨死前也未完成自己的夢想,也沒有對自己做的錯事而悔恨
※七賢札記:我曾見的生命,都只是行過,無所謂完成
※能不能給我一首歌的時間,讓我把未完成的卷子填完。
※陸特也正在改革,最終完成還需要時間
※光榮使命已經完成,辛苦你們了
※蘇妲己完成女媧的使命還被處死,就是告訴她跟錯了HR
※孫允珠:總有一天我們學會不再憂傷,像蝴蝶一樣,完成了既定的相聚
※滴,你的機器人已完成,請使用
※我是誰:直到最後,我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圖解 |《剪刀》答應別人的夢想要完成,要不然就是妹子這樣的下場!太可怕了!
※腳都不一定能完成的動作,他們用手完成了,神一般的存在!你行嗎?
※當你拚命想完成一件事的時候,你就不再是別人的對手
※能想像嗎?最顛覆但毫不違和的《西遊記》改編,被韓國人完成了
※美食與狗掌都可兼得《狗掌餅乾》完成後超有成就感的特級甜點
※「我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秦始皇的夢想,日本卻成功完成,因為他們沒有和我國接壤
※《頭號玩家》,你完成了我們一個希望被理解的夢!
※開心一刻:這樣的「傑作」也只有特別「優秀」的人能夠完成
※「跳一跳」不火了,是否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