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茅衛東:方向重於方法,觀念決定未來

茅衛東:方向重於方法,觀念決定未來

說明:

今天敝號連發三篇原創文章,此為第三篇,系小編20日晚語音講座整理稿。

第二篇是獨立教師張安仁力作《從語文到哲學》

第一篇是由張安仁點評的《人生如川,書似舟——一個中職畢業生的非典型閱讀》,作者系小編公子茅晨鳴

之所以三篇原創連發,因為三文都是一個主題,即《方向重於方法,觀念決定未來》

敬請瀏覽轉發,歡迎批評指正,謝謝!

各位新朋老友,大家晚上好!

今天晚上,主要就家庭教育,順帶也對學校教育談點自己的看法,題目是《方向重於方法,觀念決定未來》。

如果有朋友希望聽到一些育兒的乾貨,我建議現在就離開,去看看易中天先生前些時候的一個演講。他說,培養孩子其實很簡單,真實善良,再加一技之長。講得非常好,很實在。

我要說的是方向,不是方法;是觀念,不是技巧;是務虛,不是務實。可能不對一些朋友的胃口,沒關係,自由選擇嘛。

先給大家說幾個事兒,都是最近遇到的。

前些時候,我去了黔東南某縣一個小學蹲點,縣裡有不少學校領導和老師曾到浙江的學校掛職鍛煉過,短的一個月,長則一個學期。聊起對浙江的印象,許多人對我說:「你們那裡吃個米飯不容易啊!」

魚米之鄉啊,怎麼可能?

他們說,每次去外面吃飯,都得向服務員要飯才行,不要的話就光上菜不給飯。我說,是這樣子的啊,有時候菜吃飽了甚至都不吃主食了。

幾天後,我明白過來了,那邊的習慣是先上飯再上菜,至少也是一份菜和一大盆米飯一起來。浙江是先喝酒吃菜,他們是先吃飯再喝酒,或者邊吃飯邊喝酒。

有人不但認為浙江吃飯難,而且認定,浙江的菜那就不叫菜,味道太淡,有的居然是甜味的,怎麼能吃得下去。

後來,我很認真地和他們交流過這個問題。我說,這只是不同地方,大家的習慣和口味不同,而且我感覺,相對來說,經濟發達地區,因為開放程度高一些,大家對陌生的、不熟悉的事物的包容度可能大一點,會比較客觀地說那個東西跟我們「不同」,不會輕易說「不對」「不好」。

他們表示認可。

我又不是那個初二男生,沒有對他們動手,寫篇文章談了對這個事情的看法,他們為什麼這麼生氣?

因為我的看法與他們想的大不同,不是他們想看到的,甚至還可能否定了他們平時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於是就顧不得思考,按捺不住直接開罵。這樣的老師或家長,面對孩子時會有耐心嗎,能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嗎,我不樂觀。他們其實是在現身說法,印證我文章的觀點,雖然他們不是我邀請來。

有人說,許多人只是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真相,只能聽到自己願意聽到的聲音。說得真是太對了。

第三個事情,更簡單了。

有位母親因為孩子的問題加了我微信,聊了個把小時,她說自己很失望,因為我講的不是她想要的答案。

我想,這樣的成年人不在少數。他們與人交流,其實只是希望通過別人來印證自己的觀點,他們不在乎別人的思考,不接受不同的意見。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觀念,背後支撐著的是這個人的視野、智慧和胸懷。

我今晚要說的,可能很多人會不認同,所以我先提醒一下,如果哪位不認同,請仔細想一想,是因為我說的「不對」,還是我的觀點與你之前或者說現在的想法「不同」。

封閉狹隘者,總把不同視為不對;開放包容者,能把不同當不同;真誠勇敢者,不把不對說成不同。

如果僅僅因為我說了與你不同的觀點,你就認為我是錯的、不用分析、推理、論證,那你豈不是真理在握?

或許有人會說,那你又怎麼證明自己的觀點就是對的?

我要申明兩點:

第一,很多年以前,我就已經對辯論沒有興趣了,因為辯論的極致就是只為輸贏無關真理,最終就是忽悠,把對方忽悠蒙了,把裁判忽悠暈了,我就贏了 。「連太陽是三角形的」這種辯題,正方都能贏,辯論還有什麼意義呢?

不過,我對討論依然充滿信心。討論無關輸贏,只為真理,可以批評別人的漏洞,更看重對方的合理之處。不為輸贏,只求真理。不是說獲得終極真理,至少能夠接近真理。

我對自己的觀點還是很有信心的,因為這些觀點建立在生活常識和基本邏輯之上。

當然,我認為自己是對的,不等於我就否定與我不同的觀點。我喜歡喝大碗茶喝黃酒,不妨礙別人喜歡喝咖啡、雞尾酒。

第二點:我不是學者。雖然掛著百特教育高級研究員的頭銜,其實也沒做什麼研究工作。我的觀點,都不是靠數據推理、靠實驗證明的,而是基於對生活的觀察、對人性的揣摩。我所有的觀點,都是把自己「代進去」之後才說的。

當「指鹿為馬」成為時尚的時候,沒有必要去用數據、用實驗證明那是馬還是鹿。我只需要遵循常識,憑良心說話就可以了。如果說「天下雨了」「哪哪地震了」都要先出示數據,如果一個人都被在軋成片了但在法醫驗證前沒有人可以說這人死了,這是多麼的荒唐。這年頭,缺的不是數據,而是數據的公開;甚至也不是缺數據的公開,而是缺真實數據的公開。為什麼缺少真實數據的公開,這就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一個觀念問題。

再往下說,現在缺少的是不偽善、不作惡的良知和講真話、不從眾的勇氣。

當然,有時因為考慮不周,有些觀點不準確,這是完全可能的,歡迎大家批評指正。但請用常識和邏輯說服我,而不要像網路上那些以「一線教師」自居的腦殘們那樣,上來就是「我們是人不是神」「有幾個人能做到這樣子」「有種你來一線試試看」,諸如此類。

我說的對不對,和他做不做得到,那是兩碼事。他是做不到,還是不想做,這也是兩碼事。

許多家長和教師,在網上很活躍,很好學,但如果跟蹤一段時間就不難發現,太多的人只是為了通過別人證明自己是對的,他們可能願意學習一些新技術、新方法,但根本不想改變自己的舊觀念。

開場就羅嗦這麼多,也是沒辦法。還是剛才那句話,有的人只能聽到自己想聽到的聲音,只想看到自己願意看到的的事實;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證明自己是對的。凡是證明自己錯的了,那它就一定錯了。

這幾年,碰到太多這樣子的人了。

所以,我想先清清場子,不是同類,糾纏無益

下面進入正題

先檢討,說「觀念決定未來」,是標題黨了。可以說「影響」,或者說「嚴重影響」,用「決定」就誇張、絕對了。歷史充滿了偶然性,進化論、必然性不靠譜。

有人認為,是技術進步推動著歷史發展,這肯定是對的,但技術進步的背後是什麼?還是觀念。

當年汽車大亨福特說,如果我們去做市場調查,所有的人都會告訴我們,他們想要一輛更快的馬車。創造歷史的,往往是頭腦中充滿奇思妙想甚至瘋狂念頭的人。絕大多數人,就是坐坐車開開車,不需要想像力,甚至造車都不需要想像力。但在大家都想要一輛「更快的馬車」的時候,能想出「汽車」這個全新概念,是很了不起的。

再比如互聯網,它不僅僅是技術,簡直就是自由、平等、開放的最佳象徵。但如果沒有這些觀念,或者有的只是與之相反的觀念,那麼利用互聯網技術完全可以「築起新的長城」,甚至與現代文明世界背道而馳。

總有人擔心我們知道得太多了。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就是這種人。

在中學教政治的時候,有一次的教學內容是關於勞動合同的。那時候正好學校在進行人事制度改革試點,全體教師改為聘任制,合同一年一簽。我拿著手上的合同就複印了一些在課前交給了學生,很直觀的材料嘛。

上課了,我例行公事般問學生:「合同大家都看了吧?」

學生說沒看過,讓班主任全部收走了。

課後問班主任,他說:「呀,這是你發給學生的啊,我不知道!不過,這種東西怎麼能讓學生看到呢。他們知道我們是和學校簽了合同的,以後就不好管了呀!」

有這樣的觀念,老師怎麼可能心裡真的有學生呢?有,也是當成工具,不可能平等視之。

歐美基督教文化,主張「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是上帝的孩子,所以有平等和法治、民主和自由。當然,這又是與資本主義商業發展相匹配的,鼓勵創新、有個性。

具體到家庭關係方面,紀伯倫說過:「孩子因我而來,卻並非為我而來。」主張尊重孩子,鼓勵並幫助孩子成為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庸。

但在這裡,我們中國文化一向來強調的是孝和忠,平等意識就是大逆不道,等級制度得到普遍認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大家的追求。

我甚至認為,平等和法治,其實是中國人不喜歡的,如果實現了平等和法治,人生樂趣都沒有了。因為對許多人來說,欺負人為快樂之本啊,看著別人日子難過,自己才可以「得意地笑」,當然還可以秀一把自己的慈善之心。而這也與「看天吃飯」的農耕文化相匹配,強調穩定和秩序,從上到下都莫名其妙地怕「亂」,怕失控。

家長和老師的三大舊觀念

好像有點扯遠了,今晚重點不是講歷史,而是說說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看看成年人的教育觀,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我有一個基本觀點,現在許多人的教育觀念是經不起推敲的。現實中很多問題,不是方法、技術不到位,根本就是方向、是觀念錯位了。但是談觀念,談方向,比談方法談技巧危險多了,很容易打架。

對國人來說,最深入人心的理念是什麼?過去的話說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現在就是「只要我過得比你好」,如果「你過得比我好」?那「我就受不了」。我曾在很多地方講過這個觀點。

將之轉化成育兒觀念,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肯定有家長說,我們也沒想那麼多,我們只是希望孩子

1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聽起來很樸實,不過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低調版,骨子裡還是成為「人上人」的衝動。

這種觀念,以他人為標準,讓人失去自我,沒有安全感,活得不輕鬆。

在一個規則意識淡薄,動則想走捷徑、開後門的社會,這種看似溫柔沒有殺傷力的觀念,最終會讓人與人之間只有較量——「兩眼一睜,開始競爭;從早到晚,忙到熄燈」,造成人與人之間沒有真正的信任和友誼關係,只有利益之交、相互利用,彼此提防,必要的時候相互出賣。

成為「人上人」的衝動,最終會讓人放棄尊嚴,巴結權貴,整個社會無法形成追求正義和公平的集體觀念。

只想自己過得比別人好,甚至要成為「人上人」,這種觀念其實與叢林法則相匹配。「他人是地獄」在國外是一個哲學命題,在中國則是社會現實。若不更新,中國就不可能進入現代文明。

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喜歡的生活方式,努力去實現它就好了,為什麼非要跟別人比,而且非要把別人比下去呢?

「是啊是啊,我們就想孩子平平安安,有個不錯的工作,然後——

2

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這個願望真的樸素,號稱五千年文明,人們就是希望能好好活著。

但事實是,為了這個樸素的願望,人們紛紛進城、買天價學區房、報各種補習班,甚至把孩子送進高考集中營……這樣做就只是為了過好自己的小日子?鬼才相信。

這個背後,是什麼?

是恐懼!是生存焦慮!

中國人為什麼有這麼急迫的生存焦慮?

被忽悠的。

春秋時期齊景王兩桃殺三士,是利用榮譽感殺人;跟著我有肉吃,是製造生存危機嚇唬人。「三年自然災害」,國家糧倉有的是糧食,還在出口。如果有興趣網上搜一下,或許還能發現,「三年自然災害」已經改稱「三年困難時期」了。

父母對孩子說:「是我們養著你!」這話沒錯(不過,等到父母和孩子計較這個事的時候,親子關係肯定出了問題。不展開)。

某組織宣稱:「我們養活了多少多少人!」這是無恥。它的目的,一是欺騙,欺騙百姓的感情,二是威脅,不勞動(聽話)者不得食嘛。

所以說,我們有些危機感其實是被培養出來的

怎麼辦?

應對辦法很簡單,就是易中天老師說的:真實善良+一技之長。

可是很多人聽了還是沒有信心。與其說他們是為孩子的前程焦慮,不如說是在為自己的不安找藥方。可惜啊,已經習慣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就註定這輩子直不起腰了。

許多人該說了:「你講得太激進太偏激, 我們只是普通人!」這是我要分析的第三個錯誤觀點。

3

我們只是普通人

做個真實善良的人,很激進嗎?有一技之長,很偏激嗎?

這些家長真實的心態是什麼?我分析,無非是:

1.我們必須隨大流,求個心安理得。

人家孩子上什麼學校,我家孩子也得上什麼學校;人家課後上什麼輔導班,我家孩子也得去。當然,具體標準,參考同事和朋友,也就是圈子或者階層的標準。你要問:「為什麼這樣?」答案驚人的一致:「人家都是這樣子啊!」

都說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可是怎麼做卻是以別人為參考。其實這些家長的真實心態是:這樣萬一以後孩子出了什麼狀況,他們可以說:「我們不欠孩子什麼了,我們還能怎麼辦呢,能做的我們都做了!」

他們唯獨沒有在意的是:自己這麼做,適合孩子嗎?孩子喜歡嗎?

「我們都是為你好」,這是以主觀的善意,來掩飾自己的無知和愚蠢。在父母和老師群體中,這種狡辯非常普遍。

現在許多學校在補課,在逼學生往題海里跳。你要去問一下:「為什麼這樣做?」人家委屈得不得了:「現在不都在這樣做嗎,我們不這樣耽誤了孩子怎麼辦!」

教育必須這樣做嗎?當然不是!除中國外、好象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也普遍如此,但歐美就不是那樣子。為什麼,觀念不同啊。東亞國家的觀念,基本就是要做「人上人」嘛,歐美不在乎這個,人家追求的是「做最好的自己」,自己開心就好,不跟別人比。小孩子理想以後當個卡車司機,眾人都為之歡欣鼓舞。

我知道,有人會說,你上當了,歐美國家精英階層教育競爭絲毫不比東亞國家弱,人家的名校學生作業也是很多的,很辛苦的。

這種看法,我稱之為:「以中國之心,度歐美之腹!」

我當然不相信人家孩子除了玩還是玩,但他們肯定不會把「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生時何必久睡,死後自會安眠」這種話放在教室里激勵學生,不會以「老師也是為你好」的名義逼學生刷題。他們也不會學生取得了好成績就說這是自己教得好,學生考砸了就怪學生不努力;平時沒事的時候要求學生說「學校是我家」,學生出狀況了又說「你以為學校是你家啊」「你以為你是誰啊」。

我這麼說,許多老師和家長的心態是怎樣的呢?哎呀,你講的這些太高大上,這裡是中國,我們就這水平,孩子就這德性,我們就必須補課,就必須刷題。

說白了,直接一點的:「你說的不是我們要的答案,我們信不過你!」酸不拉嘰的:「你是專家,你是名師,所以你不懂一線!」

我以為,這些人已經不能正常思考了。他們只求認同、求共鳴,不願意爭鳴、更不願意接受不同意見。

許多人的觀念中,有必須成為「人上人」的強烈衝動,卻沒有「做自己」概念,也不允許孩子以後「做自己」。

那麼,不敢做自己、無心做自己,又不甘寂寞想出人頭地,這些「沒有自我」者,他們都有哪些特徵?

沒有自我者的兩大特徵

1.沒有真實自我的人,總是急於尋求肯定

他們判斷是非曲直有三大標準:別人怎麼說的,以前什麼樣的,大家如何做的

卻唯獨沒有:我是這樣想的。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在許多人眼裡,那就是一句歌詞,只適合於舞台。

誰在在台下也這麼講,哎呀,笑死人了,他居然說自己是不一樣的煙火。

沒有個性的人,看不慣別人有個性。沒能耐的人,習慣於詛咒別人落難。

我曾看到過一篇老師的文章,說自己如何收拾一個有個性的學生。辦法很簡單,給學生挖「坑」,摔幾次,就老實了。

有人說,我們本來都是有稜角的,生活(社會)將我們磨成了鵝卵石。「生活」是誰?「社會」是誰?沒有獨立於你、我、他之外的生活和社會。說到底,就是一群喪失個性、老奸巨滑的成年人,整天用或慈祥或嚴厲的目光將孩子催眠,然後用或溫暖或粗糙的大手不斷地撫摸(打磨)孩子的頭(稜角)。難得有幾條漏網之魚從學校游到社會,直接受到「辦公室政治」的打壓。

「你可以出人頭地,然後欺壓我們,我們認;但你不能有個性,你的刺會到我們,我們剪!」

這就是許多人的人生態度。

我在網上既沒有謀人錢財,更沒害人性命,但得罪過很多人,就是因為我的觀念很多人不接受。不接受就不接受唄,有些人不行,眼巴巴等著看我笑話。他們無非是想證明自己的一個觀念:有個性的人沒有好下場。

如此心胸狹隘之人,為人父母為人師,他們能帶出什麼樣的孩子來?

(以上兩小段講座時沒有講,整理時加上去的)

2.沒有真實自我的人,總是習慣以貶低自我的方式,拒絕改變

」我沒有辦法」「我們是小人物」,許多人會這麼說。

可是,他們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大人物。其實,家長老師都是這種心態下,培養出的大人物,最終會如何?鳳凰男嘛。

就像北京十一學校魏勇老師曾在文章里說的,大意是:現在的貪官,基本上都有這樣一個軌跡:不幸的童年——優秀的少年——發奮的青年——幸福的中年——悲慘的晚年。

我沒有貶低鳳凰男的意思,只是說,如果沒有真實的自我,沒有強大的內心,人早晚會被別人拖著走。很可能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身不由己,許多時候其實也是一個借口。不是別人太厲害,而是自己不強大。

沒有真實自我的人,本質還是魯迅先生所言,沒有擺脫「兩個時代」。

在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信奉「凡事不要出頭」,槍打出頭鳥嘛;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公平公正公開這種事都不關我的事,我們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就可以了,此謂明哲保身。

在欲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其實也沒啥,心態好得不得了:「又不是我們日子過不下去,大家都是這樣子,活著就好嘛。」

活不了,得死,也沒關係啊:「又不是死我一個,反正大家一起死,黃泉路上有個伴,二十年後老子又是一條好漢。」

更有甚者:「死也要拉你們年輕人墊背!」

真的是壞人變老了。

死都不怕,但你讓他膽子大點,改變一下,那就比要他死還難受。

這一切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如何改變

簡單說,傳統文化+現實教育。

幾千年大一統的專制政體需要民眾有順從習慣,不需要民眾有獨立思想。

發展到今天,那就是教育要「分」,不激發思考;生活要「錢」,不讓你有閑。

整天忙於生計,成年人沒幾人清醒的,醒著的還要裝睡,善良、正直又勇敢的孩子,都是漏網之魚。

不知道會有會又有人在想,他說這些有什麼用呢?

如果是這樣,我也沒辦法,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一開始我就說了,今晚我沒有準備講方法。我思考的是方向,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刺激,引起思考。

你要走哪條道,不需要問我,大家都是成年人。不會思考,無心思考,只希望別人給答案,這就難怪騙子不夠用了,但我不當騙子。

我不願意講方法,還有一個原因,我覺得做教育,方向對了,好像還沒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個人就是這麼個體會。有人說我是「體制內的失敗者」,搞笑得很。當個老師,哪有那麼難,還失敗。

真遇到個別精神出問題的孩子,只要這個孩子的病不是老師逼出來的,那老師也不必為難。這已經不是老師的事情了,是醫生要解決的問題。術業有專攻,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好。

總而言之,我個人認為,生活,其實沒那麼複雜;教育,也沒那麼困難,無非就是易中天說的:真實善良,加一技之長嘛。這能有多大的難度呢?

難道做一個真實善良的人,學會一技之長,還比當個一條狗難?還比上北影、北大、以後去那些個證券公司難?比四處找乾爹難?

有些人真正放不下的,是骨子裡成為「人上人」的那種原始的、本能的慾望。放不下,又少實力缺機會,於是焦慮。

甚至於,現在很多人,無非還是白居易《長恨歌》里寫的那樣: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真正困難的,不是怎麼做,不是方法和技巧問題,首先是方向的選擇問題。而選擇方向本身並不難,無非就是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嘛,難的是現在很多人根本無心那麼做。太多太多的人想出人頭地成為「人上人」,而且要走捷徑,最後都擠死在了那條出人頭地的捷徑上了。

這是技術問題,還是觀念問題?

我以為,從教育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可能不是如何教育孩子,而是如何避免傷害孩子。因為我們其實是如此的虛偽、虛弱,我們真的愧做父母做老師。

不自信,無自由!與其說我們要努力學習怎樣教育孩子,不如說我們成年人應該有意識地、自覺地反思自己。我們欠缺的不是引導孩子的方法,我們真正的問題是缺乏自信、沒有方向。我們被誤導久矣,總是試圖以獲取技巧和方法這種形式,迴避調整方向這個真正的問題,這就是我們「一直在掙扎,始終沒改變」癥結所在。

甚至於,我們的處境真的一代不如一代。最起碼,我們當年有這麼多作業嗎?有這麼多跳樓的同學嗎?我們遇到過上課時不講下課再補的老師嗎?我們的父母下了班後當過老師的助教嗎?

所以我以為,我們真正要做的,是自查深入骨髓的奴性因子,是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少受一點精神摧殘。或許我們改變不了什麼,但至少當我們老了,我們的孩子,甚至是孩子的孩子問起我們一生何為時,我們可以無愧於心地說:「孩子,我做了自己該做的,我儘力了,接下來,看你的了!」

這,就是觀念決定未來!

說到底,還是當年魯迅那個問題:要不要敲鐵屋子?

敲,有幾種不同的可能性;不敲,只有唯一的結果。

這不是技術問題,是觀念問題。

方向比方法重要,觀念決定未來。

友人評述

認識茅老師十幾年,可能很多人感覺他比以前更個性了,有人說現在的他屬於「噴子」一類。我以為,噴和噴有質的區別。有人是不基於調研的信口開河,甚至是自以為是的胡扯!茅老師起於教育基層,後行走在教育媒體,看到的、想到的,往往與眾不同。更重要的是,他的文章隨意而不喪失原則,犀利而不失於武斷,尖銳而不刻薄,犀利而非輕薄。這緣於肌底里對教育的尊重,對孩子的理解。他的文章,一定要細琢磨,才能品其中味。在美國,網路傳輸今個慢,剛聽完,謝謝衛東的分享。

講座有一個地方需要商榷,對於歐美教育的評價。對於歐美教育它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這緣於它們更自由民主的文化等。但同樣因為自由,讓它們的教育有向貴權化和隨意化兩個極端發展的傾向,教育的不平等也隨處可見,焦慮狂補也各處都有。有老外對孩子要求除了不打不罵之外,其他更有過之無不及,是另一類異於中國教育弊病。全球化時代,很多事物在逐步趨同,如何去燥留精,東西方相互借鑒學習,也是需要慢慢觀察和研究的。

美國 清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自由談 的精彩文章:

TAG:教育自由談 |

您可能感興趣

5種方法,解決「鹽重」問題
看因果的方法
方法: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
羅盤的使用方法一 如何判定陽宅的坐向
啞門穴的定位方法和取穴方法及主治病症與配伍方法
上香的正確方法
上香的正確方法!
頸椎病的自我治療方法,四個方法快准穩
去甲醛的方法
舉啞鈴的正確方法
「哥窯」宋,元,明,清各時期特徵及鑒定方法
末法時代,護持正法的最好方法
面部去皺的好方法
本源法師:告訴你斬斷煩惱的修行方法
關於退燒方法的統一回復『內涵方法』!
仁清法師:滿一切善願的方法
HR解決問題,必須向麥肯錫學會的方法論
魚痣的去除方法 民間偏方有奇效
臨摹的兩種方法
你確定,你的調味方法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