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時裝身份的誕生始末

時裝身份的誕生始末

ph. by licha

Keywords & Impressions

身份 角色 人體

時裝 建築 網路空間

Xander Zhou SS 2018

「時裝身份」是個編造的名詞,讓我們先從「身份」開始。

00 舞廳

好友、設計師Xander Zhou在發布了最新2018春夏系列過後,就不斷提及並重申身份,身份,身份。他說,在這場runway上的,既有人類也有非人類——這些角色也不分前後左右忠堅,「身份」只是在制服的形式、色彩的跨度間自然形成,如果說傳統意義上的時裝語言、時裝技法有什麼顯著功能,那麼箱型夾克、皮革工藝和簽名配飾即是作為不同「身份」所共享的裝點元素,賦予身份加工一道可倒錯、可重疊的隨機閥門。

這裡「身份」不僅僅是由言語概念所搭建的,與其描述它的過程,不如將其歸還至一種進程:

拿起任何一個高級時裝品牌的最新系列去和其五年前的作品相比,有超過九成的可能發現其作為一個系列的服裝性降低了——一度,我們習慣使用「小節section」去組裝系列,即運用同一材質、紋樣、拼貼的5~6個Look往往扎堆出現,設計師在其中變換廓形、改變紋樣的分布位置,再5~6個這樣的「小節section」出現,就自動生成了一個系列。就好像西洋油畫表層力度不均、厚度各異顏料筆跡一樣,以「小節section」為主導的系列思路給我們一個得以見到系列生成過程的入口,製作者與觀眾皆不避諱甚至共同欣賞這些匠人手筆、原生秩序,顯然,是時裝技法、設計和製作流程佔據了時裝呈現的主導和先決。

一個月前,當在台北Gucci 2017秋冬系列showroom里,頓生的卻是一種陌生的驚異:你幾乎找不到同樣的兩塊布料,所謂的「似曾相識」是符號與意象選擇上的高度切題罷了,回到刺繡手法、珠寶和高價針線的應用上,還是不能找到一處複製粘貼的「破綻」。因此,所謂Look數量的爆炸性增長倒很容易被被消費主義的盛行所解釋,值得玩味的是「小節section」的隱遁、自成一體的角色式Look的誕生。登入Gucci官網,就看到Glen Luchford掌鏡的視頻廣告中將近二十個身著Total Look也是Runway Look的模特擠在狹小的房間里共舞——換上五年的系列試試看?很難想像。那曾是一個供選的時裝貨架,是一個即使擁有「即看即買」 體制也不會有大眾消費者被挑起強烈購買慾的體制,它不承擔其餘的體量。而如今,每一件時裝帶著他們內置的身份,出廠即叫嚷著:走向時裝的身前,走向時裝的外部。

Gucci Campaign

這時回到Xander Zhou,就更看清些「身份」概念最為時裝的——或者最為脫離時裝的——表達。過去三四季以來,它從時裝本身已經向有著gang和crew級規模的Generasian有意識邁進,自覺或不自覺地,新一季中,我們看到,更多「形象」去標記了尚未存在的「身份」。不再向聚集在一個小房間里共舞的gang和crew,一個dimension以《黑客帝國》——本季的靈感圖片中也的確包括一張Neo的肖像,通貫全場的標籤式領帶又讓我們覺得有些Agent Smith的僵硬感——式的方法逐層解碼,相互同化又異化。

ph. by William XP

Xander Zhou SS 2018 從脫離辦公隔間的場景開場,進入一個更壓抑也更普遍的、遠超 gang 和 crew 的體量。

01 容器革命

時裝離開被工藝和身體所限定的各項屬性值,擺脫只讀的被動,開始擁有一種可以獨佔舞廳、編寫舞蹈的獨立性和自我學習能力,這就是我們說的「時裝身份」的取得——不是什麼新鮮事情。我們從同樣作為 「身體容器」的建築開始,接著找到這種發生在時代每種表達形式身上的解放進程與迷人動態。我們想要知道,在擺弄「身份」的前前後後,發生過什麼,將會發生什麼?

最早,古典主義將理想化的身體於建築重疊在一起。我們崇尚人身,將之作為唯一的屬性,一是有了比例與完美人體向看齊的各式立柱,其次,沿承身體一絲不苟的秩序,我們還全盤忠實於身體的美學和教條。

維特魯威《建築十書》中明確,是以人體比例打造了古希臘三大柱式。從材料與技法上而言,此時建築的細部與雕塑還保有不甚分明的界限,立柱上的豎直條紋也具有仿擬人類站立態時帷帳和裙擺的紋理的性質。

厄瑞克忒翁神廟(Erechtheum)的女像柱是體現這種美學忠誠的典範。敘事意義上,這是象徵對波斯戰爭時期當地女性背叛希臘凱琉亞(Carruades)的羞辱,但其承擔立柱功能的事實本身是與擬人化的設計觀念一脈相承的,被認為是一種極致的放大。

有趣的是,還在創始人本人領導下的 Christian Dior 時裝屋曾於在該神廟邊展示、拍攝其1951 年的高級定製系列。雕像般的肅穆、對於人體靜止態的忠誠,在這樣一種呼應下反映出來。

今天與時裝相映的建築場景又是什麼呢?既然時裝中已經生長出角色來,現代人已經成為因自身性格、職位、著裝而區別開來的鮮明存在,秀場也好,建築也好,便懂得為這種分化組織、表現需求營造一種更加開放和民主的空間思維。

當提及未來建築的核心是什麼,日本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的著作《關於現代建築的16章:空間、時間以及世界》中這樣寫道——你或許已經在想像上天入雲的技術細節了,但答案本身卻實在簡單得很——通透的立面,更佳優化的管線預埋。「它們在根本上體現著並服務於更加集約高效的生活方式,是時代精神的建築細部。」,五十嵐太郎說。

——用人文的角度理解,像上面所看到的,沒有什麼比通透立面、管線預埋和與之相稱的動線設計等元素更適合高度分工化的角色型現代人和他們對一切外物所抱有的集成化願望了。

以作品中「不確定、不定性的動線」而聞名的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及其建築事務所 OMA 設計了北京新地標中央電視台總部新址。項目主持人之一奧雷·舍人(OleScheeren)在詳述設計過程時,特別提到了他們以人物角色為主導的設計模式——「我們設計了記者、主持人、技術人員、財務人員、外來訪客等等獨立角色,在計算機軟體和實體模型中用不同顏色模擬和標記其一天的行動路線:是否足夠便捷?途中使用的每一種搭乘工具是否合理(電梯、樓梯等)?在完成工作的基礎上,怎樣使其儘可能多地瀏覽美景?」

為了實現始終儘可能的清楚明白、關係清晰、視野開闊,如我們所知的,該建築也是同時在內部與外部大規模使用高強度透明玻璃的代表,內部立面處理同時做到了相當簡潔的效果。

在由建築師 Oscar Niemeyer 打造的尼泰羅伊當代藝術博物館,舞台設計師 Es Devlin 為 Louis Vuitton 打造了 2017 早春系列的秀場。今天的時裝秀場上,靜態的或者緩慢和規矩得猶如靜止的形式已經成為小眾,和發生在大型商業建築間的趨勢一樣,最為頂尖的時髦品牌開始青睞體現著角色感、世界感的動線或者矩陣。

看看今天的通透和流動,它們一一從厄瑞克忒翁走來,用時千年有餘。從忠誠,到筆挺,到彎旋,再到打通,從實體的打通到意識的打通,建築作為整體的演進並不是一朝依稀:

跳舞的房子是荷蘭國民人壽保險公司大樓的綽號,位於布拉格,由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和弗拉多·米盧尼克(Vlado Miluni?)設計。Frank Gehry 坦誠說其靈感來源於相擁共舞的男女,依然是人體的範疇,但從對動態的嚮往開始,在人體仿擬維度上所衡量的建築已經顯露抽象和跳脫的野心。

再拿現代主義的成品來說,柯布西耶通過對城市的構想、居住的改變、交通形式的顛覆,躍進地將建築視為身體乃至思想的矯正裝置,這種以建築去解決城市問題的思維在我們如今看來是再合情合理不過的,但最初顯然具有「反客為主」的思想特質,諸如「建築解決方案」的出現,都無疑首先反抗了、掙脫了人類身體的權威。

另一位現代主義大師密斯,拿他以帕特農神殿(Parthenon)為模板的 1929 年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德國館(Barcelona Pavilion)來說,他學習了神廟簡潔的邏輯以及將景觀在建築之中的方式,卻將閉合的整體打破,將幾何的處理技法用於再關聯、再交叉這些碎片,打造開放性。最妙的一筆被認為是密斯將室內的、隱藏的神明遷居到 「神廟」 之外,被認為完成了一個實現著民主精神的布局和體系

不僅僅人體是建築,動線里的、並非固定下來但表述也是建築,矩陣中的空白也是建築,建築擁有今天的、未來的面貌,是從狹義的手法和材料之局限中、從忠誠地捆綁於實際的人體而脫離出來。建築是通過其思考所彰顯的身份。

02 內核的隕落

一旦有了思想的加工和抽象,它就多少脫離作為產品本身的可闡釋範疇。工業化的現代主義中——在信息時代之前、互聯網取得世界霸權志之前——我們信奉 「形態服務於功能」;今天,我們看不到形態與功能的關係。長袖子有什麼功能?寬大墊肩在艾森豪威爾時代有它的宣言,今天呢?專業時裝評論人也會為這些現象的疊生的啞然——五十嵐太郎將之稱為:「設計的「黑匣子化」」。即,同文學、時刻的象徵性手法一樣,信息化社會的城市、建築、工業產品——請允許我們在此加入時裝產品——的規劃和設計都將空前「符號化」,具有多重的附加價值。

我們再來看看這半句微妙的「同文學、時刻的象徵性手法一樣」。

在文學批評家泰瑞·伊格頓(Terry Eagleton)充滿英式幽默的《文學閱讀指南》一書中,他拿出「等同於什麼都沒有發生」的《尤利西斯》和「真的什麼都沒有發生」的《等待戈多》舉例,指出同樣的經歷幾乎可以嫁接到任何一個人身上——我們不僅製造了文學的、建築的、機械的、時裝的角色,我們還賦予他們可穿梭、可代入、可嫁接、可消費的魅力,這就解釋了這個角色賦能過程與資本主義、消費主義蓬勃進程結合如此緊密的動因。伊格頓還相信,這不僅是一條單向街,也是後者的蓬勃讓角色本身活躍了起來。

上至司湯達、巴爾扎克,下至托爾斯泰、托馬斯曼,伊格頓繼續寫道,歐洲現實主義文學以細緻展現人物與環境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而著稱:社會和歷史的威力遠大於個人,人物深受這些勢力的擺布——究其所以,無非是小說中的人物都被困在一張休戚與共的大網之中,它們對時勢的感知微乎其微。對現代主義和其後的藝術創作階段來說,這種「微弱感知」的局限不復存在了。現實主義呈現給讀者的往往是一個獨立、複雜、可信(或者說作者的敘事角度無時不在強迫你只能去相信他)、持續變換而非個性固化的個體,傳統意義上的人物概念陷入危機。這或許代表著,我們在探索中逐步認識到:自我遠比我們所自知的自我要深刻許多;同時,也是在大眾文化和商業當道背景下人類身份原來越模糊的體現。「我們可以輕易地區分奧賽羅和伊阿古,但對貝克特的弗拉基米爾和埃斯特拉岡就無能為力了。情緒和感受就像無名的感應,從一個個個體穿越到另一個個體,已經很難確認某一特定體驗的主人了。」和伍爾夫 「自我只是偶發的感官刺激與認知的集合體,而內核卻空空如也。」的理念判斷還不太一樣,伍爾夫相信作為靈魂、意識的內核,但作為角色的我們已經找不到那個內核了,或者說,內核是否還真的存在?

內核、網路,這些譬喻又讓我們回到它們本身上來,很多人相信,自然作為源頭,以科學象徵的形式包含了所有演進的秘密。「原子是二十世紀的科學象徵。」 曾任《全球評論》(Whole Earth Review)主編、《連線》雜誌(Wired Magazine)第一任主編的凱文·凱利(Kevin Kelly)在《失控》提出,「二十一世紀的科學象徵是充滿活力的網路。」

網路的圖標是沒有中心的——它是一大群彼此相連的小圓點,是由一堆彼此指向、相互糾纏的箭頭織成的網。不安分的圖像消褪在不確定的邊界。網路是原型,代表了所有的電路,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相互依存,所有經濟的、社會的和生物的東西,所有的通信,所有的民主制度,所有的群體,所有的大規模系統。這個圖標很具有迷惑性,看著它,你很容易陷入其自相矛盾的困境:沒有開始、沒有結束、也沒有中心,或者反之,到處都是開始、到處都是結束、到處都是中心。糾結是它的特性。真相暗藏於明顯的凌亂之下,要想解開它需要很大的勇氣。

達爾文在其巨著《物種起源》中論述了物種如何從個體中湧現而出。這些個體的自身利益彼此衝突,卻又相互關聯。當他試圖尋找一幅插圖做此書的結尾時,他選擇了纏結的網。他看到「鳥兒在灌木叢中歌唱,周圍有彈跳飛舞的昆蟲,還有爬過濕地的蠕蟲」;整個網路形成「盤根錯節的一堆,以非常複雜的方式相互依存。

網路是群體的象徵。由此產生的群組織——分布式系統——將自我撒布在整個網路,以致於沒有一部分能說,「我就是我。」無數的個體思維聚在一起,形成了無可逆轉的社會性。它所表達的既包含了計算機的邏輯,又包含了大自然的邏輯,進而展現出一種超越理解能力的力量。

暗藏在網路之中的是神秘的看不見的手——一種沒有權威存在的控制。原子代表的是簡潔明了,而網路傳送的是由複雜性而生的凌亂之力。

作為一面旗幟,網路更難與之相處——它是一面非控的旗幟。網路在哪裡出現,哪裡就會出現對抗人類控制的反叛者。網路符號象徵著心智的迷茫,生命的糾結,以及追求個性的群氓。

一個網路群到處都是邊,因此,無論你以何種方式進入,都毫無阻礙。網路是結構最簡單的系統,其實根本談不上有什麼結構。它能夠無限地重組,也可以不改變其基本形狀而向任意方向發展,它其實是完全沒有外形的東西。

群的拓撲結構多種多樣,但是唯有龐大的網狀結構才能包容形態的真正多樣性。事實上,由真正多元化的部件所組成的群體只有在網路中才能相安無事。其它結構——鏈狀、金字塔狀、樹狀、圓形、星形——都無法包容真正的多元化、以一個整體的形式運行。這就是為什麼網路差不多與民主和市場意義等同的原因。

出走gang, crew, community,舞廳也不再時髦。

Xander Zhou SS 2018

*下篇:《「身份」的隱患》,奇點與 open-web,兩周後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irokita 的精彩文章:

TAG:Nirokita |

您可能感興趣

周總理在自己的學生身邊安插卧底,身份暴露後,學生不揭穿
揭秘老子從伏羲到周文王時期十一個化身的身份
霍金先生的另一個身份
元朝統治時期的漢人身份地位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抗戰時期日本最怕的省份,周圍身份全被佔領,唯獨不敢動它
秦時明月完結留下的三大巨坑,掩日身份只能算半個
周迅好哥們的兒子生母身份竟然被他曝光了,隱瞞了16年的真相
數字身份的前世今生
讓我的眼影呈現你衣服的顏色!她為蕾哈娜生日做的紀念,很符合日日時尚女王的身份了
身份是新的貨幣
楊冪以MK的品牌全球代言身份亮相時裝周?中國明星組團時裝周!
私生子母親身份曝光,黃秋生曾被她打的頭破血流
此人生前身份尊貴,死後身穿龍袍,數百年後,屍體被挖出扔在路邊
當物質需求滿足之時,便是身份焦慮開始之時!
韓紅六種身份,第一種身份意料之中,最後一種身份很偉大
通房丫鬟的身份,做到妃子的地步,還給皇帝生了三個兒女
這3大生肖女下個月桃花運超好,成功的擺脫掉了單身狗的身份
關曉彤全身武裝現身機場,這個細節出賣了她的身份
七歲女童的墓葬,寶物琳琅滿目,生前到底是何身份
軍統特工藏在一個村子,和男人生了八個孩子,三十年後身份才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