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推薦8部描述歐洲古代戰爭的電影,除了燃還是燃

推薦8部描述歐洲古代戰爭的電影,除了燃還是燃

《百夫長》

當2005年尼爾馬歇爾大紅之時,邁克爾法斯賓德還只能算個電視劇演員,但是在第二年,他便開始了向電影界的突破。在那部流淌著男性荷爾蒙的《300勇士》(2006)中,法斯賓德便是勇士中的一員,雖然不如傑拉德巴特勒耀眼,但是他也抓住了這次機會,開始了自己在電影界的突破,並最終在《飢餓》(2008)中爆發。

在反映北愛爾蘭共和軍領導人鮑比桑茲獄中絕食經歷的這部《飢餓》中,法斯賓德的表演堪稱驚世駭俗,他為了演繹片中角色,節食減肥,乃至於精神長期處於游離狀態,不過他的付出換來了影片的巨大成功,他的表演也獲得了如潮的好評,並拿下了當年英國獨立電影節、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歐洲電影獎、倫敦評論家電影獎等多個影帝稱號,堪稱當年歐洲最佳男演員。接著他再接再厲,憑藉在電影《魚缸》(2009)中與女友的女兒生情又懦弱逃避的有婦之夫角色,再次獲得普遍性認可,幾乎沿著前一年摘得影帝的軌跡,把英國獨立電影節、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倫敦評論家電影獎等獎項的最佳男配角拿了個遍,而同年,又借《無恥混蛋》(2009)進一步在好萊塢立足,未來的演藝之路值得期待。

在《百夫長》中,他將扮演那位奔跑求生並試圖營救將軍的昆圖斯迪亞斯,當然,他的任務並不輕鬆,他將面對來自歐嘉柯瑞蘭寇扮演的悍女艾泰恩的強力挑戰,這位出生於烏克蘭的女影星因為在《007:大破量子危機》(2008)扮演邦女郎而火速成為影壇亮點,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她的角色便是胸懷仇恨的復仇天使形象,此番再次扮演因為家族仇恨而與羅馬人勢不兩立的強悍角色,想必在仇恨情緒中沉浸已久的柯瑞蘭寇將給法斯賓德一些顏色看看。

《迷蹤第九鷹團》

影片改編自羅斯瑪麗·蘇特克里夫歷史小說,由傑里米·布洛克(《故園風雨後》)改編劇本。29歲的查寧·塔圖姆(《特種部隊》)擔任主角,扮演率領百人隊伍羅馬將領Marcus Aquila。由於受到凱爾特人襲擊,Marcus身受重傷並失去了自己的隊伍和地位。無奈之下Marcus決定立功贖罪,冒險去了無人煙的蘇格蘭北部,尋找失落的第九軍團之鷹。15年前,由他父親(唐納德·薩瑟蘭)率領的第九軍團曾在那裡莫名其妙地失蹤。與Marcus一同上路的是憎恨一切羅馬人的凱爾特奴隸Esca(傑米·貝爾),Marcus在角鬥士競賽中救下了他。兩人之間的關係成為了串聯影片的主線。

法國年度大熱影片《預言者》的塔哈·拉希姆也加盟本片,扮演凱爾特人中最殘忍的西爾族的王子。為了從西爾人那裡逃脫,Marcus只有裝作是Esca的羅馬奴隸,受盡折磨。經歷重重猜忌和阻難,兩人終於齊力找到鷹圖騰藏身的廟宇並揭開了第九軍團的失落之謎。

《角鬥士》

一個羅馬角鬥士站在競技場中央仰望著國王,等待他決定生死,國王伸出拇指,露出不可饒恕的表情,準備做出處死失敗者的手勢。這番場景出自19世紀法國學院派畫家讓萊昂熱羅姆(Jean-Leon Gerome)的名作《Pollice Verso》,而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攝《角鬥士》的靈感正是由此而來。在交齣劇本之前,製作人沃爾特F帕克斯和道格拉斯維克先向斯科特展示了這幅名畫。「他們走進我的辦公室,將一幅複製品放在桌上,」斯科特回憶說,「那畫面讓我想起羅馬帝國的榮耀和邪惡,從那一刻起我便被深深吸引了。」

緊隨其後,斯科特看到了名為「角鬥士」的劇本。維克說:「編劇大衛弗蘭佐尼找到我說希望拍攝一部有關古羅馬的電影,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古羅馬文化的方方面面都與競技場有關,競技場是當時所有社會階層的中心,建築、排水和金屬製造等相關技術因此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隨著了解不斷加深,我們越發相信競技場是影片故事發生的理想地點。」帕克斯補充說:「我們在創作初期就準備塑造出一個能帶領觀眾展開古羅馬時期情感之旅的勇士,隨著劇本逐漸成形,我們開始意識到物色影片導演才最具挑戰,他不但要有能力駕馭片中壯觀恢宏的場景,還須精通人物和故事的必要元素,不能讓影片背景喧賓奪主。從一開始起,雷德利斯科特就是我們眼中的首選。」

《最後的兵團》

羅慕路斯奧古斯都是西羅馬帝國最後一位皇帝,公元475年至476年在位。但是12歲的他登上皇位僅一天,就被敵軍囚禁於卡普里島。《最後的兵團》以此為背景展開,講述了奧古斯都在奧勒留和Abrosinus等人的幫助下,逃出小島,繼續他最後統治的故事。

由Dino De Laurentiis和Quinta Communications兩家公司聯手打造的《最後的兵團》,是導演道格萊夫勒第一部獨立執導的故事片。製片方請來了柯林弗斯和本金斯利這兩位實力人氣兼備的英國男星加盟,分飾奧勒留與Abrosinus。2005年7月影片開拍前一個月,印度美女艾西瓦婭雷被宣布為米拉的扮演者,而她與對手男星弗斯在片中是否會有激情戲也成為外界爭議最大的話題。

《斯巴達三百勇士》

第一部描述溫泉關戰捶役的影片,是1962年的《斯巴達300勇士》,那一年《300死士》的作者弗蘭克基米勒只有5歲。重溫當年的《斯巴達300勇士》,影片的對白現在看起來古意盎然,然而其中的一段情節--300名勇士中奮戰到最後的幾人死於亂箭齊發--當時深深地震驚了米勒。5歲的米勒已經可以看漫畫報刊,習慣於看到英雄必然勝利。那是他第一次意識到,英雄,未必就是笑到最後的的人。"那就是屠殺!但卻震撼人心。"米勒後來評價那段情節。

那段情節對米勒的創作生涯必然有著深遠的意義,因為米勒的作品裡充滿了悲劇英雄。例如,在支撐起一個時代蝙蝠俠傳說的成名漫畫《黑騎士歸來(Dark Knight Returns)》中,老邁的主人公已經退隱多年,卻因種種原因不得不重出江湖,和各種惡勢力搏鬥,其中的高潮一幕,就是衰老的主人公大戰昔日戰友--超人。米勒總結說,他最擅長塑造的人物角色,就是那些不管多麼努力,最後總是無望地敗給命運的悲劇英雄,他們輸掉最後的戰役,但卻贏得人心。

這種情結延伸到了《300死士》。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米勒就開始搜集資料,為《300死士》的創作作準備。

《亞瑟王》

擔綱本片製片人的是製作過《珍珠港》、《黑鷹墜落》和《空中監獄》等熱門影片的傑瑞布魯克海默,他說之所以看好《亞瑟王》是因為影片故事對這段傳奇進行了全新演繹。在其他影片中,大多都交代亞瑟王生活在「黑暗時代」,而實際上,他身處之前的年代,大衛弗蘭佐尼(David Franzoni)完成的劇本更接近史實。

以真實為出發點,布魯克海默找到了導演安東尼福奎阿,他被福奎阿執導的《訓練日》中的現實氣息所打動,一直希望能夠與之合作。福奎阿是看著亞瑟王的故事長大的,多年來,他一直在研讀亞瑟王的傳說和相關記載,童年時,他渴望成為圓桌騎士,而長大後,他更希望能拍出這樣的電影。當布魯克海默向他拋出橄欖枝時,他毫不猶豫的接受了。當然,在《亞瑟王》中,福奎阿延續了自己以往的風格,正如他所說:「你會嗅到暴力和死亡的氣息,你能感到冰冷和絕望,在那個年代,沒有過多的希望可言,你將看到一個前所未見的亞瑟王。」

劇組中軍械師的工作量也異常繁重,因為片中沒用不用武器的角色,即使格溫娜維爾也武裝到了牙齒,哪怕村民都將農具當作兵器,另外,製片方還請來了前海豹突擊隊成員、國際安全專家哈利哈姆弗瑞斯(Harry Humphries)作軍事顧問,此前,哈姆弗瑞斯曾指導《黑鷹墜落》和《太陽之淚》的拍攝。雖然哈姆弗瑞斯是當代軍事專家,但在他看來,從古至今,戰爭中發展的多是兵器,戰術基本相同。

《特洛伊》

影片改編自荷馬史詩巨作《伊利亞特》(The Iliad),史詩完成於公元前8世紀,即人們所推測的特洛伊敗落之後的300至400年間。然而,究竟是荷馬編纂了當時存在的口頭流傳的歷史,還是荷馬就是這部著作唯一的原創者,至今仍是個謎,但畢竟,他的作品經歷了歷史長河的磨礪得以保存下來,最終成為了記載這段歷史最具說服力的文學作品。

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兒子王子帕里斯在希臘斯巴達王麥尼勞斯的宮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但是,帕里斯卻和麥尼勞斯美貌的妻子海倫一見鍾情並將她帶出宮去,惱怒的麥尼勞斯和他的兄弟邁西尼國王阿伽門農興兵討伐特洛伊。

希臘聯軍的統帥阿喀琉斯和Priam最小的兒子,特洛伊年輕的國王赫克托耳逐漸成為在戰爭中成為雙方各自的英雄。

由於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難攻,希臘軍隊和特洛伊勇士們對峙長達10年之久,最後英雄奧德修斯獻上妙計,讓希臘士兵全部登上戰船,製造撤兵的假相,並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馬。

特洛伊人高興地把木馬當作戰利品抬進城去。當晚,正當特洛伊人沉湎於美酒和歌舞的時候,藏在木馬腹內的20名希臘士兵殺出,打開城門,裡應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殺掠和大火將整個城市毀滅。老國王和大多數男人被殺死,婦女和兒童被出賣為奴,海倫又被帶回希臘,持續10年之久的戰爭終於結束。

《亞歷山大大帝》

憑藉著驚人的軍事天賦和野心謀略,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整個世界,他是最後的武士,擁有著探險家的靈魂。他的足跡遍及22000英里,他的追求不是毀滅,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創造新世界和新社會,他一統東西,將古希臘的文化和思想帶到東方,產生了難以磨滅的深遠影響。亞歷山大大帝僅活到33歲,在他辭世的公元前323年,他統治的國土面積已經超過200萬平方英里,包括現今的希臘、阿爾巴尼亞、土耳其、保加利亞、埃及、利比亞、以色列、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塞普勒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烏茲別克、巴基斯坦和印度。

影片拍攝地點橫跨歐、亞、非三大洲,輾轉希臘、摩洛哥、印度等國家。劇組曾趕製出20000套戲服、4000張弓、9000支箭、3000個盾牌、3000支劍、200支長矛,還有120匹馬和將近100隻大象。在拍攝高加米拉會戰的壯觀場面時,劇組動用了兩個攝製組,從8個機位同時拍攝。根據歷史記載,高加米拉會戰總兵力多達297000人,而在500名劇組人員忙碌的摩洛哥片場,群眾演員只有2000人(其中包括1000名當地士兵),為了達到排山倒海的效果,影片的視覺效果總監用數月時間來打造數字特效。片中另外一場重頭戲是亞歷山大大帝率領馬其頓軍同印度軍隊交戰,拍攝地在泰國首都曼谷北方150公里處的Phu Kae植物園,在兩周半的拍攝過程中,劇組在當地租用了數十頭大象裝扮成戰象,並僱傭了數千名群眾演員扮演騎兵和步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飲視 的精彩文章:

一部把上帝拍成猥瑣大叔,奇幻正能量,嘲諷臉天馬行空的治癒片
1995年上映,劇本創作僅用了11天,卻好過97%的愛情片
這碗雞湯很有料,智慧與肌肉並存的咖喱國電影
美劇史上惡人排行榜,《行屍走肉》的瑞克只能排第四

TAG:掌上飲視 |

您可能感興趣

第一個戰火波及全歐的戰爭,歐洲近代史的開端
歐洲古代盔甲圖賞,如果中國古代的盔甲也能傳世,哪個更帥?
古代歐洲與古代中國,誰更專制?
古代歐洲的「束腰」和古代中國的「裹腳」哪個更摧殘女性
古代核戰爭?歐洲「玻璃堡壘」之謎,一個無法解釋的異常地質!
為什麼古代中國擁有龐大的軍隊和武器,卻從未入侵過歐洲?
一場由中國人改寫歐洲歷史的戰爭
古代歐洲的這個文化陋習,相當於我國古代的裹小腳!
中國古代有一項舊制,屢屢被歷代皇帝打壓,如今歐洲人還在用
二戰德國的閃電戰術打蒙了整個歐洲,但它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
漢帝國如何改變歐洲史?漢朝的一次出征,給歐洲帶來滅頂之災
攝影師潛入歐洲,拍下各國壯觀的廢棄冷卻塔
歐洲一小國,研製的這把左輪手槍,首次被廣泛應用到了戰爭中
蒙古大軍西征歐洲帶去的這一發明,卻給中國帶來了災難
一部歐洲奶奶的口述史紀錄片,帶你了解她們眼中的二戰史
朦朧古典的歐洲少女,他把油畫與攝影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不要被影視劇騙了,中國古代重裝騎兵戰術發達、威力強大,不輸歐洲
重磅考古!在埃及發現的巨大恐龍揭示了非洲和歐洲之間失去的聯繫
連射4枚大殺器視頻太壯觀,24個彈頭能滅歐洲:戰鬥種族怒了!
唯一敢與普京爆發戰爭的歐洲國家:大批美軍裝備抵達喬治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