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作為最大的媒體機構
GIF/338K
導語
當下,新媒體和自媒體的蓬勃發展,對教會的牧養、福音的傳播帶來許多實質的影響和挑戰。許多教會及基督徒自媒體,也都開始善用新媒體見證福音,引人歸主,但具體操作層面仍有一些困境。如個別教會的資源與力量有限,串連多家有共同異象的教會一起合作應用新媒體可行嗎?教會應如何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挑戰?
新媒體對教會帶來的影響
GIF/682K
教會對新媒體事工或者說對媒體宣教一直以來都有幾種不同的看法和態度。
第一種是保守派, 對媒體基本抱持負面的態度, 認為即便有些效果, 也很有限, 弊大於利, 不如不做。
第二種是工具派。媒體是中性的工具, 無所謂好壞, 關鍵看誰怎麼用。
第三種是辯證派, 媒體有好處也有壞處。 既不能用其好否定其不好, 也能用其不好否定其好。
各派都有一定道理, 也有實例舉證,但不管哪一派,基本上都認為媒體宣教是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的事, 教會可與支持, 但能參與的地方有限; 自己教會要不要搞新媒體事工, 則要看教會裡面有沒有搞IT或者學新聞的人才。其實, 這正是對新媒體的誤解和認識不足所在, 也正因為如此, 華人媒體事工一向開展有限, 也沒有形成足夠的影響力。然而,新媒體的出現帶來了很多改變。
首先, 沒錢沒人不再成為理由。新媒體顛覆了大眾傳播要素和傳統媒體的運營模式。隨著技術和成本門坎的不斷降低, 教會和信徒很容易開始所謂的媒體事工。以2016年最火的「直播」為例, 過去需要配置昂貴的設備和衛星傳輸, 以及大量的專業人才方能實現, 如今一台4G上網的手機就可以輕鬆搞定。稍微投一點資, 多地點教會主日崇拜或其他活動就可輕鬆實現互動直播, 無需專業人士操作, 一般人稍加自學就可以。 網路相關教程豐富且大都免費。相較於其他事工, 新媒體已經成為教會最容易開展的一項事工。
其次, 新媒體事工並非可有可無的選項。其對當今社會和新一代的深刻影響和重要性已經無需多談。這裡所講的是對新媒體的認識。「人人即媒體、萬物即媒體」的新媒體時代, 每個人都成為信息的發行者, 同時每個人就是信息。正如我們所效法的基督既是信息本身, 也是信息的傳播形式。
這種觀念的改變帶給我們對媒體宣教事工的一個全新的、回歸本質的認識: 基督徒即媒體、教會即媒體。媒體是教會的天然屬性, 也是其功能體現。某種意義上講, 甚至可以說教會是最大的媒體機構。新媒體的事工不是一個單獨的事工或選項, 更是要在崇拜、團契、探訪、慈惠乃至植堂等各項事工上都應當充分應用的事工。
再者, 新媒體使每個信徒都可以成為宣教士。隨著社交媒體的普遍使用, 朋友圈更真實地反映出人們的關注、愛好、性格特徵, 乃至生命質量。我們所發的每一張照片, 更新的每一個動態, 甚至每一則轉發, 每一個點贊都描繪出我們的生活和價值觀。新媒體提供了別人認識我們, 我們認識自己的一種令人無處遁形的「上帝視角」。
GIF/12K
同時,新媒體也為基督徒打開了向非信徒親友同學, 乃至陌生人分享福音的寬廣空間。每一位基督徒都要珍惜寶貴的機遇, 領受時代的呼召, 道成肉身在新媒體, 以生命影響生命。衛斯理曾說過:「這世界乃是我的牧場!」過去, 牧場PARISH代表的是基督徒和教會對所在小區的一種屬靈責任;今天, 朋友圈就是你我的牧場, 宣教要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另外, 新媒體的應用使基督教傳播擴展到了巨大的公共空間。某種意義上講, 新媒體把教會的公共性激發了出來, 使教會在話語權的層面上, 可以進入主流, 發揮更為廣泛的影響力。 同時, 教會內部的事物也很容易並被拿到公共空間討論,引發社會關注,特別是一些負面事件。教會則必須積極探索新媒體時代與社會的對話與溝通模式。否則就很容易就喪失了新媒體所帶來的在公共空間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將對自身事務、身份、理念和信仰的解釋權拱手相讓, 甚至讓異端乘虛而入, 影響敗壞基督教的社會觀感和形象, 使福音的土壤更加堅硬。牧者長執需要學習在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教會的P.R(Public Relations,P.R.,簡稱「公關」——編者注), 也需要教導信徒如何在多元社會的公共空間里, 分享信仰, 對話溝通, 見證信仰。
教會如何應對挑戰?
GIF/1342K
同時, 我們也需要看到新媒體給教會和基督教傳播帶來的挑戰。 以中國為例,新媒體使從過去的資源匱乏變為如今的過剩。但其中很多信息良莠不齊、來源不明, 受眾難以判斷。人的閱讀時間和吸收能力有限, 吃太多的垃圾食物, 再美的大餐也沒有了胃口。新媒體稀釋了有公信力的媒體機構的影響力,而自媒體的大量興起, 跳過了重要的編輯專業的審核與校正環節, 水平難以把握。 當作者直接面對讀者, 讀者的打賞代替了傳統的稿費, 則更容易使寫作取悅於讀者。 新媒體也帶來同溫層效應, 重感受輕反思, 重立場而輕事實;而因著作者神學理念甚至政治觀點的不同, 假以新媒體的便利, 則很容易引起紛爭、混亂, 對彼此並最終對我們共同的信仰造成傷害。
新媒體的這些特質, 恰恰反映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性特質: 顛覆。第四次工業革命衝擊最大的就是傳統的、實體性質的、權威型組織機構。教會可謂首當其衝。在持守真道、尊重傳統的同時,我們需要有神學倫理學等各方面的思考和響應,教會乃至宣教的一些傳統觀念、思維方式和治理模式都必須改變更新。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策略就是聯合。特別是在大多數華人社會,教會還處在相對邊緣的地位, 在很多社會環境中還仍然被誤解、歧視,甚至被敵視、逼迫。同時, 基督教在華人社會生根時日尚淺, 真正本土化的神學、思想和文學藝術等遠未形成, 優秀的資源匱乏, 新媒體則提供了整合的機遇和可能。教會與專業機構、與意見領袖和信徒, 以及與其他教會需要緊密的聯合, 形成矩陣, 方能有效地發揮影響力。
GIF/66K
至於個別教會, 特別是中小型教會, 聯合多家有共同異象的教會一起合作應用新媒體方為可行之道,甚至是唯一出路。即便是大型教會和專業媒體宣教機構, 因為既有事工的開展仍有巨大的需求, 不可能快速且完全轉型, 特定條件下也無需全面轉型。但這也往往使得新媒體事工在整體規划上處於從屬地位, 所能獲得的資源有限, 且很容易與既有事工形成張力。結果成了往舊衣服上面不斷地打新補丁, 不倫不類不說, 反倒弄壞了舊衣服, 新舊都沒得穿。倒不如各教會聯合起來, 把各自只夠打補丁的錢合起來做成一件新衣服, 新舊保全, 更能有效帶動整體轉型發展。
作者簡介
安平, 美國普世佳音新媒體傳播機構執行主任、宣教牧師。2001年蒙召加入基督教媒體機構服事, 2013年加入普世佳音。為旨在推動新媒體事工的話語論壇, 以及北美網路宣教論壇的主要負責人。 著有《顛覆 重生 回歸:新媒體時代的福音傳播》,《調適 平衡 見證:當代基督教的公共傳播》, 和《新媒體時代, 教會如何因應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顛覆性改變》等專文。
他(耶穌)又對他們說,
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
馬可福音 16:15
本文發表於《教牧分享》2017年5月
作者保留版權
聖經目錄 靈修查經 語音朗讀
向今日佳音公眾號
發送 聖經 ,
進入在線聖經
例如:
發送『太10』,可查詢『馬太福音第10章』經文
發送『耶穌』,可查詢出現『耶穌』兩字的經文
※共享單車現首家倒閉企業,共享經濟出路何在?
※親子閱讀:家庭教育既簡單又高效的方式
※【中英雙語】災難的目的
※【中英雙語】作工與休息
※為城市求和平
TAG:今日佳音 |
※三台融合構築最強「中國之聲」,全媒體時代新作為獲媒體專家力贊
※互聯網大勢之下作為自媒體創作者的辛酸故事
※協會作為核心成員出席金磚五國理事會中方數字經濟工作小組成立大會
※非洲媒體人:媒體合作為中非關係架起橋樑
※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中國為何造不出好晶元?
※作為國民黨的兩大特務機構,中統和軍統的區別在在哪裡
※佛教和道教作為我國的傳統宗教,為何信的人越來越少?利益是關鍵
※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一門技術和藝術,書法小眾化趨勢加劇
※作為全球最大的運營商,中國移動為什麼還是做不好手機?
※作為健身模特的開路人,她站在了在社交媒體的食物鏈頂端
※作為全球最大的運營商 中國移動為什麼還是做不好手機?
※作為中國電力行業最大的無人機供應商,他的理想卻是推動產業變革
※我們的製造業錯失了哪些機會?AI 作為全新生產要素如何重塑中國實體經濟?
※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中國化工業要把新能源汽車技術突破作為戰略方向
※作為體系的個人
※我作為業餘踢拳運動員,切身體會縱慾的危害
※水陸法會作為漢傳佛教規模最大的法會,您可知道它的中心是什麼?
※機器人編程是否該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
※作為中國冷兵器的巔峰之作,宋朝為什麼沒有繼承唐刀的形質?
※大數據作為互聯網項目與人工智慧需要科學全面的執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