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艾國《山水畫俯遠法》(五)

艾國《山水畫俯遠法》(五)

傳播:人文 藝術 收藏 推廣

「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宋·郭熙《林泉高致》

「自山上而觀山下,謂之俯遠。」

——艾國《論俯遠法》

我的藝術觀點

文/艾國

(二)

「技道一體」是國畫倡導的,也是我們區別西方其他畫系的特徵。宗教、科學最終揭示的就是自然的實質,我們叫「氣」也叫「道」,佛家叫「實相」,宗教叫「上帝」、「真主」,哲學叫「真理」,科學叫「定律」,這也是人類要弄清的最大問題,其他的學科也是圍繞這些服務的,藝術也是,最高的境界就是升華到這個領域,其他諸如反應、顯示自心感受和心外現象的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表面、局部,即便很有特點、很受追捧也是小道,這個主張是沒有什麼疑問的。

自古我國在繪事中也是這樣倡導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里的「心源」就是這個意思,就是通過「萬物靜觀皆自得」的方法感悟「本體」,這需要「靜心」、「靜慮」或「思維修」,在人和自然融為一體,放下我相的境界中「澄懷」觀照法界「自心」、「心源」。這些在我們傳統文化里儒釋道的精神中講的很多,也很具體,從最早的畫論到清末都是根據這些精神出來的。

釐清這些,一是靠繪事的熏習,還要有對傳統精神的解悟,這個解悟不只是靠讀誦經典,還要靠實證,就是「坐禪」來解悟,因為儒釋道經典尤其是道家、佛家的經典很多是把「禪定」中感悟、體證用言語表達出來,而且是於不可說中強說,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這些不是用思維邏輯搞些理論可以明白的。所以我們古人那些大家很多都是「披圖幽對,坐究四荒」,那些出家畫僧參禪為日課而「度物象而取其真」,又有「畫之老境,於世海中一毛髮事泊然無所染,每靜室僧趺,忘懷萬慮,與碧空寥廓同流」,這些都是「澄懷觀道」的方法,我們看古人的畫都是靜的、都是空靈的,平和的,這是其中的原因。畫最終表現的是文化。

氣韻是修為的顯現,是畫外功,也是不可求的,「六法」的氣韻生動是賞家之事,畫家想要畫出氣韻生動一念之間就不可得了。我畫畫是讓心裡放下一切染著,要達到一種自然狀態,這種自然是放下的自然,是一種澄清的顯露,是自心流出。

……

(未完待續)

俯遠法 5-1

5-1局部 一

5-1局部二

5-1局部 三

5-1局部 四

俯遠法 5-2

5-2局部 一

5-2局部 二

5-2局部 三

5-2局部 四

5-2局部 五

俯遠法 5-3

5-3局部 一

5-3局部 二

俯遠法 5-4

5-4局部 一

5-4局部 二

5-4局部 三

5-4局部 四

艾國

號畫陀,北京市人,1966年生。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培訓中心書畫藝術創作高研班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研究員、范揚博導工作室執行導師,榮寶齋畫院范揚名家工作室執行導師,黑龍江省畫院研究員,河北經貿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今日鑒藏美術館藝術顧問,中國山水畫俯遠法創研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作品收錄於《中國美術年鑒》,《丹青畫史--影響中國畫壇風格走向的藝術家》。

往期部分內容,敬請關注

更多請關註:

編輯占宇編輯端藝

——今日鑒藏美術館——

收藏名家書畫,讓好的作品得以推廣、流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鑒藏 的精彩文章:

TAG:今日鑒藏 |

您可能感興趣

著名山水畫家艾國五台山寫生狀態
曼谷一日游:考艾國家公園
考艾國家公園——遠離城市喧囂的一片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