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醫學經絡系統二!
二、經絡的整體性和功能
經絡系統在人體中是一個完整的隱態物元有機整體,經絡系統由點(穴位)、線(經脈、經別、絡脈、經筋)、面(根、結、氣街、四海)、體(全部經絡組織),四大部分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經絡系統,在人體中發揮生理功能。
《靈樞·海論》中指出人身有四海,腦為髓海,膻中為氣海,胃為水谷之海,沖脈為十二經之海,又名血海。我們祖先中上乘的慧觀者,從內觀和外觀(透視)中發現,十二經脈像大地上的江河,這些江河中的流體(氣),都匯合於相應區域內集聚,這些區域有如大地之海,因而借象喻之。海,在幾何學上就是一個面的概念,在人體局部則是立體概念。髓海位於頭部,按照現代名詞解析,就是指顱腩腔為髓海。膻中為氣海,即指胸腔為氣海。水谷之海位於上腹部的腹腔中,血海則位於下腹部的腹腔中。這四部分的四種集聚,相互之間存在著滲灌交換,相互聯繫功能。傳統修真學中,就非常承視這四大區域的修證,所謂「四海揚波,三田竄動」,即是指顱腦腔、胸腔、腹腔,三腔共振,氣光連貫如一的整體性、立體性修持。
四海主持人體全身隱、顯質元(源)性物質和功能,氣血、津液、營衛等,其中胃為水谷之海,是氣血生化的基礎;氣富集於胸腔,貫心肺而行呼吸,這種氣有一專用名,稱為宗氣,傳統上稱膻中為氣海,並非一個穴位點;沖脈起於腎下、胞中,此是原氣生髮之地,動而上下行,滲灌隱顯質元性物質氣血於全身,因而也將此稱為五臓六腑之海和十二經之海,又稱為血海;氣血津液的精華能夠補益腦髓而濡空竅,髓者以腦為主,因而稱腦為髓海。
傳統中醫學中的三焦氣化論,與四海概念異曲同工。《難經》說:「臍下,腎間動氣」是十二經之根本,是為原氣。三焦學說將胸部名為上焦,稱氣海,為宗氣所聚,宗氣「上者走於息道(呼吸道),下者注於氣街」,推動氣血的運行。上腹部為中焦,稱水谷海,產生水谷之氣(谷氣),化為營氣和衛氣,營氣流溢脈中,衛氣散布脈外,行於周身。下腹部為下焦,稱為血海和十二經之海,是原氣所在之地,腎間動氣生髮之所,「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這也就是說原氣是通過三焦而分布於全身各處的。原氣也是其它氣的生髮之源、之本。
人體中下焦的原氣,中焦的水谷之氣(營氣、衛氣),上焦的宗氣,髓海(腦海)中的神氣,共同構成人體的真氣,也稱為正氣。《靈樞·刺節真邪》中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以充身者也。」真氣行於經絡則稱之為「經氣」或者「脈氣」,各經的穴位就是「脈氣所發」,又是「神氣之所遊行出入」的特殊部位。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人休中有質無形的隱態質元物質正氣(真氣),根據隱態物元(源)生理結構四海而分為四大類,產生於下腹腔(下焦)中者稱原氣,產生於顱腦海中者稱神氣,產生於胸腔(上焦)中者稱為宗氣,產生於上腹腔(中焦)中者稱水谷氣。水谷氣是後天飲食所得,這包括食物本身所攜帶的地氣,以及通過消化吸收轉換,而產生、形成的營氣和衛氣。四大類氣既各有其源,又合而為一成為人體內整體性的正氣(真氣),這一隱態質元物質與顯態質源物質的體液,共同構成人體內的質元(源)物質整體。
人體隱態質元物質的氣,滲灌於四海,流注於全身。人體經絡系統不僅形成「海」,而且在經與經循行交匯中,還自然構成氣街。經絡的分布徑路在人體中自然形成「四街」,《靈樞·動輸》中說:「四街者,氣之徑路也。」《靈樞·衛氣》中說:「頭氣有街,胸氣有街,腹氣有街,脛氣有街。」街的概念,是區域性、局部性經脈和氣的交匯狀集約,街由經絡分布的密度、交叉性(包括立體交叉)和氣的區域聚積狀和交叉流動量的集中性所自然形成,這種命名同樣是祖先內觀和慧觀得出的結論。街的概念,在修真中具有較重要的意義,例如在靈動中常會發現,在「街區」局部的靈動就較多(包括拍打),時間較長,動作較複雜,這一現象常是由於在「街」性區域,經呈平面性相對集中,經與脈呈立體性集中,似城市的立交橋,因而調節就較為複雜,不要誤認為足病灶區而產生心理負擔。在運用修真法技進行他治時,如果明白「街」域各經脈的生理特點,因而進行抓、排、提、調、補等手法,病氣易抓拉出體,由於這種區域常是正氣或者病氣的富集之地,正氣易於經與經之間、經與脈之間互相補不足而瀉有餘,則治療常能事半功倍,可作為對症治療的簡捷輔助方法。
關於經絡的功能,《靈樞·經脈》中曾提出:「經脈者,所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這段話精闢地概括了經絡系統在生理、病理、防治疾病三大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經絡系統在生理方面具有運行氣血、協調陰陽的功能,《靈樞·本藏》中在論經絡的作用時指出:「行氣血而營陰陽」。證明了健康的人體,肖賴於經絡系統正常功能的充分發揮。
1運行氣血
經絡運行血氣的動力源,來自於原氣、神氣、宗氣等,《難經·八難》曾著重指出:「臍下、腎間動氣」是「五藏六府之本,十二經之根」,它由腎中所貯存的先天「精氣」轉化而成原氣,是攤動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力。其次是「宗氣」,「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見《靈樞·邪客》),主持心、肺的功能。另外由「水谷之氣」轉化而成的營氣和衛氣,其中營氣具有營養作用,它可以「轉化」為血液;衛氣是人體中一種具有防衛作用的隱態物質,它能夠抵抗病邪的侵犯,具有調節體溫,管理汗液分泌,充實皮膚和營養肌肉等作用。營氣運行於脈中,衛氣則可以散布到脈外的體表組織中。原(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等四氣,在神氣的參與和統一管理下,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地運行,並滲透於各個器官組織中。這就是經絡行血氣的功能。「神氣」在此並不完全是指隱態玄源體元的直接參与,而是神運氣機,產生類似於顯態組織神經系統釋放神經遞質一樣的有質無形物質,釋放一種隱態具有全息特性的類「氣」狀物質,故而前人用「神氣」給這類物質命名。
2協調陰陽
陰陽概念在人體中內容極為廣泛,既指機體的陰陽,也包括機能方面的陰陽。例如人體內外、上下、左右、前後、臓腑、表裡等等。經絡系統將氣血輸送到全身,內溉臓腑,外濡腠理,從而使體內的臓腑和體表的七竅五官、皮肉筋骨都能緊密配合,協調一致,由於經脈的連接、聯繫作用,體內陰陽屬性的各類組織器官,成為動態平衡整體,形成和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動節律。
3抗禦病邪
在疾病和外邪侵襲下,經絡有抗禦病邪的功能。經絡系統中的孫絡,在全身分布最廣,而且隱態質性衛氣是通過孫絡散佈於全身。因而最先接觸到病邪,發揮重要的抗禦作用。《素問·氣穴論》中說:孫絡能「以溢奇邪,以通營衛」,患者臨床上在體表穴位(包括阿是穴),可以發現反應點,就是孫絡的分布所在,也是衛氣停留和邪氣所侵犯的部位。正如《素問·五藏生成》所講:「此皆衛氣之所留止,邪氣之所客也,針石緣而去之。」疾病早期的正邪相爭,都可以在體表出現異常現象,可作為診斷的輔助方法。如果疾病發展,才會由表及裡,從孫絡、絡脈、經脈逐步向深層發展,並出現相應的癥候反映。
經絡及其所運行的營衛氣血,是有層次地抗禦病邪,同時有層次地反映癥候。道醫從業者如果內修精明,雙手的氣劍產生形成,在觸及病人體表時,常常可以非常輕鬆地、準確地發現這種「留止」、「所客」的部位,從而一針扎入,邪氣立即順針排放,治療效果立竿見影。
4反映癥候
在疾病和外邪侵襲下,經絡有反映癥候的功能。經絡反映癥候,分為局部的或一經的,以及數經和整體的。隨著病情的發展,有層次地反映出癥候。一般情況下,經絡氣血阻滯不通,相關部位就會疼痛腫脹;氣血在局部鬱積而化熱,就會出現紅、腫、熱、痛,這類情況屬於經絡的實症。如果經絡中的氣運行量不足,就會出現病變部位麻木不仁,肌膚萎軟和功能減退,這類情況屬於經絡的虛症。如果經絡的陽氣不足,就會出現局部發涼或全身怕冷等癥狀,是屬於「陽虛則寒」。當經絡的陰氣不足而陽氣亢盛時,就會出現五心煩熱,陰虛內熱,或者全身發熱等癥狀。寒熱虛實的多種癥候,都是以經絡的陰陽氣血盛衰為依據進行判斷。經絡與經絡之間,經絡與臓腑之間,在反映癥候上是互相聯繫的,前人曾總結出「六經傳變」規律,疾病的發展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可以從太陽經傳至明經或者少陽經,也可以從三陽經傳入三陰經。在經絡和臓腑之間,病邪也可以相傳。
修真界對於經絡反映癥候的功能特別重視和注意,特別是在經絡系統接收各類外源性信息反映區域方面,歸納總結了大量寶貴的經驗,用於指導修真和未達到全真前的日常生活中,使修真者順利地早進大道。華山派已經得道的郭子陽師(已隱入山中),曾惠留一幅《華山修真圖》,圖中詳細地註明了各類良性、惡性、一般性玄源信息在體表相應區域的反映點,以及華山修真方法真諦,囑擇有緣者傳授。這些反映點分類明細,即使朋友將至或他人來請吃飯,都註明了體表相應區域經絡的反應點,較之民間流傳的掌指圖尤勝一籌。當然這些反映點必必需修證接近初真後,始脈系統的修證達到一定的層次和階段才會體會出來,因為這些反映點都是處在妙領域中,只有知微識妙者才能明白其中道理,並非一般人都可以領公和應用。從這一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人體物元隱態生理組織的應用是全息性的,可以廣泛地應用於各個方面,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研究的領域。
5傳導感應
傳統中醫學中的針灸、按摩、內功等方法,能夠防治疾病。其機理之一,就是由於經絡系統具有傳導感應以及調整虛實的功能。針刺中的「得氣」現象和「氣行」現象就是經絡傳導感應功能的表現。
《靈柩·官能》中說:「審於調氣,明於經隧。」這是說明針灸方法的運用,要審時度勢,辨證陰陽,以扶正祛邪,調整陰陽,靈活運用,以「調氣」為法。一個「審」字將病理分析、疾病診斷、治療方案、心意和手法的運用全部概括於其中。「明於經隧」則將學習掌握經絡系統生理組織結構的重要意義高度概括,「明」字在此並不是單指主觀意識「智識」的學習掌握,「明」字概括了潛意識「慧識」的同步掌握經絡系統。古人對針灸圖譜,專用「明堂孔穴圖」或「明堂圖」、「明堂流注側偃圖」等命名。「明堂」一詞就是喻指「內觀」、「慧觀」,修真中由前額至泥丸,有三個隱態生理組織結構,分別名為:明
堂、洞房、泥丸。修真者的天眼、慧眼等都是指「明堂」這一區域組織的先天質變數變產生的功能。經絡組織系統是慧觀的結果,所以前人用「明堂」來給圖譜定名。「名堂圖」也就是「慧眼內觀圖」。因此真正的「明於經隧」,就必需修真,用明堂內觀,進入相應層次後才能實現內觀之「明」。
經絡系統具有傳導感應的功能,一方面是由於經絡本身的壁性感測作用,另一方面是由於經絡所運行的「真氣」由五類氣所組成,其中具有「神氣」成分,神氣是物質全息感測的遞質。《黃庭經·內景經》中說:「泥丸、百節皆有神。」這是一種高層次內觀、慧觀的發現,在一般情況下,神居於腦中,「腦為元神之府」,它是神通過某種「全息性遞質」物質,呈玄元質性表現,而不能呈全息體性表現,所以古人稱其為「神氣」。「神氣遊行出入」於穴位,是神氣帶有神的全息特點的一種表現。「萬物皆有靈」,但是靈性的大小,則取決於靈質濃度的高低和品質的級數高低。當修真進入高層次後,才會隨著靈質的增多,品質的升華而產生。「泥丸、百節皆有神」的「全息形體」內觀或外觀現象。經絡系統中的「脈舍神」,「氣行則神行,神行則氣行」這類神氣活動,都屬於神的玄元質性全息活動現象。
6調整虛實
當人體出現氣血不足、陰陽失衡、陰陽偏勝等虛實癥候時,通過針灸治療,內功修鍊自療,來「調氣」和「治神」,就可能扶止祛邪,補虛調實,使人體機能回復到正常狀態而陰陽平衡。經絡系統調整虛實的功能,是以它具有協調陰陽的功能為基礎的,針灸、內功等治療力法就在於激發經絡本身和玄元質性神氣的功能,「瀉其有餘,補其不足,陰陽平復」,實現調整虛實的目的。
針灸和內功既可以針對性地調整局部的虛實,也可以全身整體性地調整虛實。局部調整虛實,中醫臨床和科學研究已經積累了大量資料。凋整中應注意對應性,例如足三里穴,對於調整消化系統有明顯作用,但對調整泌尿系統其作用則不明顯,只能作為輔助。
整體性調整,應注意五行相生的原理及其在內臓的對應關係,病理變化的主次位置,確立正確的針灸方案或者內功方法。
用氣和光通過一定的技術方法(技法)施治於人時,也是一種局部性調整和整體性調整,同樣應當注意「審於調氣,明於經隧」,才能符合自然客觀規律和人體內環境的陰陽特性,而獲得較好的效驗。
7體元通道
在傳統中醫學之中,並不存在體元通道一說。但是在道醫中則必須掌握住脈道的這一修身學生理功能。人體內的經絡等傳輸系統,不儀僅足體內各種「氣」的傳輸通道,其些經脈還是體內各種體元活動的止廊。人體內的各種體元眾多,存在著許多老子所指出的「小邦寡民」的臟腑器官和組織,「鄰邦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現象雖然普遍存在著。其中主持工作的體元,對於常道中的人而言,的確屜一種「不相往來」。例如左耳和右耳中的體元,左眼與右眼中的體元,鼻與眼之間等等。但是,這些情況對於修身者而言,內天下大國中的體元中,有些是能夠相互往來的。而這些往來的走廊,就是經脈內景邃道。特別是八脈道系統。這些結構就是人體內,能夠實現「聯邦共和」機制的重要聯繫通道。
八脈道系統和丹線竅系統,都是培生性性體(體元)、內蘊性性體解脫後,在體內和臓腑之間和內部自由運行,以及通過這些走廊出入身國內外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慧觀內視中,還可以發現五臓體元聚中央朝覲的走廊通道。也可以觀察到元神在督脈中的伴隨能量的運行。這些現象的存在,充分說明經脈具有體元走廊的功能。
經絡系統修證原則[附]
經絡系統的修證原則,應當根據經絡系統的生理組織特點確立,理通而法隨。十二經絡系統,是正常人體隱態生理組織,它們的通暢和充盈,是人體正常和健康的保證。
目前社會中流行常見的內功方法,大多數都屬於疏通修真生理學中隱態物元組織經絡系統,培養隱態質元系統的真氣,去病療疾,強身健體這一層次。要煉好修身內功,真正發揮出煉修身內功的最大效益,就必須學習和掌握人體十二經絡系統這一人體隱態基本的初級層次生理組織結構。了解經絡系統中運行的,維繫人體健康的質元性物質種類。才能明白所修習內功方法的功理,做到有的放失,使煉內功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修身修真學是理法層次分明的修真學術系統,十二經絡系統的修證,在修身修真法學中屬於清地平基、築基煉已階段應完成的基礎修證任務和工程。經絡的修證,在太上傳統修真學中屬於「我法母,復乾健」階段,是為「我法地,返先天」奠定基礎。基礎的堅實與否,決定著未來修證的前途。所以凡是實修者都應高度重視這一階段的實證。
修身修真學的實踐方法是三元(源)並舉,隱顯同修,執兩用中,立體求證。所以在經絡系統的修證中,不單是要求經絡通,真氣足』去病氣,身健康。而是在一般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修證真正進入初真階段。
修身修真學在經絡修證階段,不僅要求隱態質元物質真氣充沛,而且品質接近或達到光的層次;隱態物元生理組織的經絡,傳輸通暢無滯,灌注容量倍增;隱態玄元攢簇五行,和合四象培育培生性的體元,爭取早日進入玄修慧(神)修領域。
經絡系統的修證,捷徑和重點不在於經絡系統內部,關鍵是高品質光氣進入體內的門徑是否開啟。人體有如無根樹,僅僅依賴後天呼吸而生存,如何使他儘快「生根、長葉」與地、天連接起來,能似樹木一樣根須深植於大地之中攝取營養,繁枝茂葉承受陽光進行光合營養轉換,這才是重要的環節所在。只有無形有質的根和葉全部形成,體「呼吸」能夠實現,人才能進入胎息和真息的無呼吸也能生存境界之中,所以前輩先師張三丰曾特擬《無根樹》一文言理說法。
人體「生根、長葉」的方法,就在於人體體表與外界連接部分的開放敞開。人體與自然外界的連接,分為穴性、竅性、線性、面性、局部性和整體性多種連接方式。選種連接又因人體內的隱態質元傳輸組織經絡系統的特點,而分為十二正經性連接、十二經別性連接、十五絡脈性連接,以及它們外圍所屬棚連繫的具有片狀和區域整體性特點的十二皮部性連接、孫脈性連接、浮絡性連接,以及更高層次類的八脈道性連接、七丹竅性連接等。
修身修真理法學中所介紹的基礎方法和其它方法,由於都是玄源恩師所授,未假於後天意識創編。所以其法理無不與修真功境要求高度有機契合。例如有的方法重點之一就足修持穴性、竅性、點性、局部性開啟和連接;而有的方法的重點之一就是竅性、局部性、整體性、立體性的局部與整體合一性全身開放,經絡系統立體性、開放性開啟和與大宇宙自然外環境相連接。以光氣為已身之繁根、茂葉,從而實現法地、法天。
實修原則
動修經絡,動功自擇,靈動最佳。
先有為,後無為;再有為,又無為;重有為,配無為。
形動意合,靈動形隨,神動形定。
主要方法
詳見《太極內功養生》、《靈動八步法》。
※清水泡一泡,防身百病消!
※道醫學堂丨道醫病因總論
※道醫養生:夏天吃苦 勝似進補
※道醫著作《修崑崙證驗》:簡單易行的揉法養生
TAG:道醫 |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大醫」思想
※道醫學堂丨關於《道德經》
※道醫學堂丨《道德經》的「大醫」思想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歷史地位
※道醫學堂丨卷仙學修鍊經典之乾坤二用章
※武當道醫學:天人合一道解腎經經穴復溜第五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定義
※道醫學堂丨除三毒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基本特點
※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遷入花鄉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易道淵源
※武當道醫分享 道家經脈醫學奧秘
※武當道醫學:道解十二經脈腎經合穴陰谷第六
※道醫學堂丨 關於《黃帝內經》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法道淵源
※道醫醫學的三境九重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未來發展
※武當道醫學:天人合一道解脾經經穴商丘穴第十五
※道醫學堂丨論和諧
※道醫學堂丨卷仙學修鍊經典之御政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