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當前中國電影為什麼爛片多?

當前中國電影為什麼爛片多?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梁鵬飛】?

最近馮小剛在上海電影節上開炮,稱目前國產片垃圾電影遍地是因為垃圾觀眾。之前筆者分析了馮小剛搞這個大新聞是大大的不妥,但拋開他的身份不談,他這話到底有沒道理?也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其實關於中國電影的現狀,馮小剛的這番話很有代表性,網上有一種論調叫「什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電影」,說明有很多人還是挺贊同馮小剛。

那麼,中國電影目前爛片橫行,這口鍋,真的要咱們觀眾背?

首先,筆者要旗幟鮮明地表示,這個鍋,還真輪不到咱們觀眾背。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又是如何而起?

這一切,需要從頭說起。

中國電影市場化1.0:《英雄》埋下後來過度營銷種子

中國電影市場現在是一個每年約500億的巨大市場。但在上世紀90年代到世紀之交,中國電影市場每年票房都徘徊在10億左右。全國大多數城市的老式電影院全部關門歇業,只有北京上海幾個大城市還有電影市場。那會兒大家看的基本上都是好萊塢大片,國產片那會兒一年沒幾部能看的片子。大家都說中國電影已死。

在這種情況下,所有電影人都在想怎麼辦?怎麼辦啊,救市啊。怎麼救?張藝謀站了出來。2002年一部《英雄》橫空出世,大導演,大明星,大場面,人民大會堂首映,營銷力度也夠大氣,最後票房2億多,創造國產片歷史。市場也確實被炒熱,改變了過去國產片寒磣的形象,張藝謀功不可沒,也開啟了中國電影市場化浪潮的開端。

《英雄》創造了國產電影票房紀錄,在國產片低迷期救市有功(圖/豆瓣)

《英雄》打響了開門紅,張藝謀後面再接再厲,陸續推出了《十面埋伏》和《滿城盡帶黃金甲》。「國師」當然救市有功,但是中國電影后來的很多毛病也是在他這埋下的。

眾所周知,《十面埋伏》和《黃金甲》的口碑不怎麼樣,故事情節著實有點雷人,但是憑藉著大場面、大明星,國師的電影一出,必然是年度最受期待的電影,營銷也是鋪天蓋地,票房也都好得出奇。在那幾年,年底賀歲檔看一場張藝謀的電影似乎成了一種文化現象。

對,就是文化現象。看電影已不單單是一種電影消費,而是成為了一種全民文化狂歡。媒體上,周圍的朋友圈,到處都在說這部電影,你不去看一下,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聊天。

在這樣的情況下,電影質量已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把電影營銷成一種文化現象,把電影話題炒作起來,把觀眾的目光都吸引過來,比電影本身重要。

這麼幾年下來,從張藝謀開始,後面的陳凱歌,包括馮小剛,還有香港北上的吳宇森等導演,都是有樣學樣。一定要拍大片,請大明星,但是電影質量都不是太好,然而票房都不錯。以至於中國電影市場慢慢形成了一種錯覺:就是拍電影一定要會炒作,話題度起來了,票房自然好。

這種情況,從2002年的《英雄》、2003年的開始,一直到2008年的《赤壁》、2009年的《建國大業》,筆者稱之為中國電影市場化1.0時代。

這一時期,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還沒到100億,除去引進片,國產片的市場其實很小。再加上市場剛起步,才開始學人家好萊塢玩商業片。因此那會兒國產片質量整體不夠高,觀眾能選擇的餘地也少。但客觀情況就是這樣,既不能太責怪導演們欺騙觀眾,也不能說觀眾就愛看雷人爛片。只能說市場還沒發展起來,大家都湊合湊合吧。但中國電影不重質量,過度看重營銷的毛病已經那個時候埋下,一直影響到現在。

中國電影市場化2.0:資本力量製造流量明星搞壞市場

2010年中國電影市場突破100億,目前接近500億,這是中國電影市場化2.0時代。由於中國經濟騰飛,帶動了電影市場起飛,這是一個奇蹟。放眼全世界從來沒有哪個電影市場有過這種發展速度。

這個奇蹟值得我們驕傲。但市場如此膨脹,帶來的也不會全是好事。看到電影市場如此賺錢,從2010年開始,有大量資本熱錢進場試圖渾水摸魚撈一把。目前中國電影最有聲勢的製片公司,包括萬達影視、樂視電影、阿里影業在內,幾乎都在這一時期成立。其它不知名的電影公司更是如過江之鯽,比比皆是。這是中國電影野蠻生長的初級階段,在這個時期,總會有一個相對混亂的過程,泥沙俱下,良莠不齊。

有太多的資本力量涌了進來,它們都想賺錢,市場被搞亂了,規矩被搞壞了,網路水軍、小鮮肉、天價薪酬,全部是互聯網時代,也就是這兩年才發生的事情。這才是近兩年中國電影爛片橫行的根本原因。

而這一切無非是延續了《英雄》開啟的明星炒作模式。只不過是把炒作的對象從以前的明星演員換成了今天的流量明星。之所以要換,一是因為之前的明星身價水漲船高,而流量明星大多掌握在資本手中;二是要適應網路時代需求,推陳出新,滿足90後新消費主力軍的潮流需求。所以,這些流量明星主演的爛片大多集中在國產青春愛情片,具體以《小時代》、《梔子花開》為代表,就是看準了年輕粉絲們的消費力。

另一方面,這些靠話題炒作和過度營銷的爛片還能取得高票房,也是由於這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發展太快,而新一批合格的電影製作人員還沒有成長起來,遠遠滿足不了迅猛發展的市場速度。這就給了那些靠話題營銷的爛片渾水摸魚的機會。筆者對此有個比喻,就好比一個餐館突然湧入了太多顧客,好的廚子只有那麼多,怎麼辦?當然只好讓某些顧客吃「豬食」了。

資本力量的惡還體現在,它們有巨大能量影響院線排片,讓流量明星主演爛片佔據超高排片比例。網上有一種論調指責觀眾不支持《海洋天堂》、《倭寇的蹤跡》等優秀國產片,也是爛片橫行的一個原因。但問題是,這些電影大多在院線悄無聲息上映,又默默無聞下映,觀眾連聽都沒聽說過,又怎麼去支持?

長此以往,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對此,李宗盛在一次音樂訪談中的話很有道理,「你喂他豬食,他就變成豬。」

2016年李宗盛在台北金曲音樂節論壇上發言,稱「喂觀眾豬食,他就變成豬」(圖/天下雜誌)

但資本熱錢進入中國電影市場,是不是全是壞事?也不見得。因為此前很多默默無聞的優秀電影人有了更多拍電影的機會。比如《海洋天堂》導演薛曉璐,後來有機會拍攝《北京遇上西雅圖》系列;徐浩峰也拍攝了《箭士柳白猿》和《師父》。逐利是資本的本性。資本本身是個工具,它既能推動市場的發展,也可能搞壞市場,這方面監管方不能缺位,要更好引導資本,同時要限制資本過度干預電影市場。

總而言之,中國電影這些年爛片橫行,恐怕是市場快速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問題,也和過往歷史有一定關係,是各種複雜的因素,共同造就了今天這個局面。這個市場的所有參與者,或多或少,都有責任。監管方,有沒有責任?電影製作方,各位導演和演員,有沒有責任?觀眾,有沒有責任?都脫不了干係。

但無論如何,觀眾的責任肯定不是主要的。馮小剛,他一不敢罵監管方,二不敢罵背後的金主和他自己,把鍋都甩到觀眾頭上,柿子撿軟的捏?很沒有道理嘛。

中國電影市場化3.0時代:事情正在起變化

關於電影市場消費主力代際變化,好萊塢有個說法,叫做7年一個周期。意思是每過7年,就有一批新的觀眾群體成長起來,電影市場必須要有新的潮流來適應新觀眾群。

這話有點道理,據有關研究,電影市場的主力消費群體集中在22歲至30歲左右的年輕人。每過7年,這群主力觀眾就會換一茬。中國電影市場化的歷史也很符合這個說法。從2002年到2009年左右是一代;2010年到2016年左右又是一代。從今年開始,電影市場的潮流又該變一變了。

所以說隨著看的爛片越來越多,到底是吃一塹長一智,觀眾沒有以前那麼好忽悠了。從2016年暑期開始,流量明星越來越不好使了。不管是吳亦凡的《夏有喬木雅望天堂》還是最近黃子韜《夏天19歲的肖像》,票房是越來越差。而且,似乎觀眾對流量明星的厭惡,遷怒到了其它國產片。今年上半年在春節檔之後,國產片幾乎全軍覆沒,就算是《記憶大師》等口碑尚可的電影,最終票房離預期都有一段距離。

與此同時,那些真正質量突出,口碑出色的電影越來越受觀眾追捧。2015年的《大聖歸來》創造了中國電影歷史上首例由於口碑出色而逆襲同檔期其它熱門影片的例子。後來的《夏洛特煩惱》、《湄公河行動》,包括今年的現象級電影,一直熱映到現在的《摔跤吧,爸爸》,這些成功案例說明,觀眾的口碑對於電影最終票房越來越重要。

《大聖歸來》和同檔期影片票房走勢圖(圖/新浪娛樂)

筆者之前文章就曾指出,2016年下半年至今,中國電影市場正在發生變化,口碑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爛片騙錢的時代似乎快要到頭了。

在一個行業野蠻生長的初期,總會有一個相對混亂的過程。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奔。當那些不尊重市場規律,粗製濫造的電影再也不能賺到錢,他們自然會主動消失。而決定這一切的,就是廣大普通觀眾的口碑。

在中國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很可能我們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也要看到,這些年來,我們還是湧現了一批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好電影。比起2010年以前,怎麼說也是在進步。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妄自菲薄。其實說國產電影爛片橫行,好萊塢又怎麼樣呢?它每年年產電影千餘部,還不也是爛片遍地。當然人家優秀電影的總體數量超過咱們,這個也要承認。

其實電影市場也是二八規律,爛片多不要緊,爛片我們大多不會去看的嘛。關鍵是國產優秀商業片的數量一定要提高,這個需要監管方引導好市場,需要製作方努力拍好電影,也需要觀眾多支持真正的好電影。

給中國電影一點時間,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這位頂著「表演藝術家」稱號的中國虛假醫藥代言人被曝光

TAG:觀察者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電影VS美國電影,到底差距在哪裡?
為什麼中國電影爛片這麼多,而好萊塢卻很少?一張圖一目了然!
中國翻拍韓國電影,這次大冪冪贏了?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電影一去外國拍攝,票房就會不錯?
韓國電影比韓劇好看多了?
為什麼飛機電影都是爛片?
韓國電影真的是什麼都敢拍
外國電影中的6大肌肉硬漢,最後一位的電影應該很多人都看過!
「翻拍自中國電影的韓國片,還是國產片更勝一籌」
那個打敗中國電影《捉妖記2》的好萊塢《黑豹》到底長什麼樣
中國很多部電影,少有電影能夠稱為偉大,但這部電影做到了
《前任3》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電影《厲害了,我的國
八一電影製片廠那些年製作的那些電影
那些關於電影的電影
這部電影,給了中國恐怖片市場一個響亮的耳光
主演電影《芳華》,這部電影也讓他火遍全國
為什麼吃兔兔,這電影早已預言
外國人問為何中國電影大多都是功夫片?中國某網民:你孤陋寡聞!
國內排到前十位的電影票房排行榜,有你喜歡的電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