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史上首次,故宮為一位普通農民舉辦追思會

史上首次,故宮為一位普通農民舉辦追思會

夏雨,淋漓,故宮博物院里,斷紅明碧樹。面闊五間、四齣廊的延春閣內,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爭相將鏡頭聚焦於一件銀鎏金鏨刻雙鳳穿花紋玉壺春瓶,頸細垂腹,流線精美。

32年前,河南農民何剛在老家建房挖地基的時候發現了它並18件銀器,主動捐贈給故宮博物院。後來,他生活陷入困境,故宮多次伸出援手。今年5月底,何剛因意外去世。昨日,故宮建院以來第一次為一位普通農民舉辦追思會。

原本寬敞的大殿里,座兒都滿了,人就站著,聽這場已經持續了32年的溫暖故事從頭講起。

跑了三趟故宮送齊寶貝

1985年,河南省商水縣固牆鎮固牆村,何剛在自家院子里挖出一口大缸,裡面盛著一批銀器。掏出來逐件看,花瓶、杯子,林林總總19件。

何剛找到村支書劉紅恩討主意。當時,有人找過何剛,願意出一袋子錢換東西。「就是那種裝化肥的編織袋。」 劉紅恩接受採訪的時候,比比劃劃地說,「可他知道這是文物,不能賣,得交給國家。就是又不知道應該交到哪兒?」

何剛

正巧,當時村裡有老鄉的戰友在故宮博物院警衛隊。仨人一商量,扛上東西上北京。

「第一次去,沒敢都帶著。就裝了一個紙箱子,裡面還墊著棉花。」劉紅恩回憶,「路上誰也不敢閉眼,3雙眼睛直勾勾地盯著箱子。」

火車抵京,三人見到了故宮文物管理處的梁金生。

與文物打了一輩子交道、時任故宮文物管理處處長的梁金生依然難忘見到何剛時的驚喜:「第一次送來了10件,其中就包括這件玉壺春瓶。何剛很內向,話不多,大多是隨行的人在替他說。我們了解到還有文物沒帶來,就給他們講文物法,希望他們把剩下的也都帶來。」

何剛一行沒有絲毫猶豫,扭頭就送來了其餘9件銀器。大部分保存完好。經鑒定,19件文物為高等級元代銀器,包括二級甲等文物1件、二級乙等文物11件、三級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它們填補了故宮收藏空白。

這一次,故宮給了何剛等人9000元。梁金生直言:「當時考慮給1萬元,但當時社會上『熱捧』萬元戶,想著不要太張揚,最終給了8000元獎金加1000元路費。」

回鄉,何剛很高興,了了捐贈心愿,又收到意料之外的一筆錢。

鄰里盡知何剛捐寶,也有人說他「傻」。當時,北京一名普通工人一年工資在一千元左右。這筆獎金雖不算少,但絕不能反映文物市場價格。對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存在太多可以浮想的可能。

捐贈後還有文物販子找上門,「以為何剛還藏著幾件沒交,第二年2月,他把缸也捐給了故宮。」

生活遇坎故宮多次伸援手

何剛的日子並未因此改變,第一任妻子過世,他輾轉多地干雜活、打零工。他可能也不知道,自己捐贈的「銀鍍金鏨花雙鳳穿花玉壺春瓶」因品相好,經常參加各種展覽,甚至出國展出,到訪的地方可能比他多得多。

2000年故宮在景仁宮設「景仁榜」,表彰文物捐獻者。何剛的名字榜上有名。榜單前言寫道:他們獻出的不只是一器一物,更從中體現了愛我中華的仁心義舉,展示了天下為公的佳德懿操。

直到2003年,何剛的第二任妻子尿毒症晚期。為了治療,家裡正蓋的房子都被迫停工了。鄰居提醒何剛:你捐了那麼多文物,能不能去北京求助。

這位剛強的漢子又找到了劉紅恩,在申請書上加蓋了村裡的公章,寫上「情況屬實」幾個字。這一次,何剛進京的路費1000元都是借來的。

「他一路都在打退堂鼓,說故宮給過9000塊錢了,再找人家還會給嗎?」何剛的親屬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說,「他心裡很糾結,一方面實在是生活所迫,一方面覺得伸手問人要錢心裡過意不去。」

又是梁金生接待了他。經過請示、協調,這回故宮給了5萬元現金。「博物館並沒有這批支出,所以要特批。」

燃眉之急解了,地里倭瓜豐收的時候,妻子還是離世了。

命運繼續變著花樣揉搓著這位樸質的漢子:妻子去世,老父老母身體不適,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何剛外出打工維持。「有時晚上喝些酒後會來找我,說睡不著。」劉紅恩說。

故宮了解到何剛家裡的遭遇後,也曾兩次伸出援手,給予10萬元的資助。 梁金生跟何剛成了朋友。「每次電話聯繫,何剛總是道不完的感謝。有記者採訪我關於博物館捐贈文物的情況,我也推薦了何剛。一個為了生活不斷努力著的普通農民,可以毫不猶豫地將文物捐出來,這種精神值得學習,值得敬佩。」

據說,何剛私下還跟親屬念叨過,考慮以後咋還人家。 何剛的兒子何俊清跟父親一樣話少,語音低沉:「父親說過,人要活得有志氣!」

故宮再助10萬元幫渡難關

5月30日11時40分許,在石濟客運專線施工的濟南工地,一台龍門吊在拆除過程中發生傾覆,導致54歲的何剛等6人遇難。

得知消息後,故宮方面表示將為何剛舉行追思會,緬懷他為故宮捐贈文物的行為和保護文物的情懷。

何俊清在收集父親遺物時,看到了編號為231的捐贈證書,上寫何剛捐贈了元代各式銀盅7件、各式銀瓶4件、各式銀盤3件、銀蠟台2件、銀塔座2件、銀舟1件(以上各件均有傷殘),還有銀殘片1包,共計19件文物。落款是1985年11月20日。還有2012年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簽字的一份信函。信中除了感謝何剛的捐贈外,還有「歡迎您和家人有空時隨時來我院參觀」。

斯人已逝,留下的故事並沒有結束。

追思會上,何俊清說,「我家再窮,不為當年捐文物而後悔,我們全家感謝故宮多年來的幫助。如果現在再挖出來東西,我們仍然會像父親那樣交給國家。」

故宮博物院也決定再次向何剛家屬提供10萬元的困難補助,盡上一份綿薄之力,幫助家屬渡過難關。

如今,在網路上搜索「何剛、文物捐贈」,可以看到一幅他年輕時的照片。畫面里,頭髮濃密的何剛,濃眉大耳,笑得眼睛彎彎,敦厚樸質。

相信,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這段已經上演了32年的故事還沒有結束,故宮將這段記憶釘在景仁榜上,木底金字。

【回應】是上交文物還是捐贈?

何剛的故事被媒體報道後,卻有聲音質疑:從法律上界定,何剛應算「上交」文物,故宮博物院何來「捐贈」一說?

對這一問題,故宮博物院考慮如下:中國現有法律對於主動上交文物者應享有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缺乏明確標準,這樣很難調動民眾的積極性。而另一方面,我國盜掘、販賣文物現象屢有發生,保護形勢嚴峻。故宮博物院給予何剛「捐贈者」的身份,是對守法者的一種更大鼓勵和認同,有弘揚正氣和帶動示範作用,其實也是一種有益的探索。故宮博物院期望有更多社會公眾能夠積极參与和支持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與各級政府和文物部門一道,共同擔負起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神聖責任。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充分肯定了何剛同志的文物保護意識,對民間人士保護和捐贈文物的行為進行鼓勵,同時表示會加強相關規章制度的建設,為文物捐贈創造更好的條件,以期有越來越多的珍貴文物能夠進入博物館,並在博物館中得到妥善的保存與利用。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長安街知事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安街知事 的精彩文章:

副市長獲刑8年,致市委書記免職並被中紀委點名
最後一位山西落馬老虎過堂,人沒在
沙特王儲之爭已歷時2年,最終勝負手竟是特朗普?

TAG:長安街知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個普通農民的故事
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領袖,是咱方城人!
為什麼說中國式「農民起義」是世界歷史上獨一無二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農民起義女領袖,原本是富婆,最後卻成反賊
奇葩的農民政權:異族首領率領流民建立,隨後大門一關,佔地為王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
瀏陽一農民被請進中南海向總理提意見建議,因為這個創舉
盤點中國歷史上無一成功的八大農民起義
歷史上的哪次農民起義最弱智?
為什麼說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是我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農民起義?
歷史上農民當上皇帝的有誰?
一對流浪農民夫妻
湟中縣農民在輪椅上鏨刻幸福人生
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農民起義
農民出身的這位皇帝堪稱史上最勤政:夜裡做夢都在批奏摺!
《農民順口溜》:農民苦啊農民累,農民一生真遭罪
古代的農民起義中,第一個起義者為什麼往往當不上皇帝
農民一上聯:「千家無及我」,乾隆見後龍顏大怒,民婦一計解危機
唐賽兒:史上唯一的農民起義女首領,起義失敗後,她的去向成謎
通過三首詩解讀唐朝末期農民領袖黃巢的混亂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