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龍壁圭山道
大同是龍壁之城,龍是中華民族古老圖騰之一,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人也就成了龍的傳人。龍也是權力的象徵,是皇家專屬的標誌,只有皇家才能使用龍形物和龍的圖案,所以大同必做過皇城,皇家風範,皇朝氣派。龍壁是寺院、宅院門前的照壁,有擋風、擋沖、遮蔽視線、隔絕噪音,使宅院更加藏風聚氣,更隱敝形成好風水,而且從龍壁的大小、圖案就能看出院子的主題和規模,每個龍壁都喻意明確,內容豐富,主題突出,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內涵,一座龍壁就是一段歷史,一段記憶,一個時代的縮影。古城大同現存九龍壁一座,五龍壁三座,三龍壁一座,走近每座龍壁,彷彿走進了那個時代,破譯他們的密碼信息,好像和那個時代的人對話交流,又好像和他們一道構思、設計、建造龍壁。
大同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之都,不論是廟宇殿堂,古宅民居,那一件件精美絕倫的雕刻藝術作品,詮釋著一朝京華兩代陪都的千年皇城。在大同雕塑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載入史冊、千古傳頌的三座高峰,現存的大同龍壁是明代琉璃彩塑、清代磚雕的代表作,華嚴寺、善華寺等塑像那是遼金時代巔峰之作,雲岡石窟造像那是北魏時代的輝煌,這三座雕塑的奇絕高峰向世人宣告著那個時代的繁榮昌盛。可以說沒有北魏雲岡石窟,沒有遼金彩塑和琉璃的精湛生產技術,就不會有明代的龍壁,清代的磚雕,它們一脈相傳,奏出了不同時代的最強音。
大同是中國古代琉璃藝術之都,看過大同龍壁你會驚嘆琉璃的製造水平如此高超,琉璃的製造始於北魏,成熟於唐,精至於遼,盛於明清,製造技術日臻成熟,成為全國琉璃的生產中心,並一直延續至今。在大同馬家堡遼墓出土的遼代琉璃纏枝花棺,黃、綠釉彩,如意雲紋等已精美絕倫。琉璃的製造首先是配料磨粉、打漿、脫水製作泥胚、胚胎成形、高溫燒胚、上釉、低溫燒秞,經過兩次窯火燒制,製成五彩斑斕的琉璃。當我們走進大同琉璃窯時,窯火熾烈綿延千年,好像從未停息過。大同有句老話「黃金有價玉無價,北魏的石頭走天下」,說的是北魏的時候,地上雲崗石窟雕刻了幾十年,地下出土的石雕棺床、柱礎、佛像、武士像、龕、硯等無數件石雕作品,練就了大同一大批頂級雕工,那時大同的雕刻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級的水平,代代傳承,所以大同的龍壁精美絕倫,享譽世界。
龍壁由三部分組成,包括壁座、壁身、壁頂,壁座一般是須彌座,束腰處有一層至三層不等的動物、花卉等圖案,壁身是龍和山、水、雲等背景圖案,壁頂由脊、頂、檐、斗栱和脊上、檐陰處的圖案等組成。你若要拍攝龍壁的美麗容顏去一次是不夠的,清晨旭曰東升,霞光萬道,龍壁在晨光中金光閃閃,游龍飛舞,站在陽光照射的地方欣賞,令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你就好像那宅院當年的主人,晚霞中再去看它卻是另一番景象,夕陽西下,龍隱龍現,掀起了明月當空的畫面,你又好像那當年匆匆過客,留宿院中。
九龍壁
九龍壁位於城內和陽街南側,和彰顯軍功的四牌樓僅幾步之遙,與和陽街北側正在復建的代王府隔街相望,是我國現存時代最早、體量最大、氣勢最雄偉、最富藝術魅力的一座,被譽為「中國龍壁之首」。九龍壁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章十三子,代王朱桂府門前照壁,距今六百多年,是全國最大的琉璃龍壁。走近了九龍壁,就認識了朱桂和他的代王府,就看懂了朱元璋,就熟悉了大明朝。
九龍壁全國最大的緣由是,王爺朱桂,人稱愣征代王,一天忽然想起要到燕地逛逛,看看四哥朱棣,這位燕王對他的弟弟又煩又怕,但又無可奈何,只好硬著頭皮、捺著性子地款待他。有一天代王閑逛,抬頭一看王府門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龍壁,非常高興,吵嚷著也要在大同的代王府前造一座,並撒潑耍賴把圖樣帶回了大同,立即召來懷仁吳家窯琉璃匠吳氏父子三人,命他們燒造龍壁。王妃徐氏知道後,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龍壁長二尺、高二尺、厚二寸,代王無奈,只好應允,造出全國最大的龍壁。懷仁的佳龍、福鑫琉璃廠仍在傳承千年的技藝燒制琉璃,懷仁、應縣現在仍有幾十家瓷器廠,以燒制生活瓷器為主了,銷往全國、全世界,是當地的支柱產業。
九條飛龍氣勢磅礴,活龍活現,奔騰于波濤和雲氣之間,飛騰之勢躍然壁上,九龍中間的主龍金黃色,龍頭居中,姿態端莊,正視著當年王府中軸的端禮門,昂首向前,目光炯炯有神,龍身向上捲曲,龍尾向後擺動,其餘六龍為黃色,只有兩龍為深紫色,東邊的六條龍又似二龍戲珠,西邊的三條龍又似單龍戲珠,九條龍或張牙舞爪,伸爪抱珠,或翻雲倒海,盤曲迴繞,整體觀感十分的喜慶,也有用古老的東方文化經典《易經》解釋,中心龍兩側的第一對龍為淡黃色,龍頭朝向兩側,是乾卦中潛龍,一對潛伏在深淵水底,養精蓄銳,第二對龍為金黃色,頭尾均向西,形態飄逸,神情瀟洒,怡然自得是一對見龍,第三對龍為紫色,兇猛暴怒,飛天而下,倒海翻江是一對飛龍,第四對龍呈黃色,神態持重,氣宇軒昂是一對亢龍。背景下半部為水波紋,上半部為雲紋,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五彩斑斕,蔚為壯觀。
底座須彌座,底層束腰為花卉圖案,大部分已脫落,只有中間部分圖案清晰,有的人誤認為沒有這層束腰,中層束腰有象、麒麟、獅、虎、牛、馬、鹿、兔等多種動物,形象生動活潑,多彩多姿,有的奔騰如飛,有的翹尾回首,還有的款步而行,形象十分生動,上層束腰為二龍搏浪戲珠圖案,圖案間以竹節柱隔開。
龍壁頂部為最高級別的五脊廡殿頂,最上部正脊兩側為多層花瓣的蓮花,中間為四條游龍,十分精美華麗,屋頂檐下,檐陰處三級斗栱間為兩種龍圖案,一淺黃,尾上頭下,一深黃,尾下頭上。正脊為鴟吻,也叫螭吻、正吻、龍吻,是消災滅火之意,龍尾龍瓜閉合成圈,朝天狀,兩邊垂脊正面在普通脊獸上又多了麒麟或瑞獸,背面則只有普通脊獸。五脊九龍,暗含「九五至尊」,皇家氣派。
九龍壁兩側為常見的山川、日月圖案,解讀為九龍壁就像山川雄偉永固、日月同輝、天地永存,東為「旭日東升」,西為「明月當空」圖案,底為藍色的大山和日、月光照下的黃色雲紋,東邊五塊琉璃瓦比西邊的三塊琉璃瓦圖案大了許多,細端祥、分析,應是1954年擴路,九龍壁南移28米後,西邊的下面兩塊琉璃瓦或損壞或裝錯了位置,很明顯月上的那塊琉璃板應在頂部,頂檐下的兩塊琉璃板應是一塊,在下邊卻裝在了上面山花處,另一塊終於找到原來在主壁的右下角,正是月下的一塊,金色雲紋正好吻合,據門衛劉忠師傅介紹,當年重裝九龍壁時從東到西,裝完了才發現缺了一塊,然後把西牆的挪用一塊,實屬可惜,損壞可有千般理由,裝錯卻是萬般的不該,若代王朱桂和龍壁的建設者們在天有靈,豈止是扼腕嘆息。客觀講1954年剛建國,百廢待興,對文物保護意識不強,1951年拆了鐘樓、華嚴寺海會殿,建一醫院時拆了縣文廟大殿,而1954年拆了四牌樓,九龍壁能留下南移,已十分難能可貴,萬分的幸運。當年移壁時底座東北角原為雲紋琉璃,因破損後由大同縣石匠配成石的,所以東礎為石,西礎為琉璃,同時給水池配了兩石柱,現在仍能分辨出來。須彌座東側中層靠近正面處為一馬、上層為一龍圖案,西側沒有圖案,好似過渡的作用。
九龍壁龍實在逼真,一日引來兩條天上真龍,一黑一黃,忽然黑雲滾滾,雷雨交加,兩個霹雷炸在九龍璧上空,壁前吐水成坑,在龍壁西側後邊不遠的金泊倉巷內三步內劈出兩眼水井,一甜一苦,甜水供人飲用,苦水供人治病,代王命人將壁前水坑建成一倒影池,由石柱圍繞,柱頭有仙人、石榴、壽桃、獼猴等花果、動物、人物圖案,唯獨有一柱是一棋盤、壺、杯,說明代王應是愛下棋、喝茶之人,石柱雕刻精美,形象生動,雖然風化嚴重,仍擋不住它的靈光,池東西兩端各置一龍頭,東側已失,西側搖搖欲墜,當年供池中注水或汲水用,中有一橋相貫,每當陣陣微風吹過,滿池碧水盪起層層漣漪,倒映於水中的九條巨龍,象是翻騰於滄海碧空之間,雄偉非凡,現在已不見了當年的水井和池中之水,據老人們和文物部門的專家們介紹,壁、池南移後,重新移制的壁、池內已無倒影,有說壁角度差一點點,有說沒了靈氣。
這是九龍壁的正門,正面書寫龍門二字,已封閉不用,兩側是旗杆,為了現在管理的方便只使用西側門。李自成進大同代王府毀,現正復建,代王朱桂的老婆,王妃徐氏是徐達之次女,朱棣的仁孝文皇后是徐達長女,朱桂、朱棣即是親兄弟又是連襟,徐達是明朝開國元勛,官至中書右丞相,封魏國公。現存城牆是徐達在漢、魏、唐、遼、金、元舊城基礎上於明洪武五年增築起來的,二00八年始又重修古城牆,直到今年才全部修復完成,面對如今巍峨壯觀的大同古城牆,人們都知徐達築城,彥波、吉福修城。
作者簡介
圭山道(筆名),男,大同機關工作人員。愛好廣泛,喜歡閱讀、寫作,對大同玉有系統研究。在國家、省級雜誌發表論文十多篇。
點擊參與耘社活動
1、「珠還華夏 繪句昇平」有獎徵文啟事
2、《平城印象》徵稿啟事
TAG:耘社 |
※1935年的華山道士:餐風露宿成仙風道骨,東峰山上華山論劍!
※(部編)八年級歷史上冊課件第16課毛澤東開闢井岡山道路
※【教學研究】16課 毛澤東開闢井岡山道路
※行游圖記10-6:雅魯藏布大峽谷,山道上的路遇/西藏林芝墨脫縣
※海上第一仙山 因《嶗山道士》聞名天下
※「山道之王」光陽SYM雅馬哈 125運動踏板大比拼
※白蛇傳4、白素貞大戰茅山道士
※官陽鎮虎仙山道觀
※茶店八里溝村:八里村舍八里景,八里山道八里春
※龍虎山道協組織道眾祭掃天師墓
※道教詩詞 東山道院
※龍虎山道協舉辦年第四期全山道眾學習活動
※《唐詩鑒賞辭典》第六首《杳杳寒山道》
※衡山道院——南嶽最古老的洞天福地
※鳥眼看水滸6 | 董平:拉低梁山道德底線的另類名將
※道教祖庭龍虎山道修祈福體驗營
※唐乾元年間道士龔棲霞隱於天門岩下,開創了齊雲山道教的歷史
※悅讀丨徐茂斌丨《山道彎彎》《徐萬族人》丨文學評論
※給大觸跪了:日本神秘大觸山道上拿青苔畫《龍貓》《千與千尋》
※用詩詞故事探尋李白的一生之《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下)——16歲的李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