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我不往,子寧不來——一天一首古詩詞
子衿
先秦:佚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的背景,《毛詩序》曰:「《子衿》,刺學校廢也,亂世則學校不修焉。」孔穎達疏:「鄭國衰亂不修學校,學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陳其留者恨責去者之辭,以刺學校之廢也。經三章皆陳留者責去者之辭也。」朱熹《詩集傳》云:「此亦淫奔之詩。」這些觀點今人多不從。現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情歌。歌者熱烈著一位青年,他們相約在城闕見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來回走動,埋怨情人不來赴約,更怪他不捎信來,於是唱出此詩寄託其情思。
鑒賞
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全詩三章,採用倒敘手法。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她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覺得雖然只有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麼漫長。
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宛然如在目 前。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在於詩人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詩中表現這個女子的動作行為僅用「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劃她的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問、又不見影兒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獨白。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令人生出無限想像,可謂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內心獨自,則通過誇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其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可謂因誇以成狀,沿飾而得奇。心理描寫手法,在後世文壇已發展得淋漓盡致,而上溯其源,此詩已開其先。
這首詩是《詩經》眾多情愛詩歌作品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鮮明地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獨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觀念和精神實質,女主人公在詩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即對情人的思念。這在《詩經》以後的歷代文學作品中是少見的。
※獻給春天最美的古詩詞!
※我們為什麼要學古詩,這也許是最好的答案
※品味一份淡然,幽雅一份心境---海之章玉
※一往情深深幾許:那些唯美的情詩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古詩詞
TAG:古詩 |
※魷魚和它天生是一對,兒子寧可不吃肉也要吃它,每次做一盤都不夠
※古代女子寧死都不願去的地方,只要去過一次,貞潔就沒有了
※古代女子寧願死為何也不願去這個地方,一旦進去了回來後大多自盡了!
※孩子寧可不吃肉也要吃這菜,爽滑脆嫩鮮美無比,上桌就被一掃而光
※這兩樣素菜一起炒,脆嫩鮮滑,兒子寧願不吃肉也要吃它,做法簡單
※為什麼說離婚後,孩子寧願跟一個要飯的媽,也不要一個有錢的爹?
※清朝時,澳門女子寧死都不嫁這一種人,連娼妓都不願給他們服務
※那些為了孩子寧願被家暴也不離婚的女人,後來孩子都怎麼樣了
※在清朝,女子寧死也不願嫁一種人
※小伙你就放手吧,妹子寧願坐在寶馬車裡苦,也不願和你一起在自行車上笑啊
※別吃虧在太要面子上,這五種面子寧肯丟人也別要,要不然會更吃虧
※皇帝夜晚召見寡嫂,嫂子寧死不去,皇帝大怒:那就讓你兒子來!
※你真的願意孩子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光緒親弟弟,這位難得一見的美男子寧肯擺攤都不願投降日本!
※上門女婿不好做,下輩子寧願不娶老婆,也不願再做上門女婿
※訪美不成,普京邀請特朗普訪俄: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男子寧願半夜土葬親人,不辦葬禮也不火化,他在怕什麼
※坐月子寧可辛苦42天,切記9件事不可做,否則產後鬆弛肚腩伴一生
※古代有一刑罰,女子寧死不受,唯有這3位女首領,毫不畏懼!
※古代匈奴美女不少,但中原男子寧願打光棍也不會娶,到底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