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論書》解讀 上下篇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治平進士,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佐郎。出蘇軾門下,與蘇齊名,世稱「蘇黃」,開創江西詩派。書法擅行草書,用筆以側險取勢,縱橫奇崛,風韻妍媚自成一格,為著名的「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留世。
《論書》是從《山谷文集》摘錄的關於書法理論的片段文章。黃庭堅的書法思想與蘇軾主張差不多。他主張學書不要模仿古人,要表現人的性情等。「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即是他的藝術觀點。他講求書法創作上要進行禪宗功夫的修鍊,尤其是對草書的創作,要潛心冥會,先除去俗氣,然後上逼魏晉人書法所具有的逸氣,達到超俗絕塵的境地。
上篇[原文]
《蘭亭》雖真行書之宗,然不必一筆一畫為準,譬如周公、孔子不能無小過,過而不害其聰明睿聖,所以為聖人。不善學者,即聖人之過處而學之,故蔽於一曲。今世學《蘭亭》者,多此也。魯之閉門者曰:「吾將以吾之不可,學柳下惠之可。」可以學書矣。
王氏書法,以為如錐畫沙,如印印泥,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耳。承學之人更用《蘭亭》「永」字以開字中眼目,能使學家多拘忌,成一種俗氣。要之右軍二言,群言之長也。
東坡先生云:「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如《東方朔畫像贊》、《樂毅論》、《蘭亭禊事詩敘》。先秦古器,科斗文字,結密而無間,如焦山崩崖《瘞鶴銘》、永州摩崖《中興頌》、《李斯嶧山刻》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詔。近世兼二美,如楊少師之正書行草,徐常侍之小篆。此雖難為俗學者言,要歸畢竟如此。如人眩時,五色無主,及其神澄意定,青黃皂白,亦自粲然。學書時時臨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書細看,令入神,乃到妙處。唯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
學書端正,則窘於法度;側筆取妍,往往工左而病右。古人作《蘭亭序》、《孔子廟堂碑》,皆作一淡墨本,蓋見古人用筆,回腕余勢。若深墨本,但得筆中意耳。今人但見深墨本收書鋒芒,故以舊筆臨仿,不知前輩書初亦有鋒鍔,此不傳之妙也。
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書字便如人意。古人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
草書妙處,須學者自得,然學久乃當知之。墨池筆冢,非傳者妄也。
凡書要拙多於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婦子妝梳,百種點綴,終無烈婦態也。
學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嘗言,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
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直須具此眼者,乃能知之。凡學書,欲先學用筆。用筆之法,欲雙鉤回腕,掌虛指實,以無名指倚筆,則有力。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時隨人意。學字既成,且養於心中無俗氣,然後可以作,示人為楷式。凡作字須熟觀魏、晉人書,會之於心,自得古人筆法也。欲學草書,須精真書,知下筆向背,則識草書法,不難工矣。
肥字須要有骨,瘦字須要有肉。古人學書,學其二處,今人學書,肥瘦皆病,又常偏得其人醜惡處,如今人作顏體,乃其可慨然者。
楷法欲如快馬入陣,草法欲左規右矩,此古人妙處也。書字雖工拙在人,要須年高手硬,心意閑澹,乃入微耳。
[注釋]
(1)周公:西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姓姬名旦,又稱周公旦。輔武王滅商,武王崩,成王幼,其攝政,史稱「周公輔成王」。睿聖:聖明,明智。
(2)蔽於一曲:蒙蔽於片面,受限於一隅。或說因一葉而障目。
(3)魯之閉門者:《詩·小雅·巷伯》傳雲,魯人有男子獨處於室,鄰之嫠婦又獨處於室,暴風雨至而室處,婦人趨而托之,男子閉戶而不納。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時魯國人。居柳下,謚惠。相傳有一次他夜宿郭門,見一女子受凍,便用衣服裹著她,抱著坐了一夜,卻未生淫亂之心。這裡借魯之男子「閉門不納」和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說明儘管表現形式不同,但其精神實質是一樣的。學習書法當師古人之意,而莫拘於形跡。
(4)以開字中眼目:指將「永」字的八種筆畫,作為漢字構成的基本部件,以此作為漢字書寫的規範。
(5)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見本刊上期《蘇軾〈論書〉解讀》注釋。
(6)《東方朔畫像贊》:小楷法帖,為王羲之所書。《樂毅論》:王羲之所書小楷法帖。《蘭亭禊事詩敘》:即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
(7)《瘞鶴銘》:著名的摩崖石刻,字勢雄強秀逸,是隸書向楷書轉變時期的重要刻石。它是一方悼念仙鶴的摩崖石刻。《中興頌》:即《大唐中興頌》,唐刻石,元結撰文,顏真卿書,刻於湖南祁陽浯溪崖壁上。《李斯嶧山刻》:即《嶧山碑》,李斯書,字形較長方,筆畫均勻,為小篆法書。
(8)楊少師:即楊凝式。五代書法家,字景度,號虛白,華陰(今屬陝西)人。歷仕梁、唐、晉、漢、周五朝,官至太子太保,人稱楊少師。
(9)徐常侍:即徐鉉(916年—991年),五代宋初文字學家。揚州廣陵(今江蘇揚州)人。
(10)窘於法度:受制於法度,受技法的約束。
(11)《孔子廟堂碑》:唐武德九年(629年)刻。虞世南撰並書,為初唐碑刻中傑出作品。
(12)墨池筆冢:見本刊上期《蘇軾〈論書〉解讀》注釋。
(13)元常:即鍾繇。字元常,三國時魏書法家,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逸少:即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人稱「王右軍」。
(14)肥字須要有骨,瘦字須要有肉:豐腴的字要有筆,瘦硬的字要有墨。
[譯文]
《蘭亭序》雖是楷書與行書的範本,但不必一筆一畫都作為準則。正如周公、孔子不能沒有過錯一樣,但小過錯不影響他們的聖明,所以能成為聖人。不善於學習的人,連聖人的過錯都學,所以容易固守一隅。今天學《蘭亭序》的人,多是這樣。魯國那位閉門不納鄰居嫠婦的男子說:「我將用不讓婦人進屋的辦法,來學習柳下惠坐懷不亂的精神。」有了這種「以吾之不可學人之可」的認識,就可以學習書法了。
王羲之書法,被認為如同以錐畫沙、用印印泥一般。重要的是他在書寫時中鋒藏鋒,意在筆先。師承王氏的人總是以《蘭亭序》開頭的「永」字作為楷模,這樣容易拘泥於法,形成俗氣。重要的是明白王羲之「如錐畫沙」、「如印印泥」這兩句話,這是我們值得師法的。
蘇東坡先生說:「大字書寫難以達到結體嚴密不散,小字書寫難達到結體寬綽疏朗。」像王羲之的《東方朔畫像贊》、《樂毅論》、《蘭亭禊事詩敘》等就是這樣。先秦古物器皿上的文字,蝌蚪篆文,緊密而不散,如焦山摩崖《瘞鶴銘》、永州摩崖《大唐中興頌》、李斯所書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詔文的《嶧山石刻》等。近人能夠兼有二美的,如楊凝式的楷書與行草書,徐鉉的小篆。這雖然不被俗人認可,但書法畢竟應當如此。正如人在目眩之時,五色難辨,等到神情安靜,意定神閑之時,青黃皂白,就自然分明。學習書法經常臨摹,可以做到形似。重要的是要多取古人法帖本細細品讀,做到心領神會,才能到達妙境。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做到神似。
學習書法過分強調端正,則受制於法度;側鋒能求得妍美,但往往容易左工而右病。古人臨《蘭亭序》、《孔子廟堂碑》,都以淡墨臨摹一遍,從中可以看出古人如何用筆,如何回腕收筆,藏鋒蓄勢。如果是濃墨臨摹,僅得其筆中意趣罷了。今人只見濃墨帖本,用筆多半是收筆蓄勢,鋒不外露,所以用禿筆臨摹,豈不知古代書家作書時,筆鋒尖銳,這恰是古人沒有傳給後人的秘訣。
作書時意在筆先,心使手,手運筆,寫出來的字才能合乎書者心意。古人作書沒有其他不一樣的,只是用筆熟練罷了。
草書的妙處,須學書人自己體會,學得久了,就會明白。池水盡墨和用筆成冢的故事,並非胡亂編造出來的。
作書要寧拙毋巧。當前年輕人學書,宛如新娘子梳妝打扮,花枝招展,到底缺少貞女烈婦的端莊穩重之態。
學書要胸中有道義,再廣泛吸收聖賢哲人的學問,作品才能成為可貴。如果胸無點墨,即使筆墨達到鍾繇、王羲之的水平,也只是一個寫字匠而已。我曾經說過:讀書人做什麼都可以,只是不可俗氣,一旦庸俗便不可救藥了。
寫字有筆法,就像禪詩中有「詩眼」一樣,具有把握詩眼的能力,才算懂得詩。凡學習書法,要先學會用筆。用筆的方法,要採用雙鉤或回腕執筆法,掌要虛,指要實,用無名指抵住筆管,這樣才有力。古人學習書法不全在於臨摹,他們將前人的字張貼在牆壁上,直到看得入神,下筆就會輕鬆自然。字寫好了,加上自身學養的提高而無世俗之氣,然後進行創作,則可作為別人學習的範本。學習書法須熟讀魏晉書法墨跡,心領神會,自然可得古人筆法。要學習草書,須精通楷書,知道下筆向背,這樣就會懂得草書用筆和結字法則,寫好草書就不算難事了。
肥腴的字要有筆,瘦硬的字要有墨。古人學習書法,兼學這兩方面,今人學習書法,肥與瘦都是病,還常學某人拙劣的東西,像今人學顏體就是如此,讓人感慨不已。
楷書要如快馬入陣,有草書的爽快,草書要出規入矩,有楷書的法度,這是古人書法的妙處。書法的工拙因人而異,但畢竟閱歷深厚、筆法嫻熟、心意恬淡的人,才能進入精妙之境。
下篇[原文]
余在黔南,未甚覺書字綿弱,及移戎州,見舊書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今方悟古人沉著痛快之語,但難為知音爾。
元符二年三月十二日,試宣城諸葛方散筆,覺筆意與黔州時書李太白《白頭吟》筆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後百年如有別書者,乃解余語耳。張長史折釵股,顏太師屋漏法,王右軍錐畫沙、印印泥,懷素飛鳥出林、驚蛇入草,索靖銀鉤蠆尾,同是一筆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若有心與能者爭衡後世不朽,則與書藝工史同功矣。
幼安弟喜作草,求法於老夫。老夫之書,本無法也,但觀世間萬緣,如蚊蚋聚散,未嘗一事橫於胸中,故不擇筆墨,遇紙則書,紙盡則已,亦不計較工拙與人之品藻譏彈。譬如木人,舞中節拍,人嘆其工,舞罷,則又蕭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余寓居開元寺之怡偲堂,坐見江山,每於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顛長史、狂僧,皆倚酒而通神入妙。余不飲酒,忽五十年,雖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筆處,時時蹇蹶,計遂不得復知醉時書也。
晁美叔嘗背議予書唯有韻耳,至於右軍波戈點畫,一筆無也。有附予者傳若言於陳留,予笑之曰:「若美叔則與右軍合者,優孟抵掌談說,乃是孫叔敖邪?」往嘗有丘敬和者摹仿右軍書,筆意亦潤澤,便為繩墨所縛,不得左右。予嘗贈之詩,中有句云:「字身藏穎秀勁清,問誰學之果《蘭亭》。大字無過《瘞鶴銘》,晚有石崖《頌中興》。小字莫作痴凍蠅,《樂毅論》勝《遺教經》。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不知美叔嘗聞此論乎?
往年定國常謂予書不工。書工不工,大不足計較事,由今日觀之,定國之言,誠不謬也。蓋字中無筆,如禪句中無眼,非深解宗理者,未易及此。古人有言:「大字無過《瘞鶴銘》,小字莫學痴凍蠅,隨人學人成舊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今人字自不按古體,唯務排疊字勢,悉無所法,故學者如登天之難。凡學字時,先當雙鉤,用兩指相疊,蹙筆壓無名指,高提筆,令腕隨己意左右。然後觀人字格,則不患其難矣,異日當成一家之法焉。
[注釋]
(1)戎州:唐宋時州名,約為今天四川宜賓市及宜賓、南溪等地。差可:差不多,勉強過得去。
(2)宣城諸葛方:宋代宣城諸葛氏為著名制筆世家,諸葛方乃為其家族中的一支。「散筆」乃諸葛氏的絕技,稱為「散卓筆」。大抵筆毫長一寸半,藏一寸於管中。
(3)張長史折釵股:張旭線條像折釵股一樣圓勁而不扭戾。顏太師屋漏法:顏真卿線條如屋漏痕一樣遲重、力透紙背。錐畫沙、印印泥:筆畫像錐子在沙地上畫行、如印印在泥上一樣,筆跡清楚、筆力勁健。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形容用筆快捷、迅健。銀鉤蠆尾:比喻書法文采多姿,遒勁有致。
(4)幼安:黃庭堅的弟弟黃幼安,善作草書。
(5)蚊蚋聚散:蚋,昆蟲,頭小,複眼明顯,翅透明,吸食人畜的血液。比喻世間萬物,皆像蚊蚋一樣有聚有散。
(6)品藻:品評、評論(人物等)。
(7)坐見江山:坐,因為。江山:江河峰巒。因為常見江河峰巒。
(8)顛長史:即張旭,官金吾長史。相傳他大醉後呼喊狂奔,然後落筆,故稱顛長史。狂僧:即僧人懷素。
(9)蹇蹶:挫敗,不順利。
(10)晁美叔:即宋人晁端有,字美叔,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工詩、善書。
(11)優孟:春秋時楚國人,擅長滑稽諷諫。楚相孫叔敖死後,優孟曾著孫叔敖之衣冠諷諫楚王,使楚王改變了對孫叔敖子孫的做法。
(12)丘敬和:宋人,善於模仿王羲之書法。
(13)《頌中興》:即唐顏真卿所書《大唐中興頌》。《遺教經》:即《佛遺教經》,全稱《佛垂般涅盤略說教戒經》,內容為釋迦牟尼臨終時對弟子所作的教誡。
(14)定國:即宋人王鞏,字定固。魏(今河北大名)人。工草書。
(15)蹙筆:收緊筆,捏緊筆。
[譯文]
我在貴州南部時,沒太感到字寫得綿弱無力,後來到四川宜賓,見以前的字大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字勉強過得去。現在才悟出古人「沉著痛快」這句話的道理,但做起來很難。
哲宗二年三月十二日,我試用了宣城人諸葛方所制的散卓筆,覺得筆意與在黔州時所書李太白詩《白頭吟》的筆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百年後如有其他的寫法,就是真正理解我的這番話了。張旭的折釵股,顏真卿的屋漏痕,王羲之的錐畫沙、印印泥,懷素的飛鳥出林、驚蛇入草,索靖的銀鉤蠆尾,是同一種筆法,即心手兩忘之法。如果有心愿與能者爭衡,那末就會與書法史有一樣的功績了。
弟弟幼安喜歡草書,向我求教筆法。我的書法本來無法,但見世間萬物,猶如蚊蚋或聚或散,全然不放在心上,所以不擇筆墨,遇紙就寫,寫完就算,也不管工拙與別人的評價嘲笑。就像木偶,能隨著音樂舞蹈,觀眾都讚歎木偶的神奇,然而演出一結束,木偶依然是木偶。幼安能明白我的話嗎?
我寄居於開元寺怡偲堂,因為常見江水山巒,所以每逢在這裡作草書時,像得江山神助一樣。而張旭、懷素,得於酒力,故書能通神。我不飲酒,匆匆已五十年,雖想把字寫好,但紙、筆、墨不佳,用筆也處處不順,看來還是要像張旭、懷素那樣喝醉了酒才行。
晁端有曾在背後議論我的書法只有韻致而已,至於王羲之的波戈點畫,一筆也沒有。有附和我的人將此語傳到陳留告訴我,我笑著說:「如果晁端有的書法與王羲之相似,那麼扮演孫叔敖的優孟就能是孫叔敖了嗎?」過去曾有一位叫丘敬和的人,模仿王羲之書法,筆意還算潤澤有韻味,只是為法度束縛,不能跳出王字樊籬。我曾贈他一首詩,其中有這樣幾句:「字身藏穎秀勁清,問誰學之果《蘭亭》。大字無過《瘞鶴銘》,晚有石崖《頌中興》。小字莫作痴凍蠅,《樂毅論》勝《遺教經》。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不知晁端有同意我的論點嗎?
以前王鞏經常說我的字不夠精到。書法精到與否,大可不必計較,但王鞏的話,今天看來,還是不錯的。大概字中沒有筆,就像禪句中沒有詩眼,未能理解禪宗妙理的人,是很難達到的。古人有這樣的詩句:「大字無過《瘞鶴銘》,小字莫學痴凍蠅。隨人學人成舊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今人寫字,不學古人法帖,只講求擺弄字勢結構,皆不見用筆之法,所以初學書法的人學起來覺得比登天還難。凡學書法,當先學雙鉤執筆,以食指、中指和大拇指相對,由外向內疊置,捏緊筆管壓在無名指上,執筆要高,讓腕隨自己心意自由轉動。然後審視他人法帖的風格韻調,能如此,則不必擔心學書之難了,長期堅持下去,日後定能自成一家之法。(梁德水)
黃庭堅《惟清道人帖》
黃庭堅《徐純中墓志銘》
黃庭堅《制嬰香方》
黃庭堅《致景道十七使君書》
該軸書法分上下兩幀。上幀為黃庭堅的草書,寫的是李白的《山中問答》,書面高24厘米、寬27.5厘米。正文5行28字,其中9字不全,19字完整。下幀為黃庭堅的行書,寫的是劉禹錫的《陋室銘》,書面高39.5厘米、寬21.5厘米。正文6行,缺殘3字,有2字不全。落款有「元豐二年正月」字樣,署名「山谷」(山字筆跡部分脫落)。
※全能「鬼才」黃永玉的山水畫
※最美還是納蘭詞,字字含情長相思
※部分高校書法題名欣賞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黃庭堅「論書」謬論(草書)
※懷素《論書帖》
※歷代書家論書黃庭堅
※書法欣賞丨唐 · 懷素 草書《論書帖》
※清 何紹基《行書論書橫披》以及其繪畫
※懷素《論書帖》欣賞
※論書|《論美國的民主》分享提綱及讀書筆記
※唐代書法:懷素草書《論書帖》欣賞
※康里巎巎《漁父辭、顏魯公論書》,袁桷《一菴首座詩帖》書法賞析
※張雨《論書帖》,認為楷書非得自臨摹始
※啟功《論書札記》(上)
※經典|懷素 《草書論書帖》
※董其昌書 蘇軾——《和子由論書》譯註賞析
※米芾《論書帖》單字
※張瑞圖《論書卷》
※大師經典|明 董其昌《論書並書杜甫詩》
※鄧散木硃批白蕉《論書文稿》
※米芾《論書帖》,定義草書之格
※廖蘊玉行書欣賞《論書絕句二十七首》
※沈尹默論書詩《與豫卿夜話因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