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中國最傳統的節日探訪「中國傳統村落」

在中國最傳統的節日探訪「中國傳統村落」

端午節,不管傳說中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是伍子胥或者曹娥,都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最傳統的節日之一。

到了當下,各種傳統的、舶來的、悠久的、新推的節日鋪天蓋地層出不窮,尤其是對商家來說,巴不得天天過節。

五月下旬,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今年端午節除了吃粽子、看龍舟外這些多年不變的內容外,還能不能找到一些新的活動?就在我像大多數已解決了溫飽的國人常常為過節的內容而發愁一樣,我抱著手機到處扒拉著今年的新內容。

忽然,一則新聞進入我的視野——「5月2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七部門公布了2017、2018年、列入中央資金支持範圍的中國傳統村落名單,其中重慶新增8個中國傳統村落。」對了,就在這個中國最傳統的節日里去探訪這些新晉的「中國傳統村落」,看看這些「傳統村落」是什麼樣子,村民們又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重慶這次新晉的8個傳統村落包括:萬州區羅田鎮用坪村、太安鎮鳳凰村,酉陽縣泔溪鎮大板村皮都、板溪鎮山羊村山羊古寨、可大鄉昔比村、板橋鄉井園村仡佬溪,江津區中山鎮魚塆村和武隆區平橋鎮紅隆村。由於酉陽距離重慶最遠,於是我就決定先去探訪最遠的——因為越是偏遠的才越是保存最原始的!

29日一早驅車上路,一路高速直奔酉陽。

此處就不想浪費筆墨描述線路了。因為大地方你可以用導航,小地方,文字無法描述,你只能到了當地再口頭詢問當地村民,或者私下聯繫我當導遊。

我們第一個要去的是大板村的皮都。由於我輸入的導航是大板村,下午2.50才到了村委會所在的大板村。車停路邊,雖然我也零零星星看到一些全木結構的老屋,但並沒有看到成片完整的「村落」。

一打聽,原來這個村委會所在的「大板村」以前叫「甲周村」,後來合并到了大板村。真正的老「大板村」還在前面很遠,而「皮都」則更遠。好在村民們很熱情,給我詳細描述了那條剛通車兩年地圖上都不完整的機耕道。只有親自跑過這條路你才會明白為什麼這幾個村得以保存完好!

這條路很不好找,沿途問了好幾次,有一次還開進了一個工地。這是一條很窄的鄉道,很多地方錯車都無法進行。再加上渝懷鐵路複線的施工建設,路面破壞嚴重,轎車慎行!

一路拐彎抹角顛簸起伏快一個小時,終於看到一處小溪環繞著一大片竹林,而竹林又環抱著幾棟青瓦木房。我心裡一陣激動:終於到了?於是將車停好(路窄,停車一定要考慮好其他車輛的通行),拿著相機,跨過小橋,走進了那片竹林。

村子裡好像沒有幾個人,一位老大娘正在洗粽葉準備包粽子。我問她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怎麼現在才包粽子啊?她對我的問題似乎感到迷惑:「明天才過端午,不是今天包那啥時包?」

呵呵,粽子的事情我就不糾結了,畢竟我對粽子的興趣不大(只是發現這個粽葉好像和城裡常用的不一樣,他們這個要寬些薄些),於是就問老人家這裡是不是皮都?沒想到,老人家的介紹讓我才明白了我的探訪之旅工作量不是那麼簡單的!

原來,皮都分為四個組(寨子),分別是「上下竅溪」和「上下皮都」,我們現在這個寨子是下竅溪。

既然征途遙遠,那就謝過老人家「吃了粽子走」的熱情邀請趕緊上路吧。

車行十分鐘後,又看到一個規模很大的村落,這個村落就有了「中國傳統村落」的味道了。停車一問,是「上竅溪」。

上竅溪這個寨子自然環境很漂亮,高大喬木很多。下圖中寨子外面的這個獨立小房子在沒通公路之前是大板小學,學校最紅火的時候還是有幾十人。學校後面那一片漂亮的樹林,叫「絲栗樹」,會結一種類似「板栗」的果實,當地村民說很好吃。

上竅溪不但規模較大,單一民居的體量也大,還有少見的三層樓房。

但我們在這個寨子里也看到了一個令人痛心的「扶貧」方式——拆掉老房,以復墾的名義現金補償貧困戶。這種扶貧方式對於剛剛獲得的「中國傳統村落」這一殊榮來說,無異於「殺雞取卵」。你把房子都拆完了,「傳統村落」還有嗎?據說,這種房子就是前兩天才拆的,按時間來推算的話,應該是在入選「中國傳統村落」之後。難道當地政府部門不知道這一情況嗎?

離開上竅溪,繼續往山上前行。這是經過的一個隘口,大家可以看看這條道路的真實情況。

十多分鐘後,就到了「下皮都」。下皮都不大,但環境很好,不但周圍林蔭掩映,寨前還有長流不斷地甘甜溪水。

和前面兩個寨子不同的是,下皮都居然還有幾個年輕男性在家。原來這是一家三兄弟,其中穿白色T恤的還是隊長。兩個哥哥都在外發展,因為端午節專門從重慶和湖南趕回老家陪父母過節。當我和他們談起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後,他們對未來的打算時。他們都很興奮,希望將國家每年投入的300萬元全額用到道路建設上。只要交通便利了,他們打算引進資金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旅遊,同時將山裡的特產銷售出去。他們還打算將他們的寨前流過的山泉水打造一個自己的品牌走向全國。

下皮都雖說不大,但據說在六七十年代大力發展農業的大環境下,當地因土地肥沃、水源豐富而成為周邊姑娘爭相嫁入的富裕地區。下面這是隊長和百年老屋主人的合影,這棟老房子現在已經是第十一代人在居住了。

離開下皮都,繼續最後一站——上皮都。

驅車在離目的地只有幾分鐘的距離時,道路塌方,路面垮了近三分之一。只好步行前往了。

快到村口時,我們又碰到另一位前來探尋的專業人士,他是搞建築設計的,只對房屋感興趣,拍了一些房屋的照片後就匆匆離去。

上皮都的規模較大,比上竅溪似乎還要大些,關鍵是常年居住的人較多(不算節假日回家的,平時也就幾十人)

院壩可能是因為往來人少,地面的雜草生長沒有受到干擾,長得綠草茵茵的很是養眼。

寨子里有棵很大的紫薇,古樸滄桑,觀賞價值極高。據說有外人出了幾萬塊錢想挖走,但村民們都不允許。我告訴他們,你們一定要保護好你們的老房子、古樹,這些才是你們子子孫孫永遠享受的財富。

寨子里的歷史痕迹。

上皮都的村民聽說入選「這個傳統村落」後,自然也是打心眼裡高興了。當我開玩笑問這位守在自家百年老屋的村民:國家每年要給你們補貼300萬元,你們是想拿來分了還是拿來做啥?他想都沒想就回答:修路!

太陽就要下山了,我也即將結束對皮都的探訪行程。在這一天的探訪中,感受頗深的有兩點。

一是村民淳樸熱情,十分好客。我走了四個寨子,每個寨子都有村民熱情挽留吃飯再走。原來,這些寨子因為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平時很少有外人進入,一旦某家有客人到來,整個寨子都把他當成自己家的客人。這就是傳統「院落」里的人情味要遠遠大於「進屋就關門」的都市人際關係的原因。

第二,路,絕對是今天的關鍵詞。因為道路不便,這些傳統村落才得以完善保存。而村民們為了經濟發展又希望改善道路交通狀況。在這「保護」與「發展」的矛盾面前,國家已經有了明確的方針與政策。但是,國家的這些良苦用心,希望地方政府不要「耍花槍」。就像這些村民們多次提到:我們知道國家現在的政策很好,但不要到了下面就變樣了。

明天繼續酉陽的第二個傳統村落——可大鄉昔比村。

更多之人景觀人文歷史盡在「站在珠峰望日出」,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新聞 的精彩文章:

如何與女生產生共謀意識與共通點
三個妙招教你甩掉賴在心頭的他——喜悅
科學家開發出超級抗生素,威力可增強25000倍
一些奇怪的國外老發明
肥胖老人這樣吃肉健康又享瘦

TAG:搜狐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除夕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
《鄉土中國》-中國傳統文化的根
中國華服日,彰傳統之美
中國傳統節日VS西洋節
琉球是中國的傳統藩屬國,為何會落入日本人的手中
中國傳統武術在台灣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之中國書法
雅湖村 中國傳統村落
中國傳統文化之國畫
傳統年畫,中國最美的名片
泰國節日有哪些?泰國傳統節日盤點
韓國人看中國:中國的傳統茶文化正在被咖啡取代?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陪伴」
中國記憶·傳統節日——「小年」灶王節
新碶:「中國傳統節日」展亮相城市視窗
從郵資機戳看中國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