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為什麼要把告密寫進法律:秦國要強大必須人人打小報告!
為了生存,每個百姓必須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來探聽「奸」人「奸」事,包括自己的親人。而你一旦告密,你得到的獎賞將是一個農夫十年勞動才能賺得來的錢,而且還有別的好處。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做妻子的告發了丈夫,那麼妻子的財產可以不被沒收,只沒收老公的財產。
與周厲王的鼓勵告密相比,秦國的商鞅簡直是登峰造極,他居然可以把告密寫入國法,這已經不是單純的鼓勵,而是純粹的普及了。
商鞅本是衛國人,姓公孫,名鞅,後來到秦國被秦孝公封在商地,所以稱為商鞅。他的某個祖上曾是衛國國君的小老婆,裙帶關係作證,商鞅事實上還是一貴族。但到了他這一代時,家業衰落。商鞅很小的時候就刻苦學習鑽研法家的治國策略,成人後,自認為已經是個有學問的人。在那個國家林立的時代,只要你認為自己有學問,能給國君帶來好處,你就可以去直接面見國君,闡述你的想法,最後得到高官厚祿。
商鞅俯視天下,覺得只有強大的魏國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跑到魏國後,魏國的宰相公孫座接納了他,在二人平時的交談中,公孫宰相發現這個人的確是人才。公孫宰相臨死前,魏王來看他,他就對魏王說,我有個門客叫公孫鞅,等我死後,您可以用他為宰相。
魏王一愣,他之前可從來沒有聽公孫宰相說過這樣一個人,如果這個人真有宰相之才,為什麼不早說。我即使不能給他宰相之職,給他個副宰相也可以啊。但他不好駁這個病危之人的面子,就含糊其辭。公孫座知道大王肯定不會用商鞅,就又說道:「如果您不能用他,就殺了他,不要讓他離開魏國。」
魏王依舊含糊著,出來後,對身邊的人說,宰相不但身體有病,腦袋也有病,既讓我用公孫鞅,又讓我殺他,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公孫座在床上等了幾天後,不見魏王有任何動靜,嘆息了一聲,把商鞅叫到床前,對他說:「我跟大王說如果不能用你就殺了你,你還是快點離開魏國吧。」
對這種真誠的告白,商鞅居然笑了,他說:「宰相您糊塗啊,我為什麼要跑。大王不能用你之言任我為相,他怎麼可能會聽你之言殺我呢?」
這種見識,恐怕只有商鞅這樣的人才能具備。果然,公孫座死後,魏王並沒有殺商鞅,但也沒有用他。商鞅在魏國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悶悶不已。突然有一天,他聽說西邊的秦國正在招聘有才能之士。於是,他千里迢迢地從魏國趕到了秦國。
當時的秦國雖然並不是列國中的弱國,但與東方的幾個大國相比,顯然不是在一個層次上。秦孝公上台後,立志要把國家列入強國之林,所以才四處招納才能之士。孝公並沒有聽過商鞅,但商鞅昂著頭顱,大步伐地走進宮殿時,他就認定這個人是有才能的人,因為一個沒有才能的人是不敢那麼走路,那麼昂著腦袋的。
孝公就單獨與他交談,在商鞅印象中,處於西北的秦國歷來就不受東方各國的重視,東方各國都認為,秦國當年的祖宗是給周王放牧的,身份低賤不說,整個國家的文化水平極低,屬於未開化的國家。所以,許多國王每次搞大聚會時,都沒有秦國的份。這也就是孝公要找有才能的人的原因之一。
商鞅不知道這個未開化國家的君主到底想要什麼,於是,在第一天與孝公的交談中,他把上古堯舜「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講給孝公聽,孝公險些聽睡著了。第二天,商鞅講了商湯、周文王的「仁義治天下」,孝公一改昨日的昏昏欲睡,惱怒起來。第三天,商鞅對孝公說,我就直說吧,依現在秦國的情況,只能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憑藉武力和策略治國」。
孝公這才提起精神來,問商鞅該如何來做。商鞅先是說了自己的法家主張,然後要權力。他希望自己能全權負責整頓秦國政治、經濟等等一系列措施。孝公點頭,任命他為大良造,相當於宰相,全權負責變法事宜。
但是,任何一場對傳統進行顛覆的變法都會受到阻力,商鞅在各種各樣的阻力面前並沒有退縮,他還為自己尋找心靈龜湯:懷疑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就不能成就功名;懷疑自己所做之事是否妥當,就不能建立業績;才幹出眾的人,總是遭到世俗的誹難;有獨到見解的人,必然遭到一些人的誹謗;愚笨的人對於已經成功的事情,他都不知道是怎樣成功的;聰明智慧的人,在事情還在萌芽階段時,他就察覺了;不能和無知的人商量如何開創新局面的計劃,只可與他們坐享其成;創造新的理論,不能迎合舊的習俗;奪取天下的人,不與平庸之輩共同謀劃;聖明的君主之所以能夠強國,是因為不按老習慣辦事,他之所以能夠使人民富裕,是因為他不遵循老規章制度。
這段話可以看做是商鞅的變法宣言,秦孝公對此深表贊同。雖然秦國內反對變法的聲音非常強,但是沒有行動,一切都等於是空話。
商鞅的變法內容主要有如下幾項:第一是實現鄉邑的合并,全國建立三十一個縣,每縣設縣令。第二,廢除井田制,准許買賣土地。第三,等級與獎勵制度。第四,也是最讓後人爭議的「什伍連坐法」。
該法規定,「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這就等於是把「告奸」制度化、嚴密化。而這種制度是建立在里保戶籍制基礎上的,戶籍制從商鞅始,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在繼承這一制度。有了戶籍制,秦國百姓就都在國家的嚴密監視之下。在商鞅看來,「人性惡」,特點就是「好利惡害」,具體表現為「民之性,飢而求食,勞而求佚,苦則索樂,辱則求榮。」以此為出發點,商鞅認為人與人只有利害關係,為了自己的利,人人不惜鋌而走險危害他人。君主實際上時時處於奸民與奸臣的包圍之中。那麼身為一國首腦該如何保身呢?告奸和連坐制度應該是一個方法。可見,商鞅的思路是,只要是人,就是壞的。他們在心中藏了很多秘密。這些秘密對國家是危險的,國王和他都不是神,不可能知道這些人的秘密,所以,必須要有告密者。於是,商鞅把告密寫進國家法律,並特別提倡親人之間的「告奸」。
在今人的理解中,「奸」是一些壞事,比如殺人越貨、貪污腐化這種被人類道德和法律所公認之奸,這些「奸」是必須要告的,不告才是不道德。秦國每個百姓都有這種義務,但是,商鞅所謂的「奸」卻不是這樣。
比如,有人認為酷刑太重,這是事實。如果有人告密,商鞅就會將說這話的人處以更嚴厲的刑罰。也就是說,商鞅所謂的「奸」是完全跟君主和統治階層的利益相抵觸的。秦國的百姓要是碰到這種奸人奸事,就有互相告發的義務。如果你知道「奸」而不告發,有人告發了這件事,你也要受到處罰。所以,整個秦國上下就成了一個告密集中營。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告密,可你不告密,有人搶在你前面告,你就要倒霉了。
為了生存,每個百姓必須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來探聽「奸」人「奸」事,包括自己的親人。而你一旦告密,你得到的獎賞將是一個農夫十年勞動才能賺得來的錢,而且還有別的好處。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做妻子的告發了丈夫,那麼妻子的財產可以不被沒收,只沒收老公的財產。與後來幾個朝代的抄家規定相比,這一法律條文就人性化很多,夫妻之間的財產是分開來算的。
商鞅所鼓勵的這種告密,連商鞅自己都認為非常不高尚。但是,在他看來,秦國想要變成一個強國,就必須如此。因為只有鼓勵互相告密,才能使君主知道天下一切事,那麼,君主就可以拱手無為,國家就可以長治久安。從這一點而言,商鞅的思路很可能是,讓百姓來互相治理,而國家只作為裁判與執行刑罰的身份出現。
在告密法實施不久後,秦國的民風就變得非常古怪了。父子見面,如果沒有什麼事情從來都不說話;婆婆和媳婦之間沒有共同語言,媳婦可以對婆婆大聲叫罵??
總之,用西漢賈誼的話來講,秦國已經成了一個無禮無仁的國家。也正是這樣一個無禮無仁的國家通過告密這一手段達到了「全民自治」,所有人都謹小慎微,一切有害於國王和國家的舉動都被檢舉出來,從而讓秦國一躍而成為戰國時期的一大強國。
※改革家王安石在宋朝民間的形象:在民間,人們給豬狗取名王安石!
※震驚!可恥!1943年竟有這麼多台灣年輕人志願報名當日本兵
※1956年,周總理為什麼要感激三萬東北日軍?答案讓人恍然大悟
※周總理的遺體告別式罕見照片:都有哪些人出席,為何毛主席沒來?
※真實記錄1951年解放軍進藏:寧願餓斷腸 不殺藏民一隻羊
TAG:史海浮沉 |
※商鞅變法讓秦國迅速強大,商鞅卻被五馬分屍,告訴人們什麼道理?
※楚王大怒要攻打秦國,屈原為人為官之道,決定隱退
※商鞅變法讓秦國稱霸,為什麼秦國繼任國君剛即位就要殺商鞅?
※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為何秦王還要殺他,答案只有四個字
※秦國辜負了商鞅,為何還要再負張儀?為什麼要這樣做?
※商鞅變法讓秦國迅速強大,為何商鞅自己卻被殺了呢?
※秦國已經有了商君法,秦惠文王就不再需要商鞅這個人了
※秦國變法後為何要先滅「韓國」,只因有一個跟商鞅同樣厲害的人?
※秦國為什麼要滅掉六國?秦朝的官方說法是這樣的
※秦國為什麼可以崛起?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魏國為什麼要遷都大梁?真是因為害怕秦國嗎?
※趙國擁有非常精銳的胡人騎兵,為何仍舊打不過強悍的秦國?
※為什麼秦國一統楚人怨氣最大,沒辦法秦楚關係太緊密!
※秦國如此強大,國王為何要讓公子在他國當人質?真相令人臉紅
※嬴政要驅逐所有客卿,李斯冒死上書勸諫,否則秦國未必能滅六國
※商鞅變法讓秦國強大卻最後死在了自己給秦國制定的新法上
※商鞅變法提升秦國軍力,秦王為何要殺商鞅?
※秦國的軍隊為什麼那麼強,看看他們的基本作戰原則就知道了
※世人都知道秦始皇,又有幾人知道此人呢?如果沒他,秦國大廈將傾
※你所知道的商鞅不姓商,更不是秦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