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代京劇《西安事變》——時代偶像的「梨園進化」

現代京劇《西安事變》——時代偶像的「梨園進化」

文化娛樂

文化圈

在導演婁迺鳴看來,京劇是一種浪漫的寫意藝術,排演現代戲是一件艱難的事情,尤其是重大歷史事件。圖為京劇《西安事變》演出現場。

近日,由國家京劇院出品的現代京劇《西安事變》在山東省會大劇院上演。該劇集結了編劇孟冰、導演婁迺鳴、孫桂元等資深編導,以及于魁智、朱強、李勝素等當紅京劇名角兒。「我們就是要通過這齣戲塑造這個時代的偶像,要告訴現在的孩子們什麼是真正的偶像。」導演婁迺鳴說。

《西安事變》的「浪漫寫意」

近日,由國家京劇院出品的現代京劇《西安事變》在山東省會大劇院上演。

演出伊始,在傳統京劇樂隊和45人豪華交響樂隊的配合下,武戲演員的精彩亮相猶如美國大片。演出中,觀眾興趣的焦點首先集中在既熟悉又新奇的歷史人物群像身上。張學良、周恩來、蔣介石、宋美齡等極少出現在京劇舞台上,至於唱京戲,還是頭一遭。

劇中「追勸」一場,張學良面對東北家鄉流亡學生請願立下誓言,許諾必有大事發生;「謀劃」一場,張學良、楊虎城相互試探後挑明心跡,殊途同歸於「兵諫」;「酒會」一場,周恩來舌戰群儒闡述中共和平解決的立場,用波瀾不驚緩解劍拔弩張……劇情跌宕起伏又充滿了人物的內心戲,現場舞檯布置簡單明快,沒有過多的聲、光、電元素,觀眾的掌聲喝彩伴隨著演員們的亮相、唱段和開打此起彼伏,觀眾彷彿身臨其境。

演出結束後,全家老小一邊討論一邊依依不捨地走出大劇院。一位青年觀眾表示:交響京劇的形式集中和放大了歷史的滄桑感和歷史人物的悲壯感,那種大口呼吸英雄氣的感覺非常過癮!另外一位中年觀眾則表示:這部戲為京劇表現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開闢了道路,能看出創作排演的艱辛。

京劇是一種浪漫的寫意藝術,排演現代戲是一件艱難的事情,尤其是重大歷史事件。在導演婁迺鳴看來,現代戲無法使用傳統京劇的很多表現手段,因此要從細節入手去突破。例如為體現蔣介石被追擊時的狼狽,演員王越說台詞時手要微微抖動,但幅度不能太大,這樣既能體現一個人在危急情境下的本能反應,又能表現蔣介石因身份顧忌而具有的心理狀態。

婁迺鳴此前曾擔任十幾年的春晚小品總導演,還導演了《閑人馬大姐》等觀眾喜聞樂見的情景喜劇片。不過,這卻是她第一次導京劇,「我三歲的時候就到戲園子里經常看戲,京劇給我的印象是仙女啊什麼的,是不可觸摸的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又學了導演這門手藝,我更加崇拜和敬畏這個劇種。首先得尊重這門藝術,千萬不要來破壞這門藝術。」她表示,希望通過這部劇「塑造這個時代的偶像,展現在時代潮流中逐步覺醒、和自己做鬥爭的艱難人物。」

「一種熱情,一種衝動,一種奔放,一種爆發」

該劇於2014年抗戰勝利紀念日前夕動議策劃,國慶前確定列入國家京劇院創排計劃並正式立項。

從2014年11月接受《西安事變》編劇任務起,孟冰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如何把這個意義深遠、人物眾多、矛盾激烈的歷史事件搬上京劇舞台,而且讓觀眾接受和信服,個中艱辛可想而知。孟冰透露,為充分還原歷史,他曾用了13天時間,閉門謝客,廢寢忘食,閱讀了40本有關西安事變的書籍和資料。

「通過看書,我在跟這些歷史人物進行著心靈的對話、碰撞和交流。我能理解他們,我也有過年輕的時候,也經歷過那樣一種熱情,一種衝動,一種奔放,一種爆發。當時,張學良才36歲,楊虎城大他幾歲,他們也是時代的年輕人,在那樣一個大的歷史變遷面前,他們那種對民族的感情,那種國讎家恨,那種激情,那種豪氣,那種男子漢熱血擔當的精神,我特別願意去展現。」

「歷史是釘在牆上的一顆釘子,讓我們來懸掛我們的外衣。」孟冰引用雨果的一句話來解讀自己的歷史觀。「雖然後人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探究真相,這次我們也看到了很多邊邊沿沿的素材,但最後我們的團隊達成了共識,依據黨史,著重的是張楊二位將軍為了民族大義做出的歷史選擇,如果能從這齣戲中滲透出一點點,就足夠了。」

孟冰還講述了這樣一個細節。周恩來到西安之後的主要工作是和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宋美齡、宋子文及東北軍、西北軍將領談判,同時斡旋於社會各界,努力爭取實現和平解決方案。但戲劇舞台上總不能一場接一場地寫周恩來與各方人士的談話吧?於是,孟冰除了正面寫了周與蔣的見面之外,還設計了「酒會」一場,讓周恩來面對社會各界人士,時而談笑風生,機智幽默,時而義正詞嚴,談古論今……「在我的想像里,這場『酒會』的整體氣氛應該是亦真亦幻、亦虛亦實。所謂真,即酒會可以是真實的;所謂幻,即酒會也可以是一種意會,一種象徵;所謂虛,即是表現周恩來所面對的複雜局面;所謂實,即是表現周恩來在面對各色人等之時所表現出的政治智慧。」

從老生名家到典雅青衣

《西安事變》的主角張學良由國家京劇院老生演員于魁智飾演。「在每次國家民族的重大節點上,我們戲曲演員都是有態度的。」于魁智表示,希望通過排演該劇,表達戲曲工作者的情懷。

排練過程中,于魁智清晨即趕到排練場與琴師鼓師對腔,半夜還與唱腔設計商討細節,每天排練12小時以上,不僅自己的台詞唱腔爛熟,還能把全劇所有角色的台詞唱腔熟記。

雖然與張學良年齡相差60歲,但于魁智卻曾與張學良有過兩面之緣。早在1993年,于魁智隨中國京劇院(國家京劇院前身)首次赴台灣演出,張學良一連看了6場,並盛情邀請主演到家中做客,席間他連聲稱讚于魁智:「真是唱得好!」

1996年,張學良95歲大壽時,家人幾經周折聯繫到于魁智,請他遠赴美國為其壽宴獻唱。在聽完于魁智的演唱後,張學良自己也唱了幾段。壽宴後,張學良挽留于魁智等人在美國逗留了7天,而張學良每天下午3點到晚上8點,都如約趕到親友家聽於魁智唱戲,與他暢談京劇。

雖然與這位「忘年交」邂逅時已是晚年,但于魁智卻從其氣質與言談中抽離出一個英氣勃發的洒脫少帥,「可親、可愛、可信」。二十二年後,他終於得以在自己熟悉的舞台上詮釋自己心目中的張學良。

北京京劇院老生演員朱強在劇中扮演周恩來。當被問到用京劇塑造周恩來與別的藝術形式有什麼不一樣時,朱強笑著說:「就是我唱,他不唱。」朱強坦言,為演好老百姓心目中的周恩來,自己私底下下足了功夫。在語言上,他運用「風攪雪」的表現手段,把京劇唱腔與方言口音糅合穿插,讓觀眾在聽後既能感受到周恩來的語言特徵,又能體驗到京劇的特有韻味。「儒家文化中的大仁、大愛、大義在周恩來身上都有體現。」

劇中大青衣李勝素塑造的宋美齡典雅雍容、風姿綽約,一開口戲味兒十足,雖然只有兩場戲,但引得陣陣讚歎。「連日來,夢魂牽,以淚洗面」的【西皮】唱段色澤亮麗、溫婉纏綿;一句英文「Darling」更牽出幾許嫵媚;而在與蔣介石的對話唱段中,冷靜堅毅、情真意切,顯現別樣風采。

「梅蘭芳先生當年就有蓄鬚明志、拒為日寇登台的壯舉。我們今天的戲曲人也要用表演塑造多姿的歷史形象,振奮不屈的民族精神。」李勝素說。

關注主流人群

聚焦社會熱點

齊魯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周刊社 的精彩文章:

中華文明的第一塊基石——中國古代玉器賞析26

TAG:齊魯周刊社 |

您可能感興趣

用現代3D技術展現傳統梨園之韻
唱念做打的行為藝術,欣賞明代的梨園戲曲
北京人藝三排話劇《名優之死》展現梨園行台前幕後故事
京郊懷柔的梨園庄大集
「錦繡梨園」 京劇交響演唱會直播回
「梨園耆宿」九旬吳炳璋——京胡演奏《沉醉東風》
新白娘子傳奇中的詩詞歌賦與梨園名句
海上梨園?小劇場崑曲?《白蛇傳·斷橋》
於正新作《鬢邊不是海棠紅》開機 黃曉明尹正重現梨園風華
梨園懷舊書社系列之一
美麗的洋縣,我的家園-散文《魂盪梨園》!
一代梨園精絕藝,借與東風唱百年——馬連良
為什麼以「梨園子弟」代指戲曲演員?
梨花淡白柳深青 什川梨園賞花時
大西北戈壁灘竟有「中國第一古梨園」 是上天造化還是神話傳說?
中國神秘文化之鬼神文化:民間俗神「梨園神」到底是何人?傳說
「梨園春秋」系列之 貝勒唱戲為哪般?
走進經典匯簽約藝術家郭光輝——梨園裡的台前幕後
浪浪:中篇小說《梨園》故事梗概
新編梨園戲《李師師》在梨園古典劇院首演 編劇 導演都是80後演員則大部分為9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