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德馨經驗薈萃:白血病的中醫分型與治療
白血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惡性疾病,主要病變為造白細胞組織異常增生,全身各組織和臟器遭受浸潤。常見癥狀有貧血和出血等。發病原因,有病毒感染、放射物質與化學品損傷、神經體液障礙(內分泌或某種代謝失調)及遺傳等學說。本病屬於祖國醫學中的溫毒、虛勞、症瘕、積聚等範圍。
癥候認識
一、急性白血病:
發病急,進展快,預後差。《慎柔五書》:「熱勞由心肺壅熱,傷於氣血,以致心神煩躁、頰赤、頭痛、眼澀、唇乾、口舌生瘡、神思睏倦、四肢壯熱、飲食無味、肢體酸痛、怔忡盜汗、肌膚作痛,或寒熱往來」。《普濟方》載:「夫急勞之病,其徵與熱勞相似而得之差暴也,血氣俱盛,積熱內於心肺,臟腑壅滯,熱毒不除而致之。緣廩受不足,憂思氣細,營衛俱損,心肺壅熱,金火相刑,臟氣傳克,或應外邪,故煩躁體熱、頰赤、心悸、頭痛、盜汗、咳嗽、咽乾、骨節酸痛、萎黃羸瘦,久則肌膚失爍,咯涎唾血者,皆其候也」。古籍所述,證候與急性白血病頗同。
二、慢性白血病:
如虛損中的陰虛症,骨痛如折、怔忡、盜汗、咯血、吐衄、經閉、骨蒸等等。陰虛症之怯寒少氣,自汗喘氣,食減無味,嘔脹飧泄等,皆與白血病的癥狀相似。
三、其它類型的白血病:
如慢淋之淋巴結腫大,與古代文獻之「癭」、「瘤」、「痰核」相似,「綠色瘤」與祖國醫學之「惡核」相似。
出血證候是白血病的主要癥狀之一。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血證的產生與心肝脾三臟關係較密切。「血本陰精,不宜動也,而動則為病;血主營氣,不宜損也,而損則為病。。蓋動者多由於火,火盛則迫血妄行;損者多由氣,氣傷則血無以存。」而其動火、損氣之源,可由外感邪氣,情志失調,飲食不節,素體不足或病後體弱,致使臟腑失調,陰陽偏亢,氣血逆亂,絡脈受傷而引起。上述原因也多見於病情急性發作時的誘因。祖國醫學在這方面的觀察,與現代醫學觀點吻合。
分型與治法
我院根據57例白血病的臨床資料分析,計分為六個類型,作為臨床指導。
一、陰虛型:
持久發熱、消瘦乏力、盜汗、口乾、頭痛、頭昏、耳鳴、出血癥狀(包括鼻衄、齒衄、紫癜、視網膜出血,下同)、遺精、關節痛、咽喉炎、口腔齒齦發炎、厭食、肝脾輕度種大、舌紅絳、剝苔或舌焦、脈數虛大。正虛邪實,傷及營陰,骨髓受損,內熱傷津,熱傷血脈,迫血妄行,治以養陰、溥熱、止血。
二、陽虛型:
浮腫、便溏、頭昏、乏力、自汗、肢末欠溫、發麻、面白光不華、唇白、爪甲不榮、舌胖、出血癥狀、脈軟弱無力、舌白而潤、薄白苔、白細胞降低。正氣本虛,毒邪侵襲,營衛失和,脾肺虧損,腎陽虛竭,治宜甘溫益火,補陽配陰,「參仙八味飲」補腎益脾,補陽而不傷陰,對改善紅細胞有一定療效。
三、陰陽兩虛型:
面白光或蒼黑、爪甲不榮、乏力、多汗、出血癥狀、發熱、骨節酸痛、遺精、形寒或潮熱、便溏或便艱、面浮、跗腫、脈細數或沉微無力、活淡苔薄、舌尖起刺,常出現偏陰虛或陽虛。治以「氣血雙補飲」。
四、瘀血型:
肝脾腫大,閉經或月經過多、胸悶、出血癥狀、脅痛、關節酸痛、低熱、乏力、白細胞偏高、脈澀而數、舌紫苔膩。腎氣不足,熱毒之邪,內侵骨髓榮血,髓熱熏蒸,煎熬陰液,漸成瘀血,盤居於經隧之間,既礙周身之營養,又阻新血之化生。治宜扶正達邪,「龜甲化瘀飲」。能縮小脾臟,降低白細胞。
五、痰熱型:
發熱、頭痛、體倦、淋巴結腫大、扁桃體及腮腺腫大、喉痛、出血癥狀、肝脾輕度腫大、脈滑數、舌紅苔膩,白細胞大致偏高。氣血不足,痰熱阻於竅絡,耗營散津,邪實者可以化痰軟堅為主,用「清熱化痰飲」。
六、溫熱型:
發病急、高熱、頭痛、煩悶、口乾、出血癥狀顯著,神昏譫語、脈弦數洪大,舌絳、苔黃膩或灰黑少津。熱毒之邪深入營血,內竄心包,逼亂神明,閉塞脈絡,精液耗竭,迫血妄行,多見溫邪病的營血癥狀,治當清營涼血,解熱鎮痙。當用犀角、連翹、遠志、鮮石菖蒲、牛黃、麥冬、川貝、至寶丹之屬。方可取清營之類。我們以辨證與辨病相結合,中西醫結合,適當採用化療或激素,或另服抗白血病的藥物(如蟾蜍、雄黃之類)。
治療的幾點體會
醫科院血研所認為本病骨髓高度增生,與再生障礙性盆血的發病機制完全相反,應屬於實證。較多的醫務人員則認為,既非虛證,也非實證,而是一個較複雜的病理過程。
中西醫結合的問題,一般經化療發生骨髓抑制及緩解期主張用扶正者多,急性發作期用清熱解毒的攻法為多,誘導緩解階段是祛邪還是扶正則不一致,通過多年來觀察,我們設想,儘管白血病的進程虛虛實實,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對白血病細胞予以足夠的打擊。我們現在的治療原則是,化療期間西醫主攻,中醫應補,加強骨髓中正常造血細胞的生長因素,使矛盾的轉化有利於機體和正常血細胞,而不利於白血病細胞,也就是注意調動整個機體的抗癌能力,維持正常血細胞的生存,有助於正常血細胞的生長。停止化療後應改補為攻,但這種治療用藥應該是辨證、靈活,而不是機械、死板的。一切根據病人實際情況出發,辨證法思想在這種情況下更為重要。
二、藥物:
臨床觀察,犀角能使白細胞迅速降低,使高燒下降,出血停止。李時珍曰:犀角治吐血、衄血、下血及傷寒蓄血發狂,譫語、發斑解毒。常用的方劑,有紫雪丹、神犀丹、化斑湯、犀角地黃湯、安宮牛黃丸,都以犀角為主要成分。另以雄黃治療各型急性白血病,能降白細胞與紅細胞,對血小板無影響,結合化療能起協同作用,亦可作為維持緩解期的藥物。外敷治局部白細胞浸潤亦有效,曾對腹水癌小白鼠作試驗,發現有抑制腹水及出血傾向的功能。
上海華山醫院以天門冬治療白血病10例,皆見臨床好轉;遵義醫學院以青黛(裝入膠襄,日服5~9克),江蘇吳縣東山以豬血結合中西藥治療白血病(日報鮮豬血200毫升),蘭州醫學院也有類似的應用;南昌第一醫學院用柳樹根、梨樹根、桃樹根,各30克煎服,均有一定療效。
三、退熱:
來勢急,熱入營血,應從溫邪治療;虛熱則屬內傷範疇,多以益氣扶元、柔養肝腎之法治療。我們對發熱之治療,實者「葯不厭涼,涼不厭早」,投以羚羊角、神犀丹、紫雪丹、復方化斑湯,參差取用。臨床還看到一些患者的脈搏,如突然轉化為弦勁者,往往為複發之徵兆,及時用涼葯,治其青萍之末。病勢轉安,漸加補劑,如補中益氣湯、當歸補血湯等。
四、止血:
虛則養陰清熱、涼血止血,或益氣攝血,可選用犀角地黃湯加黃蓍,或歸脾湯加大補陰丸。實則急治其標,以止血安絡為主。本著「血無止法」的方義,化瘀葯如蒲黃、赤芍、三七、大黃、羊蹄根、花蕊石等亦對症施治。我們還配合外治方法,以附子生薑合搗,敷兩足湧泉穴,引火下行,同時以大黃末外敷太陽穴以降其熱。顱內出血之病人,有頭痛、神昏,我們用羚羊角粉、犀角粉(廣犀角代)與紫雪丹同服,曾以之多次搶救垂危病員。
感染與出血相互有關,治中稍加留意。
結語
辨病與辨證結合,中藥與西藥同用,標本緩急分清,白血病還是可望控制。望同道協力攻關,作出貢獻。
※經方使用手冊:桃核承氣湯
※經方使用手冊:生脈散
※顏德馨經驗薈萃:附子治療石淋有奇效
※經方傳真:桂枝湯類方(1)
※經方使用手冊:芍藥甘草湯
TAG:靠譜中醫 |
※中藥治療白血病併發症的周靄祥老中醫經驗
※中醫治療白血病的方案
※中藥治療白血病二驗方
※周靄祥老中醫談白血病的治療法則及辨證論治
※西方科學技術和傳統中醫治療白血病的對比
※癌症前10:乳腺癌、宮頸癌、甲狀腺癌、白血病、結直腸癌、肝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睾丸癌、卵巢癌
※治療慢性白血病,中醫中藥是怎麼做的?
※白血病的病因表現與治療
※中醫治療白血病有何優勢?
※依魯替尼——治療白血病的新良藥
※急性淋巴白血病的發病原因和治療方法
※白血病的預防,白血病患兒的安全防護
※骨髓移植是怎麼治療白血病的?
※不依靠特效藥,中醫如何治療白血病?
※白血病的五種療法
※兒童防治白血病的要領
※乳腺癌藥物竟可治療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治療期間的飲食調養
※砒霜,居然是治療白血病的特效藥!
※兒童白血病需要怎麼治療?兒童白血病常見治療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