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星星的孩子」,有一種「孤獨」更需要幫助
孤獨症患兒又被稱為「星星的孩子」,對廣大公眾而言,「星星的孩子」是那麼遙遠而陌生。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讓我們把關注的目光聚焦在這群特殊的孩子身上,走進這些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所遭遇的真實困境、所需要的幫助,以及融合教育帶給他們的希望。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兒童健康基金會發起了一場「助力星寶,展翼新生」的「眾籌活動」,活動旨在設立專項基金,用於資助一所民辦的自閉症患兒康復訓練學校——普陀區展翼兒童培智服務中心,並且幫助那些家庭困難的自閉症患兒接受科學、規範、系統訓練。「星寶」,即被稱為「星星的孩子」的孤獨症(又稱自閉症)患兒。可是,在這樣一個美麗名字的背後,卻是無數個家庭的心酸與悲傷,更透著這種疾病依然沒有被大眾所了解和正確認知的無奈。
不愛說話的「天才」?
別給孩子亂貼「標籤」
《雨人》、《馬拉松》、《海洋天堂》,關於自閉症的電影有很多,但大多數人依然對這一疾病只是好奇,而缺乏真正的認識。
人們對於自閉症的態度,經常會存在兩個極端:一種是認為自閉症「沒什麼大不了,不就是孩子不愛說話嗎」,而且很多人看到的自閉症患兒是被推至聚光燈下的「極少數」——在某方面有一種特長,比如記憶超群,有彈琴或繪畫天賦,加上他們的外表與常人無異,所以給人的印象並非「病人」;而另一種則是對這類孩子避之而不及,「精神病」、「神經病」、「傻子」,種種「標籤」不一而足。
究竟什麼是自閉症?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科主任杜亞松介紹,這是一種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一般在3歲前發病,主要表現為語言和溝通能力發展遲緩,包括交流對話時目光游移迴避、只會模仿別人說過的話而不會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交談,孩子的行為、興趣及活動有限,並且重複。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大約有3500萬人患有這一疾病,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
「語言與交流障礙是重要癥狀之一,這也是我們在臨床上發現,大多數孩子由家長帶來就診的主要原因。孩子對語言的感受和表達運用能力都存在障礙。有些孩子到了兩三歲仍然不會說話,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甚至完全喪失,沉默不語或在極少數情況下才使用有限的語言。」杜亞松說,「隨之而來的是社會交往障礙,也就是說,孩子無法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他們不能和別人進行目光對視,而且常常面無表情,他們不能與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戀關係,與同齡兒童也無法建立正常的夥伴關係。這類孩子總是處於一種獨處的狀態,『孤獨症』之名也由此而來。」
此外,孩子的興趣範圍狹窄和刻板的行為模式也是「信號」。「對於正常孩子喜歡的遊戲和玩具等,自閉症患兒一般都不感興趣,他們喜歡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比如家裡的一個小物件,並且可以持續幾小時而不厭倦。」杜亞松說,「孩子通常會固執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動的程序不變,比如上床睡覺時間、外出時走相同路線等。如果他們的行為被制止或要求改變,就會表示出不愉快和焦慮,甚至出現反抗、攻擊行為。不少孩子會有重複的刻板動作,如拍手、轉圈、跺腳等。
那麼,這類孩子的智商水平與正常孩子一樣嗎?杜亞松表示,自閉症患兒的智力水平表現不一致,少數患兒在正常範圍內,被稱為「高功能孤獨症」。而大多數孩子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國內外研究表明,有50%左右的患兒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於50),25%為輕度智力缺陷(智商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於70)範圍。
多種方法能「治癒」?
治療和康復訓練只能改善癥狀
「超級神經修復」、「基因治療新法」、「幾個療程就能治好」……近來,市場上充斥著各類「神奇」廣告——號稱有辦法治癒自閉症。
「簡直是胡說八道!自閉症是一種終身疾病,目前根本無法治癒,國內外公認只能通過康復訓練和相關藥物來改善患兒行為,讓孩子長大後儘可能實現生活自理。」杜亞松說,「不規範的治療,不僅耗費家庭的精力和財力,對患兒康復毫無幫助,還會耽誤最佳治療時期,遺憾終生!」
杜亞松介紹,雖然無法治癒,但在獲得早期診斷的兒童中,通過行為、語言的治療和職業技能訓練,很大一部分人的癥狀可以得到改善。在美國,3歲以前診斷出自閉症並得到恰當治療的兒童,有50%的可能性可以在適當年齡從學校畢業。因此,家長一定要重視預防,發現孩子的變化時,要及時就診。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已設立自閉症的專病門診,提供診斷、訓練、家庭指導等多種醫療支持和服務。但是,杜亞松表示,僅憑醫院治療是不夠的,關鍵在於孩子的康復訓練。但是,我們缺少自閉症患兒的康復機構與學校,僅有少量民辦培訓機構。
如何才能不「孤獨」?
需要社會張開懷抱接納
普陀區展翼兒童培智服務中心是一所民辦的自閉症患兒康復學校,有專業的康復治療師,開展感覺統合、驚喜動作、語言、認知等基礎康復訓練課程,還有鋼琴、舞蹈、繪畫等特色課程。同時,學校還跟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合作,杜亞松等專家會定期來學校進行專業指導。
中心的創辦人孔凡鳳本身就是一位自閉症患兒的母親。她原本家庭美滿,兒子可愛……可是,當兒子1歲半之後,便開始變得沉默、不叫人、不說話,常常一個人面對牆壁,甚至會忽然打人。「當時我根本沒有意識到孩子是患了自閉症。」孔凡鳳說,「確診後,醫生說,孩子需要一個家長一直陪伴身邊,於是我把工作辭了。為了孩子的治療,我四處求醫,走了不少彎路,後來才認識到正確、規範治療和康復訓練的重要性。」為此,她辦了這個學校,希望更多像她一樣的家長可以早一些讓孩子接受正規的康復訓練。
學校創辦至今,已為450多名孩子提供了專業康復訓練。但是,在杜亞松看來,這樣的康復機構還是太少。杜亞松說,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就報道了自閉症的病例,但是30多年過去了,我們對自閉症的認知依然不足,社會對自閉症患兒的接納程度依然很低,使得這些孩子想要走進社會、融入社會簡直難上加難。
「患兒的『孤獨』並非是他一個人的。一個孩子一旦被確診,隨之而來的就是被整個社會的拒絕。可以說,真正給這些孩子帶來孤獨的,並非疾病本身,而是人們的誤解、拒絕、歧視和排斥。」 杜亞松說,「走進社會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但是現在這些孩子的出路卻變得如此狹窄。擺在這些父母面前的現實問題就是:當他們的孩子長大以後,怎麼生活?除了臨床治療和康復訓練之外,社會能不能接納他們、理解他們、包容他們?希望我們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地想一想,並張開懷抱接納這些孩子。」
文/健康報特約記者 宋瓊芳
圖/源自網路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要不要學醫?醫學是個充滿吸引力的職業
※端午前後,這兩類傳染病需要預防
※夏季宜養心,心臟病患者喝喝這幾種養生茶
※經歷了假養生?不懂中醫惹的禍
TAG:健康報 |
※走進孩子的心只需要「一米」
※這三個星座,只要走進他們的內心,就是一輩子的生死交情
※十二星座:想要走進他們心裡,光有愛是不夠的!他們要的是這些!
※人必須有勇氣走進自己的孤獨
※沒有一顆真心,你就別想走進這三個星座的世界,不歡迎你!
※內心世界很孤獨的星座,有幸走進去請好好珍惜!
※很難愛上一個人,也很難讓人走進她們心裡的三大星座
※若想走進這些星座的心裡,那就需要先把握好時間點
※大媽賣獨特小吃五元一個,遠看以為是粽子,走進一看原來是「它」
※男子帶孩子買寵物,遠見一巨型「豬腦」,走進一看有點反胃
※想走進孩子的世界,要做一個有溫度的家長!
※香蜜女孩需要這部劇的拯救,楊紫會讓我們從香蜜的虐走進魷魚的甜
※要想走進一個女人的心裡,光有喜歡和愛是不夠的,你必須要懂她
※不奢求一心一意的愛情,只想走進婚姻的星座
※帶你走進「老男孩」的世界,見識不一樣的老男孩魅力
※誰都使喚不動的三大星座,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別人無法走進去
※路上偶遇一隻狗子,造型十分獨特,走進一看讓人冷汗直流
※路邊躺著一隻小貓咪,走進一看不禁冷汗直流,比鬼更可怕的是人心
※要怎麼走進十二星座的心,讓他們從此不能沒有你!
※狗狗睡覺姿勢奇特,伸出細腿,主人走進一瞧大讚成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