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體育運動社交,到底是偽需求還是真未來?

體育運動社交,到底是偽需求還是真未來?

隨著2015年跑步熱的興起,體育運動社交的概念開始風靡互聯網,近兩年Keep、咕咚、小米、火辣健身、野獸、悅跑圈、啪啪社區、初煉等健身、跑步社交APP層出不窮。業內人士預計,運動社交類APP未來幾年還將持續高增長。

這種以運動為切入口的社交模式,本質上就是寄希望於借運動的名義變成一種全新的交友方式和社交工具,黏住客戶再圖商業盈利。

但事實上,到目前為止,運動社交背後還存在諸多隱形的、各個產品都在樂此不疲卻茫然不知跳進去的「大坑」,最終的結果便是各大產品的盈利性普遍不佳,甚至有人喊出體育運動社交是偽需求的觀點。也的確,這一切的背後,是從業者們對行業沒有建立正確的行業認知,而要想把表面的欣欣向榮變成可持續的社交模式,正確的認知必然是首要的步驟。在這裡,響鈴就重點指出三大問題。

一、用戶篩選上:社交為目的只是趕時髦,滿足真實需求才能成為「媒體」

社交需求本來是一種群體間互動交往、思想碰撞和價值交換的精神和行為需求,只是不同運動特點引發的需求大小,強度有所不同。例如,群體性運動強於個體性運動,競技、對抗性運動強於個人體驗性運動,媒體性運動強於體驗性運動。

但是,在亞健康時代,大眾對健康的追求逐漸成為了一種社會文化,體育社交也在此基礎上進行,這個運動大潮中湧現出一大批趕時髦的運動社交用戶,社交運動概念興起併流行起來,朋友圈曬運動的比比皆是。

事實上,現在的運動社交,已經脫離了社交需求本身而簡單的變成一種時髦和潮流。

後果顯而易見,正如從事羽毛球運動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開發的啪啪社區CEO汪立毅所言,流行時髦性的現象終究是短暫的,並非用戶的長期內在需求。也就是說,體育運動社交產品如果單純依靠社交為目的發展用戶,聚集的用戶數再多,也並非運動本身的用戶,最多只能稱之為「被影響」的用戶,不能稱之為「媒體」用戶。這兩種用戶的本質區別就是,在時間周期、頻次、影響力上,「被影響」的用戶都是一過性的、淺嘗輒止的,他們在每一個潮流中都會出現,不只是體育社交。真正具有「媒體」屬性的用戶是既自己運動,又帶動別人運動,既是運動社交產品的使用者,也是傳播者、擴散者,個人本身就自帶媒體傳播價值。

同時,潮流是快速衰退的,解決不了長期社交動力問題。用戶的活躍度必定也會呈現快速衰退跡象。本質上,流量可以等於用戶,但不等於有效用戶,在體育運動社交這裡表現尤為明顯,因為堅持運動,對很多都市白領來說,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從這個意義上說,儘管咕咚、Keep、悅跑圈等明星體育社交產品動不動就是幾千萬用戶級別的,但商業化變現的路途一直坎坷,可能就與此相關。這些健身、跑步的體育社交工具得益於此(用戶數),但同時也受困於此(有效用戶數)

由此,以社交為目的,恰恰達不到建立社交圈的目的,而穩定的社交圈子又是粘住客戶、實現持續盈利的必要條件。統計數據顯示,運動社交軟體應用上對社交功能的需求不到30%,對其中的各具體社交功能的使用率則更低。聊天互動、曬排行、曬里程等分享行為最常見,佔比為 38.3%,約人和約場地的使用率僅為 15.4%和16.0%。

原因就是以社交為目的引入的大量偽需求用戶運動需求較低,只是圖個時髦,而曬排行、曬里程等這些時髦動機是短暫且不可持續的。

數據來源:2016年中國運動社交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數據來源:2016年中國運動社交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後起的體育運動社交產品已經在嘗試避免這些問題,例如啪啪社區在用戶社交行為引導和產品社交上,通過」圈內比賽社交「」社群娛樂社交「「輕教學」「運動的線上娛樂化」等與運動直接相關的引導模式,試圖把運動社交目標人群定義為與運動本身相關的人群,而非被潮流影響的大眾。

二、使用動機:認同感只是喧囂的表象,回歸運動本身才能長效

用戶社交的維繫和刺激在於運動本身或是用戶的運動參與感。比如足球迷之間的社交,可能來自足球運動的理解(可以是一場賽事、一個足球俱樂部、一個球星等),或者是線下的球賽,運動協同,比賽感受等,這是運動給人帶去真實體驗而產生的社交需求,非空洞的社交。

社交需求的強弱、運動氣質、社交環境等均會影響和決定社交需求維繫的周期長短,孤獨的慢跑、健身與喧鬧的廣場舞就反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運動社交特性。

而各大運動社交產品主打的用戶分享,靠的是滿足用戶在自身生活圈子裡的認同感,也可以說是某種程度上的虛榮心。從俘獲用戶的角度,這是運動社交產品的一種必須,但要長久維繫用戶,這可能遠遠不夠。

真正堅持運動的用戶,是不需要依靠所謂「認同感」參與運動,就像大多數人不需要依靠心靈雞湯生活和工作一樣。認同感只存在於初步接觸慢跑、健身等個人化運動的人群,因為「孤獨」的運動特點,在早期更需要被認同,但讓用戶可以持續下去,一定是一份對健康和身型的毅力和執著。

以羽毛球運動為例,啪啪社區CEO汪立毅表示,玩法的對抗性(話題製造)、話題的廣泛參與性(參與人群),以及讓羽毛球成為一個天生的運動社交場景,在羽毛球球友的微信群或QQ群上,做完一場活動下來,球友們還能在群里聊到深夜。

顯而易見,如果一個羽毛球APP只是做到簡單打卡、晒晒比賽,來個滿臉汗水的自拍,這個所謂的羽毛球社區肯定不會長久。基於運動的熱愛(可以聊到深夜)而產生的社交需求在羽毛球這裡才是強勁的,可惜目前涉及羽毛球的各類APP產品少有把這種社交需求承載起來,導致了社交渠道只好落在微信、QQ群上。目前啪啪社區正在試圖通過」強化運動體驗「「改造活動形式」「降低體驗門檻」甚至」運動產品互聯網化、娛樂化「等泛媒體方式強化運動本身帶來的社交需求,從而給予這種蘊藏了社交動能的體育運動一個獨有的社交平台,也希望有著影視娛樂、互聯網複合背景的創始人能在體育界有所突破。

另外也有一些老牌體育社交產品在進行一些改變,例如Keep,潛心專註於培養用戶的健身習慣,讓用戶真正把運動做到實處,愛上健身並每天堅持下去。Keep可能認識到工具產品的社群化並不能快速實現,因而轉向採取穩紮穩打的做法,回歸運動本身,有了長久用戶的基礎再圖社交化變現。這應該是一種務實的做法。

三、運動社交真正的未來:偽需求恰恰是需求未得到滿足的表現

運動社交的緣起,可以用以紳士精神著稱的英國人來舉例。他們喜歡在比賽競技中一決高低。他們穿著得體,心存謹慎,發明眾多規則,講究公平公正,以追求「運動家品格」為榮。人們欣賞的不僅是單純的運動賽事,更對運動中的社交有著獨特情結。這些正是運動社交的真實而具象的體現。

以往這些運動社交是上流社會的娛樂消遣方式,社交運動也是由諸如馬球、網球、高爾夫、賽艇、F1賽車等高端運動所組成,但隨著運動平民化,社交方式,交互方式的多樣性、社會化媒體的極度豐富,大眾體驗性的運動,比如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甚至廣場健身等開始普及。

而運動社交也跟隨這種普及開始推而廣之,在廣度上、形式上都開始擴展,以往線下面對面的運動社交形式也逐漸被科技進步推往線上。

但是,商業體量一定是來源於數量的,放在運動社交上更是如此。整個社會的運動習慣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運動人口基數偏小的階段,那麼結局就是,一個運動項目的APP中,參與的人群中只有少數運動能力較強的人才會成為社交人群的主力,大量實際參與者並沒有參與社交過程,應當是全民社交的模式,最後又變成了某種直播式的「網紅」、KOL模式,這將會使得整個運動社交成為了運動強者的「狂歡盛宴」,對追求有效用戶數量的運動社交產品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好事。

簡單來說,隨著全民運動的普及,運動人口在快速增長,但在運動人口基數尚未突破臨界點的情況下,運動社交人口並沒有呈比例增長,而他們又存在著隨運動普及過程發展而來的社交需求,只是沒有被同等比例滿足。

總體來說,運動社交需求從發展沿革上,是深藏於普通運動者心裡的,走向互聯網也是大勢所趨。可惜的是它們埋沒在了上文所述各種不恰當、不匹配的產品觀念之下,並被輿論當成了偽需求。更正觀念,糾正錯誤的做法,體育運動社交還是能從「偽需求」走向「真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Uber創始人辭去CEO職務;探探獲7000美元D輪融資;ofo回應工資拖欠事件
押金突然暴漲 ofo小黃車腫么了?
酒店PK民宿短租深度剖析 一文看清住宿業真相
投資併購、創新專利、電商零售、人工智慧……CB INSIGHTS描繪亞馬遜的戰略與野心
隨心而動,智聯未來——光陽摩托AK550上市會暨經銷商試駕會盛大召開

TAG:品途商業評論 |

您可能感興趣

體育路上,無路可退!因為我們是運動員!
最有錢的體育運動員,你想不到會是他,網友稱:很驚訝,意想不到
我看的真的是運動番?看到徹底懷疑人生的超能體育動漫!
在這裡,不搞體育運動,孩子根本混不下去!
不是所有的運動都是好的——糖尿病人 不宜進行的體育活動
體育界女運動員要是都長這樣,我們就不用看女星了
他們是體育界的顏值擔當,長相完全不輸給小鮮肉,你們比較支持誰?
自從看了這些動漫覺得自己體育不好並不是因為不努力訓練!而是努力依然沒什麼卵用!
瑜伽不是體育表現,也不是一種運動競賽
可不僅僅只是一項體育運動!
體育運動 極限運動 讓我們一起運動起來!
世界上哪些體育項目稱得上貴族運動?讓你意想不到,F1都算不上
瑜伽是修行,不是體育競技運動,更不是表演雜技,所以請不要打擾!
體育史上最自信的四位運動員,張怡寧:我讓她,她都贏不了!
夏天最適合的體育運動,那就是游泳,你游泳了嗎?
運動並非僅僅是體育鍛煉,更是一種生活習慣
體育小知識 你好,運動
總以大姨媽為由逃體育課,難道經期真的不能運動?
自製體育器材,讓孩子在家裡也能動起來
中國學生體質到底有多差?體育老師竟說:不是我們不想教,是不敢教、不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