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某動畫公司董事談業界現狀:製作委員會制度是萬惡之源嗎?

某動畫公司董事談業界現狀:製作委員會制度是萬惡之源嗎?

圖片來源:《Pop Team Epic》

「就算動畫熱賣,賺錢的也只有製作委員會,並不會增加動畫師的收入」「製作委員會榨取利益」「廣告代理公司從中吸血」……在動畫製作現場,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意見。

在動畫製作當中,「製作委員會」究竟扮演著一個什麼樣的角色?製作委員會真的是「萬惡之源」嗎?網路媒體 Net Lab 對一家中堅製作公司的董事進行了採訪。

6 月 7 日,NHK 播出的「今日焦點+」節目「超過兩萬億日元的動畫產業 加速的『黑暗勞動』」特輯里,用圖表的形式解說了製作委員會的構造。對此,收看節目的觀眾紛紛發出了「看這個圖表,問題在哪裡不就已經一目了然了嗎」「利用熱情剝削勞動者的典型」「最大的問題不就是製作委員會制度嗎?」等質疑的聲音。

然而,為什麼不論是動畫還是真人影視劇,都要採用這一備受詬病的製作委員會制度呢?某中堅動畫製作公司的董事 A 接受了 Net Lab 的採訪。

A 首先解釋了動畫中製作委員會的意義。他說,製作委員會是製作動畫時分散風險的組織,也是通過參加委員會的各大企業的營銷能力來最大限度提高委員會整體收益的組織。根據作品不同,影像發行商(BD/DVD販賣公司)、廣告代理公司、出版社、玩具廠商、在線視頻服務公司、動畫製作公司、播齣電視台等各種各樣的企業會加入製作委員會,為作品出資。

雖然網路上經常有人說「廣告代理公司抽走了動畫的製作費」,但是 A 反駁了這一說法。只要廣告公司加入了製作委員會,就必須出錢並且承擔風險,他們出的資金會被用做製作費。動畫製作費是由後面會詳述的「朱幹事公司」收集起來,並且百分之百都會支付給動畫製作公司。

那麼,「廣告代理公司和電視台從中抽取」這樣的說法,是怎樣流傳開來的呢?A 說,他調查這一錯誤情報的源頭,找到了日本經濟產業省在 2003 年 6 月公開的一份調查資料《動畫產業的現狀和課題》。這份資料的第 4 頁,有一個會被誤認為是「抽取」的模式圖。

這一圖表展現的,是在黃金時段或者星期日早晨播出的兒童動畫的商業模式。而且贊助商向廣告代理公司支付的,也不是「動畫製作費」,而是「廣告宣傳費」,是在動畫時段插播廣告的費用。電視台只不過是在「策劃節目、製作動畫,並且通過代理公司向贊助商販賣廣告檔期(收視率越高廣告費就能賣得越高)」而已。而代理公司也只是在「開展銷售尋找贊助商」而已。也就是說,即使是在這一圖表中展現的商業模式里,廣告代理公司也沒有「抽取」製作費。更何況這一調查的對象主要是面向兒童的動畫作品,如今的動畫,基本上已經不再採用這樣的模式了。

在這種模式里,動畫最優先的是「提高收視率」和「販賣贊助商的商品」。贊助商為了賣玩具,會對動畫內容提出細緻的要求。當這種模式變成動畫創作的障礙的時候,誕生的就是製作委員會方式,動畫製作費和廣告費由製作委員會全額承擔,播出製作動畫的人想做的動畫。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製作委員會方式,才會有今天這樣多樣化的動畫產業。如果沒有了製作委員會,那麼像 A 所在的這種製作面向核心觀眾而非兒童的動畫的公司,根本就沒有飯可吃了。

製作委員會形式的抬頭,是在 20 世紀 80 年代後半到 90 年代初,大人也開始看動畫作品,錄像帶開始熱賣的時代。在此之前,電視台只會去製作能拿到高收視率的節目,或者是大讚助商想要的作品。然而到了那個時代,OVA 等通過賣錄像回收製作費的方式確立了起來,製作者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作品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製作費需要由製作者自己來籌備,製作委員會方式也就隨之增加了。

那麼,只要加入製作委員會,就能獲得巨大的利益嗎?A 表示,也不是這樣的。一般來說,就算你投資 10 部動畫作品,基本會有 9 部會賠錢,依靠剩下的那 1 部熱賣,才補上了另外 9 部的赤字。

一般來說,深夜動畫一集的製作費是 1500 萬日元,一季 13 集就是 1.95 億日元。再加上大約 1000 萬日元的製作費,一季動畫需要大約 2.05 億日元的錢。如果由一家公司來承擔這筆收入,一旦動畫沒有暢銷,那就會遭受相當沉重的損失。再加上採用製作委員會形式的話,為了在電視上播齣動畫,還需要「節目提供費」,所以一部動畫由四五家、多則約十家公司來分散風險,就成為了主流。

很多人可能會誤會,但是當電視台不依賴大客戶的廣告費播齣動畫作品的時候,主流並不是電視台向製作委員會出錢購買節目播出權,而是由製作委員會向電視台購買播出時段。這樣一來,電視台只要賣出播出時段,就能確保銷量。具體的提供費,根據時段和播出網路中包括的電視台的數量,會有不同,一般不對外公開。大家可以認為,播齣電視台越多,花的提供費也就越多。

而購買時段的費用,要麼是由參與制作委員會的公司分擔,要麼就再從外邊找贊助商。也就是說,在製作委員會制度下,委員會在開始生意的時候,承擔了「動畫製作費」和「節目提供費」雙重風險。反過來,沒有向製作委員會出資的動畫製作公司,理論上只是承包商,所以並沒有風險。然而這也只是「理論上」罷了。至於現實如何,在後文,A 會做出進一步闡述。

但是,除了製作委員會整體的收益之外,出資各公司又分別擁有動畫的部分權利管理窗口,只要能用好這些權利,就算向製作委員會投資本身是赤字,也還有個別公司依靠販賣影碟或周邊、出版書籍、發行電影等收益收回成本的可能性。

比如說,一家影碟發行商向一部動畫的製作委員會出資了 1000 萬日元,只從委員會收回了 800 萬日元。然而動畫的 DVD 賣得很好,可能就給發行商帶來了 1500 萬日元的收益。

而製作公司這邊呢,拿到的只有製作費,收益非常小。而且製作費是固定的,利益沒有上升空間。也就是說,不具備運用其他權利管理窗口的能力的中小規模製作公司,就算向製作委員會出資,也很難獲得利益。

前面也說到,製作委員會有各種各樣的企業參加。那麼,這些從事不同領域的企業,是怎樣走到一起來,投資做一部動畫的呢?A 解釋說,首先是影像發行商或者動畫製作公司的製片人寫好企劃書,向周圍的公司打招呼。隨著贊同這個企劃的公司增加,就會確立一家主幹事公司,負起責任來籌集資金。這裡所說的「責任」,指的是「如果籌不到所需的經費,那缺的錢就由本社全額承擔!」的意思。

真的沒籌到錢只好由主幹事公司補缺口的事例,也是有的。不過就算髮生這種情況,只要作品熱賣,出資多的主幹事公司拿到的回報也會增加,等於利益也增加了。

具體一部動畫的主幹事公司是哪裡,一般是不會公開的。不過影像發行公司和電影發行公司擔任主幹事的情況比較多。主幹事必須具備調節全體的能力和資金,所以能夠勝任的公司為數有限。

網路上有人說很多公司想加入製作委員會也加入不了。A 表示,這一說法是真的。對製作委員會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否將收益最大化」,也就是這家公司具不具備利用它所獲得的權利管理窗口的營業能力和實際成績。如果想要出資的公司營業能力太低,那麼最終會拉低整個製作委員會的收益,所以委員會會把這樣的公司拒之門外。另外,動畫製作公司就算出資,也有較高概率無法收回成本。A 甚至認為,或許委員會是出於某種親切心提出「不加入進來是不是比較好」。

同樣是參與制作委員會的公司,不同公司的出資比率也會不一樣。最近往往是影像發行公司出資較多、承擔較高風險,並獲取較高回報。

如上文所述,製作委員會制度有「分散風險」和「製作想做的作品」等優點。與此同時,這一制度也存在不利之處。在分散了風險的同時,一旦作品走紅,那麼利益也必須分散給各家公司。最近網路和經濟雜誌的論調是「只要向製作委員會出資就能賺錢」,但 A 表示不是這樣,大部分作品還是無利可圖的,只是那些暢銷的作品更容易被雜誌和網路大幅報道、進入大眾視野,媒體也更喜歡報道這些作品罷了。

最近,還經常會見到「動畫產業規模兩萬億日元」這樣的說法。但 A 表示,如果拿這裡的「兩萬億日元」和動畫的製作費相比較高談闊論,那就錯了。「兩萬億日元」這個數字出自日本動畫協會的《動畫產業報告2016》,是包含了電視播出、劇場、影碟、商品化、海外銷售、線下活動等種種「再利用產生的銷售額」的銷售規模的總額,其中再利用的比例相當大。這個「產業規模」也好,「市場規模」也罷,和「賺不賺得到錢」,毫無關係。簡而言之,那些沒有暢銷的作品的 BD 生產費、周邊製作費、海外販賣的金額也全都被加到這兩萬億日元里了。也就是說不管作品是賺是賠,既然製作的動畫數量增加了,這個數字也自然就會水漲船高了。但是媒體一寫「市場規模兩萬億日元!!」,看起來就特別抓人眼球,給人一種 1.8 萬億日元憑空蒸發了一樣的印象。A 對於媒體的這種論調,感到質疑。

前文一再提到「作品走紅」等等。這裡的「走紅」,現階段說的不是收視率,而是 BD/DVD 的銷量。作品播出的檔期是製作委員會事先買好的,收視率之類和收益沒有關係。近年來,向海外地區販賣節目、還有網路放送和周邊的比重有所提高。特別是海外販賣的金額在 2015 年前後泡沫化,在日本談不上暢銷的作品,也可以用難以置信的高價賣到海外。然而,目前,這一泡沫也開始回落了。

說到 BD/DVD,日本的影碟賣價高昂,也是很多觀眾抱怨的話題。A 解釋說,在採用製作委員會形式的時候,包括影碟在內,動畫相關商品的價格里都是包含了回饋給製作委員會的費用的。而在各種商品當中,影碟回饋給製作委員會的費用比例是最高的,所以價格也就更高了。

每賣出去一張 BD/DVD,影碟發行公司首先會從銷售渠道拿到販賣利益。因為影碟是發行公司製作的,他們負擔了成本和節目提供費等,所以如果不先拿到販賣的收益,就連影碟的製作費都收不回來了。另外,銷售渠道也會獲得相當的收益。雖然網路上有人對此提出質疑,但不管是超市,賣牛肉飯的,還是咖啡廳,只要開著店聘用了員工,就要交房租和人力費用。進的影碟還有賣不出去變成庫存的風險。所以 A 認為,銷售渠道分走很大一筆利益,也是理所當然的。剩下的那一部分利益,就會按照參加製作委員會的各公司的出資比例,返還給所有公司。

這張圖表顯示了賣出一張一萬日元的 DVD 時的利潤分配。發行公司以 6000 日元的批發價把 DVD 賣給零售店,零售店以 10000 日元的售價賣出,獲得 4000 日元的利益。發行公司自己從 6000 日元的批發價中拿走 3000 日元的販賣利益,再將剩下的 3000 日元交給製作委員會。參與制作委員會的所有公司再依照各自的出資比例分配。注意,本圖只是供大家理解的一個樣例,不代表現實中的分配是按照圖上的數字和比例進行的。

最近,越來越多的動畫製作公司開設了自己的網店或者線下商店。如果有觀眾想要支持製作公司,那麼 A 建議最好從製作公司自營的網店和商店購買商品和影碟。因為 DVD 商店和動畫專門商店、書店之類都是以批發價購入商品、以零售價賣出,零售價和批發價之間的差額就是店鋪的毛利。所以如果從製作公司直營店購買商品,這筆差額就歸運營直營店的製作公司所有了。

另外,如果製作公司在 Comic Market 等線下活動中出展販賣商品,在這些活動里購買商品也可以起到支援製作公司的作用。

A 說,對於製作周邊的公司來說,如果周邊有百分之三十的庫存賣不出去,就會構成赤字。影碟公司要做 BD/DVD 的母帶,還要花宣傳費和銷售成本,所以最後如果只賣出去兩三千張影碟,就完全是赤字了。特別是周邊的庫存風險很高,如果沒賣出去,就需要倉庫的費用;如果不想要這些庫存了,那銷毀也是一筆支出。所以 A 經常聽到某部作品走紅之後,製作周邊的公司反而因為庫存太多賠本的消息。

A 還指出,最近出現了一個趨勢,向同一個製作委員會出資的企業數量減少了。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一個製作委員會裡如果參加企業太多,事務的手續就會非常麻煩。只要作品的著作權還在,就必須有人來管理(主要是幹事公司)。視具體情況,甚至可能為了 100 日元的分配金,就要支付 300 日元的轉賬手續費。而那些拿到分配金的公司,每年也不得不處理幾千張轉賬單。如今凡是參與動畫的公司,無不要為這些繁多的事務而苦惱。為了分散風險而增加製作委員會的出資者,結果每家公司的出自比率下降,等作品風頭過了,處理這些事務的手續和轉賬等成本就會增加。只要你是一家公司,那哪怕只有「1日元」的轉賬,你也必須得去處理票據。而這種手續今後幾十年間會一直持續不斷,會帶來相當的成本。

合同也是一樣,如果一個製作委員會裡有十家公司,那麼可能光是要達成十家公司都能接受的合同,就要花半年時間。所以各家公司開始認為,這種繁重的時間和人力消耗,反而增加了成本。

關於各位讀者都很關心的動畫創作者的收入問題,A 說,一部動畫的製作費中有多少進入了創作者們的口袋,根據作品不同,很難一概而論。但是如果只限定作畫的話,可以說所佔的比率微乎其微。

最近觀眾對動畫作品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所以為了滿足觀眾要求,必須增加人數和工序數量,付給社外人員(腳本、分鏡、演出、監督、原畫、動畫、上色、CG 等)的費用加在一起,1000 萬日元的製作費一轉眼就沒了。

另外,製作公司為了維持工作室,也要付房租、人力費、還有水電煤等各種費用,製作進行開的車還有交通事故險也是製作公司的之初。明明參與的人數和工序增加了,製作費用卻從手塚治虫大師的時代到現在不見增加,所以製作公司的利益是一年比一年少了。

前面說過,「理論上」製作公司不出資只接受製作委託所以不需要承擔風險,但是現狀卻是越來越多理應沒有風險的承包公司,都開始赤字了。隨著製作進程日益複雜,進度和預算的管理難度與日俱增;與此同時,製作公司還背負著交貨的義務,就算公司要承擔赤字,也必須在規定好的時間之前交貨。根據帝國數據銀行的調查,動畫製作公司里,每 4 家就有 1 家身陷赤字之中。製作公司之所以開始自己出周邊,也是為了能夠獲得製作費之外的利益。

網路上有一種說法,說贊助商不希望動畫製作公司賺錢,所以刻意調整周邊的出貨量。A 認為這種說法是誤會了。製作委員會中獲得的商品化管理權的公司,最主要的業務就是「妥當的授權管理」。之前說過,如果周邊的授權商品太多,市場上就會供大於求,導致庫存增加。為了避免周邊數量太多超出消費者負擔能力範疇,這些公司必須做出管理、調整。A 認為,網友是誤會了這些公司的調整行為,才會覺得贊助商在打壓製作公司。畢竟只要周邊能賣出去,委員會是能拿到授權金,這些公司也是能拿到錢的。之所以刻意控制出貨,其中必然有理由在。

對於動畫師的貧困現狀,A 承認,動畫師,特別是新人收入很低,這是事實,他認為需要建立一個能讓這些人養活自己的制度。然而,如前面所說,製作公司也往往身陷赤字,很難大幅提高單價。另外,動畫師是技術工種,也有年收入千萬日元的人在。對於水平高的畫,大家都還是願意付錢的。

有人指責就算作品暢銷,動畫師也賺不到錢。A 也認為,應該構思一個能在作品暢銷的時候將利益分給創作者們的體系。然而,在作品暢銷之後,要怎樣分配給創作者的回報,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動畫也不是只靠動畫師做出來的,還有分鏡、上色、攝影、背景美術、設定設計等各個工種的工作的總和。對於所有的這些工種,應當怎樣分配回報?

另外,和之前提到的製作委員會的事務手續成本問題一樣,向創作者們分配回報的時的手續,有誰來承擔,也是一個要探討的課題。就算在剛開始向創作者們返還回報的時候,靠手動計算能應付得過來,但是等過個三年左右,就會難以支撐,需要增加財務人員,這樣一來製作公司就要增加人力費用的支出,更加入不敷出,結果反而違背了想要支援製作現場的初衷。

不過,有些製作公司會有根據動畫師一年中的功績支付類似績效獎金的制度。在 A 看來,比起把銷售額或者利益中的百分之多少付給創作者,對參與的工作人員進行一定程度的裁量,每年同一支付回報的形式或許更有可行性。不過,如果製作公司自己都赤字了,那也很難實現這一制度了。首先還是要以製作公司剩下一定程度的利益為前提。

A氏的手。

網路上流行的說法,往往和現實有所區別。A 說,參與「動畫製作」的人,不見得全都熟悉「動畫商業」。其中雖然也有準確地理解商業構造的人在,但是也有人沒有學習的時間、對商業所知並沒有那麼詳細。其中最大的誤解之源就是「所有的動畫都能賺到錢」這一點。

要理解動畫商業,最必需的是明白「銷售額」和「利益」並不一致。大眾媒體之類的報道基本上都是「銷售額」。如果用在 Comiket 上出同人志來打比方可能會比較好理解。不管賣出多少本子,也有可能還剩下庫存、導致赤字。有的作品或者製作公司,雖然銷售額超過 10 億日元,可能也還是赤字。

作為製作公司的一員,A 認為,今後製作委員會的形式會更加多變。隨著動畫產業的發展,他希望能夠建立起讓製作公司稍微多賺一點錢的體系,從而可以把利益還原給動畫師、構造良好的勞動環境等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 的精彩文章:

《ID-0》第11話STAFF解說推文匯總:無垢軌道
Anitama新聲:股間大師
2017年7月新作動畫《機動戰士高達 Twilight AXIS》前瞻:暮光中的戰場
司波達也成為傳說——Anitama日本電影市場周報-18
Anitama新聲:神秘你大爺

TAG:Anitama |

您可能感興趣

獵豹移動董事會變化 雷軍辭去董事長職務
獵豹移動董事會調整 雷軍辭去董事長職務
馬雲宣布辭任董事會主席:任何人都不可能永遠擔任公司CEO和董事長工作
人事變動!張達生辭任執行董事、李建華辭任非執行董事
美國體操界性醜聞不斷 體操協會董事會主席辭職
恆大健康委任時守明為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等職務
美國體操界整風行動開始 體操協會董事會主席辭職
獵豹移動董事會變動:雷軍辭去董事長 傅盛繼任
工業富聯董事會換新血,本土化,專業化,國際化用人戰略啟動
LG董事長病情危急 董事會擬任命其兒子為董事
安陶集團董事長陶陶被業界稱為「護膚行業的變革者」
為什麼說章澤天卸任劉強東公司董事,是屬於正常的商業操作?
雷軍遞交辭呈 不再當董事長!獵豹移動公布董事會變動
戰友集團董事長楊建橋當選全國個體勞動者協會常務理事
愛奇藝調整董事會成員組成,陸奇不再擔任董事
茅台集團人事變動!袁仁國不再擔任董事長職務
特斯拉董事會組建三人委員會 參與私有化進程的談判決策
中興人事再變:董事辭職,董事會「換血」
樂融致新董事會成員發生變更,孫宏斌之子孫喆一擔任董事
定了!李自學為中興新任董事長,原董事會成員集體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