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三傑聞香下馬 周八士知味停車

漢三傑聞香下馬 周八士知味停車

百 荷 書 房

baihezongying6789

漢三傑聞香下馬 周八士知味停車

———南郭行記之七古

文//彭曉龍

夫子云:「道不同,不相與謀。」;後太史公借夫子言更抒胸臆:「道不同,不相與謀,亦各從其志也」。一聖一賢,共述達理:只有與志同道合者在一起,才得人生終極之樂趣。昨日和市傳統文化促進會諸學長相與行吟,真不虛此際!—— 「欣欣然也!」又「善莫大焉!」

昔者杜拾遺「戲為六絕句」,談詩論藝,留千古佳句。今余不才,欲言昨之暢舒,遂「戲作七律」:不蹈古調,不循古韻;偶句未押,頸聯不對;不拘境界,避談高格;難望甫公,僅抒胸臆耳!或曰:打油詩一首。

靖節先生嘗言:「銜壺賦詩,以樂其志。」 今吾從先生之言矣。

(其一)

漢三傑聞香下馬,周八士知味停車。

問何為神來之食?南郭村珍醯相佐。

楊先生高談禮樂,王經理闊論奇藝。

行岐陽探道循古,近田園天人合一。

(其二)

尋古岐山山愈高,問道雍水水更幽。

黃帛漫卷逢三王,竹簡散翻遇呂尚。

敬德保民開聖宗,甘棠遺愛創賢風。

天予江山八百載,地孕醇厚萬世長。

(其三)

一缸一瓮一乾坤,日月星辰渾其中。

五行五黍五時分,甜咸苦辣皆為空。

淋盡旁道始作終,僅留一味方成真。

世間極品何足稱?古原岐陽有異珍。

(鑽冰居士作於2016年6月10日)

漢三傑聞香下馬 周八士知味停車

——— 南郭行記之佈道

在周禮之鄉談禮——合乎理;於周王醋業論道——合乎道。「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論語》有若言)禮是用以調劑大眾秩序的,使社會相諧;醋是用以調和食物味道的,使五味相和。同樣是調和,治國大道與人間煙火殊途而同歸 —— 「和合故能諧」!

正日甫過,相坐兩孔土窯前,聽楊先生來一場「窯洞對策」,不說「周期率」;不談「民主制」,只是談「禮」說「道」。先生說:「道術割裂」是當代人類苦難的根源。道為宗教,術是科學。科學的烈馬,失去了宗教的掌控,正把人類引向了滅亡。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以禮節之」,由此,「禮」便成了鏈接「道」和「術」的橋樑。我想:關於科學與宗教的關係,一句描述牛頓的西方諺語把其刻畫得淋漓盡致「天地一片混沌,上帝說,讓牛頓去搞吧!於是,一切都光明了。」 牛頓是科學偉人,但他只是上帝的使者,代上帝行事。牛頓也曾自言:他只是一個站在巨人肩上的小孩,不經意間在沙灘上發現了幾個美麗的貝殼而己。那這巨人又是誰?巨人就是上帝。當牛頓智力不逮,科學遇到瓶頸時,便常想到向上帝求取解方。宗教孕育了科學,宗教是科學之母。如今母子失和,人類罹難,只有「禮」才能調節其關係,使母子和睦。中國傳統文化是「禮樂」文化,禮樂文化是解救世界人類的良方。正如西方偉大的史學之父湯因比所說「人類要繼續發展,只能在2500年前的孔子那裡去尋求方法。」

先生又談到了宇宙與生命之關係。先生說:「生命創造了宇宙,生命就是 道 」。」聽罷先生論說,我不由想起了西方聖哲泰勒斯的名言:「水是生命的本質。」水看似無形卻有形,看似無命卻有命。毋庸置疑,先生所說的生命當指「無形的生命」,即先生所言「存在的本質是意識。」 無論是亞里士多德、阿奎那提出的「人為萬物之靈」的概念,還是德日進「智慧圈」的概念,都無一例外的強調了人的存在性,即「有形的生命」。顯而易見,先生的「生命創造宇宙」論比「人為萬物之靈」論和「智慧圈」論更進了一步!先生又說「生命即是道」,把「生命創造宇宙」論歸宗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道」中。—— 「萬法歸一,為我所用。」 同時「生命創造宇宙」論有了嚴格的哲學思想依據——《道德經》中關於「道」的所有概念。

先生論道,談燕挈闊,意猶未盡,登高賦原,紅日當空,回味思索,竟不覺半點溽熱之酷。目極處,晴川歷歷,芳草萋萋;阡陌交通,屋舍儼然;既有麥浪滾滾,又有麥茬泛金;既有大禾婆娑,又有小苗露綠。南原若黛,雍水如練,岐地故土,古原聖地,不由人頗多感慨,既發思古之幽情,又生展新之豪邁。陳忠實先生生前最喜香山詩句:「寵辱憂歡不忘情,任它朝市自營營。獨尋美景城東去,白鹿原頭信馬行。」 說得好啊!說得好!久在藩籠中,復得返自然,中歲頗好道,坐談起雲煙。

(鑽冰居士於2016年6月10日)

漢三傑聞香下馬 周八士知味停車

——— 南郭行記之誦讀

品奇醯珍液,評酸爽對味;觀工藝流程,論古釀大法。曲徑通幽處,便是醋廠旁的小跨院了:四合正院,後窯前廈,窯洞古拙,廈房簡樸;石桌兩方,碧木幾株,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昨日甘霖,庭土微濕,移履換足,地氣接通。此誦經讀書之佳境也!

圍桌坐定,手捧聖典,秘書長帶頭起聲,孔門儒家的智慧心法便蕩漾開來,漫溢散去。讀聖賢書,自然天公作美!是日,晴空碧霄,紅日炎炎,契合了曾文正公「柔日讀史,剛日讀經」的良訓!或雙目微閉,默而識之;或朗朗有聲,吐故納新。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神交古人,俯仰天地。如東皋抒嘯,飄然吹衣;似清流賦詩,濯乎滄浪。亦興亦觀,也群也怨;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良有益也?!

「古道照顏色,蒼檐展書讀。」—— 豪壯之讀也;「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快意之讀也;「書生事業真堪笑,忍凍孤吟筆退尖。」—— 刻苦之讀也;「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喜極之讀也!…………。

一個叫希拉里的美利堅女人來了一趟中國,回國後對她的民眾說:「這個民族沒有希望,因為這個民族的人不讀書。」 希氏之語:對!也不對!對,是因為我們中的「有些人從不讀書」(周國平先生語);不對,是因為和她往來者幾乎全是清一色的「有些人」,以至於希氏「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全然不見眾多的「讀書的種子」遍布華夏!「不讀,猶面牆而立也!」—— 希拉里的面前立著一堵啊!

希拉里女士:請到我們寶雞走一遭吧!(寶雞人民,熱情好客;周禮之鄉,民風淳樸。「民胞物予」,我們不嫌你臉上的成色不對勁!)我們的許學長說:「《論語》,我已讀了150遍,三兩年內,我一定要讀夠1000遍。」聽聽吧!「巾幗不讓鬚眉!」;我們的秘書長年輕有為,學識淵博,是一位事業成功的儒商。他說:「經商、搞實業只是我們的副業,我們自有正業要做!」正業是什麼呢?說出來,嚇死你希女士!——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們在醋廠跨院讀經,有一對耄耋老人正襟威坐,他們是在聽熱鬧嗎?不是,他們是在靜心聆聽,虛心涵詠,和賢士談話,與聖人交心啊!我們在南郭村街道上行走,偶遇一娉婷少女,亭亭玉立,見我們的紅馬甲上有「讀經」字樣,便急不可耐,欲求加入,相與讀經。我們的王校長喜不自勝,我們的隊伍日益壯大!希女士:其實,就連周國平先生所謂的「有些人」也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因為這「有些人」中的「有些人」不但讀書,而且讀的是「大書」!試問:粱武帝不好讀,何來《昭明文選》?唐太宗不好讀,何來《群書治要》?宋太宗不好讀,何來《太平御覽》?明成祖不好讀,何來《永樂大典》?清高宗不好讀,何來《四庫全書》?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沒有「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世間書」(蘇軾少年語)的豪誇之語,哪有浩如煙海,燦若繁星的中華文化?牛頓稱他的科學所得不過是無知的小孩在沙灘上撿了幾個貝殼而已!你希女士對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的認識實在抵不過半顆沙粒!

說得多了!說得多了!「多言何益?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天下震蕩!」 故遂請高士發聲,且看,緲緲天地間,翩翩君子至:身矮唇厚面微黃,讀破萬卷吼秦腔,著作等身號鬼才,大名喚做賈平凹。靜聽賈先生道來:

「一個人讀書可以讓人的心靈靜下來;

一群人讀書可以讓那思想散發光茫;

一個民族讀書可以讓這個民族文明進步、走向富強!」

好啊!好啊!賈先生:你是在說話,還是在寫詩?!

漢三傑聞香下馬 周八士知味停車

——— 南郭行記之憶昔

南郭行訖,但言猶未盡。翌日,遂作七律,聊抒己懷:漢三傑聞香下馬,周八士知味停車。問何為神來之食?南郭村珍醯相佐。楊先生高談禮樂,王經理闊論奇藝。行岐陽探道循古,近田園天人合一。未幾,有李姓詩友唱和一曲,並序小引云:「首聯頗具氣勢,余者湣然少味。但那首聯非君原創,早是千古絕對,君何以蹈古人之句?」我回李先生說:「南郭之行,情不能已。欲疏文字,然詞力不逮,縱上天入地,數番折騰,並無愜意之句。遂行 拿來主義 ,取 三傑八士 以為 鳳頭 , 續貂 而已!修為不濟, 翻做新詞恨古人 啊!」

李先生的一曲唱和竟又讓我憶起了三十多年前的一段塵封往事,—— 「憶昔少年時」啊!

一九八三年的冬季,我正讀小學五年級。我父親為了春節時寫春聯方便,買了一本我們岐山縣文化館編印的《岐山古楹聯》,32開本,七、八十頁。那是一個閱讀普遍貧乏的時代,薄薄的小冊子,我如獲至寶,每有空閑,便要捧讀幾頁。在書里讀到的一則關於我的鄰村焦六村的軼事和一幅寫給酒肆、飯店的常用聯,至今記憶猶新。

軼事是這樣的,老教師付瑁先生,博古通今,善作楹聯。一年兒子結婚,新娘儀仗已到村口,忽有人發現,門上未貼喜聯,正當人們一愁莫展時,滿面喜色的付老先生手執一幅紅聯從院中翩然而出,親手張貼於大門兩邊,並朗聲吟誦一遍。語畢,鞭炮齊鳴,新娘嫁到。婚聯的內容我已全無記憶了,可那位結婚的新郎、付老先生的兒子,正是我上五年級時的班主任、教我語文課的付萬忠老師。

那則我有著深刻記憶的對聯便是「漢三傑聞香下馬,周八士知味停車。」。初讀,不明對仗,不懂平仄,只覺朗朗上口,很好記憶,又頗具節奏、氣勢感。我少時有個習慣,就是嘴閑不住,無論走路、幹活,還是和夥伴們玩耍,總是念念有詞。別人唱,我五音不全,便說。看了《水滸傳》,嘴裡常念叨一百單八將的名字和渾號;看了《地道傳》,口中便吆喝著「平安無事,平安無事!」 一日,和同學們在校園「攆仗」,我一邊跑,一邊大聲念著「漢三傑聞香下馬,周八士知味停車。」忽然,付萬忠老師叫住了我,問我:「你知道 周八士 、 漢三傑 是哪些人嗎?」我回答他:「知道,我四爺給我說過,漢三傑是漢初的蕭何、張良和韓信;周八士是武王帳下的八位良謀。」付老師又問我:「你懂它的意思嗎?」我回答:「懂,但又不大懂。反正就覺得它很美、很美!」

蘇軾說:「文章如精金美玉,定有市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是啊!三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又一次讀起那短短兩句話,區區十四言,依然感覺很美!很美!—— 美不勝收!美不可言!

漢三傑聞香下馬 周八士知味停車

——— 南郭行記之沉鉤

「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 ——— 我們所親身經歷的一切,都是彌足珍貴,值得終生記憶的。

一九八七年,我十四歲,正讀初三。那年深秋,岐山縣文化館的李正義先生來到我們學校,發動學生收集岐地古歌謠、俚語、神話故事、歷史傳說等奇聞逸事。我是文學發燒友,自然熱衷於此,一連幾天,走村串戶,訪客問老,收集整理了十篇傳說、歌謠。(其中有四篇在一年半後出版發行的《中國民間文學集成·陝西卷》中予以登載,也促成了我的文字第一次鉛印成書。)那天,我手捧這十篇得之不易的作品,得以和李先生零距離接觸。十四歲的我,還沒去過岐山縣城,文化館的李先生在我眼裡,是大人物,更是大先生。我怯怯地問他:「我讀過你們編印的《岐山古楹聯》,其中有一副對聯:漢三傑聞香下馬,周八士知味停車。我不知道它的出處,您能給我說一下嗎?」李先生告訴我:清乾隆朝,畢沅撫陝,此公遍游關中,每到一地,必留墨寶。一日巡遊岐山,在鳳鳴樓大快朵頤,感岐地美食,唇齒留香,浹髓淪肌。遂暢然搦管:「漢三傑聞香下馬,周八士知味停車。」有隨從師爺配以「神來之食」的橫批。近三十年過去了,這件事依然記憶猶新。我也從未考證過李正義先生所言是否屬實,但我寧願它是真的,文風醇厚的「憮憮周原」和那位有清一代著名的「狀元」巡撫扯上關係,畢竟是一樁美事!

有位鄉黨在青化街道上開了一家飯館,央求「書墨聖手」崔關省老師寫一副對聯,崔老師問語文老師段明岐先生寫什麼內容的最好!段老師不加思索地告訴他:漢三傑聞香下馬,周八士知味停車。崔老師擊掌稱快!當時正在段老師辦公室里交作文本的我,趁熱打鐵,問了段老師一個問題:「秦時明月漢時關」是互文,那麼,「周八士」和「漢三傑」是否也可以互文一下?段老師略一沉思,鏗然道:不可!「周八士」只能「停車」;「漢三傑」只能「下馬」。我問為什麼?他說:這事關一歷史重大事件,不出一年,你一定會明白的!(我不便再問了,因為這極符合段老師的教學方法,他常在講課中給我們設置懸念,讓我們帶著問題學習,待問題得解,恍然大悟時,那問題的答案也就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心中了。)果不其然,不消一年,在高一下學期的語文課本里,我學到了剪伯贊先生的一篇文章,李斌虎老師用了多半節課的時間為我們著重講了剪先生在文中提到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典故。明白了,我徹底明白了!如果無趙武靈王,如果無「胡服騎射」,也許「周八士」和「漢三傑」會互文一下。但歷史從不「如果」,歷史從不「也許」!歷史是真真正正的!學問是實實在在!

「一切過去的,終將變成美好的回憶!」 史鐵生先生感喟他那「遙遠的清平灣」,而我,「思想的野馬」常會奔去那岐地故土,常會徜徉在那青春時的校園!

漢三傑聞香下馬 周八士知味停車

——— 南郭行記之答疑

文字既出,眾友圍觀,是好事。若有同道者相與論議,更是好事中的好事。此所謂「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前日,詩友劉輝問我:「南郭散記,文章標題可有多種寫法?為何獨以對句作正題?又以副題各個鋪陳?能否分享一二?」 劉君華年,性情篤厚,與我布衣相交,不慕榮利,常談詩論藝,爾來數年矣。今晨晝寢,想劉君言,思心腹事,不經意間,竟生髮出些許惶惶之詞:

標題即題目,自古「題」、「目」連用,可見文章之標題如人之眼目。觀人先觀目,「目者,心之門戶者也。」魯迅先生也說,要極簡省的描述一人,最好去描寫他的眼睛。文章若無麗句工詞作題,猶盲人摸象,作者不得其敘述心旨;又猶瞽翁觀潮,讀者不解其用意要領。既然文題如人目,便定要她明眸善睞,顧盼流離了!

其實,為文作章,非獨題目如此,字、句、段、篇無不如此。描景述物、論事抒懷,當有千言萬語,但這千言萬語之中,自有最精當、最貼切、最富有詩意者。寫文章,就是找出那個「最」來!字斟句酌,步步用意;切磋琢磨,時時盡心。文詞章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粱衡先生從中國近三千年來的千篇優美散文中遴選出十篇最優美散文,合成「中華十大美文」,號召國人,人人誦讀。十多年前,我在省城一所大學的繼續教育學院攻讀本科學位,學完「漢大賦」,老師讓我們每人模仿所學作一篇《古都賦》。三十七名學生,三十七篇賦文,老師看後,甚是滿意,他高興地說道:「三十七篇賦,各個是美文。但是,我還是要在這好中找出那最好的一篇。」老師頓了頓,隨及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文學是什麼?簡而言之,文學就是探索最美、最合適、最能體現人性的語言的表達方式!」

有三件身臨之事,至今歷歷在目:上小學五年級時,我寫了一篇《澆地》的記敘文,其中描述澆地人閃展騰挪、左疏右堵,忙得不可開交時,便用了「焦頭爛額」一詞,語文老師批改時改成了「不亦樂乎」。這一改,詞義未變,精彩全無,「不亦樂乎」是忙,但「焦頭爛額」是比忙更加生動的忙!我那時只所以知道「焦頭爛額」在「比喻窘迫困苦」的意思外,還有「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意思,是因為在上一個暑假裡,把1955年版本的《漢語成語小詞典》整整通讀了兩遍。讀初一時,寫作文《我的同桌》,說到和同桌初次見面,相談甚歡時,就有了「我們兩個談的頗投機」的句子,沒想到老師評改時說,「投機」用詞不當,應改為「投合」。唉!叫我如何是好呢?「話不投機半句多」就是兒童蒙本《名賢集》中的句子;歐陽修詩句「酒逢知已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更是千古名言;但凡讀了《水滸傳》,豪傑相遇,把酒言歡,頻頻「投機」頓出。語文老師讀沒讀過《水滸傳》,我不知道,但我是聽了單田芳先生的評書後,知道了「投機」一詞,在「利用時機,謀取私利」的意思外還可指「意趣相合,見解相同」的。前年,我外甥報了一個課外作文培訓班,一次要寫他去寶雞書城買書的情景,我指導他用了「落落大滿」一詞。幾天後,外甥告訴我,老師把「落落大滿」改成了「琳琅滿目」,我聞聽,哭笑不得。「琳琅滿目」指商品繁多;而「落落大滿」是專指到處堆滿了書。袁子才《黃生借書說》:「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捲軸。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不知這位作文老師學過沒學過《黃生借書說》,反正我是在初二下學期學的。

茅盾先生在《白楊禮讚》中描繪「麥浪」一詞時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確是經過錘鍊的語言的精華。」試想,若無「麥浪」,還有什麼能表現「夜來南風起,小麥復壟黃」時的喜悅和那天地造化的偉大與雄奇!「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若無反覆「推敲」,無數吟哦,哪來賈長江「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佳話流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荊公苦心孤詣,四易一字,終得千古名句!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境界頓生,自成高格,。屈屈一字,不知苦熬了詩人幾多的心血?

「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老杜工詞,古今無二。王荊公言杜甫雅極:「典雅,為工部道盡。」黃山谷評老杜用典:「無一字無出處。」自古典、雅相擁,但典,常為雅所用,換言之:典,是為雅服務的。鬱郁乎!雅言;煌煌乎!雅辭;錚錚乎!雅樂。古今美文,蓋一「雅」耳!馮友蘭先生說哲學是一切道理之上的那個終極道理,那麼,文章,好的文章,便是一切工詞麗句之上的那個終極的工詞麗句。

披沙瀝金,尋章摘句;千錘百鍊,孤吟苦誦。

——— 尋覓那「萬綠叢中一點紅。」!

——— 靜待那「別裁偽體親風雅。」!

作者簡介:彭曉龍,自況鑽冰居士。

祖籍陝西岐山,上世紀七十年代生人,文學學士。愛好文藝,痴迷學問,雖無所成,心嚮往之。少時作品散見於《中國民間文學集成·陝西卷》、《陝西農民報》、《語文報》、《中華少年》等;青年困頓,汲於生計,拂淚折筆;中歲頓悟,願熬歲月以為詩,煮人生而成文。

感謝我們在此「遇見」,感謝您的關注支持!

主編:荷影

【關注 「百荷書房」,點擊「進入公眾號」閱讀全本小說和作者文集,若喜歡,別忘了點贊哦。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荷書房 的精彩文章:

父親,永遠的戰士
夏清《老家門前的柿子樹》
寒江獨釣《我在四季里等你》

TAG:百荷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