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映娥:扶貧是段珍貴經歷
譚映娥:合陽縣婦聯幹部,2016年3月被派駐合陽縣城關街道辦事處馬庄村任第一書記及駐村工作隊隊長。
「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做?」譚映娥自從來到馬庄村後,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不僅是蜘蛛網和飲用水
還有更大的考驗」
「我鄰居老家就是馬庄村的,來之前就提醒我這裡是全鎮條件最差的村之一。」譚映娥說,但想到自己在婦聯做的就是農村婦女工作,而且經常到各地演講,經驗十足,應該沒問題。但來到這裡看到的第一眼就讓她震驚了,「打開村委會門,牆四角都是蜘蛛網,來之前的自信基本已崩塌。」譚映娥說到這裡時落淚了。
約一分鐘後,譚映娥繼續說:「當我看到村民喝的水的時候,心裡不再是崩塌而是難過。」她說,村北距村子2公里處有一個約1.5米深、3米寬、4米長的水坑,水坑上面蓋著彩條布。水面飄滿了綠色的漂浮物,整個水看著特別污濁。據介紹,原來的水塔出了問題,村民4個月來只能這樣取水。
「我原以為環境、飲水這些已經是最難的問題了,但走訪調查後才發現,人心不齊才是我要面臨的更大考驗。」譚映娥說。
「發揮每個人的長處
重振班子」
「第一次召集村裡的黨員幹部開會,剛開始一會便吵開了。我沒制止,只是在聽,聽矛盾。」譚映娥回憶,一場會下來她才了解到,原來村裡的幹部是分幫派的。
接下來,譚映娥便開始了40餘天的走訪調查。挨家挨戶、白天黑夜,通過不斷地溝通、談心,譚映娥才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經過不斷地跟這些黨員幹部溝通,然後根據每個人性格,發揮每個人長處,利用不同的溝通技巧,將他們統一起來,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譚映娥說,如果村裡有一個核心的班子,即使以後她不在這待了,這個班子還在,還可以繼續幫助群眾。
班子建起來後,2016年5月開始,譚映娥想先從馬庄村的基礎設施著手。「我該怎麼做?」譚映娥剛開始一頭霧水,跑到扶貧辦找項目,被告知不是所有的項目都在扶貧辦,於是她又找到了原單位婦聯主席賀亞麗並傾訴自己的困惑。在賀亞麗的幫助下,譚映娥準備好材料、帶著村幹部跑到交通局、移民局等單位爭取了一個個項目。
「爭取到了資金支持,先硬化了村裡的6條土路,這些土路下雨泥濘難行,晴天塵土飛揚。」譚映娥表示,飲水一直是她擔心的問題,於是在原來水坑的北邊,建了一座50方的蓄水塔,讓群眾吃上了放心水。隨後又鋪設灌溉管道3600米,解決了300畝土地澆地難的問題;清理垃圾3000餘方、安裝路燈120盞等等。
在解決村裡綠化、行路難等基礎設施問題後,她配合創建扶貧產業示範園,聘請專家為村民進行了蘋果管理技術培訓,讓村民更科學地管理蘋果。並為貧困戶爭取改造危房資金,建成新房,有一次下大雨,擔心貧困戶的安危,譚映娥去貧困戶家時,摔倒在大雨里。
「幫農民做事也要符合農時。」譚映娥說,冬季之前,村民都忙著種植業,到了冬季空閑時間,她舉辦了婦女絲帶綉技能培訓,讓婦女掌握一技之長。而且她表示,村裡的衛生需要維護,但五六月份是村民最忙的時期,所以先讓村民忙農事,到了空閑時間再組織大家一起打掃衛生。
「讓村子起死回生
打心裡佩服譚書記」
「2016年前,我們村班子人心散,產業發展落後,一切都是亂七八糟。」馬庄村村委會主任喬培森說。
喬培森介紹,村裡50戶貧困戶,大多都是因病、因孩子上學致貧。「譚書記來了後,挨家挨戶走訪調查,後來又幫村裡修路、搞綠化、發展產業,感覺整個村子像是起死回生了,這以後是打心裡佩服譚書記。」喬培森說。
「在這裡雖然只待了1年,但這1年的經歷,比在機關單位待20年更磨鍊人,而且這段經歷也會成為我以後回憶里很珍貴的一部分,用一個詞說就是『值了』。」採訪最後,譚映娥這樣說。 華商報記者 郭喬娜 文/圖
※陝西省十一屆政協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閉幕
※「史上最嚴」排污准入正式實施
※省政協召開常委會全體會議 討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最早出現在哪?
※上千市民熱情觀戰
TAG:華商網-華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