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醫生教大家如何應對剛生完寶寶的那些天
從寶寶出生到產後6周的這一段時間稱為產褥期,是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恢復至正常未孕狀態的一段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幾天,很多產婦要經歷以下幾種情況:
子宮收縮痛
一般在產後1到2天出現,持續2到3天自然消失,經產婦多見。
陰道、外陰疼痛
陰道粘膜、外陰及周圍組織水腫,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陰道乾澀、敏感均會導致疼痛,尤其是有裂傷或行會陰側切術者更為嚴重,產後2到3天逐步減輕。疼痛嚴重者可以藥物鎮痛、冰敷。
乳房疼痛
為了減輕乳房充分充盈所導致的疼痛,建議產婦產後半小時內開始哺乳。
1頻繁哺乳
2排空一側再吸吮另一側
3不要用奶瓶、奶嘴
4如果不能哺乳,要用吸奶器吸空
5哺乳前濕熱敷3到5分鐘
6穿哺乳文胸支持胸部。
後背疼痛
激素的變化;妊娠期間腹部肌肉過度拉伸導致力量薄弱;過多的身體壓力放在背部;妊娠期不良的姿態等均會導致背部疼痛,一般產後6周內恢復。
產後惡露
惡露一般持續時間為4到6周,總量為250ml到500ml。有些產婦可能持續幾周都會有少量惡露或者間接出血。
小便困難或者尿失禁
如果小便困難或者小便斷斷續續,要及時告訴醫生,因為膀胱充盈會影響子宮收縮,增加產後出血的風險。
產婦產後一定不要憋尿,及時排尿。
體溫升高
產後體溫24小時內略有升高,不超過38度,產後3到4天會出現「泌乳熱」(37.8到39度,持續4到16小時)
出汗
產後一周內,由於皮膚排泄功能旺盛以及為了排除多餘的水分,會出汗,夜間睡眠和初醒時比較明顯。
情緒變化
由於激素變化,產後不適,照顧寶寶而睡眠不足等因素所導致,多發生在產後3到10天,持續幾周。
這些都是產後發生的比較負面的影響,但是產後媽媽也會欣喜地看到每一天的變化
1子宮大小逐漸恢復至正常大小
產後10天,子宮降至宮腔,產後六周恢復至孕前大小。
2體重減輕
3水腫消退
4腹部緊張度恢復
腹部緊張度在產後6到8周恢復,但是能否恢復至孕前水平與鍛煉以及個體差異有關。
5皮膚恢復
妊娠期的粉刺會消失,多數妊娠斑也會逐漸減輕,甚至完全消失。要注意避免日晒。妊娠紋會變成白色。
6月經恢復
未哺乳的產婦多在產後6到10周恢復月經,產後10周左右恢復排卵;哺乳的媽媽平均產後4到6個月恢復排卵,何時恢復月經存在個體差異,有些哺乳媽媽會出現閉經。
為了更好的坐月子,產婦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飲食
自然產後1小時進食流食或者清淡半流食,逐漸恢復至正常飲食,建議補充鐵劑三個月。
注意排便排尿
自然產後及剖宮產拔除尿管後要儘早小便,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多運動,促進腸道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
注意鍛煉
正常順產產婦,可以在產後2到3天開始鍛煉。
剖腹產產婦或者複雜的陰道分娩(陰道撕裂,器械助產)的產婦,諮詢您的醫生開始鍛煉的時間。鍛煉的運動主要是提肛運動。
母乳餵養
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同時母乳餵養可促進產婦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降低患乳腺癌、卵巢癌的風險。
產褥期禁忌
不可有性生活
性生活最好在產後六周經醫生檢查,條件允許後再進行,要做好避孕措施。
產後,由於激素水平的變化,陰道乾澀,建議使用水溶性陰道潤滑劑,因為油性潤滑劑會破損乳膠,導致避孕工具破裂。
不可長途旅行。
註:剖宮產產婦
1不可進行重體力運動,提重物或者舉重物。
2咳嗽、笑或者打噴嚏等需要增加腹部壓力時,用枕頭或者手壓住傷口。
3可以淋浴,淋浴後注意保持切口乾燥。
產褥期是產婦生完寶寶後一段重要的恢復時期,叔整理的這些知識希望能夠幫助產婦更好地度過這一時期,讓產婦能夠得到更好的恢復。
※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射手寶寶,你們最害怕什麼?
※寶寶總愛流口水正常嗎?
※想讓寶寶的牙齒整整齊齊,至少要懂得這件事
TAG:寶寶 |
※兒科醫生家的寶寶常備葯
※孕婦生下寶寶,醫生卻說是二胎,老公抓住醫生要問個明白!
※產科醫生王建榮:一年接生千餘寶寶
※一位醫生的出現改變了英國皇家生孩子的傳統,正是他讓黛安娜來醫院生產
※新生嬰兒出生,醫院為何要留下腳印?醫生不說,但家長必須要知道
※生病的精神科醫生,你們還好嗎?
※父母誰聰明決定生男生女?產科醫生這麼說
※「醫生救命啊」,這個「醫生」是哪個科的醫生?
※屁股大,好生養?容易生兒子?婦產科醫生說……
※牙科醫生是健美先生
※剛生完寶寶,產婦及醫生都害怕的一大癥狀——產後大出血!
※小寶寶幾天不大便,不一定是便秘哦!兒科醫生教你如何判斷寶寶是否便秘了
※剛出生一周的女寶寶來例假,醫生的解釋讓家長安心
※外科醫生女醫生為什麼這麼少?不收女醫生?
※孕檢醫生都說正常,為什麼卻生出個畸形寶寶
※寶寶剛出生就得了黃疸,醫生說必須做治療,該怎麼辦?
※B超時我問醫生是生男生女?醫生的回答亮了!
※孩子眼部哪些癥狀應該找兒科醫生
※當寶寶發燒時,兒科醫生建議家長這樣做!
※醫生和寶媽應該知道的十條新生兒知識